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1:貨幣寬鬆經濟復甦 看多美股A股人民幣

2020-12-06 網易財經

(原標題:李海濤丨展望2021:貨幣寬鬆經濟復甦,看多美股A股人民幣)

摘要:

2021年全球維持疫情後經濟復甦趨勢,貨幣政策偏寬鬆,經濟恢復上行,股強於債,看多美股,尤其人民幣升值背景下,看多A股。

2021年美國社會分裂的修復過程,伴隨著貨幣寬鬆與經濟復甦,將推高通脹。

通脹預期,配合經濟復甦後原油需求反彈,以及抗通脹資金對原油的被動配置,疊加OPEC+能夠維持減產,原油價格可能經歷趨勢性復甦,建議關注相關原油基金、原油石化類股票。

一、2020年回顧:疫情下的貨幣大寬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打破了2019年底所有經濟復甦計劃。為應對全球經濟2018年10月以來下行,美聯儲2019年9月帶頭開啟降息,並重啟QE。實際上,我們2019年底判斷美國經濟再開始周期性復甦,但2020年的疫情打斷了這樣的進程。

在2020年經濟本已經周期性復甦、美國重啟庫存周期之前,我們簡單回顧2018~2019年的情況。

2018年10月全球經濟結束2016年以來復甦,A股從3500點一路回落到2500點,布倫特原油期貨也從85美元/桶左右的高位一路跌到50美元/桶左右。2018年有三件事情超出市場預期:第一,2018年3月開始的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中國最重要的外需市場,導致市場風險偏好回落;第二,2018年管理層設計的漂亮去槓桿路徑,無意中傷害到國內中小企業經營,導致民營企業槓桿率被動上升,市場對這方面政策影響力出現低估;第三,以美聯儲加息為代表的全球流動性偏緊。

2019年市場沒有從2018年10月開啟的下跌中緩過來。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2019年美歐日中PMI持續下行,歐元區PMI從2017年12月份的60.6一路下行到2019年9月份的45.7;美國經濟自2018年6月份以來持續下行,到2019年9月份GDP增速不變價折年數2.03%。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美聯儲緊急開啟「預判式」降息——2019年7月、9月、10月連續三次降息,並於2019年9月份開始實際「擴表」,在美聯儲帶頭開啟降息背景下,全球包括中國在內20餘家央行在9月份先後宣布降息,雖然2019年美國經濟偏弱,但歐洲更弱,美股與美元指數超預期上行。受中美貿易摩擦以及央行偏緊的貨幣政策影響,2019年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是最大「黑天鵝事件」事件,打斷了2020年初全球經濟周期性復甦預期,但「貨幣寬鬆一把梭」的邏輯在2020年演繹得非常完美。美聯儲吸取了2008年金融危機教訓,在3月份緊急降息之後,緊接著推出了無限量QE,承接了金融市場枯竭的流動性。貨幣寬鬆直接傳導到資產價格上漲,隨後美股、原油等大宗商品全線反彈。美國財政部3月份緊急推出2.9萬億美元財政紓困方案,支持了居民消費支出的復甦。隨後在川普沒有實施經濟封鎖背景下,美國承受了疫情確診與死亡人數上升風險,人們被迫加入工作,在市場對8月後經濟復甦持續性存疑過程中,美國PMI及銷售持續超預期復甦,硬是抵消了政府支出下降的影響,但美國社會也變更加分裂。

二、2021年政策展望:全球維持寬貨幣,美國財政輸出可能推高通脹

美國方面,拜登上臺後可能推動系列政策改變。2021年1月,拜登任職總統後,與川普政府政策將有很大差異,主要差異可能包括:1)最低工資水平與全民醫保計劃。拜登上臺後一個重要任務是降低貧富差距,彌合美國社會矛盾,這體現民主黨「大政府」執政理念,同樣也會相應增加財政支出;2)大規模基建。按照拜登此前主張的2.2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通過增加政府支出來推進經濟復甦,也會增加相應的財政支出;3)增加稅收計劃。將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從37%提高到39.6%,將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率從21%提高到28%等,該計劃執行對科技股不利,但可能受到國會阻撓;4)對外政策緩和,有利全球經濟與貿易恢復。

