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29日,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我們要著眼於注重闡述中國夢的世界意義,要爭取世界各國對中國夢的理解和支持。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指出,「重點建設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和國際影響力的高端智庫」。在這種背景下,2014年12月28日,「中國夢與世界未來暨高端智庫建設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與會嘉賓就中國夢的體系構建,中國夢與世界未來的關係,以及高端智庫與多層次智庫體系的建設等主題展開了熱烈的交流與討論。點擊進入微直播>>>>>
在會上,中國夢「三五」戰略體系與海峽戰略三部曲原創研究者、中國夢「三五」戰略工程組委會執行主席、北京拓維科學研究院院長王毅作了《中國夢與世界未來:新範式和高端智庫建設》的主題演講。王毅從新起點、新範式、新力量、新變革、新號角等五個方面展開了演講。他指出,當今世界與中國社會都處在一個急遽變革的大轉型期之中,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都迫切需要人類新文明層面的新範式的構建,他認為,這個新範式的構建必須要有由一流思想家和理論家構成的高端智庫來完成,而且還要有由多層次的「專門家」和「實操家」構成的智庫主體去謀劃策劃、推廣應用,並且完善落地。建設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智庫,既是中國大轉型與長治久安的需要,也是人類社會新舊文明交替的客觀要求。中國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五千年文明延續的國度,有義務為世界未來找到一種新的可能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是世界新文明的區域試點,而這個試點的名字就叫做「中國夢」。中國夢本身就是一個話語體系。而中國夢「三五」戰略體系就是中國式源智庫——拓維智庫關於中國夢的闡釋與解讀。拓維智庫經過十六年的研究,經由「海峽戰略三部曲」(海峽西岸經濟區、海峽經濟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出發,多年前就開始進行關於中國夢的理論體系、踐行體系和指標體系的研究,並且於2010年在山東省膠東半島成功試點,於2010年就在山東省膠東半島成功試點,並於2013年12月30日、2014年8月9日在北京大學分別成功舉辦「中國夢與中國新型智庫研討會暨首都高校博士團十周年回望」、「『三十而立:社會擔當與人格獨立的企業中國夢』研討會」。
在談到構建新範式時,王毅說,作為中國智庫的早期啟蒙者,十六年前拓維智庫在成立之初,就以羅馬俱樂部和蘭德公司為戰略楷模,開始關注著影響中國社會命運的三大問題——海峽難題、李約瑟之謎和錢學森之問,十年磨一劍,三大問題最終帶來了三大成果:海峽難題誕生了海峽戰略三部曲,李約瑟之謎催生了中國夢「三五」(2014-2049)戰略工程體系,錢學森之問就帶來首都高校博士團的組建和對中國知識體系的研究。拓維十多年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形成系列的專著,其中《人類新文明宣言——第二軸心時代的整體躍遷》、《三愛五福:生態文明時代的倫理價值總綱》與《中國大轉型:人類新文明坐標下的中國夢體系構建》、《三五戰略:新時代的文化鏡像與實踐模型》、《全人的覺醒:後成功學時代的拓維成就學》等相關的著作正在付梓印刷之中。拓維智庫雖已經形成一套系統的體系與主張,但是依然需要各個智庫主體與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共同為建設中國夢高端智庫與多層次智庫體系而努力。以此,我們才可以真正貢獻於整個時代,貢獻於人類新文明,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承擔屬於智庫的責任。
著名黨史研究專家、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作了《中國夢與中國國際話語體系》的主題發言。李君如認為,中國夢的構建是勢之使然、求之能成與知而行之的。從勢之使然的角度,李君如指出中國夢是把黨的意志變為人民共識的需要。從求之能成的角度,他指出從二十四個字的核心價值觀來討論中國夢就會注意到,它既有中國文化的基因,又有世界能夠接受的理念,這有利於我們構建中國夢的國際話語體系,所以是求之能成。
