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了全球,讓世界經濟陷入停擺,各國都紛紛按下了暫停鍵,這在近百年來的人類發展史上都是史無前例的。全體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並付出巨大犧牲後,終於走出了疫情的「陰霾」,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推遲三個多月的全國兩會也已勝利召開。但由疫情引發的關於人類文明走向和全球治理等問題才剛剛開始。疫情期間,「中國之治」、「中國方案」、「中國範式」、「全球治理」、「人類文明走向」等話題,在理論界、政界等高端精英群體中一時成為熱點話題,作為專門研究中國範式和人類新文明體系達二十二之久的中國頂層智庫拓維智庫及其創始人中國夢思想理論體系原創研究者王毅先生迅速納入人們的視野。一些國內知名的學術大家、全國兩會代表和媒體大咖等在全國兩會前後紛紛與中國頂層智庫拓維智庫創始人、中國夢三五戰略工程組委會執行主席、首都高校博士團首席專家王毅院長就後疫情時代的國家治理、社會重建、中國範式和東西方文化比較及人類未來文明走向等系列問題進行座談論道或者視頻連線對話。為此,應各界邀請,由中國頂層智庫拓維智庫和中國夢三五戰略工程組委會共同發起了「智庫對話:後疫情時代的出路與對策」百期高端智庫系列對話。目前已成功舉辦了關於後疫情時代的「智庫賦能」、「文明走向」等數期高端論壇對話,得到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和中國網等主流媒體的關注,紛紛以「頂層智庫專家共論後疫情時代與智庫賦能」、「頂層智庫專家共話後疫情時代的文明走向」為題進行了報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
據悉,2020年1月15日,中美雙方在美國華盛頓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協議第一章即是關於智慧財產權的。近年來,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建立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強企業商業秘密保護。2019年11月,中辦印發《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部署了新時期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大舉措。拓維智庫作為中國範式與中國知識體系的原創研究智庫,一直十分關注有關知識體系建設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
2020年6月5日下午,中國範式與中國知識體系原創研究者、中國頂層智庫拓維智庫創始人王毅院長應邀來到國家知識產權局與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常委、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教授共話後疫情時代中國知識體系建設與智慧財產權保護。雙方就"中國知識體系建構"與"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兩大主題進行了近九十分鐘的對話。
一、中國知識體系建構
「制度的背後是機制,機制的背後是體制,體制的背後是文化,文化的背後是話語體系,話語體系的背後是知識體系。」王毅院長說:「這次疫情大考首先凸顯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新型舉國體制的強大優勢。但是,即便我們成功應對了這次疫情,但是以美國為首的某些西方國家仍舊頻頻『甩鍋』給我們,紛紛指責中國的抗疫。使中國在輿論戰上陷入被動,這就凸顯了中國知識體系的薄弱和中國話語權的缺失。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的話語體系和知識體系是建立在西方知識體系之上的,這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以西方價值標準判斷一切,這其實已經預設了立場。西方知識體系的導向非常明確,民主、自由、平等等都是按照西方的話語架構起來的。無論你在現實中取得多麼大的成就,只要不符合西方的價值理念,就會判定是錯誤的,並且就會喪失話語權。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建立一套中國的知識體系,用以解釋中國新型舉國體制,中國社會治理經驗,型塑中國社會主義道路,也為全球治理體系提供可選方案。
當然,知識體系的背後是更為深層次的範式系統。通過我們的研究發現,西方的知識體系是源於它的自然科學範式,這是一種建立在實驗之上的分析的科學範式。而古代東方嚴格意義上沒有科學,更多的是技術,甚至是一種技藝,而其背後是一套整體思辨系統,是一種思維範式,我們將這種範式稱為整體思維範式。它更多的是對世界的整體看法,並不像西方思維中的那種嚴密的邏輯推導或實驗證明,而是基於一種感官的、直覺上的或長期觀察積累得出的結論。整體思維範式是在農耕文明這片熱土上孕育而出的。它適應的是農耕社會,能夠在農耕社會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這也是為什麼在農耕時代中國能夠遙遙領先世界的原因。
但是當人類步入到工業文明時代以後,這套整體思維範式無法適應其文明體系。無論是「李約瑟之謎」還是「錢學森之問」其根源皆在此處。中國的整體思維範式與工業文明時代需要的『可計算性』顯得格格不入,而恰恰是西方的『實證主義』分析思維範式恰恰與工業文明水乳交融。
那麼,中國的整體思維範式在這個時代就失去了價值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如今,人類的文明體系即將步入一個全新的階段,這個階段我們稱之為「生態文明時代」。從某種意義講,這次疫情是世界文明體系轉軌的催化劑。後疫情時代,人類將花費更多的精力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特別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如何建構人類的生態文明體系是後疫情時代的重中之中。因此,東方的整體思維範式將重新煥發生機。因為,整體思維範式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謂之曰『天人合一』。當然,生態文明體系的建構並不是單一地以整體思維範式為基礎,它同時也必須要借鑑西方的分析思維範式。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嚴密的邏輯推導、理性的實驗證明,這些都是十分有必要的。未來,正是這樣的價值體系將推動人類文明的飛速發展。