另外11月23日,拜登提名耶倫為財政部部長,提升了市場對2021年美國的通脹預期。上一次美聯儲主席擔任財政部長是上世紀70年代,當時也是民主黨的卡特總統,把美聯儲主席米勒調到財政部擔任部長,同時任命沃爾克為美聯儲主席,米勒擔任財政部長期間伴隨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歷史不會重複,但會押著同樣韻腳。

從背景及過去行事風格來看,耶倫作風偏「鴿派」。耶倫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託賓、斯蒂格利茨,長期研究勞動經濟學,其丈夫是著名經濟學家阿克爾洛夫,研究問題包括貧困、家庭、犯罪、歧視、貨幣政策等。2014年2月耶倫就任美聯儲主席後,2014年10月,美聯儲宣布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在穩就業與穩通脹問題上選擇了前者。2015~2016年聯邦基金利率只完成了一次加息,隨後迫於通脹上升壓力開始收緊貨幣政策,耶倫任期結束共連續加息4次,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提高0.75%~1.5%。

耶倫上任財政部部長面臨很大挑戰。

首先,耶倫是否能夠在國會斡旋,讓國會通過財政方案,面臨挑戰。耶倫非大公司CEO或大銀行家出生,跟以前的財政部部長不一樣(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保爾森是高盛前CEO、蓋特納是紐約儲備銀行前行長,都有很強的關係斡旋能力),她能否在意見不合的國會斡旋,面臨不確定性,當然耶倫的美聯儲背景將很好連接財政部與美聯儲的關係。

其次,如果耶倫不能按照民主黨計劃推出一些財政支出,將可能得罪部分集團,而這些財政支出計劃是非常龐大的。拜登政府的財政支出方案,包括3萬億美元新冠病毒相關失業救濟、3萬億美元新能源產業投資、免除學生貸款的2萬億美元支出、對各州和地方財政的2萬億美元的補貼計劃,還有4萬億美元左右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劃。這些支出很大程度上是迎合民主黨選民對於社會財富分配不公、債務負擔過重的財政救助願景,但如何協調這些支出計劃是個巨大的挑戰。

總結來講,拜登政府將更加重視疫情、重視貧富分化問題,將加大財政支出以支持受損個人與企業。2020年8月後,在財政紓困資金缺乏的背景下,川普政府承受了疫情確診人數與死亡病例上升風險(這也導致了他的下臺。拜登上臺後會否定川普的做法,在應對疫情方面採取更多的政府行動,增加財政支出。而在拜登實施新一輪財政計劃之前,美國經濟在2020年12月~2021年3月將承受一定的下行壓力。

如果拜登和耶倫的財政計劃被國會通過,市場對美國財政赤字不可持續的擔憂,將在2021年進一步推動美元指數下行。在美國財政赤字率攀升背景下,美國國債總額一路攀升,從2008年的10萬億美元一路上升到2020年11月的27萬億美元,佔GDP比重接近130%,大量國債將使美國經濟在無法快速復甦的情況下,美元信用受損。

美聯儲方面,從11月議息會議看,美聯儲2021年可能維持當前的貨幣寬鬆政策,包括持續規模穩定的QE(每月約1200億美元)以及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0~0.25%。當前美國失業率依舊處於較高位置,預期2021年美聯儲貨幣政策只會寬鬆,不會收緊,按照目前QE速度,預期美聯儲2021年底總資產規模到9萬億美元左右。另外,1200億美元/月的QE規模是否能夠足以支持經濟復甦,也是未知數,鮑威爾認為財政部應該更積極推出新一輪財政紓困政策。

中國方面,隨著中國經濟復甦,中國央行貨幣將可能邊際收緊,同時歐美經濟復甦後,中國出口增速可能趨緩,但不改變中國名義經濟增速以及工業企業利潤在貨幣寬鬆後持續復甦的趨勢。

三、對2021年經濟與資產的幾大看法

回顧2020年最大的投資機會來自於:1)商品及風險資產價格大幅反彈。在美聯儲前所未有的貨幣寬鬆政策下,全球商品伴隨通脹預期大幅反彈;2)人民幣匯率強勢走強。中國補充歐美庫存,出口強勁,人民幣匯率5月以後趨勢性升值機會,利多美元負債多的企業,包括造紙、航空等,另外強勁的出口推高了貨櫃運價,利多海運。

