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新冠疫情這一近百年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衝擊,全球產業鏈突發性中斷,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劇烈震蕩,全球經濟斷崖式下跌。各國大都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財政和貨幣寬鬆政策予以應對,並積極推進復工復產進程,下半年以來經濟增速逐漸觸底回升。IMF在10月《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全球經濟增速為-4.4%,較6月預測的-4.9%略有上調。
需要指出的是,在主要國家中,中國採取了最嚴格、最有效的疫情防控手段,並將穩企業保就業作為政策救助的首要目標,因此復工復產進程要遠好於其他國家,目前生產能力已經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而其他國家在疫情失控之後選擇優先救助家庭部門,這導致居民消費恢復的同時生產並未同步修復。疫情防控的錯位和政策救助的差異,發達國家加大了從中國進口力度,使世界暫時恢復到2008年之前「中國生產,西方消費」的狀態。
展望2021年,由於疫情衝擊逐漸減弱,特別是疫苗有望於下半年全面推開,經濟社會將恢復正常,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有望出現共振復甦。IMF預測全球經濟2021年將恢復至5.2%。
美國:拜登新政助力,經濟迎來新局
疫情衝擊之下,美國採取了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居民消費快速復甦,但由於疫情控制不當、反覆暴發,生產端修復並不順暢,從而表現出「需求強、生產弱」的特徵,就業市場恢復元氣仍需時日。IMF預測美國經濟2020年經濟增速為-4.3%。
展望2021年,美國即將迎來新晉總統拜登,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都將迎來新局面,IMF預測美國經濟有望增長3.1%。
首先,拜登更重視疫情防控。與川普相比,拜登力主科學防疫,包括強制各州執行「口罩令」,加大疫情檢測和追蹤,為居民提供清晰防疫指南等,這將有助於美國實現疫情緩和,為經濟復甦營造良好環境。而在2021年下半年疫苗正式投入使用之後,社會將會重新開放,生產端將會加快修復,推動經濟明顯反彈。
其次,刺激政策將為經濟助力。美國新一輪財政救助計劃由於兩黨分歧和美國大選而遲遲未能推出,拜登上任之後,第二輪財政刺激方案有望出臺。鑑於拜登長期擔任參議員的經驗以及其跨黨派協商的能力,預計在拜登上臺後至少將推出1萬億美元以上的大額財政援助,以支持美國居民和企業部門。兩黨在基建問題上不存在根本分歧,後續出臺強有力基礎設施法案的可能性不低,隨基建投資發力,「弱供給」狀態或明顯改善,從而拉動就業和通脹、推動經濟復甦。
最後,貨幣政策將保持寬鬆。美聯儲已在新的貨幣政策框架下引入平均通脹目標值,而且表示沒有必要再度加強前瞻指引,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寬鬆基調,如有必要,美聯儲或擴大QE規模。此外,主席鮑威爾解釋負利率會帶來銀行利潤減少、貸款規模緊縮等不利影響,多家聯儲銀行行長、FOMC票委也在公開演講中表示不贊同負利率,經濟前景高度不確定時實施負利率措施的概率明顯降低。
風險因素方面,一是需要關注勞動力市場的恢復情況。疫情對工作方式產生深遠影響,更多人選擇郊區買房、居家辦公,這將導致一部分低端就業人群面臨永久性失業;二是房地產市場的過熱苗頭。極度寬鬆的政策之下,美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重返火熱狀態,房價持續上漲的苗頭值得關注。
歐洲:經濟緩慢復甦,修復仍需時日
作為新冠肺炎疫情「震中」,2020年歐元區在發達經濟體中受衝擊最大,其經濟表現也跟疫情發展勢頭密切相關。三季度以來,受疫情二次反彈影響,歐元區經濟復甦出現降溫勢頭,特別是服務業受衝擊更大。IMF預測歐元區2020年經濟增速為-8.3%,在主要發達經濟體中表現最差。
