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2020-12-06 王靜文

2020年,受新冠疫情這一近百年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衝擊,全球產業鏈突發性中斷,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劇烈震蕩,全球經濟斷崖式下跌。各國大都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財政和貨幣寬鬆政策予以應對,並積極推進復工復產進程,下半年以來經濟增速逐漸觸底回升。IMF在10月《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全球經濟增速為-4.4%,較6月預測的-4.9%略有上調。

需要指出的是,在主要國家中,中國採取了最嚴格、最有效的疫情防控手段,並將穩企業保就業作為政策救助的首要目標,因此復工復產進程要遠好於其他國家,目前生產能力已經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而其他國家在疫情失控之後選擇優先救助家庭部門,這導致居民消費恢復的同時生產並未同步修復。疫情防控的錯位和政策救助的差異,發達國家加大了從中國進口力度,使世界暫時恢復到2008年之前「中國生產,西方消費」的狀態。

展望2021年,由於疫情衝擊逐漸減弱,特別是疫苗有望於下半年全面推開,經濟社會將恢復正常,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有望出現共振復甦。IMF預測全球經濟2021年將恢復至5.2%。

美國:拜登新政助力,經濟迎來新局

疫情衝擊之下,美國採取了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居民消費快速復甦,但由於疫情控制不當、反覆暴發,生產端修復並不順暢,從而表現出「需求強、生產弱」的特徵,就業市場恢復元氣仍需時日。IMF預測美國經濟2020年經濟增速為-4.3%。

展望2021年,美國即將迎來新晉總統拜登,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都將迎來新局面,IMF預測美國經濟有望增長3.1%。

首先,拜登更重視疫情防控。與川普相比,拜登力主科學防疫,包括強制各州執行「口罩令」,加大疫情檢測和追蹤,為居民提供清晰防疫指南等,這將有助於美國實現疫情緩和,為經濟復甦營造良好環境。而在2021年下半年疫苗正式投入使用之後,社會將會重新開放,生產端將會加快修復,推動經濟明顯反彈。

其次,刺激政策將為經濟助力。美國新一輪財政救助計劃由於兩黨分歧和美國大選而遲遲未能推出,拜登上任之後,第二輪財政刺激方案有望出臺。鑑於拜登長期擔任參議員的經驗以及其跨黨派協商的能力,預計在拜登上臺後至少將推出1萬億美元以上的大額財政援助,以支持美國居民和企業部門。兩黨在基建問題上不存在根本分歧,後續出臺強有力基礎設施法案的可能性不低,隨基建投資發力,「弱供給」狀態或明顯改善,從而拉動就業和通脹、推動經濟復甦。

最後,貨幣政策將保持寬鬆。美聯儲已在新的貨幣政策框架下引入平均通脹目標值,而且表示沒有必要再度加強前瞻指引,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寬鬆基調,如有必要,美聯儲或擴大QE規模。此外,主席鮑威爾解釋負利率會帶來銀行利潤減少、貸款規模緊縮等不利影響,多家聯儲銀行行長、FOMC票委也在公開演講中表示不贊同負利率,經濟前景高度不確定時實施負利率措施的概率明顯降低。

風險因素方面,一是需要關注勞動力市場的恢復情況。疫情對工作方式產生深遠影響,更多人選擇郊區買房、居家辦公,這將導致一部分低端就業人群面臨永久性失業;二是房地產市場的過熱苗頭。極度寬鬆的政策之下,美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重返火熱狀態,房價持續上漲的苗頭值得關注。

歐洲:經濟緩慢復甦,修復仍需時日

作為新冠肺炎疫情「震中」,2020年歐元區在發達經濟體中受衝擊最大,其經濟表現也跟疫情發展勢頭密切相關。三季度以來,受疫情二次反彈影響,歐元區經濟復甦出現降溫勢頭,特別是服務業受衝擊更大。IMF預測歐元區2020年經濟增速為-8.3%,在主要發達經濟體中表現最差。

展望2021年,歐元區經濟有望較2020年顯著復甦。但受制於海外疫情短期內難以完全消退以及英國脫歐給英歐雙方後續發展帶來的不確定性,疊加人口老齡化、政治困局等固有問題,預計2021年歐元區經濟復甦仍將脆弱曲折且不均衡。據IMF預測,歐元區2021年經濟增速為5.2%。