2021年,我們預期最大的機會:1)商品與風險資產,看好股票,尤其A股;2)依然看多人民幣升值,美元趨勢貶值;3)原油將伴隨通脹預期,可能經歷一輪報復反彈。

3.1交易拜登預期:空美元美債、多美股人民幣

我們整體認為,拜登當選更有利於經濟復甦,利好美股、黃金及原油,相對利空美元,利多人民幣:

1.美債長端利率走高。拜登當選後,美國新一輪財政紓困方案會較快出臺,而且規模估計會超2萬億美元,這無疑將推升美債收益率以及通脹預期,長短期利差走高。

2.短期利空美元,利多人民幣。一方面拜登可能推行更高的財政紓困計劃,導致美國財政赤字增加;另一方面,拜登在外交政策方面反對單邊關稅,同時希望加強盟友之間關係,更利於全球化和美元對外輸出,在經濟復甦初期,會導致美元周期性走弱。

3.對原油有利。儘管拜登上臺後可能跟伊朗關係緩和,導致伊朗原油出口,增加原油市場供應,但OPEC+減產以及拜登對頁巖油開採的政策限制,將抵消這部分不利影響。此外,經濟復甦與通脹預期將推高原油價格。拜登財政紓困以及降低貧富差距政策,可能更有利於經濟復甦,通脹預期以及國債收益率上行。

4.美元趨勢走弱背景下,黃金不具備趨勢走弱基礎,但難有大趨勢。2016年8月後,市場開始交易川普財政減稅和基礎設施投資政策,美債實際收益率開始走強,黃金下跌,但拜登當選後,通貨膨脹相比經濟復甦有更大可能:a.拜登可能推出新一輪財政紓困刺激,將推升財政赤字持續上升,美國CPI當月同比可能達到4%以上(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b.沒有了再次減稅來吸引個人部門投資,經濟受稅收刺激影響增長可能性較低,反而增加稅收可能拖累經濟;c.美國企業的高債務,可能限制美國企業資產負債表擴張,美國實際經濟增長率在疫情後需要面臨較長時間修復。

3.2美國經濟將經歷補庫周期,2021年上半年債熊股牛

我們在2019年底即認為,美聯儲2019年9月開啟「預判式」降息後,美國2019年底便開啟新一輪補庫周期——從美國銷售總額同比、庫存增速同比,以及PMI和OECD指標可以觀察到這樣一個周期,但2020年3月因為疫情,這一周期被打斷,直到2020年9月開始重啟,我們認為2021年這一輪補庫周期會持續,背後邏輯是美國經濟在貨幣寬鬆背景下的周期性復甦。

同時,在補庫周期下,美國經濟將實現疫後恢復性增長。美國經濟增長的信心主要來自消費,而消費主要看工資與失業率。2020年三季度,美國經濟分析局公布的美國勞動者報酬應計薪金折年數9.30萬億美元,同比增長-0.29%;截至2020年9月,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季調折年數同比-0.65%,個人消費支出尚未回到去年同期水平;9月份,美國銷售總額季調同比增速0.85%,已經恢復超過去年同期水平;10月份,美國失業率季調後為6.9%,失業率持續回落。

3.3美國通脹預期上行,將推動油價補漲

單獨把通脹拿出來說,是因為2020年美聯儲與美國財政部大規模紓困,可能讓後續通脹成為2021年一個大趨勢,對大類資產形成影響。

美國通脹上行的邏輯包括:1)通脹是供應和信用的函數,信用主要在於銀行的貨幣擴張。截至2020年10月份,美國M2達到18.78萬億美元,同比增速創紀錄達到24%,這將給廣義通貨膨脹帶來壓力;2)與2008年企業資產負債表坍塌的危機不同,此次把公共事件危機這個限制因素拿掉,美國需求缺口會很快補上來,特別是這次寬鬆政策也是史無前例的,所以很可能引發通脹超預期上漲,甚至惡性通脹;3)美聯儲實施平均通脹目標,樂見資產價格高企。

