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哲學社科話語體系建設要堅持「五統一」

2020-11-28 中國青年網

  人民網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賀迎春) 「第二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理論研討會」近日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指出,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要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統一、科學性與價值性相統一、內容與形式相統一。

  研討會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協調會議辦公室主辦,教育部承辦,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偉光、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等有關部門人員,以及相關專家學者共120餘人參加了會議。

  中國人民大學陳先達教授等四位專家作主題發言,與會專家圍繞理論創新成果與話語體系建設、新型智庫建設與話語體系建設、如何創新對外話語體系傳播方式、如何提升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權和影響力等主題進行了交流研討。

  與會專家指出,高校社科工作者應在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創新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要以思想理論創新為根本,夯實話語體系創新的理論基礎;以學科和教材體系建設為載體,促進話語體系創新成果向教育教學轉化;以教學科研平臺為依託,建設話語體系創新高地;以隊伍建設為關鍵,為話語體系創新提供人力支撐;以機制體制改革為動力,為話語體系創新提供制度保障。

  專家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創新的新成果,我國各項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為話語體系創新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話語體系創新涵養了強大的源頭活水。改革開放以來廣泛而深入的國際交流,為話語體系創新提供了廣闊的對話平臺,廣大哲學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立足實踐,潛心研究,勇於創新,為推進話語體系建設作出貢獻。

  據悉,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協調會議機制自2013年建立,通過設立研究課題、組織理論研討等方式,不斷總結話語體系建設經驗,推出創新舉措。

