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2018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疫情對經濟,創新,和未來的啟示

2021-01-20 億歐網
[億歐導讀]

2018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蒞臨2020世界創新者年會·【科技創新領袖篇章】,在發表演講後,與億歐CEO黃淵普先生圍繞疫情對經濟和市場帶來的影響展開了精彩的對話。

2020年12月9-12日,億歐EqualOcean 主辦的 World Innovators Meet (WIM) 2020 世界創新者年會順利舉辦。WIM2020以「科創連動世界」為主題,連接來自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的全球創新者,分享科技創新成果和認知,共同推進「讓科技更平等」的理念。

2018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出席了世界創新者年會WIM2020的【科技創新領袖篇章】,並在發表演講之後與億歐CEO黃淵普先生進行了精彩的對話,探討了疫情對經濟和市場帶來的影響,以及對未來的啟示。以下為對話中的問答整理:

疫情之下的危機

黃淵普:您之前談到這次疫情的時候,對於疫情帶來的影響,您更多的是將其和政治危機聯繫在一起,而不是經濟危機。那麼在您看來,是否會有可能會爆發戰爭呢?

保羅·羅默:我不認為會有戰爭發生。如今已經不再是那個可以通過戰爭得到經濟利益的時代了,我們已經跨過了那個歷史階段。在二十世紀的時候,當時人們認為戰爭可以取得經濟回報,有些國家為了攫取經濟利益而挑起戰爭,比如前蘇聯就佔領了許多國家,但是卻並沒有在經濟上得到什麼好處。 

然而政治上的動蕩,可能會讓民粹主義有可趁之機。一些政治領導者可能會利用民眾對別國的排外敵意試圖獲得國內的公眾支持。這種敵意不一定會體現為戰爭的形式,但是可能會影響國際貿易和全球化,甚至可能會阻礙WTO這類國際機構的運作。但是我不認為目前的局面會到這種糟糕的地步,還不至於引起單邊主義的矛盾。

 黃淵普:很高興聽到您在這方面的見解。我認為在大蕭條期間美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是在這次疫情中美國的表現並不如人意。那麼您認為美國未來總統喬·拜登是否能夠領導美國走出疫情,以及如何走出疫情。 

保羅·羅默:我認為美國選出了新總統會帶來一些改變。比方說美國民眾對於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排斥和反感會減少,人們不再會像之前那樣排外。但是我覺得美國存在的問題是更深層次的,是系統上的問題。美國的政府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能履行重要職責,即使是換了美國總統我也不認為會有太大的改變。

我希望這次疫情能像當年的經濟大蕭條一樣會讓人們重新審視美國的政府的職責。過去的幾十年人們都認為政府的存在是個問題,應當限制政府的權利,減少政府人員。但結果就是這樣的政府不能夠發揮該有的作用。

創新與發展

黃淵普:現在中美兩國都有科技巨頭公司,有些人認為這些巨頭公司能帶領創新發展,有些人認為這些巨頭公司的存在是創新事業的阻礙,您是怎麼看的呢?

保羅·羅默:當這些巨頭企業過於強大的時候,他們可能會造成技術壁壘使新的競爭者無法進入市場,現在有一些科技公司他們已經處於行業壟斷地位,這對於行業整體創新來說會有負面作用。但是我認為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也值得擔心,就是人們可能會對政府失去信心,尤其是在政府地位較弱的西方。人們可能會認為政府沒有能力把控經濟走向,沒有能力對企業發揮作用。這可能會讓人們更加認為政府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因此我認為這其實會帶來政治上的風險,不僅僅是創新發展的風險。

中國就擁有強大的政府,能夠為了國家的利益做出決策發揮作用。而美國的政府就沒有這種能力。因此我認為,像是面對全球變暖這種問題,中國能比美國更先找出解決方案

黃淵普:我們都知道您提出了內生增長理論,那麼從實際角度來說,對於經濟大國,例如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印度,您認為哪個國家在接下來的五到十年裡具備最大的發展潛力呢?

保羅·羅默:我認為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都有龐大的人口,而這種優勢是其他國家沒有的。這種人口紅利會激發城市的活力,刺激城市之間的良性競爭。然而關鍵就在於中國和印度能不能用好人口紅利,運用好這種良性競爭。拿美國來舉例,美國基本上每個州都有名校。現在中國的名校還是聚集在那幾個大城市中,因此中國需要更均勻地分配資源,讓好學校和大城市遍布中國。如果中國能夠建立起十個甚至二十個繁華城市,讓城市之間相互競爭,那麼中國能夠在創新和政治領導力上能夠再上一個臺階。

黃淵普:你剛剛提到了教育,那麼在您看來,中國在過去這些年裡,在高等教育方面有沒有什麼進步呢?