展望2021年,歐元區經濟有望較2020年顯著復甦。但受制於海外疫情短期內難以完全消退以及英國脫歐給英歐雙方後續發展帶來的不確定性,疊加人口老齡化、政治困局等固有問題,預計2021年歐元區經濟復甦仍將脆弱曲折且不均衡。據IMF預測,歐元區2021年經濟增速為5.2%。
歐元區經濟修復仍需時日。一是勞動力市場隱憂較大。部分國家受制於財政資金限制,不得不逐步到期退出職位保留計劃和貸款項目等就業支持政策,很多暫時性休假的企業員工恐難有機會重返崗位,失業率仍可能大幅攀升,2021年初或出現第二波失業潮,進而會影響居民消費。
二是不確定因素影響投資者信心。受歐洲地區積極控制疫情以及各國政府和歐盟推出的多項紓困政策提振,投資者對歐元區乃至歐盟地區的凝聚力信心有所增強,但經濟前景和英國脫歐影響的不確定性預計仍將對投資者信心形成打壓。
三是內部分化加劇,債務和財政狀況加速惡化。2021年歐洲各國疫情防控和財政救助支出仍將顯著增加,疊加經濟增速放緩,一些國家政府債務水平將進一步上升,財政狀況可能加速惡化。
歐央行2021年貨幣政策大概率延續寬鬆立場。一是通脹短期內難以達到政策目標;二是疫情二次暴發嚴重程度遠高於第一次疫情,各國再次加強封鎖措施對經濟的衝擊短期內難以快速消退,經濟復甦仍任重道遠;三是歐央行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遠未足額使用。
同時由於負利率下降息的必要性和空間都較為有限,2021年歐央行大概率保持觀望狀態,若新冠肺炎病例持續保持高增,上半年有可能通過加大月度購債規模來繼續加碼貨幣寬鬆。下半年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有可能通過減少月度購債規模來放緩貨幣寬鬆的力度和步伐。
考慮到歐洲各國政府仍需通過經濟刺激政策來穩定勞動力市場和中小企業、促進經濟復甦,因此預計2021年歐元區財政政策仍將保持積極和協調一致,短期內不會採取財政緊縮政策,以復甦基金為代表的歐盟財政一體化有望進一步得到推動。
日本:奧運景氣拉動,經濟企穩反彈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內外需持續低迷,經濟遭受重創。6月以來,在全面解除緊急狀態及世界最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支撐下,各項重要經濟指標出現企穩跡象,但因為疫情反覆,總體狀況依然嚴峻,復甦進程仍然緩慢。IMF預測日本2020年經濟增速為-5.3%。
展望2021年,疫情衝擊逐步退去之後,日本經濟將持續復甦,但受居民收入增速放緩、政府債務高企、老齡化趨勢嚴峻等因素制約,短期難以恢復到新冠疫情發生前的水平。IMF預計,2021年日本經濟將從-5.3%反彈至增長2.3%。
經濟復甦的支撐因素包括:其一,隨著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國內外經濟活動將會相繼重啟,生產、消費和出口將呈現復甦態勢。其二,東京奧運會將會與2021年舉行,奧運景氣將會對投資和消費產生積極拉動作用。其三,新首相菅義偉將延續安倍的諸多經濟政策,可以穩定市場預期,減少不確定性。
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主要包括:一是消費增長乏力。疫情導致破產企業快速增多,就業形勢嚴重惡化,家庭收入大幅下降,會削弱居民消費能力和意願。由於對經濟前景存有危機感,消費者將進入「節約模式」,難以走出「低欲望社會」的消費心態。
二是政府債務高企,財政刺激措施難以為繼。為緩解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日本政府接連出臺了兩份補充預算案,目前正編制第三份補充預算案,2020財年預算支出已增至160.3萬億日元,國債發行額90.2萬億日元,財政對於債務的依存度創紀錄的達到56.3%。
三是少子化、老齡化趨勢愈發嚴峻,這會導致勞動力不足、創新能力下降、社保費用膨脹、內需疲弱、債務延續困難等問題。
預計貨幣政策保持寬鬆態勢。由於物價指數出現負增長,通縮壓力加大,而且復甦前景仍面臨不確定性,特別是就業形勢嚴峻,預計日本央行會繼續維持寬鬆政策,繼續將短期利率維持在-0.1%的水平,並通過無限量購買國債使10年期國債收益率維持在0%左右。