相關焦點

  • 嚴書翰: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需正確處理「三大關係」
    這是對加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簡稱「話語體系建設」)提出了更明確、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充分認識加強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及其艱巨性,扎紮實實地做好這方面的基礎工作,正確處理三個重要關係,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推向新的階段。 一、加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及其艱巨性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
  • 要讓世界看到學術的中國、理論的中國 復旦為中國特色哲學社科話語...
    本報訊   6月5日,上海市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建設基地籤約及授牌儀式在復旦大學舉行。會上,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宣讀了《關於設立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的通知》。繼2018年3月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暉明牽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基地獲批後,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吳曉明牽頭的「中國的哲學話語體系建構」基地、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劉欣牽頭的「社會結構轉型與社會學理論創新」基地、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劉建軍牽頭的「中國特色政治學話語體系理論創新」基地於今年5月獲批。
  • 江蘇全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熱議社科事業發展新目標新任務——貢獻...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社科聯主席曲福田說,全省社科界要強化使命擔當,努力當好新思想的踐行者;全省廣大社科工作者要聚焦發展大局,努力答好現代化建設的必答題;省社科聯要加強自身建設,努力做好勇攀社科高峰的「助推器」。「婁勤儉書記的講話,為全省社科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全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反響強烈,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 「三大體系」建設引領哲學社會科學邁向未來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張文宏認為,要以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為實證研究和理論研究的起點,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解決目前學科體系不健全、學術體系不完善、話語體系不到位的問題,為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 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
    在此大背景下,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尤為迫切。經過研究探索,評價院提出了AMI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將定量和定性評價方法相結合,突出同行評議在評價中的作用。評價院提出的AMI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推出的評價報告逐漸得到學界和社會的關注和應用。
  • 新時代廣東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與擔當
    我們真切地體會到:堅持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全面領導,是繁榮發展社科事業的根本保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靈魂和旗幟;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努力方向和根本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哲學社會科學生命力之所在;堅持理論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恆主題。做好新時期的社科工作,關鍵是要把握大局大勢、順應時代潮流、明晰努力方向。
  • 武漢大學專家共議新時代一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建設
    為了探索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創新路徑,更好地開展學術傳播和交流,更好地服務於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10月31日,武漢大學召開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來自國內期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評價及轉載機構、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專家圍繞主題深入研討交流。
  •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話語建構
    學術體系是學科體系的基礎和實在內容,沒有學術內容或學術水平很低的學科體系很難想像;而話語體系只是學術體系的表達,不表達學術內容的話語不是我們這裡要討論的話語。所以,這個系統工程的核心是學術體系的構建,是要在學術建設的基礎上建構起學科體系以及作為它的表達體系的話語體系。話語體系當然包括話語風格、話語方式等等,但它作為學術體系的表達,其實質或內核是觀念框架、理論框架,說到底就是思維方式。
  • 202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工作啟動,課題指南已發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工作安排如有變化,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將第一時間另行通知。《公告》強調,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要體現鮮明的時代特徵、問題導向和創新意識,著力推出體現國家水準的研究成果。
  • 推進藝術學三大體系建設
    藝術學是哲學社會科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構建中國特色藝術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用中國化的理論闡發中國藝術經驗,是藝術學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藝術學研究者的職責和使命。辯證看待西方理論事實上,中國藝術學的發展從西方汲取了很多營養,在中國藝術學三大體系建設中如何處理中國藝術學與西方藝術學的關係,也是藝術學領域專家學者關心的問題。劉悅笛認為,要在中西藝術學之間實現視界融合,必須處理好中西雙方藝術理論的關係。
  • 從細節入手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5·17」講話中集中談到了「三個體現」,即體現繼承性、民族性,體現原創性、時代性,體現系統性、專業性;具體到學科體系建設,則要注重發展優勢重點學科,要加快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使這些學科研究成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突破點。
  • 新中國70年語言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的回顧與思考
    新時代,在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致力於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構建之時,有必要回顧和研討70年來語言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建設問題。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語言學的學科體系建設相對來說是起步較早、發展比較成熟的,中國科學院建院之初就設有語言研究所。70年來,作為國家科學院的專門語言研究機構,語言研究所一直發揮著科研領頭的作用。
  • 劉呂紅:守正創新,思政課建設要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並提出「八個相統一」教學要求。「八個相統一」言簡意賅、深刻精闢,為推進新時代思政課建設指明了方向。理論強黨本期策劃將深入解讀這一教學要求。今日刊發堅持「八個相統一」系列文章之二,敬請垂注。
  • 擔負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崇高使命
    3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為使哲學社會科學真正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而探索努力。本版今天特刊發3篇文章,圍繞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進行探討。
  • 儒學專家黃玉順海外出書 向西方讀者展示東方特色哲學思考
    中新網濟南6月23日電 題:儒學專家黃玉順海外出書 向西方讀者展示東方特色哲學思考  作者 趙曉 邱江波  從創建「生活儒學」思想體系,到建構「中國正義論」……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黃玉順主張對儒學進行現代性詮釋和轉換,用新的儒學話語體系向西方讀者闡釋東方思維方式和哲學思考。
  • 深入學習五中全會精神努力推動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社科聯作為聯繫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專家學者的橋梁和紐帶,一定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學術導向,著力強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定主心骨、匯聚正能量、振奮精氣神,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始終確保哲學社會科學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
  • 凝聚社科力量,做好服務發展「大文章」
    省社科聯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戰略部署,團結、依靠全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全力推進社科強省建設,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為實現「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目標任務,提供了強大思想保證和堅實理論支撐。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啟動會暨...
    4月25日,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啟動會暨新冠疫情下養老服務體系研討會召開。會議由項目首席專家、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教授主持。部分參與會議的專家學者龔六堂指出,北京大學第十三次黨代會就提出北京大學要以「加強基礎,提升應用,服務國家」為目的,最終落腳於「服務國家戰略」。中國特色養老體系是中國特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取得了方方面面的重大成就,但伴隨而來也出現較多社會性問題,老齡服務領域就是其中之一。
  • 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功能定位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要跟上時代步伐,必須清醒地認識和理解自身的發展特質與時代擔當,準確把握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功能定位,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努力提升辦刊質量,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