保羅·羅默:顯然中國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很多,也給更多的學生進入大學接受教育的機會。但是我認為中國在教育的平等方面還有進步空間。雖然中國有幾十所好大學,但是這些大學還是集中分布在幾個城市裡。

展望未來

黃淵普:儘管這次疫情在很多方面都造成了打擊,但是在您看來,有沒有一些對未來的正面影響呢?

保羅·羅默:我認為這次疫情給西方敲響了警鐘,讓他們意識到了政府的失職並且對此進行反思。在過去這些年,很多人都認為解散政府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是我們不僅需要創新活躍的市場,還需要政府來監管,確保大眾的利益。通過這次疫情,人們能意識到政府沒有發揮該有的作用,我認為這是件好事。擁有強大的政府和創新的市場,國家才能夠取得進步。

黃淵普:您之前提過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那麼在您看來強大的政府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嗎?

保羅·羅默:如果政府過於軟弱的話,可能會被精英富人操控來為自己謀利。強大的國家知道怎麼使國家繁榮強大,也知道怎麼保護自己的地位,這樣才能保證所有人的權益,而不僅僅是少數人從中獲利。

黃淵普:如今經濟不景氣,年輕人的發展機會也不像之前那麼多。對於這種情況,您對年輕人有什麼建議嗎?

保羅·羅默:在我這輩子裡,如果我看到我選擇的這條路走不通,可能會違背我的原則或者是讓我對未來失去希望的話,我總是選擇換條路走。總能有你能走的路,總能有你能做的事情。如果年輕人看到眼前的道路走不通,那麼我的建議就是放開眼界,考慮其他的路。你不必非得去那麼一兩個一線城市,你也不必非得進入那幾所頂尖大學,總有別的路能走得通。

關於WIM2020

世界創新者年會(World Innovators Meet, WIM)(12月9-12日點擊可查看直播),是中國科技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大會之一,也是全球創新領域的年度盛會,至今已成功舉辦六屆。大會組委會每年在全球範圍遴選並邀請最具代表性的「創新者」前來參會。

關於WIA

在世界創新者年會期間,WIM組委會整合億歐EqualOcean的全年產業和投資研究工作成果,發布年度重磅的World Innovation Awards (WIA) 榜單,即2020世界創新獎,並配套一系列的研究報告。

相比WIA2019,WIA2020也將有所升級,打通一二級市場,同步關注新銳企業和上市企業創新兩股重要的科技創新力量;不變的,是WIA2020依然是全球視野,全球企業榜單。 此外,WIM大會期間,組委會還會發布投資機構榜單和獎項,遴選全球範圍內的優秀投資機構,是他們引導資金支持優秀的科技創新企業,加速他們造福世界的進程。