歐元區經濟修復仍需時日。一是勞動力市場隱憂較大。部分國家受制於財政資金限制,不得不逐步到期退出職位保留計劃和貸款項目等就業支持政策,很多暫時性休假的企業員工恐難有機會重返崗位,失業率仍可能大幅攀升,2021年初或出現第二波失業潮,進而會影響居民消費。

二是不確定因素影響投資者信心。受歐洲地區積極控制疫情以及各國政府和歐盟推出的多項紓困政策提振,投資者對歐元區乃至歐盟地區的凝聚力信心有所增強,但經濟前景和英國脫歐影響的不確定性預計仍將對投資者信心形成打壓。

三是內部分化加劇,債務和財政狀況加速惡化。2021年歐洲各國疫情防控和財政救助支出仍將顯著增加,疊加經濟增速放緩,一些國家政府債務水平將進一步上升,財政狀況可能加速惡化。

歐央行2021年貨幣政策大概率延續寬鬆立場。一是通脹短期內難以達到政策目標;二是疫情二次暴發嚴重程度遠高於第一次疫情,各國再次加強封鎖措施對經濟的衝擊短期內難以快速消退,經濟復甦仍任重道遠;三是歐央行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遠未足額使用。

同時由於負利率下降息的必要性和空間都較為有限,2021年歐央行大概率保持觀望狀態,若新冠肺炎病例持續保持高增,上半年有可能通過加大月度購債規模來繼續加碼貨幣寬鬆。下半年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有可能通過減少月度購債規模來放緩貨幣寬鬆的力度和步伐。

考慮到歐洲各國政府仍需通過經濟刺激政策來穩定勞動力市場和中小企業、促進經濟復甦,因此預計2021年歐元區財政政策仍將保持積極和協調一致,短期內不會採取財政緊縮政策,以復甦基金為代表的歐盟財政一體化有望進一步得到推動。

日本:奧運景氣拉動,經濟企穩反彈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內外需持續低迷,經濟遭受重創。6月以來,在全面解除緊急狀態及世界最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支撐下,各項重要經濟指標出現企穩跡象,但因為疫情反覆,總體狀況依然嚴峻,復甦進程仍然緩慢。IMF預測日本2020年經濟增速為-5.3%。

展望2021年,疫情衝擊逐步退去之後,日本經濟將持續復甦,但受居民收入增速放緩、政府債務高企、老齡化趨勢嚴峻等因素制約,短期難以恢復到新冠疫情發生前的水平。IMF預計,2021年日本經濟將從-5.3%反彈至增長2.3%。

經濟復甦的支撐因素包括:其一,隨著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國內外經濟活動將會相繼重啟,生產、消費和出口將呈現復甦態勢。其二,東京奧運會將會與2021年舉行,奧運景氣將會對投資和消費產生積極拉動作用。其三,新首相菅義偉將延續安倍的諸多經濟政策,可以穩定市場預期,減少不確定性。

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主要包括:一是消費增長乏力。疫情導致破產企業快速增多,就業形勢嚴重惡化,家庭收入大幅下降,會削弱居民消費能力和意願。由於對經濟前景存有危機感,消費者將進入「節約模式」,難以走出「低欲望社會」的消費心態。

二是政府債務高企,財政刺激措施難以為繼。為緩解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日本政府接連出臺了兩份補充預算案,目前正編制第三份補充預算案,2020財年預算支出已增至160.3萬億日元,國債發行額90.2萬億日元,財政對於債務的依存度創紀錄的達到56.3%。

三是少子化、老齡化趨勢愈發嚴峻,這會導致勞動力不足、創新能力下降、社保費用膨脹、內需疲弱、債務延續困難等問題。

預計貨幣政策保持寬鬆態勢。由於物價指數出現負增長,通縮壓力加大,而且復甦前景仍面臨不確定性,特別是就業形勢嚴峻,預計日本央行會繼續維持寬鬆政策,繼續將短期利率維持在-0.1%的水平,並通過無限量購買國債使10年期國債收益率維持在0%左右。

