疫情如何影響中國經濟?我們問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美日英德法的...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國是直通車

全球智庫看中國

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戰「疫」仍在持續。

隨著世界衛生組織31日宣布其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對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將造成何種影響受到關注。

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的多位外國專家和國際機構人士認為,儘管其對中國經濟衝擊不可避免,但長期影響有限。

疫情怎樣影響經濟?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 肯尼思羅格夫

疫情非常令人擔憂,但在當前初期階段還難以評估其對全球宏觀經濟的潛在影響,以及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影響。當然,疫情擴散風險已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不利影響,中國當局需要繼續作出有力反應穩定市場信心。

基於過去類似疫情案例,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危機將被證明是暫時的,經濟影響將得到相對遏制。我們可以對此抱有希望,但現在猜測下一步會發生什麼還為時過早。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東亞研究院教授 李遠

疫情並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穩態,我們完全可以對中國經濟的韌性保持信心。我們也不應該忘記2003年,儘管有「非典」疫情,中國經濟仍實現了10%的全年增速。

目前中國政府已對疫情採取了強有力的應對措施,並且整個社會力量也已經被動員起來阻擊疫情的蔓延。接下的幾周將非常關鍵,但我相信目前措施的效果將會在近幾周內顯現出來,使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中國各級政府通過應對這次疫情也將大幅增加醫療衛生方面的公共產品投入,這也會對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有益。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黃天磊

疫情暴發可能會對中國經濟造成暫時性衝擊,但不應誇大其對今年全年經濟增長的影響。如此重大的公共衛生危機持續時間越長,對經濟造成的損失就越大。

儘管全國確診病例總數仍在攀升,但隨著單日新增病例數出現下降,意味著疫情高峰期後的拐點或將到來。因此,此次新型肺炎疫情暴發持續時間可能會比2002至2003年的「非典」疫情要短,帶來的經濟損失也更小。其影響將主要出現在今年第一季度,對全年增長影響或相當有限。

如何評價中國戰「疫」?

法國「橋」智庫主席、新興經濟體專家 周瑞(Joel Ruet)

中國政府和人民在應對疫情時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這種勇氣不僅僅是自救,更保護了他國的安全。在危急關頭,中國選擇封閉幾乎湖北省全境——幾乎相當於法國全國的規模——保護了世界各國不受疫情更大的侵擾,我看到很多身處武漢和其它各地的中國朋友主動採取居家隔離。中國為所有人樹立了榜樣。

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BWA)主席麥可·舒曼

當前,首當其衝的是中國人民,特別是在武漢和湖北省受疫情影響最嚴重其他城市,他們願意付出犧牲和努力,保護全世界免受疫情更快的擴散。中國值得我們的尊敬和積極有實效的支持。鑑於中國經濟對德國的貢獻如此之大,我呼籲德國聯邦政府對中國疫情表現出更大的團結和支持。

英國惠康基金會主席傑裡米法勒(Jeremy Farrar)

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疫情,需要史無前例的應對。世衛組織宣布「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作為一種國際層面的緊急狀態,無疑將強化各國政府對公眾健康的保護。中國正在為疫情應對樹立全新的標杆,我們應該向中國致謝。

應對經濟衝擊怎麼出招?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紐約大學教授 麥可斯賓塞

關於政府舉措,第一個步驟是要努力控制病毒的傳播,同時照顧那些被感染和脆弱的人群。此外,社會保障制度應該發揮作用,在經濟和財政上幫助人們。這不僅有利於他們,也有利於整個經濟。我不建議政府試圖去抵消應對經濟的影響,在經濟政策方面最好不要反應過度。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陸挺

政策層面上,除了滿足控制疫情的應急需求之外,應將重點放在紓困上面,維持經濟基本穩定,防止大規模中小企業破產違約,而非簡單擴大財政和信貸刺激。疫情之後,經濟必然復甦,因此當前沒必要過度恐慌,經濟復甦時更應避免過度刺激。物價方面,除政府能全面控制生產的關鍵醫療物資之外,應儘量避免控制物價,讓價格去調節供給需求,政府精力可放在保障供應、禁止地方過度封閉交通要道,打通物流上面。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黃天磊