通脹預期上行,將利空美債(體現長短端利差上行)、利多澳元對日元、原油以及周期性大宗商品。

3.4全球經濟復甦邏輯下,股強於債,A股看到3600~3800點,中國國債看到3.6%~3.8%

影響股票市場邏輯主要包括流動性(貨幣政策周期)、工業企業利潤與風險偏好。

2021年我們認為A股市場依然趨勢走強,邏輯包括:

1)中國CPI可控、PPI復甦,經濟尚未過熱,同時人民幣不存在貶值預期、經濟在疫情後維持復甦趨勢、金融債務風險相對可控(國有與民營企業槓桿率在房地產「三道紅槓」背景下維持下行),以及美聯儲維持貨幣寬鬆背景下,中國央行不會太快收緊貨幣,中國企業將維持資產負債表擴張,流動性將支持A股走強;

2)PPI在M1同比回升預期下走強,工業企業利潤維持恢復趨勢,利多A股走強;

3)銷售回升,中國維持產成品存貨上升周期;

4)拜登上臺後,短期內中美關係出現緩和預期,股市整體風險偏好抬升;

5)疫情後全球經濟周期復甦。

我們預期A股會有結構性復甦,商品周期類以及5G、新能源類值得持續關注。

2021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維持上行,預期震蕩回升至3.6%~3.8%,主要邏輯包括:1)經濟逐漸復甦,央行逐漸退出貨幣寬鬆,流動性收緊,短端利率(7天逆回購、DR007)上行;2)2021年經濟復甦主旋律下(只要CPI可控、經濟不過熱),疊加《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到期表外回表內,我們預期銀行明年信貸不會很快收緊,社融存量同比增速有望維持在13%~14%,社融M2利差維持走闊;3)2021年中國企業經營狀況與名義經濟增速持續恢復,工業企業利潤維持復甦增長,推動國債長短端利差持續走高。

3.5人民幣匯率中樞看回到6.2~6.3

匯率本質上是兩種貨幣的相對價格——背後代表的是中國與美國政府信用。兩國政府信用取決於:1)該國技術與經濟增長水平;2)該國央行管理該國貨幣能力水平。

從以上兩方面來看,為什麼說美元進入弱周期?原因在於:

1)美聯儲對美元的管控能力趨弱。上世紀80年代沃爾克建立了當前的美元信用:面對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滯漲」壓力,沃爾克「鐵腕」升息,甚至不惜連累卡特總統下臺,建立了市場對美聯儲及美元的信任。而當前,美國政府為應對經濟衰退大量舉債,導致財政赤字不斷創歷史新高,而經濟增長因為美國內部社會矛盾等問題面臨挑戰,這種情況下,財政赤字問題只能被貨幣化,否則政府將面臨違約風險,這是美聯儲被現代貨幣理論(MMT)綁架的一個背景。

截至2020年10月份,美國財政赤字3.06萬億美元,前值2.78萬億美元,持續創下歷史新高。美國財政赤字佔比2020年折年GDP已經達14.46%,前值13.12%,預期年底超過14%。美國取消財政赤字上限後,短期內經濟增長將比較難彌補財政赤字的增加。

2)美國技術與經濟增長水平面臨挑戰。代表性例子是中國5G技術相對美國領先,這是近兩個世紀以來,中國首次在科技領域超越西方國家,中國在科技研發上的突破,帶來產業和資本向東方轉移。

3)人民幣匯率不能簡單從美元一個角度來看,也要從人民幣自身角度——中國經濟與央行態度來觀察。2019年以來,中國出口額佔全球比重開始上行,尤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出口承擔了歐美經濟補庫存缺口,導致人民幣匯率走強。從未來趨勢看,隨著中國經濟體量在全球比重的增加,人民幣國際支付定位將受到進一步支撐,支持人民幣匯率走強,甚至可能升破6.0。

總結來講,我們維持2021年人民幣匯率持續上行的邏輯包括:1)DR007、SHIBOR利率將預期上行。經濟復甦、央行狹義流動性邊際收緊將繼續推高明年SHIBOR利率、中國國債收益率走強,支持人民幣升值;2)美元在美聯儲貨幣寬鬆下維持弱勢周期。

關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具有較高外債企業當期利潤的會計調整,比如航空、紙業等。

