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自強: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2021-01-07 新浪財經

來源:《財經》雜誌

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在消費和製造業投資等內生動力支持下,中國經濟增長率有望從今年的2.3%躍升至明年的9%,徹底走出疫情影響,拉動全球復甦。隨著明年二季度通脹溫和復甦,政策刺激將順勢退出,預計社融增速和廣義財政赤字將比今年回落,宏觀槓桿率企穩

圖/法新

文 | 邢自強

2020年,中國經濟在全球新冠疫情中率先復甦,供給恢復快,建築施工和出口兩大板塊強勁復甦,總產出已回到疫情前的水平。而2021年,將是經濟復甦的下半場,內生動力如私人消費和製造業投資將成為主要引擎,推動經濟活動回到疫情前的增長軌跡,完全彌補疫情對於經濟增長的短期衝擊。GDP增速將在2021年升至9%,伴隨政策刺激退出,2022年中國經濟則將回落至5.4%左右的潛在增速水平。

消費重拾動力。筆者預計私人消費實際增速將從今年的-1%躍升至明年的12%,有望抬升GDP增速6.7個百分點,主要來自於就業好轉、額外儲蓄釋放和線下聚集消費行為恢復。

首先,預防性儲蓄有望部分釋放。今年下半年以來製造業和建築業快速恢復,居民工資依然取得了一定增長(3.9%)。但由於疫情對消費心理的影響,居民傾向於持幣儲蓄,未雨綢繆,前三季度家庭儲蓄率擴大到了37%,遠高於正常年份的32%。額外儲蓄資金規模達到了居民一年消費額的5.6%。隨著國內疫情維持穩定可控,其對消費者的心理影響逐步消除,這部分過剩儲蓄將有望在2021年釋放。

其次,就業形勢逐步改善,服務業的就業有望在明年回到疫情前水平。新冠疫情屬於外生性衝擊,而非內生性經濟失衡,對經濟與社會的影響仍屬短期可控範疇。此外,伴隨強勁的出口,製造業也會對相關服務業就業帶來溢出效應。調查失業率已由2月的6.2%回落至10月的5.3%,外出農民工就業數量也於三季度末反彈至1.8億,比疫情高峰期的1.23億改善顯著。摩根史坦利跟蹤的在線招聘平臺的招聘數量,也在下半年漸漸回到正增長。

第三,線下聚集類行業回歸常態。今年消費復甦呈現冰火兩重天,汽車、手機、線上消費等恢復較好,而線下娛樂、旅遊以及個人服務消費仍徘徊在疫情前水平之下。但鑑於病毒檢測及追蹤手段愈發純熟,二次疫情風險可控。6月以來在北京、大連以及青島依次發生的新冠病例情況,出行等活動的恢復時間越來越快,對於實體經濟和生活狀態的影響大幅降低。此外,如果疫苗研發順利,接種範圍有望從明年二季度開始擴大,為線下經濟的密集接觸性行業,如體育、旅遊、個人護理等,注入強心劑。

製造業投資動能復甦。明年另一個內生驅動力為製造業投資。從基本面上來看,出口增長是製造業投資的領先指標。在本輪疫情中,中國製造和產業鏈的競爭優勢凸顯,全球訂單紛紛轉移至中國,出口保持強勁,從而帶動企業投資意願轉強。從政策面上看,貿易摩擦風險是過去兩年企業產能投資的心頭之患,但美國大選之後,拜登的班底對於關稅戰更趨謹慎,再疊加RCEP的籤署彰顯區域一體化仍有深化空間,有望部分對衝逆全球化的負面影響。全球需求復甦和貿易摩擦風險降低,預計帶動製造業投資修復,設備更新換代需求將得到釋放,特別是5G應用、工業網際網路和工業自動化。

內生動力修復,給政策逐步正常化帶來空間。預計明年財政赤字安排會比今年減小,銀行信貸增速可能回歸常態;房地產在融資新規之下將適度降溫,政府土地收入亦有所減緩。因此,對於資產市場而言,不管是地產還是證券市場,「超額流動性」將在2021年逐步退潮,基本面因素更為重要。

2020年回顧

回首2020年的兩大議題:全球產業鏈是否會從中國搬遷和人民幣幣值與資產前景,筆者曾提出了一些與市場不同的聲音,年末盤點,有助於把握來年的發展主線:

無需過慮「產業鏈搬遷、去中國化」: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市場高度擔心全球產業鏈搬遷、去中國化,筆者卻在4月初發布分析:產業鏈搬遷可能被後延甚至更不必要,因為中國相對於其他市場的優勢盡顯——供應鏈全面完整、產業組織靈活、本地消費市場大,且還有進一步開放的空間。此輪疫情作為一項全球壓力測試,中國率先通過,其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可能不降反升。