中國政府可以為受到疫情衝擊的中小企業提供進一步支持。貨幣政策方面要確保市場上有足夠流動性,同時避免信貸泛濫。財政政策則可加大力度,以應對這一意外黑天鵝事件帶來的額外壓力。這可能需要中國將赤字佔GDP的比重從目前的水平提高到3%甚至更高,以便為更多公共支出鋪平道路。

作者:梅亞雯 彭大偉 王恩博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來月將赴上海共話疫情下經濟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於北京時間17:45公布,保羅·米爾格龍(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因「完善拍賣理論和發明新的拍賣形式」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史上第85位和第86位個人得主。
  • 王衍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談如何拯救疫情中的經濟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開出了「藥方」:把拯救生命擺在首位。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紐約大學教授保羅羅默(Paul M. Romer)(簡稱羅默,下同)強調:「疾病奪去人的生命是人類的悲劇。對假想的經濟影響的擔憂,不應轉移公共衛生官員或民眾的注意力,讓他們忽視當前的重要問題——拯救生命。當前最重要的、迫在眉睫、無可推卸的任務是拯救生命」。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下月相聚上海 共話疫情下的全球經濟
    Milgrom) 和羅伯特·威爾遜( Robert B. Wilson )因「完善拍賣理論和發明新的拍賣形式」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史上第 85 位和第 86 位個人得主。米爾格龍和威爾遜一起,為網際網路廣告和採購複雜服務設計了新的拍賣方式。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中國故事
    諾貝爾經濟學獎作為經濟學界最重要的世界獎項之一,一直受到極大關注。雖然目前未有中國經濟學家獲得諾獎,但此前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不少人與中國有一定淵源,或是對中國經濟社會問題有較多研究,或是在中國的組織機構中有所任職,或與中國經濟學家有一定聯繫。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勾勒疫情後的經濟復甦
    作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曾任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世界銀行資深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2011至2014年任國際經濟學協會主席。
  • 對話2018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疫情對經濟,創新,和未來的啟示
    [億歐導讀] 2018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蒞臨2020世界創新者年會·【科技創新領袖篇章】,在發表演講後,與億歐CEO黃淵普先生圍繞疫情對經濟和市場帶來的影響展開了精彩的對話。WIM2020以「科創連動世界」為主題,連接來自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的全球創新者,分享科技創新成果和認知,共同推進「讓科技更平等」的理念。2018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出席了世界創新者年會WIM2020的【科技創新領袖篇章】,並在發表演講之後與億歐CEO黃淵普先生進行了精彩的對話,探討了疫情對經濟和市場帶來的影響,以及對未來的啟示。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
    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芬恩·基德蘭德和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這兩位經濟學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即有關宏觀經濟政策的「時間一致性難題」和商業周期的影響因素。  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羅伯特·恩格爾和克萊夫·格蘭傑  他們分別用「隨著時間變化的易變性」和「共同趨勢」兩種新方法分析經濟時間數列,從而給經濟學研究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
  •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何一致推薦《極端經濟》?
    2013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201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罕見地一致推薦大家閱讀英國央行經濟學家理察•戴維斯的新書《極端經濟:韌性、復甦與未來》。
  • 近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 (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圖片來源:諾貝爾獎社交媒體帳戶截圖諾貝爾經濟學獎雖然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但這一獎項得主的平均年齡高達約67歲。美國經濟學家赫維克茲是經濟學獎年紀最大的獲獎者,獲獎時年齡為90歲。此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僅有兩名女性。
  • 三人分享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往屆得主有哪些「中國情緣」?
    諾獎評選委員會稱,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進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人們抗擊全球貧困的能力。在僅僅20年的時間裡,他們以實驗為基礎的新方法改變了發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現在是一個蓬勃發展的研究領域。獲獎者的中國故事據統計,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81人中,有20多位與中國頗有淵源。唯一女性得主奧斯特羅姆曾多次訪華。1997年,她和丈夫文森以及他的中國博士生一起進行項目研究,「我們去了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之一——杭州。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這兩人設計的拍賣,影響了幾千億美元!