3.6 Brent中樞上升到60~65美元/桶

在供需、庫存、價格結構、利率美元指數與地緣衝突邏輯框架下,我們認為2021年油價面臨上升壓力,Brent原油期貨價格區間回升到60~65美元/桶,建議關注相關原油基金、原油石化類股票。

我們認為油價上行的核心邏輯在於需求復甦下的通脹預期與減產下的庫存持續下降。

1)2021年貨幣寬鬆下需求周期復甦,給油價帶來上行動能。

有幾個指標對於政策驗證比較重要,一個是OECD綜合領先指標,另一個是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PMI領先指標,兩者同時顯示經濟周期復甦趨勢。

需求復甦的邏輯同樣通過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來觀察。歷次降息降準後都對應著需求復甦,本輪降息降準預期2021年維持,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有望往3.6%~3.8%區間震蕩,同期原油價格也將回升。

2)以OPEC+深化減產為代表的供給下行,導致庫存下降。

截至2020年10月,OPEC原油產量2440萬桶/天,跌破2002年最低產量水平,而彼時全美商業原油庫存平均在2.9億桶左右,當前全美商業原油庫存約4.9億桶,2020年庫存增長超預期,隨著OPEC+和美國原油產量增速下降,庫存周期將從主動去庫存到被動去庫存。

3)金融信號:美元指數下行壓力及流動性擴張。

美國經濟困境給美元指數帶來下行壓力——美元資產收益回落,資金向新興市場回流,會打開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上行空間。此外,美聯儲等5家監管機構批准修改《多德-佛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中的「沃爾克規則」,以放鬆對銀行機構參與衍生品市場限制,金融機構被動配置原油對衝通脹,將助推油價上行。

4)減產疊加疫情後需求可能超預期復甦,將推動基差走強。

基差走勢對中短期是一個很好的判斷指標,我們觀察歷史經驗往往如此。回顧2002年、2016年,基差走強都是價格反轉信號。

5)需要關注的風險:俄羅斯可能不願配合沙特減產,而俄羅斯能夠承受的油價範圍在40~45美元/桶;通脹不及預期。國會由兩黨分別主導,拜登成為「跛腳鴨」,政策推進受阻,美國經濟復甦預期受阻。