總之,我們認為人類新文明將是生態文明。而能夠解釋並預測生態文明時代走向的範式將是融合東方整體思維範式和西方分析思維範式之上的一種全新思維範式。這兩種思維範式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就像是中醫和西醫一樣。中醫擅長解決整體性的、功能性的毛病,而西醫擅長治療器質病變。我們不能以中醫來否定西醫,同樣我們也不能以西醫來否定中醫。我們追求的是中西醫結合,事實上,現代的某些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療效更好。道理是一樣的,新的文明時代的範式也必須是融合東西方思維範式的。我們將它稱為『中道範式』,但『中道範式』的基礎是『中國範式』。
22年來,拓維智庫一直致力於中國範式的原創研究。為此,我們構建了中國範式研究的學派,稱為『中道學派』或者『拓維學派』,其中研究中國範式卓有成效的優秀學者被評選為『拓維學者』。拓維學派不僅不排斥西方的思維範式,西方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成果,還會對其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早在二十多年前拓維智庫就成立了跨學科研究小組,進行包括自然科學、複雜科學和西方哲學社會科學在內的系統化研究。2003年拓維智庫聯合北大、清華、人大等首都知名高校成立了首都高校博士團,博士團成員全部系統化地學習過西方範式及其知識體系,對『西學』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在此基礎上,在對東方傳統文化進行過深入研究和對處於改革深水期的中國社會進行大量的社會調研後,經過十多年的系統研究,拓維智庫發表了一系列的有關中國知識體系和中國範式的原創研究成果,2015年11月29日,中國日報和人民網等發表了專訪文章『王毅院長中國夢思想理論體系訪談錄』一文,稱該成果為三個三十年奠定了核心理論框架,在國內外知識界、理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相關成果為高層有效釆納。」
何志敏教授非常認同王毅院長有關東西方思維範式的觀點。並以中西醫的不同進一步闡釋了東西方範式的差異。何志敏教授說:「否定中醫顯然是不對的,但是一味的只承認中醫也是不合適的。就像您所說的,它是從兩種思維範式中產生的,註定是不同的。因此,用西醫的理論邏輯去看中醫的理論體系當然不行,反過來只用中醫的理論邏輯看西醫也是不合適的。中醫是系統論,從自然現象中觀察,側重解決功能性問題,講求『望、聞、問、切』,通過四診八綱,通過天然藥物、養生、食療等方式慢慢調理,恢復身體的機能,更加適合治療慢性病和康復。但是如果身體的某個器官病變,西醫的治療方式就更為有效。西醫主要有兩種治療的手段,一個是物理的手術,即現代技術和工具,利用聲、光、電等原理和方法檢查、手術治療等,雖然中醫也有,但是非常粗糙。第二個方式是化學手段,利用藥物分子殺死病毒,促進機體康復。因此,中西醫互相都不能否定,遇到什麼問題就用什麼方法,所以說中西醫結合就是比較好的,誰也不要否定誰。正如你說的,現在擺在中西醫面前的一大困難就是還沒有統一起來,沒有建構一套中西醫融合之上的治療『範式』」。
二、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
王毅院長說:「的確是這樣的,東西方的思維範式,東西方的文明體系首先要做到互不否定,其次是在此基礎上的互相融合。正如我在2015年接受人民網專題訪談時所持的觀點,現在我們國家已經進入到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第三個三十年。第一個三十年是『以階級鬥爭為綱』,強調精神力量,奉行理想主義,主張『精神變物質』,注重社會公平,但是物質財富卻極大的匱乏。第二個三十年則是『以經濟建設為核心』,找到了一條實現社會主義的路徑,人們的物質財富極大的豐富了。但與此同時,『住房商品化、教育產業化、醫療市場化和養老社會化』等『新四化』也失去了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新四化』帶來了很多的社會問題。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現在我們進入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第三個階段。新三十年我們將全面吸收前兩個三十年的優點,既不否定第一個三十年的成果,也不否定第二個三十年成就。第三個三十年必須是前面兩個三十年的正反合,對兩個三十年的體制的成果進行融合,對體制的弊端進行摒棄。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並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因此,五年前我在中國日報和人民網那篇《王毅院長中國夢思想理論體系訪談錄》專訪文章中明確提出,我們必須要建構一套囊括早期啟蒙思想、三民主義、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早期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成果於一體的適合中國新三十發展的話語體系和知識體系。但是,這其中涉及到一個問題,這也是人文社會科學發展中最大的弱點,缺少基礎理論研究,原創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少,這是不是與人文社會科學的智慧財產權很難保護有關呢?」