    來源:中國基金報原標題: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這兩人設計的拍賣,影響了幾千億美元!剛剛,諾貝爾經濟學獎作為最後壓軸獎項,收官2020年諾貝爾獎。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12月將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將改為線上舉行,並將通過電視臺和網絡進行直播。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一次頒給「拍賣理論」今年的經濟科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改進了拍賣理論並發明了新的拍賣形式,使世界各地的賣方、買方和納稅人受益。
  • 他倆革新了拍賣形式,獲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
    兩位得主不僅闡明了拍賣工作是如何運作的,以及競標者以特定方式行事的原因,而且利用他們的理論,發明了一種針對商品和服務的新型拍賣形式。「年輕」:不一樣的誕生記與其他諾貝爾獎項相比,諾貝爾經濟學獎尤為「年輕」。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後疫情時代「新的生產要素變得越來越重要」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裡德斯教授: 後疫情時代「新的生產要素變得越來越重要」11月2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主辦、21世紀經濟報導承辦的「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0年年會」在廣州保利洲際酒店隆重舉辦
  • 剛剛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這兩人設計的拍賣 影響了幾千億美元!
    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12月將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將改為線上舉行,並將通過電視臺和網絡進行直播。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一次頒給「拍賣理論」今年的經濟科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改進了拍賣理論並發明了新的拍賣形式,使世界各地的賣方、買方和納稅人受益。
  • 宋清輝:諾貝爾經濟學獎首次頒給「拍賣理論」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肆虐,世界經濟遭受疫情嚴重衝擊。在此背景下,兩位美國經濟學家對拍賣理論的創新,以及發明了新的拍賣形式,對於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的貢獻很大,也可能是企業破解疫情影響的關鍵經營策略之一。」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中國取得抗疫的全面領先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中國取得抗疫的全面領先    11月28日,由智聯招聘發起的「內生力量重塑新生」2020中國年度最   佳僱主頒獎盛典中國人力資本管理論壇在無錫舉行。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何憲,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尹建堃,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經濟及數學系教授埃裡克·馬斯金,2020中國年度最   佳僱主評委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紐約商品交易所理事會主席威廉·普爾普拉,國際僱傭與勞動關係協會執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曾湘泉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出爐!理察·塞勒獲獎
    【環球網綜合報導】10月9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出爐。諾貝爾獎官網顯示,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理察·H·泰勒(Richard H. Thaler)憑藉其為「行為經濟學所做的貢獻」獲得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諾貝爾獎官網公布的資料顯示,理察·泰勒將對心理現實的假設融進經濟決策分析。通過探索有限理性、社會偏好、自制力缺乏所導致的結果,他揭示了人類特徵如何系統性地影響個人決定和市場結果。
  • 聚焦諾獎!諾貝爾經濟學獎與中國,十年4獲獎者關注樓市
    201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將在北京時間10月8日晚間6點左右揭曉。儘管目前為止,中國乃至亞洲的經濟學家尚無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的經歷,但這並不妨礙諾貝爾經濟學獎引發國人的熱議。諾貝爾經濟學獎在哪些層面影響著中國?諾獎得主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是誰?
    今年9月22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在官網發布聲明,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12月將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將改為線上舉行,並將通過電視臺和網絡進行直播。諾貝爾晚宴也將不會舉行,而改為在諾貝爾獎博物館開展宴會展覽的形式。僅有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儀式將在奧斯陸大學禮堂舉行,不過規模較小,觀眾數量將會減少,獲獎者有機會親身或通過電子方式參與。
  • 恆潔集團CEO丁威先生受邀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11月22日晚,由南京市委創新委指導,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政府、南京大學商學院主辦,思謀會承辦,以「全球經濟展望與中國企業家新思維」為主題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中國企業家對話活動在南京大學隆重舉行。    恆潔集團CEO丁威先生作為產業界領軍人物、創新發展的推動者、思謀會核心成員,再次受邀參與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