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連續幾日的北京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再一次引起了國民對疫情的高度關注。在疫苗尚未開發成功以前,我們仍將面臨隨時可能發生的社會停擺。此外,全球範圍內疫情仍在蔓延。 短期來看,這對脆弱的全球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全球供應鏈、就業民生、企業存活、政策應對乃至社會意識形態均面臨大考。
而從更長期的歷史視角觀察,新冠疫情造成了供需雙弱的獨特蕭條場景,卻也加速了全球經濟的艱難蛻變。
今年以來,數字經濟不斷出圈,一度成為兩會熱詞。事實上,人類社會正從物理世界全面邁入數字世界。雖然計算機、智慧型手機以及網絡技術的普及已經初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消費習慣,但數字經濟並非是單純的產業革命。它革新了價值創造的方式,再定義了價值分配的過程,與植根於傳統實體經濟的舊思想、舊秩序以及舊階層存在顯著的矛盾。因此,數字經濟與新思想秩序的融合與統一仍在磨合之中,這也反向遏制了數字經濟的進化。
疫情作為催化劑,迫使人們首次完全從物理世界中脫離,反思現實世界的因與果,這或將加速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社會秩序與道德文化的形成。由此可見,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革命即將來臨。儘管已有太多人預言,疫情將重塑我國經濟。但如何塑造,塑造的結果如何卻尚未明晰。當我們嘗試從宏觀經濟結構、企業數位化轉型和數字消費這三個方面加以考察時,或將會對後疫情時代經濟的蛻變有一個更為具體的感知。
疫情催生下企業數位化轉型
此次疫情衝擊對企業而言是一次「穩定性測試」。在這次測試中,很多企業發現傳統的生產方式和銷售方式難以迅速應對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急劇變化。因此,企業必將會加速尋求生產方式和銷售方式的變革與突破。同時,要增強面對不確定性因素的能力,以維持企業生存並獲取持久的市場競爭優勢。通過在疫情期間對企業的調研發現,數位化程度越高的企業受疫情衝擊的影響越小。因此,數位化轉型成為企業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關鍵策略。
從生產方式來看,疫情期間,企業對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數位技術的可用性、易用性和有用性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識,破除了技術認知障礙,這也將進一步加速數位技術的廣泛與深度應用。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企業將在商業競爭中加速採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等智能分析工具,根據先行指標精準預測行業變化和市場動向,以此作為生產與庫存管理的決策依據。二是進一步加快對傳統生產設備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更大規模地引入智能生產線,更加敏捷地滿足市場需求的彈性變化。三是企業上雲速度進一步加快,通過雲上遷移更加靈活地進行成本結構調整,降低可變成本與固定成本支出。
除了生產方式的變革,疫情也將催生企業數位化銷售轉型。傳統銷售多以線下為主,而疫情期間的地理隔絕使得線下的銷售場景受到極大衝擊。為了對衝疫情造成的損失,三一重工、格力電器等傳統製造業龍頭紛紛試水線上直播+短視頻營銷。格力董明珠在三周內三次進行帶貨直播,儘管首戰僅實現 22.5 萬元 GMV,但第二、三次直播分別實現了 3.1 和 7.03 億的銷售額;三一重卡亦在疫情期間三次舉辦直播活動,涵蓋了工廠、春節、搶購節等環節。在搶購節直播中,三一重卡針對產品在線答疑解惑,加上促銷政策刺激,2 小時實現 288 單的銷量,186 個 3000 元大訂單,實現銷售額 5000 萬元。格力和三一重卡的成功證明了數位化銷售的可行性,而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將嘗試數位化銷售轉型。
從企業管理範式來看,全流程都將出現不同程度的線上轉移趨勢。由於復工復產之路困難重重,大部分企業意識到傳統的線下管理在抗擊風險中的缺陷,於是均開始推進遠程管理,推動了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範式變革。企業經營管理全流程、全價值鏈環節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線上轉移趨勢,尤其是遠程辦公和雲籤約(電子合同)出現爆發式發展,供應商遠程管理和客戶遠程管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科斯的企業與市場理論認為,企業之所以出現,就是因為能夠在企業內部通過行政指令的方式,降低利用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交易成本,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遠程辦公的本質就是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在企業內部,通過遠程辦公等方式優化內部管理機制;在企業外部,通過雲籤約(電子合同)等方式加強與市場的互動;更進一步地,企業可以通過遠程管理加強跨區域的全球協作,而不必支付高昂的交易成本。
因此,儘管現場管理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仍然居於主導地位,但是伴隨著企業數位化水平的提高和遠程管理認知的加強,遠程管理在企業管理中所佔的比重會加速提升。作為現場管理的有效補充,將共同推動企業管理效率的提升。
企業將通過利用數位技術對各類衝擊事件進行預測和情景模擬,加快制定可提高其敏捷應對危機的遠程管理方案。此外,企業管理範式的變革還將會擴大對遠程管理平臺和軟體的需求,推動遠程管理行業的爆發式增長。企業將會探索更多管理業務的數位化轉型,從而推動管理業務的雲上遷移,促進經營數據和管理數據的雲上融合。