歡迎大家通過億歐智庫和EqualOcean下載WIA2020系列中英文報告。


相關焦點

  • 恆潔集團CEO丁威先生受邀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11月22日晚,由南京市委創新委指導,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政府、南京大學商學院主辦,思謀會承辦,以「全球經濟展望與中國企業家新思維」為主題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中國企業家對話活動在南京大學隆重舉行。    恆潔集團CEO丁威先生作為產業界領軍人物、創新發展的推動者、思謀會核心成員,再次受邀參與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來月將赴上海共話疫情下經濟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於北京時間17:45公布,保羅·米爾格龍(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因「完善拍賣理論和發明新的拍賣形式」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史上第85位和第86位個人得主。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下月相聚上海 共話疫情下的全球經濟
    Milgrom) 和羅伯特·威爾遜( Robert B. Wilson )因「完善拍賣理論和發明新的拍賣形式」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史上第 85 位和第 86 位個人得主。米爾格龍和威爾遜一起,為網際網路廣告和採購複雜服務設計了新的拍賣方式。
  •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何一致推薦《極端經濟》?
    2013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201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罕見地一致推薦大家閱讀英國央行經濟學家理察•戴維斯的新書《極端經濟:韌性、復甦與未來》。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是誰?
    其為新貿易理論和新增長理論的共同創始人,這兩個理論強調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的作用。另外,一些重要的經濟學獎項得主也被視為是諾獎潛在候選人。他們共同建立了阿吉翁—豪伊特模型,分析了經濟發展過程中技術進步的創造性破壞作用,論證了產品市場競爭、創新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熊彼特效應、避免競爭效應和結構效應,闡述了企業興衰的原因,並揭示了與經濟增長有關的政策和技術衝擊對經濟周期的影響等問題。這一模型也被認為是內生增長理論一個重要且最有前景的分支。
  • 2018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盤點近10年得主及其成就
    中新網10月8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8日下午,2018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兩位美國經濟學家William Nordhaus和Paul Romer成為了今年的諾獎得主,諾獎委員會稱,這兩人分別將氣候變化和科技創新融入了長期的宏觀經濟研究。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中國故事
    諾貝爾經濟學獎作為經濟學界最重要的世界獎項之一,一直受到極大關注。雖然目前未有中國經濟學家獲得諾獎,但此前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不少人與中國有一定淵源,或是對中國經濟社會問題有較多研究,或是在中國的組織機構中有所任職,或與中國經濟學家有一定聯繫。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勾勒疫情後的經濟復甦
    作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曾任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世界銀行資深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2011至2014年任國際經濟學協會主席。
  •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聚焦氣候變化與技術創新
    北京時間10月8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保羅·羅默(Paul M. Romer),以表彰其將氣候變化和技術創新納入宏觀經濟分析所做的貢獻。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2019南方財經國際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他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是經濟學「理性預期學派」的領袖人物,為新古典宏觀經濟學體系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12月5日,廣州,他將蒞臨——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主辦,21世紀經濟報導承辦的——2019南方財經國際論壇,發表主題演講並對話中國知名企業代表。
  • 近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 (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圖片來源:諾貝爾獎社交媒體帳戶截圖諾貝爾經濟學獎雖然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但這一獎項得主的平均年齡高達約67歲。美國經濟學家赫維克茲是經濟學獎年紀最大的獲獎者,獲獎時年齡為90歲。此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僅有兩名女性。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
    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羅伯特·恩格爾和克萊夫·格蘭傑  他們分別用「隨著時間變化的易變性」和「共同趨勢」兩種新方法分析經濟時間數列,從而給經濟學研究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  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加裡·貝克  他將微觀經濟理論擴展到對人類相互行為的分析,包括市場行為,獲得諾貝爾獎。  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羅納德·科斯  他揭示並澄清了經濟制度結構和函數中交易費用和產權的重要性,獲得諾貝爾獎。
  • 王衍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談如何拯救疫情中的經濟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開出了「藥方」:把拯救生命擺在首位。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紐約大學教授保羅羅默(Paul M. Romer)(簡稱羅默,下同)強調:「疾病奪去人的生命是人類的悲劇。對假想的經濟影響的擔憂,不應轉移公共衛生官員或民眾的注意力,讓他們忽視當前的重要問題——拯救生命。當前最重要的、迫在眉睫、無可推卸的任務是拯救生命」。
  •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布
    為此,記者近日專訪了何代欣、劉學智兩位專家,他們就發展經濟學、三名諾獎得主的主要研究內容及其理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等問題進行了闡述和探討。  諾獎學者研究對中國扶貧的啟示  主持人:三名諾獎學者研究的內容有何異同?主要突破點在哪裡?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何啟示?
  • 三人分享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往屆得主有哪些「中國情緣」?
    諾獎評選委員會稱,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進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人們抗擊全球貧困的能力。在僅僅20年的時間裡,他們以實驗為基礎的新方法改變了發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現在是一個蓬勃發展的研究領域。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2018諾貝爾獎晚宴舉行,諾貝爾獎得主、瑞典王室成員與眾多名流出席。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組成的評委會評定,評委會包括5名到8名成員。評委會每年從世界各地收到的提名有200個到300個,評選流程包括資格確認、初選和複選。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中國取得抗疫的全面領先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中國取得抗疫的全面領先    11月28日,由智聯招聘發起的「內生力量重塑新生」2020中國年度最   佳僱主頒獎盛典中國人力資本管理論壇在無錫舉行。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何憲,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尹建堃,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經濟及數學系教授埃裡克·馬斯金,2020中國年度最   佳僱主評委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紐約商品交易所理事會主席威廉·普爾普拉,國際僱傭與勞動關係協會執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曾湘泉
  • 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盤點近10年得主及其成就
    諾貝爾經濟學獎為該評選中最年輕獎項,於1969年才首次頒發,截至2019年共81人獲獎。與其他獎項相比,獲獎者普遍高齡,其中74位均在50歲以上,曾出現90歲高齡獎項得主。以下整理出近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獎者以及他們的成就。資料圖:當地時間2018年10月8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得主為William D.
  • 每經專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爾文·羅斯:應開發被廣泛接受的手段...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觸動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格局深刻調整。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蓬勃興起,不斷湧現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又為人們帶來新的機遇。回顧2020年,面向2021,我們不禁要問:面對變革,全世界應怎樣團結協作、共克時艱,在危機中辨析新機,於變革中開拓新局。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是誰?將聚焦哪些領域?
    諾貝爾基金會最主要的支出是獎金支出,另外還有諾貝爾委員會的補償、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舉行的諾貝爾周費用、管理費用等。2019年,所有諾貝爾獎和運營費用的總金額為1.09億瑞典克朗,這高於正常水平,因為當年頒發了兩個文學獎(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推遲至2019年頒發)。02 經濟學獎將花落誰家?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後疫情時代「新的生產要素變得越來越重要」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裡德斯教授: 後疫情時代「新的生產要素變得越來越重要」11月2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主辦、21世紀經濟報導承辦的「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0年年會」在廣州保利洲際酒店隆重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