不過, 2020年三季度末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已經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37%,遠高於美國36.3%和歐盟63.6%的水平,這無疑會導致持續的市場扭曲。考慮到貨幣政策成本日漸上升,部分寬鬆政策會在疫情消退後逐步退出,措施包括減少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J-REITs)年度購買目標、減少購買企業債和商業票據等。
新興經濟體:經濟恢復增長,政策保持觀望
疫情之下,新興經濟體也未能倖免。儘管9月以來金磚四國新增病例開始下降,但由於檢測和治療能力的相對落後,人口結構更加複雜,疫苗研發相對落後,未來疫情防控的時間將會更長,且出現反覆的可能性很大,將成為其發展的掣肘。IMF預測新興經濟體2020年增速為-3.3%。
展望2021年,新興經濟體經濟將恢復增長,但是地區之間將繼續分化。以中國為核心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將會平穩運行,產業鏈上的亞洲新興經濟體有望獲得快速擴張。全球復甦共振帶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於拉美、中東、非洲等地區的經濟增長有利。IMF預計新興經濟體2021年經濟增速為6.0%。
貨幣政策方面,預計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2021年將繼續保持觀望態勢:一方面,疫情衝擊尚未結束,復甦前景仍偏脆弱,需要政策保持寬鬆;另一方面,物價或將隨大宗商品價格走高而繼續回升,又限制了政策寬鬆的空間。
對新興經濟體而言,需要關注的風險因素包括疫情的再次爆發、過早取消經濟支持政策、金融條件收緊、流動性短缺和企業破產增加、社會動蕩加劇、地緣政治緊張、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和技術摩擦、與氣候相關的自然災害等。
全球市場展望
外匯市場。美元指數短期利空但中期有支撐。展望2021年,預計美元指數短期仍將以貶值為主。一是大選塵埃落定後市場避險情緒回落;二是拜登上臺後加大了市場對美國擴大財政刺激的預期;三是美聯儲近期議息決議稱仍將長期維持零利率狀態;四是全球經濟向好,美元作為反周期資產將會走弱。
但從中期來看,預計下降空間有限,並且具備階段性反彈的條件。一是拜登上臺會對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和外交政策,美國經濟基本面向好,對美元形成支撐;二是拜登主張尊重美聯儲的獨立性和專業性,相比川普無條件追求弱美元並施壓美聯儲的做法,更傾向於捍衛美元霸權;三是不排除在英國硬脫歐、疫情出現反覆等不確定性推動下,美元出現階段性避險式反彈。
債券市場。美債收益率或將持穩上行。展望2021年,拜登上臺後力主科學防疫,在新冠疫情逐漸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美國經濟有望逐漸復甦,基本面逐漸向好;經濟復甦下大宗商品價格有望回升,以及產業鏈供應鏈調整,將會導致通脹預期上升;全球不確定性仍居高位、但有所緩和,風險偏好有所好轉,風險溢價有望穩中有降。這些因素都將推動美國國債收益率逐漸走高。
黃金市場。展望2021年,從通脹角度看,在經濟修復背景下,2021年全球物價水平將有所回升、中樞區間有所提高,抗通脹因素將推動黃金價格上行。從定價貨幣角度看,2021年美元相對弱勢,對黃金價格形成利好。從防風險角度看,2021年全球避險情緒有所緩和,但仍存在疫情反覆、英國硬脫歐等風險事件,將推動金價的向上波動。不過,考慮到10年期美債收益率將逐漸企高,這將限制黃金價格漲幅。
原油市場。原油價格或波動上行。從需求角度看,2021年全球經濟將會出現明顯復甦,需求因素將會持續擴大,推動原油價格走高。從供給層面看,OPEC+為應對疫情衝擊而進行主動減產導致閒置產能較高,對原油價格有支撐和穩定作用。此外,拜登並不認可川普的化石能源自給戰略,將力主推行綠色能源,不利於美國原油供給恢復。從計價貨幣看,2021年美元指數相對弱勢,將對原油價格形成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