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行研究院報告: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或現「三低、三新」特徵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消息,中國銀行研究院當日發布的《2021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指出,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可能呈現「三低、三新」特徵,即在低增長、低利率、低投資中醞釀新力量、新趨勢和新秩序。「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和貿易重心將加速向亞太轉移。綠色復甦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甦
疫情發生後幾個月,便開始討論「後疫情時代」,實是人類的幸運。 必須要說明,其實病毒並未遠離,人類距離「後疫情時代」尚有一段距離,不過我們對病毒的恐慌,慢慢冷靜下來了,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後疫情恐慌時代」。 新冠病毒(COVID-19)的傳染性,在近代史上唯有西班牙病毒可以媲美。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無法喚醒的V型復甦
數據來源:網際網路公開資料,2020.8(一)低利率/負利率時代的新常態已經初步形成全球經濟進入到低利率/負利率時代有其必然性,從目前的多方研究觀點綜合來看麥肯錫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銀行業信貸增速僅為4%,創過去5年來最低水平,比名義GDP增長率足足低150個基點;收益率曲線也趨於平坦。雖然銀行業估值波動不定,但總體上投資者對銀行業的信心再度減退。技術的力量對於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有限,而全球人口已經進入到低增長的時代,全球老齡化危機蔓延,銀行業的發展處於下行通道。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2020年,受新冠疫情這一近百年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衝擊,全球產業鏈突發性中斷,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劇烈震蕩,全球經濟斷崖式下跌。各國大都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財政和貨幣寬鬆政策予以應對,並積極推進復工復產進程,下半年以來經濟增速逐漸觸底回升。IMF在10月《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全球經濟增速為-4.4%,較6月預測的-4.9%略有上調。
-
專家探討後疫情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經濟
專家探討後疫情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經濟 2020-11-27 19:07:29 與會嘉賓圍繞「十四五」規劃、疫情後消費態勢、雙循環新經濟等話題,深入探討國內外經濟形勢和政策導向。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朝陽表示,每個人要尋求逆勢成長,「危」和「機」共存,變化並非都是不好的,也有機會,所以要更加勤奮地工作,用天空視角看看每個人和企業的全局,甚至尋求一些突破。
-
重磅預告丨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與全球影響「雲上思想」研討會
2020年4月26日,葦草智酷、信息社會50人論壇和數字資產研究院將共同發起主題為「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與全球影響」雲上思想研討會,此次會議由鈦媒體作為獨家合作媒體進行支持。請鎖定鈦媒體App「前沿直播」頻道,26日一起來研討會雲端學習。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將呈現五大新特徵
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王慶凱)「『抗疫』與『後疫情時代』形成2020年兩個不同的主題詞。疫情中,中國食品企業整體表現出色,為困居家中的人們提供了優質、安全、健康的美食。」孟素荷表示,食品工業成為中國工業經濟在突變環境中持續發展的穩定器。疫情期間中國食品工業的出色表現,是全行業從2008年食品安全低谷,歷經12年爬坡,走向成熟、成功的厚積薄發。「臨危不亂,保持了較高水平」,孟素荷在對比了2014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總體情況後表示,2020年前三季度總體合格率為97.82%,總體不合格率同比下降0.06個百分點。
-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將呈現五大新特徵...
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王慶凱)「『抗疫』與『後疫情時代』形成2020年兩個不同的主題詞。疫情中,中國食品企業整體表現出色,為困居家中的人們提供了優質、安全、健康的美食。」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8日表示,中國食品企業這種保障民生、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強大產能的實力,源於中國食品工業二十年磨一劍的裝備改造和健康轉型。
-
《疫情下的中國經濟》研究報告
本報告由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大數據研究中心與百融雲創聯合發布。2020年1月以來全國新冠疫情大爆發,嚴重衝擊了我國經濟發展,疫情下我國經濟和保險業的未來走向成為被廣泛關注的重點議題。
-
陳根:後疫情時代,面臨數字經濟新範式
文/陳根連續幾日的北京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再一次引起了國民對疫情的高度關注。在疫苗尚未開發成功以前,我們仍將面臨隨時可能發生的社會停擺。此外,全球範圍內疫情仍在蔓延。而從更長期的歷史視角觀察,新冠疫情造成了供需雙弱的獨特蕭條場景,卻也加速了全球經濟的艱難蛻變。今年以來,數字經濟不斷出圈,一度成為兩會熱詞。事實上,人類社會正從物理世界全面邁入數字世界。
-
迎難而上 擁抱後疫情時代食品安全與健康的新未來——2020年國際...