從知而行之的角度,李君如指出要建構中國的國際話語體系,必須處理好五大關係。其中,第一,處理好中國話語與世界認同的關係,是說不要自說自話,自娛自樂,而要讓人了解中國、談論中國、認同中國,要增強文化軟實力。而要贏得文化認同,就要注意不同文化的共同點。第二,處理好中國故事與中國問題的關係,是說從講中國故事開始,讓更多的人聽明白,聽進去。離開感性講理性,就只能陷入空洞的說教。聯繫感性講理性,才能打動人。要在指導思想上明確講故事是要幫人解疑釋惑,講故事要有問題意識。第三,處理好中國歷史與中國人世界觀的關係,是說講中國故事必定會談及中國歷史,建構中國的國際話語體系,要努力開掘中國歷史這座富礦。但光講歷史還不能完全讓人理解中國人處理國內外重大問題的立場、觀點和做法,這就需要我們在講歷史時有意地滲透中國人的世界觀。第四,處理好中國文化和文明對話的關係,是說弘揚中華民族獨具魅力的文化,同時要知道各國文化是有差異的,我們要向世界講明白,建構中國的國際話語體系,不是搞「文明衝突」,而是要促進文明對話。第五,處理好中國語言和外文翻譯的關係,這是技術性問題,但在建構中國的國際話語體系中非常重要,不容忽視。
著名管理學家、北京大學原副校長張國有作了關於《對中國富強的經濟重心的看法》的主題報告。張國有認為中國未來發展中心應該側重於農業的發展,農村的繁榮和農民的富裕。這與中國幾千年農業國的歷史以及農業農村農民對中國獨一無二的影響有關,我們必須根據自己的國情而確定中國的發展道路,可以借鑑但是不能簡單模仿其他國家的發展模式。通過在農村繁榮方面,張國有指出我們不僅要考慮面向國際的「一帶一路」,也要考慮國內的一帶一路,把相當一部分的資金用於農村道路、水利、橋梁等基礎性的建設。當談到城鎮化時他指出,我們要建成田園式的現代化、區域性的農村生活環境。作為原北大副校長,他還特別提高要大力扶持和發展農村教育,如果農村青年治理發展,自然會用智慧和方法解決當地的問題。他還建議要在資金扶持、幹部挑選機制等方面向農村傾斜,我們要做我們要做真實的世界一流現代化,我們要用現代化的農業、工業養活13億人口,服務業的發展也要用嶄新的思路。
首都高校博士團常務團長、全國「三五」戰略工程組委會副秘書長邢煜芝作了題為《人類新文明視野下的中國夢體系構建》的主題發言。她指出,人類的問題在於各種「個體中心主義」的作祟,如和集體相對應的個人中心主義,和人類相對應的民族中心主義,和自然相對應的人類中心主義,這造成了信仰危機、文化危機和生態危機等人類的三大危機,而這些危機將人類推到了行將滅絕的邊緣。而這種「個人中心主義」的背後是西方還原式的思維範式;這種思維範式見樹不見林,雖然可以極大地調動個體的積極性,卻會造成整體的撕裂。人類文明還必須要有東方系統思維的補益,不然將永遠無解。與強調個人成就的美國夢不同,中國夢本質上是家國夢,是中國系統思維範式的產物,其邏輯是國富民強,有整體才有個體。中國夢作為一種全新的道路與話語體系,將為人類的未來開闢一種必要的嶄新的可能性。未來的人類文明將是東西方共同作用的陰陽結構,彼此不同而互相補益。以西方話語體系來衡量中國,剝奪一種未知的可能,不僅是對中國的不負責任,更是將人類的未來置於一種不可知的危險中。而中國夢「三五」戰略體系則是中國夢的系統闡釋,「三」指三重和諧,指向家庭倫理、社會倫理和生態倫理;而「五」則是五位一體,指向個體的全面的安放。整體是個體的本質,而個體是整體的目的,既又林又有樹,兼顧「整體」與「個體」的多方利益。
知名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國際布達佩斯俱樂部中國分部主席閔家胤作了題為《中國夢的理性思考》的專題報告。他認為未來防止集體無意識的產生,我們必須要給中國夢投入幾束理性的光芒,所以提出了十二條的理性思考,並且認為中國夢有危險的夢、平庸的夢與偉大的夢三種做法,我們必須要吸收西方國家制度的各種優點,完成科學的頂層設計,爭取全面趕超美國。
中央黨史研究室宣教局薛慶超副局長作了題為《中國夢的時代內涵與當代中國的走向》的專題報告。薛局長認為中國夢在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時代內涵,承載著人民的期望與歷史重託。十八大以來,中國基本走向如下: 第一、深刻認識國情,達成改革共識;第二,協調機制,凝聚改革力量;第三,深入調查研究做好頂層設計;第四,確定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齊勇鋒教授做了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根基和歷史使命》的專題報告。他認為西方的發展問題重重,文藝復興時期西方文明工具主義就埋下了後來逐步走偏的伏筆。作為有責任的知識分子,我們應該在中國夢旗幟下探討世界文明的走向,我們要超越自我,超越西方文明,尋求人類共同的文明,尋找西方文明和中華文明的契合點,這個契合點應該超越我們自身,同時也超越當今世界的西方文明。為此必須反對反對西方中心主義、反對人類中心主義、反對民粹主義。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發展部副主任辛向陽教授,作了題為《專題報告:「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報告。他認為出現世界性國家夢有兩個條件:第一,經濟數一數二;第二,在制度上有優越性。並指出歷史上曾出現了五個世界性的國家夢,羅馬夢、長安夢、英國夢、蘇聯夢和美國夢。現在已經是「經濟全球化,全球中國化」,實現中國夢有著廣闊的空間。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制度,我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正在演變成國際政治優勢,我們正以高鐵為基礎重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實現中國夢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只有現代化的治理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夢:要實現國家領導層依法有序更替,使中國夢實現有穩定有序的政治秩序;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為中國夢實現提供法治基礎。