(李海濤系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傑出院長講席教授、中文/金融MBA項目副院長,林錫系長江商學院研究助理)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楊斌_NF4368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展望2021年,由於疫情衝擊逐漸減弱,特別是疫苗有望於下半年全面推開,經濟社會將恢復正常,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有望出現共振復甦。IMF預測全球經濟2021年將恢復至5.2%。歐央行2021年貨幣政策大概率延續寬鬆立場。一是通脹短期內難以達到政策目標;二是疫情二次暴發嚴重程度遠高於第一次疫情,各國再次加強封鎖措施對經濟的衝擊短期內難以快速消退,經濟復甦仍任重道遠;三是歐央行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遠未足額使用。
  • 2021年A股流動性展望:宏觀環境易緊難松 股市資金供需仍強
    在短期疫情反覆帶來的風險和經濟前景不確定性仍大的情況下,美聯儲將繼續保持目前寬鬆的貨幣政策不變,正如11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傳遞的信號。進入2021年後,前期為了應對疫情的影響,支持經濟復甦和緩解就業壓力,預計美聯儲的寬鬆政策仍將延續。而隨著經濟復甦、需求回暖以及通脹上行,美聯儲在2020年推出的寬鬆政策可能漸進式收斂甚至退出,但直接進入加息周期的概率不大。
  • 邢自強: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來源:《財經》雜誌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在消費和製造業投資等內生動力支持下,中國經濟增長率有望從今年的2.3%躍升至明年的9%,徹底走出疫情影響,拉動全球復甦。隨著明年二季度通脹溫和復甦,政策刺激將順勢退出,預計社融增速和廣義財政赤字將比今年回落,宏觀槓桿率企穩圖/法新文 | 邢自強2020年,中國經濟在全球新冠疫情中率先復甦,供給恢復快,建築施工和出口兩大板塊強勁復甦,總產出已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 2021年的A股資金面:寬鬆不再 江水滔滔拍山而去
    展望2021年,經濟復甦的確定性與風險能見度似乎更高,但與之相對的是政策的回退,對應風險回報下降,勇敢者的獎勵減少。相較於全面寬鬆的2020年,2021年將面對的是一個增量入市動能邊際放緩的市場環境。展望2021年,經濟復甦的確定性與風險能見度似乎更高,但與之相對的是政策的回退,對應風險回報下降,勇敢者的獎勵減少。相較於全面寬鬆的2020年,2021年將面對的是一個增量入市動能邊際放緩的市場環境。
  • 連平:《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主要觀點
    針對上述一系列問題,本文提出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  展望一:世界經濟可能於下半年迎來整體性復甦  2020年世界經濟受新冠疫情衝擊而深陷衰退泥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2月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萎縮4.2%。
  • 有色:貨幣寬鬆和經濟復甦背景下 全面牛市已到來
    投資要點: 1、短周期看,當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處於階段性高點,長周期看,在極度寬鬆的流動性驅動下,開始走出一輪轟轟烈烈的牛市。 2、美元將進入新一輪下行周期,為商品價格提供有利的貨幣環境,另外疫情後經濟逐漸復甦,順周期邏輯下金屬價格有望繼續拾步而上。
  • 海外資本市場2021年展望:「疫苗復甦」與「拜登新政」帶來全球...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招商銀行研究院■ 「疫苗復甦」與「拜登新政」:疫苗的問世將極大改變市場對於未來經濟復甦節奏的預期,強化全球復甦格局,美聯儲等主要央行超常規貨幣政策提前退出的預期也將會上升;拜登新政向「凱恩斯主義」靠攏,預計能夠為市場帶來更為可觀的財政刺激包,引導美國經濟更快地走出「新冠衰退」的泥沼,並強化明年經濟的復甦格局。
  • 首席經濟學家前瞻2021: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
    日前,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CFV)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6位獲獎CFV首席經濟學家通過視頻對2021年全球和中國經濟進行了前瞻。他們普遍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實現一個較高的經濟增速,重要因素之一是消費等需求的拉動。隨著經濟穩步復甦,貨幣政策將逐漸常態化,並維持穩健。
  • 大摩2021年全球策略展望:看多美股,看空黃金
    在高盛報告發布的一周後,老對手摩根史坦利也發布了自己的《2021年全球策略展望》。該報告同樣圍繞經濟復甦展開,其大類資產觀點也與高盛存在相通之處。 但是,相比高盛旗幟鮮明地看好中國、看好新興市場,大摩對A股、新興市場、黃金和大宗商品的觀點更為謹慎。
  • 2021年的A股資金面:寬鬆不再江水滔滔拍山而去