不過, 2020年三季度末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已經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37%,遠高於美國36.3%和歐盟63.6%的水平,這無疑會導致持續的市場扭曲。考慮到貨幣政策成本日漸上升,部分寬鬆政策會在疫情消退後逐步退出,措施包括減少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J-REITs)年度購買目標、減少購買企業債和商業票據等。

新興經濟體:經濟恢復增長,政策保持觀望

疫情之下,新興經濟體也未能倖免。儘管9月以來金磚四國新增病例開始下降,但由於檢測和治療能力的相對落後,人口結構更加複雜,疫苗研發相對落後,未來疫情防控的時間將會更長,且出現反覆的可能性很大,將成為其發展的掣肘。IMF預測新興經濟體2020年增速為-3.3%。

展望2021年,新興經濟體經濟將恢復增長,但是地區之間將繼續分化。以中國為核心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將會平穩運行,產業鏈上的亞洲新興經濟體有望獲得快速擴張。全球復甦共振帶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於拉美、中東、非洲等地區的經濟增長有利。IMF預計新興經濟體2021年經濟增速為6.0%。

貨幣政策方面,預計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2021年將繼續保持觀望態勢:一方面,疫情衝擊尚未結束,復甦前景仍偏脆弱,需要政策保持寬鬆;另一方面,物價或將隨大宗商品價格走高而繼續回升,又限制了政策寬鬆的空間。

對新興經濟體而言,需要關注的風險因素包括疫情的再次爆發、過早取消經濟支持政策、金融條件收緊、流動性短缺和企業破產增加、社會動蕩加劇、地緣政治緊張、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和技術摩擦、與氣候相關的自然災害等。

全球市場展望

外匯市場。美元指數短期利空但中期有支撐。展望2021年,預計美元指數短期仍將以貶值為主。一是大選塵埃落定後市場避險情緒回落;二是拜登上臺後加大了市場對美國擴大財政刺激的預期;三是美聯儲近期議息決議稱仍將長期維持零利率狀態;四是全球經濟向好,美元作為反周期資產將會走弱。

但從中期來看,預計下降空間有限,並且具備階段性反彈的條件。一是拜登上臺會對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和外交政策,美國經濟基本面向好,對美元形成支撐;二是拜登主張尊重美聯儲的獨立性和專業性,相比川普無條件追求弱美元並施壓美聯儲的做法,更傾向於捍衛美元霸權;三是不排除在英國硬脫歐、疫情出現反覆等不確定性推動下,美元出現階段性避險式反彈。

債券市場。美債收益率或將持穩上行。展望2021年,拜登上臺後力主科學防疫,在新冠疫情逐漸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美國經濟有望逐漸復甦,基本面逐漸向好;經濟復甦下大宗商品價格有望回升,以及產業鏈供應鏈調整,將會導致通脹預期上升;全球不確定性仍居高位、但有所緩和,風險偏好有所好轉,風險溢價有望穩中有降。這些因素都將推動美國國債收益率逐漸走高。

黃金市場。展望2021年,從通脹角度看,在經濟修復背景下,2021年全球物價水平將有所回升、中樞區間有所提高,抗通脹因素將推動黃金價格上行。從定價貨幣角度看,2021年美元相對弱勢,對黃金價格形成利好。從防風險角度看,2021年全球避險情緒有所緩和,但仍存在疫情反覆、英國硬脫歐等風險事件,將推動金價的向上波動。不過,考慮到10年期美債收益率將逐漸企高,這將限制黃金價格漲幅。

原油市場。原油價格或波動上行。從需求角度看,2021年全球經濟將會出現明顯復甦,需求因素將會持續擴大,推動原油價格走高。從供給層面看,OPEC+為應對疫情衝擊而進行主動減產導致閒置產能較高,對原油價格有支撐和穩定作用。此外,拜登並不認可川普的化石能源自給戰略,將力主推行綠色能源,不利於美國原油供給恢復。從計價貨幣看,2021年美元指數相對弱勢,將對原油價格形成利好。