這一分析在當時屬於少數派,但此後大半年,中國製造業訂單強勢復甦,出口不斷超預期,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持續上升;RCEP深化區域一體化的自貿協定也得到籤署,強化了中國的亞洲產業鏈中心地位。

從長期而言,部分企業逐步採取多元化產業鏈的舉措,產業鏈多元化也將是一場長期慢動作,中國有空間可對衝,這就是通過城市化改革和數字基建,發掘內部潛力,同時加大對外開放,吸引跨國企業「在中國,為中國」。

人民幣國際化走上快車道:因為貿易摩擦、地緣政治風險不斷,今年市場也高度擔心資本流動和人民幣幣值,筆者在9月初的研究中指出,人民幣資產的國際化正邁向快車道,在各種地緣政治噪音之外,全球對於人民幣資產的配置將不斷上升。

首先,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衝突,以及世界多極化趨勢,更加突出了人民幣國際化對於保障中國資本流入、減少融資風險,實現國際國內經濟雙循環的重要性。面對美元在全球金融和支付領域的主導地位,中國未雨綢繆,以保證資本流動的暢通性,減少國際融資和支付風險。

其次,在當前世界多極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國推動人民幣資產的國際化,也面臨著更好機遇。主要發達經濟體採取的空前刺激政策易放難收,譬如美聯儲極低利率和寬鬆環境可能維繫至2023年。在超低利率的環境下,中國當前保持了常態化的貨幣政策,人民幣主權資產的收益率明顯高於其他發達經濟體,這對於長線投資者和外匯儲備管理者頗具吸引力,也為人民幣資產的進一步國際化提供了良機。

決策層已明確了人民幣國際化的路線圖:第一,進一步開放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以資本市場改革吸引外國投資。第二,通過國內改革提升生產率,為投資者創造回報機會。第三,通過匯率逐步市場化以及在涉外交易中鼓勵人民幣結算,來拓展人民幣的使用範圍。第四,為妥善應對資本流入流出的波動性,監管層對居民和非居民、長期投資者和短線投資者,做出比較明確的監管區分,提早出臺更加透明的監管法規。

以上的改革路線圖如能繼續實施,人民幣資產對於全球長線投資者的吸引力將不斷增強,筆者在《人民幣國際化藍皮書》中預測,2021年-2030年,中國年均資本淨流入將可能達到2000億-3000億美元,人民幣資產的國際化,將在疫情後的多極世界邁向快車道,最終促使全球貨幣體系趨於多元化,預計人民幣在國際儲備資產中的比例有望於2030年達到5%-10%之間,成為世界第三大儲備貨幣,也為中國在人口老齡化、儲蓄下降的挑戰下實現新型城市化、產業鏈自主升級提供堅實的資金與貨幣保障。

(作者為摩根史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編輯:陸玲)