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態化及其對經濟社會的深刻影響,全球食品科技與產業界對後疫情時代可能面臨的需求與挑戰高度關注。12月3日,在全球食品界的共同期待中,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繼續攜手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在北京舉辦「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主會場活動。 儘管受疫情影響大會延期近8個月召開,但與此前自11月下旬開始的各分會場以「線上+線下」方式陸續開展的本次大會依然精彩、互動熱烈。
-
疫情致國際航空市場呈現新特徵
(新華社發,鄧智煒攝)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記者楊舒怡)一份2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國際航空市場近期呈現新特徵:越來越多旅客拖到「出行前最後一刻」才訂購機票,並且單程票比往返票受歡迎,國內航線比國際航線受歡迎。調查表明,各國面臨新冠疫情不斷調整邊界管控、隔離觀察等防疫措施,這意味著民眾出行計劃可能受擾亂,需要退訂或改籤機票、調整旅行線路甚至放棄旅行。
-
科爾尼發布2020年全球城市指數排名與報告,解讀後疫情時代城市發展...
城市排名結果揭示了在日益變化的環境下,城市全球地位和未來前景的激烈競爭與區域性分化特徵2020年11月18日(北京)——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今日發布2020全球城市指數報告,揭曉了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城市(《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和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全球城市潛力排名》)。
-
中國發布丨聚焦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金磚國家將成世界經濟復甦主要...
在「深化夥伴關係 促進創新發展」主題會議上,與會嘉賓圍繞創新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治理展開交流。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表示,新冠疫情打亂了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但讓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共享平臺、協同辦公等數位技術得到廣泛發展和應用。
-
中行報告: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很可能恢復至正常水平以上
近日,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2021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指出,2021年是中國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外部環境仍是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全球疫情存在反覆風險,全球政經格局依然複雜多變。從國內看,逆周期調控政策力度將有所減弱,但中國疫情防控更加科學有效,經濟增長面臨的有利因素較多,經濟增速很可能恢復至正常水平以上。
-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金磚國家經濟」尋求疫情控制與經濟...
然而,從全球範圍來看,四國疫情均較為嚴重,且日均新增病例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不排除未來政府重新收緊封城措施的可能,各國仍需處理好疫情控制與經濟恢復之間的平衡。政策方面,在疫情暴發初期財政政策相繼出臺的基礎上,各國財政空間已然有限,且多為社會保障和救助政策,對經濟刺激力度不夠,短期內不得不更多依賴貨幣政策,雖然利率大都已降至歷史低位,但在疫情重壓之下,各國仍有進一步寬鬆的壓力。
-
美信金融研究院年度發布《2021年全球投資展望報告》,尋找投資的...
本文共9196字 約10分鐘來源 | 美信數科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的傳播和肆虐,各經濟體、各產業均遭受到嚴重的衝擊,目前,由於各國對新冠疫苗的落地實施的進程正有序的推進,加之後疫情時代防控能力的不斷增強
-
馮玉軍:俄戰略界縱論「後疫情時代」國際格局與世界秩序
近來,俄羅斯領導人和智庫專家對「後疫情時代」的國際格局和世界秩序進行深度思考,認為近年來國際社會各種矛盾深度交織,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成為其進一步激化的催化劑,促使國際與地區秩序陷入紊亂和動蕩。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馮玉軍撰文指出,新冠疫情蔓延激化全球既有矛盾,深刻改變冷戰結束以來的全球政治、經濟與安全圖景。
-
原子智庫 | 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
4月11日,江小涓教授在清華公管院「2020幹部培訓公益年計劃」系列講座第三講,發表主題為《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演講。 本期「原子智庫」分享這一思考精湛的佳作。
-
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原子智庫
4月11日,江小涓教授在清華公管院「2020幹部培訓公益年計劃」系列講座第三講,發表主題為《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演講。本期「原子智庫」分享這一思考精湛的佳作。以下為正文:看數字經濟,兩條線:一是長期趨勢,一個是近期的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