相關焦點

  • 疫情後修複式增長: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截至目前累計確診人數逾5400萬,成為重塑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的重要歷史性變量,除中國之外的主要經濟體將全部同時陷入衰退。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21年全球有望迎來低基數的衰退後復甦,經濟增速回升至5.2%,但相較2019年實際增長僅不到0.6%。
  • 連平:四重因素將產生共振效應 協同支持2021年中國經濟穩步回升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範子萌)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今日在2021年宏觀經濟展望報告發布會上表示,全球疫情很可能在明年年中前後出現拐點;四重深層次因素將產生共振效應,協同支持中國經濟穩步回升。  展望明年全球經濟走勢,連平表示,全球疫情很可能在明年年中前後出現拐點。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無法喚醒的V型復甦
    全球債務型經濟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走下來高峰,並伴隨著漫長的復甦周期,而新冠病毒疫情成為刺破全球債務型經濟迷局的一個導火線,點燃了赤字貨幣化的風潮。圖表2:全球經濟展望數據:2020年6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月24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預計2020年全球GDP將收縮4.9%,相比今年4月份的預測(-3.0%)又下調了1.9%。IMF同時將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預期下調,由之前預測的5.8%下修至5.4%。從兩次預測的數據來看,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性造成了全球經濟復甦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主要經濟體的表現差強人意。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甦
    疫情發生後幾個月,便開始討論「後疫情時代」,實是人類的幸運。  必須要說明,其實病毒並未遠離,人類距離「後疫情時代」尚有一段距離,不過我們對病毒的恐慌,慢慢冷靜下來了,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後疫情恐慌時代」。  新冠病毒(COVID-19)的傳染性,在近代史上唯有西班牙病毒可以媲美。
  • 2020年全球宏觀經濟速覽:遭遇疫情劇烈衝擊後溫和復甦
    原標題:2020年全球宏觀經濟速覽:遭遇疫情劇烈衝擊後溫和復甦   2020年,全球經濟在遭遇疫情劇烈衝擊後溫和復甦。
  • 中行研究院報告: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或現「三低、三新」特徵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消息,中國銀行研究院當日發布的《2021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指出,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可能呈現「三低、三新」特徵,即在低增長、低利率、低投資中醞釀新力量、新趨勢和新秩序。「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和貿易重心將加速向亞太轉移。綠色復甦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
  • 中行研究院報告: 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或呈現「三低、三新」特徵
    據新華社電 中國銀行研究院30日發布的《2021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指出,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可能呈現「三低、三新」特徵,即在低增長、低利率、低投資中醞釀新力量、新趨勢和新秩序。「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和貿易重心將加速向亞太轉移。綠色復甦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
  • 鵬華基金:2021年宏觀經濟與市場策略展望
    來源:時刻頭條鵬華基金髮布了最新的2021年經濟展望及投資策略。策略報告認為,政策退潮穩中有序,經濟動能雖落仍穩。展望2021年,疫苗落地後全球經濟有望觸底回升,國內經濟將階段性受益全球復甦共振。隨著市場估值擴張難度進一步提升,高增長盈利彈性將有助於消化當下高估值。
  • 連平:《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主要觀點
    1.世界經濟可能於2021年下半年迎來整體性復甦。全球疫情可能在年中後步入拐點,美國經濟轉為中強度復甦將帶動世界經濟逐步回歸疫情爆發前水平,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可能出現「先高后低」的數值。針對上述一系列問題,本文提出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  展望一:世界經濟可能於下半年迎來整體性復甦  2020年世界經濟受新冠疫情衝擊而深陷衰退泥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2月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萎縮4.2%。