相關焦點

  • 首席經濟學家前瞻2021: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
    日前,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CFV)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6位獲獎CFV首席經濟學家通過視頻對2021年全球和中國經濟進行了前瞻。他們普遍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實現一個較高的經濟增速,重要因素之一是消費等需求的拉動。隨著經濟穩步復甦,貨幣政策將逐漸常態化,並維持穩健。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疫情防控的錯位和政策救助的差異,發達國家加大了從中國進口力度,使世界暫時恢復到2008年之前「中國生產,西方消費」的狀態。展望2021年,由於疫情衝擊逐漸減弱,特別是疫苗有望於下半年全面推開,經濟社會將恢復正常,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有望出現共振復甦。IMF預測全球經濟2021年將恢復至5.2%。
  • 2021-22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
    預計消費和出口帶動經濟活動繼續回暖在基準情形下,我們預計出口和國內消費有望拉動明年中國GDP增速反彈至8.2%。隨著全球經濟逐步走出今年的衰退,再加上疫苗加快研發和上市,我們預計明年中國出口有望增長11-12%。隨著經濟的繼續復甦,居民收入和信心應會進一步好轉,進而提振國內消費。
  • 連平:《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主要觀點
    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  植信投資研究院  2021年1月6日  新的一年已經到來。2021年,全球疫情將如何演繹?世界經濟能否走向較為穩定的復甦?有哪些深層因素會推動中國經濟繼續恢復?中國經濟增長能否回歸趨勢性運行軌道?
  • 鵬華基金:2021年宏觀經濟與市場策略展望
    來源:時刻頭條鵬華基金髮布了最新的2021年經濟展望及投資策略。策略報告認為,政策退潮穩中有序,經濟動能雖落仍穩。展望2021年,疫苗落地後全球經濟有望觸底回升,國內經濟將階段性受益全球復甦共振。隨著市場估值擴張難度進一步提升,高增長盈利彈性將有助於消化當下高估值。
  • MBM視野 | 中國經濟:守得雲開見月明——2021年展望
    在疫苗問世、宏觀政策回歸中性的基準情形下,2021年GDP增速預計將達8.8%。「內外雙驅」仍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從內部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將發生切換,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對經濟的拉動將有所減弱,明年分別增長5.8%和5.3%;在「雙循環」戰略構想下,製造業投資有望加速改善,消費亦將溫和修復,兩者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將上升,2021年同比增速將分別達到6.1%和15%。
  • 疫情後修複式增長: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截至目前累計確診人數逾5400萬,成為重塑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的重要歷史性變量,除中國之外的主要經濟體將全部同時陷入衰退。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21年全球有望迎來低基數的衰退後復甦,經濟增速回升至5.2%,但相較2019年實際增長僅不到0.6%。
  • 2021年經濟展望與資本市場十大猜想
    (報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設證券,張玉龍、臧贏舜)一、2021 資本市場十大猜想新冠疫情是 2020 年全球經濟最大的黑天鵝事件,為了抗擊疫情,中國率先採用了暫停經濟活動的辦法,保 證了疫情的控制,但全球疫情肆虐,導致世界經濟陷入顯著的衰退。
  • 【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目錄  - - - - -  1. 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形式簡要回溯  2. 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展望  3. 對中長期方向的幾個粗淺判斷  4. 2021整體作業策略
  • 【年終大戲、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二、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展望 (一)外圍環境展望 在疫情仍會擾動2021年全球經濟的假設下,我們有理由相信
  • 「招商銀行|2021年展望③」中國經濟:守得雲開見月明
    此前我們已經為您推送了招商銀行研究院《從頭越——2021年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展望》的第一、二部分。本篇為文章的第三部分,中國經濟:守得雲開見月明。更多精彩之後將陸續推送,敬請期待。若疫苗快速起效,將提振明年美歐經濟增速2-3個百分點。基準情形下,明年美國經濟增速為4.3%,歐元區為5.3%。但若剔除基數影響,僅考慮增長動能,美歐經濟或再度呈現出「美強歐弱」的格局。■ 中國經濟「守得雲開見月明」。在疫苗問世、宏觀政策回歸中性的基準情形下,2021年GDP增速預計將達8.8%。
  • 管清友:2020是股市大年,2021是房市大年——2021年中國經濟十大展望
    2020年已經遠去,但這一年已然成為了歷史的分水嶺。2020年是經濟的「修復年」、政策的「寬鬆年」、改革的「加速年」、投資的「爆發年」。得益於有力的疫情防控和科學的逆周期調節,中國經受住新冠疫情和中美摩擦的雙重挑戰,經濟觸底後快速修復,政策寬鬆後適度克制,改革明顯提速加碼,各類資產全面開花。
  • 外界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
    分析人士表示,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從疫情後的經濟衰退中迅速反彈,可能有助於中國經濟在10年左右的時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是由於對中國創紀錄的債務水平感到擔憂,北京可能會取消一些經濟刺激措施。
  • 展望2021年:中國能否躍升世界第一大零售國?
    展望2021年,中國消費市場能否扭轉局面,躍升為世界第一大零售國?中美疫後消費復甦有何不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中美居民消費出現顯著下滑。例如,在疫情最嚴重的階段,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下降20.5%,創有記錄以來的新低;在美國疫情大暴發的4月份,美國零售增速下滑亦達到19.5%。
  • 2021年中國宏觀展望
    一、2021年美國經濟:刺激國內經濟優先,聯合盟友制衡中國 1、拜登對內政策的核心是抗擊疫情和財政刺激 拜登上臺後將以抗疫為首要工作,實行口罩令
  • 連平:四重因素將產生共振效應 協同支持2021年中國經濟穩步回升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範子萌)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今日在2021年宏觀經濟展望報告發布會上表示,全球疫情很可能在明年年中前後出現拐點;四重深層次因素將產生共振效應,協同支持中國經濟穩步回升。  展望明年全球經濟走勢,連平表示,全球疫情很可能在明年年中前後出現拐點。
  • 中國對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貢獻將超過1/3
    中國對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貢獻將超過1/3 20-12-03 16:39
  • 【招商銀行|2021年展望】全球經濟:靜待花開終有時
    從今天起,我們將連續3天,分章節為您推送招商銀行研究《從頭越——2021年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展望》。 本篇為文章第二部分,全球經濟:靜待花開終有時。 更多精彩之後將陸續推送,敬請期待。
  • 新華財經年報|2020年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及2021年展望
    2021年,頭部企業將從產品升級、技術創新等維度積極謀劃,進一步提升資源集中度、加速布局國內新興消費領域,豐富風險管理工具,主動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一、基本金屬價格衝至年內高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亮點難尋。世界銀行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顯示,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下滑5.2%,這將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 社科院經濟藍皮書: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迎來普遍的恢復性增長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陳芳)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分析稱,2020年我國主要經濟指標持續恢復,產品和行業增長面擴大,同時保護市場主體政策取得預期成效,產業鏈供應鏈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