何志敏教授從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談起。他認為:「知識強調的是共享,而技術強調的是獨佔。《民法典》剛剛通過,一些學者有遺憾,沒有將智慧財產權在民法典中單獨成篇。我對這個問題有一些思考。智慧財產權的誕生有兩個出發點,一是法律上確定為一種民事權利,體現出獨佔性,WTO的TRIPS協定明確了它是一種私權;二是交易規則,智慧財產權真正發展起來是在英國,伴隨工業革命整個過程,主要是為了解決貿易中的交易問題,體現智慧財產權的價值。一百多年前,智慧財產權一開始屬於商法範疇。隨著西方社會的不斷演進,尤其是隨著西方的絕對自由主義和絕對的私有主義不斷發展,智慧財產權更多的強調知識的獨佔性,即民事權屬性。這個跟歐美,尤其是美國的發展是一致的。美國人過去是先強調技術,那個時候歐洲人看美國人沒有思想,沒有文化,把歐洲的文藝作品拿過去就複製倒賣。美國人開始注重著作權,主要受好萊塢大片和軟體產業發展帶來的巨大商業利益的影響。第二個技術手段上的變化,智慧財產權,特別是專利權和,通過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專門法對具體操作進行規制商標權,他不屬於自然產生、天然獲得、獲得即行權的絕對私權屬性。首先,你產生的基礎是需要條件的。比如說,科技研發需要個人的勞動,也需要生產工具和單位提供的物質條件。著作權是自然獲得的,作者在生及其逝後五十年都得到保護。專利權、商標權等工業產權不是自然獲得,需要政府審查。權利人首先要申請,看是不是屬於你的發明創造,是否符合創造性、新穎性、實用性;商標註冊也需要審查,看是否他人有在先權利,是否符合公序良俗,是否有顯著性,等等。就是說,要受到行政的強力幹預。
從法理上來講,民法典調整的是兩個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關係,而智慧財產權既調節平等民事主體的關係,又涉及到政府的授予和權利行使的約束,這兩個主體之間是不平等。智慧財產權不是絕對意義上的私權,這是它的本質特徵。比如說藥物專利,即使專利授權了,也準許生產上市,但疫情來了後,你就漲價,這恐怕不行,政府會限制你,要強制許可。所以說,智慧財產權不能完全是自由行使。著作權也是如此,比如,我一本書寫完了,就自然獲得了著作權,不需要政府授予,但能不能出版就不一定了,如果違背政治原則,違反公序良俗,政府就要幹預,甚至禁止,東西方國家都一樣。所以,政府的幹預使智慧財產權不能成為絕對的私權。還有一個智慧財產權的特點,就是智慧財產權具有不穩定性,容易受到第三方的挑戰,有可能被無效或者部分無效。如果出現不應該被授予的情況,比如違背了商標法的絕對理由條款,政府也要主動撤銷,這就帶來了權利的不穩定。我們把這幾個關係講清楚了之後,智慧財產權作為一種民事權利,的確應該列入民法典的法條,從本質上看,它體現的是一種財產權。在侵權責任編中,還規定了懲罰性賠償原則,體現出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法律導向。過去是填平原則,加上舉證難,懲罰侵權的實際力度就不大,現在要懲罰你,商標法已經明確最高5倍賠償,正在修改的專利法、著作權法草案,也已經明確了5倍賠償要求。一旦侵權,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實際上就更好地體現出智慧財產權的價值。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民法典將智慧財產權列為一種民事權利,是完全正確的,但不一定要單獨成編。有些智慧財產權難以明確屬於某個個體,比如傳統知識、遺傳資源、民間文藝、地理標誌等,就具有明顯的集體所有的特點。地理標誌是特有環境條件、人文因素下產生的,只能是當地人共享。再比如,中國傳統的中醫藥知識,歸哪個人,它還是一種集體的權利。我的建議是,可以考慮制定一部智慧財產權基本法,明確智慧財產權的基本特徵,權利人的權利、義務,侵權處罰的具體要求,特別是規範政府的責任義務等等,同時也為不斷出現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新客體,包括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以及不斷出現的新業態、新模式的保護,提供基本遵循和規制。這樣,既通過民法典將智慧財產權確定為一種民事權利以及明確懲罰性賠償原則,通過制定智慧財產權基本法對普遍規則和政府責任進行規制,通過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專門法對具體操作進行規制,這樣的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智慧財產權法律體系就完備了。
智慧財產權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剛需、國際貿易的標配、市場經濟的基石、產業競爭的銳器,對於築牢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變革發展背景下,與傳統的勞動、資本等要素相比,智慧財產權作為生產要素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很大程度上必須依賴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產業。因此,必須要進一步加強中國智慧財產權的建設,加強立法層面上的保護,建立更為系統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法律體系。
王毅院長對何志敏教授上述觀點表示高度贊同,他認為:「後疫情時代中國更應該推進智慧財產權行政管理機制的改革,正如2018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時強調的那樣,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我們應該建立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戰略,明晰智慧財產權邊界,豐富智慧財產權內涵,在與智慧財產權相關的國際秩序構建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後疫情時代,中國需要建構一套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話語體系。
據悉,由中國頂層智庫拓維智庫和中國夢三五戰略工程組委會發起的此次「共話後疫情時代的出路與對策」系列對話活動,將涉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民生、軍事、外交、宗教、科技、環境和意識形態等各個領域。下幾期將陸續邀請外交領域、軍事領域和中國航空航天領域的頂尖專家,共話「外交政策」、「國防安全」、「宇域空間」和「思域空間」等相關主題。(國傑智庫曉渡整理編輯)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