    摘要不再寬鬆,2021年將面對增量入市動能的放緩。資金運動的背後是投資者的預期和行為表達的結果,它是行情價格的另一面。展望2021年,經濟復甦的確定性與風險能見度似乎更高,但與之相對的是政策的回退,對應風險回報下降,勇敢者的獎勵減少。
  • 人民幣創兩年半新高 機構預計2021年仍有升值空間
    人民幣創兩年半新高 機構預計2021年仍有升值空間 人民幣中間價強勢升值648點 創兩年半新高機構預計2021年人民幣仍有升值空間人民幣中間價在
  • 管清友:2020是股市大年,2021是房市大年——2021年中國經濟十大展望
    2中國經濟復甦領先世界,但大病初癒,仍需休養生息疫苗接種提速,疫情對經濟的直接影響邊際減弱,需求逐步回暖,2021年全球經濟共振復甦已成為共識,中國經濟復甦的大方向不會變,依然會領先全球,數據表現非常亮眼,但實際效果只能說是差強人意,並沒有表面那麼美好。從節奏上看,和2020年相反,前高后低,逐季回落,且降幅較為明顯。
  • 多家機構預測2021年世界經濟走向復甦
    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世界銀行5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說,由於新冠疫情持續蔓延,2021年上半年世界經濟仍將處於低迷狀態,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中國經濟將增長7.9%。其他多家金融機構近期也陸續發布經濟展望報告,對2021年世界經濟走勢作出預測。
  • 券商:2021年A股牛途可期 看好三條主線
    展望2021年,多家券商表示,A股整體上漲趨勢明確,宏觀經濟修復帶來的盈利好轉以及流動性充裕等因素將共同支撐市場上行。從配置上看,科技、消費、順周期是券商2021年看好的主線。展望2021年,多家券商表示,A股整體上漲趨勢明確,宏觀經濟修復帶來的盈利好轉以及流動性充裕等因素將共同支撐市場上行。從配置上看,科技、消費、順周期是券商2021年看好的主線。
  • 2021年度宏觀策略報告:復甦中的再平衡
    這些正在加劇的脆弱性,正成為經濟復甦的潛在阻力。此外,金融脆弱性的提高,還表現在對低利率和寬流動性的依賴度在提高,一旦寬鬆貨幣環境退出,將出現債務違約和資產泡沫破滅的風險。2020年在持續的政策支持下,全球金融環境趨於寬鬆。
  • 招商策略2021年度A股投資策略展望:機構關注從「抱團300」到「挖票...
    同時,隨著通脹的升溫和經濟上行,歐美日央行貨幣擴張的速度會邊際放緩,體現為流動性的邊際不那麼寬鬆。當前隨著全球貨幣的大規模投放,歐美日經濟從深度衰退中逐漸恢復,預計隨著疫苗的出爐,全球經濟回到正常狀態,歐美日的經濟將會進入擴張狀態。由於歐美日經濟佔全球經濟的比重較高,也可以作為全球經濟周期的變化波動情況。  我們可以反過來看歐美日經濟周期與貨幣周期之間的關係。前面提到信用周期的原理,當經濟處在擴張區域的時候,歐美日央行傾向於縮表。
  • 2021年龍頭股將出現分化 國泰君安黃燕銘:A股很難站穩3500點
    經濟的復甦預期與貨幣的收緊預期成為正反兩股拉鋸的力量,因此2021年一、二季度,上證綜指仍將維持在3100-3500點之間的橫盤震蕩,期間即使能夠上穿3500點,但也很難站穩3500點。預計全年經濟增長率為9%,節奏上呈現前高后低的態勢,其中2021年一、二季度經濟復甦的「前高」已經在2020年的11月份普遍形成預期,後續需重點觀察一、二季度經濟的「前高」是超過預期、符合預期還是低於預期,這會影響2021年上半年的大盤節奏。至於投資者對經濟復甦預期的確定性則是在不斷上升,這對2021年上半年的股市是有利的。
  • 五大首席看2021:宏觀經濟將這樣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速會因基數效應而明顯高企,這未必代表實際經濟動能的急劇走強。不過史實表明,即使經濟環比增速有所下降,利率大概率也將跟隨經濟同比的方向。展望新年,在前期政策的滯後影響及外需支撐下,上半年經濟走強和利率上行仍將持續,這與基數幹擾無必然關聯;下半年貨幣運行或進入「第三部曲」,即社融持續收斂,利率隨經濟而回落。
  • 趙建2021宏觀展望:脆弱的復甦 危險的泡沫與極化的世界
    因此2021年的宏觀經濟和市場行情將在「坑和泡」的起點和背景下演繹。未來一年,可以做出的預判是:實體經濟要從坑裡爬出來,步入漫長又充滿不確定性的斷層修復周期;而同時,當實體經濟開始走向復甦,走向再通脹的時候,金融資產的大泡沫將處於危險的境地。可以說,實體經濟的復甦越強勁,越出人意料,股市等建立在貨幣大放水與資本利得(泡沫催生泡沫)上的金融資產泡沫就越危險。
  • 2021年A股仍在「牛背」上!華泰最新策略出爐科技創新將成核心驅動力
    宏觀易峘: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可期自10月初由中金轉會華泰後,新任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易峘也迎來了策略會首秀。她表示,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可期,而中國的經濟將步入再通脹、政策溫和退出。貨幣政策或將逐步退出寬鬆,融資成本或有所上行,而財政政策有望保持寬鬆,主動財政刺激力度可能較今年大體持平、甚至略有上升。同時,她也對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判斷偏積極,2021年底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預測為6.47。從行業角度判斷,易峘認為,明年隨著名義增長和融資成本的回升,高估值行業可能面臨更嚴苛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