北京市委黨校校委委員姚桓作了題為《中國夢如何影響世界》的專題報告,他指出中國夢既是理性的又是激情的,既是愛國主義的又是社會主義的,既是集體主義的,又肯定個人價值。並提出中國夢影響世界,絕對不是取代西方模式,而是提供另外一種道路,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參照系,這更符合人類通過多元模式多種途徑走向總體進步的趨勢,更符合人類的利益。並從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談到了中國社會發展的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國華作了題為《實現中國夢,需要什麼樣的智庫》專題報告。他指出中國智庫發展的四個現狀,四個問題和四個建議,他指出智庫為了保持獨立性,要走第三條道路,既不是純官方,又不是純民間;智庫做事情判斷時,特別是重大危機事件時應該勇敢站出來發出自己的聲音,不能失語;還有智庫要幫忙不添亂,到位不越位。第四要少粉飾去雕琢,還事情本來,把真相告訴人民。
國家統計局原司長、新加坡大學客座教授黃朗輝作了題為《中國夢的統計學樣本》的專題報告。希望國家統計部門構建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對中國夢的實現過程進行檢測。指出我們要縮小城鄉差距、縮小行業差距、減少基尼係數。
空軍指揮學院研究員馬文海作了題為《中國夢與世界未來——民族文化重大戰略問題》的專題報告。他從文化戰略,以及文化本質路徑解讀了習總書記的兩創兩新,對創新進行了深度的解讀與闡釋。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林新奇作了題為《「二十五年周期進化說與中國人力資源管理的未來》的專題報告,他從人力資源的角度、戰略的角度和管理的角度,提到了二十五年的周期進化理論。
世界銀行顧問、清華大學長三角研究院中國企業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王育琨作了題為《中國夢:無依則生 有一則活》的專題報告,他從「老娘說」的角度,談到了地頭力的管理理論創新;並對一片焦土的生態環境現狀進行了反思。
國家發改委經濟所研究員李琨作了題為《市場化與創新:中國夢與世界未來的強力引擎》的專題報告。天津理工大學副教授、南開大學博士秦萍從從心理學角度對中國夢做了解讀,她認為應該用積極心理學和社會工程體系來引領世界文明走向寧靜、和諧的人類共同理想。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田志強認為民營智囊機構比國家的智囊機構更有優越性,更有亮點和特點。人民日報輿情研究員盧大明從《中國夢和國家戰略安全》的角度作了專題發言。中國數字信息與安全產業聯盟秘書長胡唐軍從中國夢踐行的角度,談到了中國夢離不開現代化而現代化離不開信息化。
巴西、尼日利、亞薩摩亞等國大使館均有代表參加此次盛會。幾內亞比索公使卡林通卡先生認為:中國夢不只是中國歷史上的夢,經濟上發展的夢,生活上發展的夢,文化和文明發展的夢,同時也是全世界發展的夢,每一個人發展的夢。塞內加爾的參贊也分享了他的看法,認為中國夢和非洲夢從人民幸福的層面都是一樣的夢。
最後,主辦方宣讀了由拓維智庫起草的題為《關於共同建設高端智庫及多層次智庫生態體系的倡議書》。倡議書指出中國正面臨著軟實力崛起的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我們必須要團結起來,建設高端智庫及其多層次智庫生態體系,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和中國知識體系,發揮「書生」和「士人」精神,以中國夢給世界未來提供一種嶄新的可能性。
據悉,本次研討會由北京拓維科學研究院、中國夢「三五」戰略工程組委會和首都高校博士團聯合主辦。來自中央黨校、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空軍指揮學院、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拓維智庫及首都高校博士團等30多位國內一線專家和智庫機構代表,來自國家科技部、國家文化部、國家統計局、世界銀行等10數名政府官方人士,來自全球約10多位留學生代表和駐華大使,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位企業家代表和來自兩岸三地的國內知名的一線媒體記者,共計一百人左右參加了此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