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歐洲深陷第二波疫情,與第一波疫情有什麼不同?

2020-12-05 陳根

文/陳根

歐洲的第二波疫情高峰似乎來得比許多人預期的都要早。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10月最後一周每日病死人數比一周前增40%。法國每日新冠病死人數達到四月份以來最高峰,超過240人,每日新增確診病例超過3.6萬;德國每日新冠死亡人數也在逼近三位數,確診新增病例接近1.7萬;英國每日病死人數超過300,新增病例接近2.5萬。

歐洲新冠疫情已然面臨第二波高峰壓境,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歐洲「深陷第二波疫情」,預計「今年聖誕將大不同於尋常」。全球股市近日更是跌勢不止。

法國和德國這兩大經濟體前後腳宣布了夏天以來最嚴格的封鎖政策人們並非沒有預期。事實上,在那些單日新增病例只有個位數的日子裡,歐洲人曾短暫重獲了出行和社交

陳根:歐洲深陷第二波疫情,與第一波疫情有什麼不同?

的自由、甚至生出了「生活很快會重回正常」的幻想,然而所有的幻想都在現實前被打的稀碎,最終,還是回到了疫情前。

真相是,這場大流行持續的時間越長,情況就越清楚:疫情不是暫時的幹擾,許多曾經的生活內容並不會恢復正常。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的開始,而其影響可能更甚於人們的想像。

第二波疫情高峰壓境

2020年春,第一波疫情高峰重創歐洲部分地區,義大利、西班牙、法國、英國等地區受疫情打擊最嚴重,先後採取了嚴格的封城鎖國和其他限制性防疫行動,各項疫情指標陸續大幅度降低,但都為此付出重大經濟代價。

進入夏季,各地的防疫控制措施開始陸續鬆綁,非生活必需品商店、餐館和酒吧開始重新營業,旅遊業也開始恢復。直至8月,感染和死亡病例數重新上升,中秋過後升勢明顯加快,新冠肺炎確診案例遽增讓歐洲全面告急

而一些躲過上一次高峰襲擊的國家,比如捷克共和國和波蘭,這次也未能倖免。整個歐洲大陸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令人警惕的感染率。這也令歐洲各國政府都分別尋找不同防疫、抗疫措施的最佳組合,從局部隔離封鎖,測試跟蹤、經濟補助到公眾信息溝通,設法在冬季來臨前儘可能減少感染病例數量。

以法德為例,根據法國公共衛生署公布的數據,截至當地時間28日14點,法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到1235132例,24小時內新增確診病例36437例,新增死亡病例244例,累計死亡病例35785例。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法國第二輪疫情的發展超出了政府的最壞預期』」鑑於疫情反彈嚴重,因此決定從30日起再次全國「封城」。

相關措施至少持續至12月1日,政府每15天會對措施效果進行一次評估。「封城」期間,禁止私人聚會;只有持相關證明才能從事工作、就醫和採購生活必需品等必要活動;所有公眾場所都將關閉,但提供生活必需品的超市等不包括在內;學校也將採取更加嚴格的衛生防疫措施;同時法國對歐洲內部保持開放,但歐洲外部邊境將關閉。

德國總理默克爾28日與各州州長會談後宣布,將從11月2日起至11月底在德國全境實施包括關閉大部分公共設施、餐飲娛樂場所以及限制個人出遊等在內的多項措施。儘管中小學和幼兒園仍將繼續開放,但其餘措施已達到年初第一波新冠疫情期間實施「封城」的力度,德媒稱其為「事實上的封城」。

截至當地時間28日零時,德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464239例,較前一日新增14964例,再次創下歷史新高;累計死亡病例10183例,較前一日新增85例;累計痊癒約332800例。

在其他歐洲國家中,捷克共和國是目前歐洲每10萬人感染率最高的國家,兩周內每10萬人中有1448人感染。政府已經實施部分封鎖措施,關閉餐館、酒吧、舞廳,禁止公共場所飲酒,禁止6人以上聚集,公共運輸場所必須戴口罩。大學宿舍暫時關閉,學校進行線上教學。幼兒園會持續開放,在重症病房工作的醫護人員子女會有特別補助。