此外,數位化建築、遠程醫療、智慧農業等也成為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方向。根據IDC預測,2020 年,全球將有超過 25%的 GDP 產出依賴於數字驅動。同時,預計到 2023 年,全球市場數字驅動的 GDP 佔比將超過 50%左右。
數字消費新業態
疫情期間大量消費行為從線下轉到線上,這種轉變促進了消費領域的商業模式變革,加速推動了數字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興起。
數字消費的興起符合一般的經濟學邏輯。消費者先是在疫情期間增強了對新業態、新模式、新應用的沉浸體驗,對網站、應用的偏好和粘性得到增強。隨後,疫情迫使消費者主動完成消費者教育。通過一段較長時間的集中學習,消費者掌握的操作技能則成為存量技能,這就打破了新業態、新模式、新應用進行市場推廣的「成本高牆」,用戶滲透率得到系統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數字消費與傳統消費並非完全的替代關係。數字消費通過進一步挖掘消費者的潛在需求,能夠進一步擴大需求市場,並對傳統消費產生帶動作用。
數字消費新業態一方面是電子商務等相對成熟業態中新模式的爆發,包括網絡社區團購、智能物流配送、生鮮電商等。由於疫情期間消費者外出頻次減少,生鮮、食品等商超品類到家業務需求激增,主要生鮮到家平臺的活躍用戶規模、日人均使用次數及時長均顯著增加。就盒馬鮮生而言,2020 年 Q1 線上購買對盒馬 GMV 的貢獻佔比約 60%,同比去年提升了 10%。
另一方面是仍處於成長期的新模式加速崛起,諸如在線教育、網際網路醫療、雲娛樂、雲旅遊等。其中,短視頻乘4G流量激增之東風異軍突起,雙強格局地位穩固。背靠近年來飛速上升的移動網際網路流量,短視頻應用在短短數年間便成長為龐然大物,改變了科技網際網路行業的競爭格局。根據 Questmobile 統計,2017Q1 短視頻應用在國內網際網路時長中的佔比僅為4%,而到 2019Q3 這一數字便激增至 19%。2019 年 9 月用戶月總使用時長增量中,僅短視頻就佔據 64%,遠超其他各類應用。目前,抖音和快手的用戶規模遙遙領先於其他短視頻應用,雙強格局地位穩固,其中抖音的增長勢頭更為迅猛。
在教育直播方面,疫情衝擊導致在校學生、課外輔導機構全面取消線下課程,而直播恰為上述類型課程的最佳替代方案。基於龐大的在校學生規模以及複課安排,直播類教育異軍突起。以抖音為例,基於 DOU 知計劃積累的教育資源以及自有 K12 教學 gogokid、開言英語等,抖音 2 月教育類直播爆發式增長,主播數、場次、觀看人數較 1 月環比增長110%、200%、550%,直播類型集中在 K12 及語言上。根據 Frost& Sullivan的調查數據,2019 年在線 K12 課外輔導的市場規模為640 億元,以學生數計算的在線滲透率為15.7%。同時, Frost & Sullivan 預測,至 2023 年在線 K12 課外輔導的市場規模有望增長至3672 億元,以學生數計算的在線滲透率將達到45%。基於上述預測,2019-2023 年中國在線K12 課外輔導市場規模的複合增長將達 55%。
目前來看,數字消費的發展將至少呈現出三個趨勢性變化。一是線下中小微企業的市場退出行為增加,大型企業加速進行線下業務整合。市場集中度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產業組織結構持續優化。二是用戶進一步養成在線消費習慣,成熟期的數字經濟業態規模將會持續擴張,成長期的數字經濟新業態將會加速多點爆發。三是線上線下加速融合將是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線下企業並不會被完全顛覆。提供個性化、差異化和高質量的服務將成為重要的競爭策略。
更加有韌性的國民經濟將成為發展方向
國家統計局2020年1-2月份數據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而智能手錶和智能手環則分別逆勢增長119.7%和45.15%;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3.0%,而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則實現增長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而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則同比增長3.0%。從這一系列對照數據可以發現,以傳統產業為代表的舊動能在應對外生衝擊時表現出明顯的無能為力,而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在對衝不確定性方面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數位技術提升國民經濟柔韌性的能力得到充分體現。
因此,疫情已經為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浪潮按下快進鍵。同時,也為經濟系統注入更強的柔韌性,充分發揮了數字經濟作為宏觀經濟穩定器、緩衝器和加速器的作用,讓國民經濟在面臨衝擊時能夠更有韌性地調整生產、分配和消費,因此成為了下一步經濟發展的共識和方向。
當前,我國仍需進一步加快5G部署和人工智慧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經濟和產業網際網路發展,加速推動傳統產業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
反觀當下,我們不得不承認,疫情正以陣痛指引方向。縱觀改變人類歷史軌跡的大瘟疫,盛極一時的古希臘因雅典瘟疫而不復榮光,而歐洲中世紀原本艱難的社會轉型卻因「黑死病」而變得順暢,也為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乃至啟蒙運動埋下伏筆。雖然時至今日,醫療技術、救助設施乃至隔離措施都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類不再對病毒一無所知,但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狀肺炎仍然正在影響當今社會運行的軌跡。
從長遠看,突如其來的疫情刺破了虛偽的繁榮,卻也為原本舉步維艱的數字轉型褪去沉重的桎梏,加速了長趨勢的形成。疫情為各大轉型按下了「快進鍵」,人類社會的運行軌跡或將就此轉變。一場意欲重塑全球經濟格局的數字革命正蓄勢待發,就讓全球經濟加速穿越存量博弈的廝殺,從而鍛造升維競爭的全新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