  • 多家機構預測2021年世界經濟走向復甦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世界銀行5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說,由於新冠疫情持續蔓延,2021年上半年世界經濟仍將處於低迷狀態,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中國經濟將增長7.9%。其他多家金融機構近期也陸續發布經濟展望報告,對2021年世界經濟走勢作出預測。
  • 展望2021:貨幣寬鬆經濟復甦 看多美股A股人民幣
    摘要:2021年全球維持疫情後經濟復甦趨勢,貨幣政策偏寬鬆,經濟恢復上行,股強於債,看多美股,尤其人民幣升值背景下,看多A股。一、2020年回顧:疫情下的貨幣大寬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打破了2019年底所有經濟復甦計劃。為應對全球經濟2018年10月以來下行,美聯儲2019年9月帶頭開啟降息,並重啟QE。實際上,我們2019年底判斷美國經濟再開始周期性復甦,但2020年的疫情打斷了這樣的進程。
  • 邢自強: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來源:《財經》雜誌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在消費和製造業投資等內生動力支持下,中國經濟增長率有望從今年的2.3%躍升至明年的9%,徹底走出疫情影響,拉動全球復甦。隨著明年二季度通脹溫和復甦,政策刺激將順勢退出,預計社融增速和廣義財政赤字將比今年回落,宏觀槓桿率企穩圖/法新文 | 邢自強2020年,中國經濟在全球新冠疫情中率先復甦,供給恢復快,建築施工和出口兩大板塊強勁復甦,總產出已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 海外資本市場2021年展望:「疫苗復甦」與「拜登新政」帶來全球...
    綜合來說,全球資本市場,尤其是海外市場在明年將面臨拜登入主白宮以及疫苗問世所帶來的「戴維斯雙擊」,交易主線預計將繼續沿著復甦的順周期邏輯演繹。■ 美債:長端利率推高,短端利率穩定:美國經濟的復甦邏輯、通脹預期的重建在2021年預計將會繼續,美債長端利率的中樞相較今年將有所提升。
  • 大摩2021年全球策略展望:看多美股,看空黃金
    在高盛報告發布的一周後,老對手摩根史坦利也發布了自己的《2021年全球策略展望》。該報告同樣圍繞經濟復甦展開,其大類資產觀點也與高盛存在相通之處。 但是,相比高盛旗幟鮮明地看好中國、看好新興市場,大摩對A股、新興市場、黃金和大宗商品的觀點更為謹慎。
  • 【招商銀行|2021年展望】全球經濟:靜待花開終有時
    從今天起,我們將連續3天,分章節為您推送招商銀行研究《從頭越——2021年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展望》。 本篇為文章第二部分,全球經濟:靜待花開終有時。 更多精彩之後將陸續推送,敬請期待。
  • 中國發布丨聚焦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金磚國家將成世界經濟復甦主要...
    在「深化夥伴關係 促進創新發展」主題會議上,與會嘉賓圍繞創新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治理展開交流。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表示,新冠疫情打亂了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但讓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共享平臺、協同辦公等數位技術得到廣泛發展和應用。
  • 趙建2021宏觀展望:脆弱的復甦 危險的泡沫與極化的世界
    但是當2020年的β如此高(2020A股基金收益率中位數約50%),當全市場一致看多(比特幣等的空頭都被輪番屠殺),看空的聲音幾乎歸於沉寂的時候,即使不是危險的時刻,但也是一個令人害怕的瘋狂時間。展望2021,過度審慎悲觀的話語依然不合時宜。的確,核心資產荒將依然蔓延,但金融泡沫可能進入2.0狀態。
  • 中金公司如此展望2021
    彭文生介紹,在2020年疫情繼續緩解的情況下,重回內生波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供給側的需求,全球共振復甦。前瞻來看,未來有效疫苗將會落地,保需求的政策效力有望逐步體現出來。作為疫情衝擊下、周期波動根源的供給側,隨著有效疫苗落地,負面的乘數效應有望轉向正面的乘數效應,即供給復甦自動創造需求。二是關於復甦的掣肘。復甦可能走多遠?能夠持續多長時間?強度有多大?
  • 全球經濟復甦預期下 建議多銅空金策略
    中期看,隨著2021年一季度疫苗全球開始投入應用,全球經濟有望迎來復甦共振階段,通脹方向向上無疑。通脹水平超預期上升可能會使得實際利率水平繼續下探。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導致銅金比暴跌,金價暴漲,銅需求顯著降低,09年後經濟開始復甦,銅金比回升。2011年後,銅金比企穩在低位。   2018年初至2020年3月份,隨著中美貿易戰不斷升溫和全球疫情爆發,銅金比開始下跌,截至3月份達到歷史新低。   2020年初至今銅金比隨著經濟復甦開始回升。
  • 中信證券2021年股市、經濟、全產業策略來了!
    2020年預計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中國可能是增速最高的主要經濟體之一,中國有望持續發揮著全球經濟恢復「發動機」的作用,新冠疫情期間中國經濟增量對全球的貢獻比例甚至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  「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展望:決勝之年後,中國再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