荷蘭實行為期四周的部分封鎖,酒吧、餐館、咖啡館等場所從10月14日晚上起關閉,僅允許外賣服務。夜間八點之後,雜貨店被禁止銷售酒精飲品。但是學校不停課。人們被要求在家中工作,公共運輸維持最基本服務。

比利時的人均感染率之高居歐洲第二,自4月6日第一輪疫情高峰過後,現在各項指標又迅速抬頭。總理德克魯28日發表電視講話,稱局勢「嚴峻」。

義大利一項新的法令則禁止學校旅行和非職業會彼此接觸的運動,譬如在公園踢足球。新法令亦會禁止私人聚會,並強烈敦促將居家訪客限制在6人之內。

疫情不是暫時的幹擾

封鎖措施是一點一點加碼的,人們並非沒有預期。在那些單日新增病例只有個位數的日子裡,歐洲人曾短暫重獲了出行和社交的自由、甚至生出了「生活很快會重回正常」的幻想。然而,所有的幻想都在現實前被打的稀碎,最終,還是回到了疫情前。

早在3月16日,帝國理工就發布了一篇報告, 比較了兩種不同的非藥物幹預手段(NPIs)對遏制COVID-19死亡率的影響。方案一是緩解(mitigation),通過一些懷柔的策略來減緩病例增加的速度、保護受疫情影響最大的群體;而方案二是抑制(suppression),這個策略更為激進,目標是逆轉疫病增長的趨勢,讓新發病例持續在很低的水平。

方案一更為易行,但是這個策略儘管能夠「壓平病例增長曲線」,但是病例數的增長在很多國家仍然會超過醫療系統的容納能力。方案二最主要的問題是一旦放鬆警惕,病例數就會馬上反彈,而同時,停止一切社會活動,是一項代價高昂的選擇。

因此,帝國理工的研究人員們提出了其認為可行舉措:當病例數上升到一個閾值時,採取嚴格的封閉策略,防止進一步傳播;而當病例數下降到一個閾值時,則採取較為寬鬆的政策,允許一些社會活動的進行

顯然,歐洲大部分國家的選擇遵循了這一模式,在第一波疫情高峰過後,各地的防疫控制措施開始陸續鬆綁,而當新冠疫情第二波高峰壓境時,人們又不得不接受封閉的生活。所以,人們的生活會周期性地停擺,又周期性地重啟,直到有可靠的疫苗誕生

這不是暫時的幹擾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的開始。而其影響之久遠,可能更甚於人們的想像。

《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諾亞·哈拉雷在《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中寫道,許多短期緊急程序將成為生活的基本要素,這就是緊急情況的性質,它加速了歷史的改變。

比如,除了社會生活的上雲,經濟上的數位化轉型,哈拉雷稱,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臨時控制措施可能會合法化,即使在疫情結束以後,也會以預防未來疫情的藉口,空前地對人口進行追蹤。

另一方面,與第一次疫情風波不同的是,一種極度疲勞的情緒在瀰漫。不只是遵守防疫規定的疲勞,還有一種認知上的疲勞

科學界仍然在前所未有地努力去認識這個疾病,但公共知識界和大眾似乎已經對它失去了認知層面的興趣。正確的洗手方式已經普及過了,口罩的佩戴方式也早已報導再報導,對於公共權力與個人隱私,公民責任與個人自由,人們也不再爭論不休。在第一輪全球疫情的暴發力,人們見證了隔離防控對疫情的重要意義,大部分人也終於默認了抑制策略的必要性。

在第二波疫情裡,國家間的成績對比似乎失去了意義,不再有鋪天蓋地的媒體文章對不同的抗疫模式指點評論,各個國家或多或少都經歷了數據的幾起幾落。相比於美國的疫情從危機到悲劇,大多數的歐洲政府沒有在抗疫上犯下致命錯誤,雖然他們可能表現得也沒多好。

一代歐洲人曾經篤信的東西正在被加速消解,科學、理性、民主,精神生活的一大片領地開始留白,儘管在微觀的個體層面是不足道言的,個體的悲劇在這個時代層出不窮,也無關緊要。但宏觀上呢?

疫情下這些情緒的積累會不會最終改變我們所有人對世界的看法,產生一個關於自由時代消逝的集體創傷?而在那個始於幾十年前的樂觀時代裡,世界似乎始終開放,即使並不完美。

世界已經改變了很多次,它依舊在改變。人們所有人都必須適應一種新的生活、工作和建立關係的方式。但就像所有的變化一樣,有些人會失去比大多數人更多的東西,他們將是那些已經失去太多的人。人們所能期望的是,這場危機的深度使人類能夠認識到一些我們不曾在意的東西並打破認知的局限,這在後疫情時代尤為重要。

相關焦點

  • 數據建模模擬歐洲第二波疫情
    2020-09-25 08:09:35 來源:科技日報數據建模模擬歐洲第二波疫情高峰期時間可能會持續到明年1月國際戰「疫」行動 科技日報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張夢然)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23日發表一項數學研究,為應對疫情捲土重來,科學家們利用感染率數據和歐洲各國內部及各國之間的旅行數據
  • 最新研究:歐洲第二波疫情的毒株源自西班牙
    據義大利媒體報導,奮鬥在義大利綜合編譯:近日,西班牙巴塞爾大學、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在西班牙高等科學研究員CSIC的帶領下,調查研究中發現,歐洲第二波浪潮毒株的可追溯源頭是來自西班牙,報導稱,該研究團隊的研究人員發現,第二波疫情抵達後,西班牙有80%的患者體內毒株為
  • 數據建模模擬歐洲第二波疫情 高峰期或持續到明年1月
    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9月23日發表一項數學研究,為應對疫情捲土重來,科學家們利用感染率數據和歐洲各國內部及各國之間的旅行數據,模擬了未來幾個月歐洲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如何發生。結果顯示:歐洲第二波疫情將發生在2020年7月和2021年1月之間,歐洲各國感染率的精確高峰期可能受控於社交隔離、本地熱點控制和邊境控制措施。
  • 數據建模模擬顯示:歐洲第二波疫情高峰或持續到明年年初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23日發表一項數學研究,為應對疫情捲土重來,科學家們利用感染率數據和歐洲各國內部及各國之間的旅行數據,模擬了未來幾個月歐洲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如何發生。結果顯示:歐洲第二波疫情將發生在2020年7月和2021年1月之間,歐洲各國感染率的精確高峰期可能受控於社交隔離、本地熱點控制和邊境控制措施。
  • 張文宏說的「第二波」疫情在歐洲真的來了!原因竟和天氣變涼無關
    帝國理工學院流行病學教授尼爾·弗格森在接受BBC採訪時也稱,英國當前疫情發展與今年2月底疫情暴發時相似,英國首相詹森也公開宣稱,英國「正迎來第二波疫情」,並且這是「無法避免的」。 更糟糕的是,法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奧地利都已經趕上甚至遠遠超過第一波爆發的水平。
  • 研究:歐洲第二波新冠疫情毒株或源自西班牙
    中新網11月1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近日,西班牙巴塞爾大學、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西班牙高等科學研究理事會科研人員研究發現,引發歐洲大陸第二波新冠疫情的毒株可追溯自西班牙。科研人員已將該毒株命名為「20A.EU1」。
  • 數據建模模擬歐洲第二波疫情 高峰期時間或會持續到明年1月
    來源:科技日報數據建模模擬歐洲第二波疫情高峰期時間可能會持續到明年1月國際戰「疫」行動科技日報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張夢然)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23日發表一項數學研究,為應對疫情捲土重來,科學家們利用感染率數據和歐洲各國內部及各國之間的旅行數據,模擬了未來幾個月歐洲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如何發生。
  • 第二波疫情衝擊下的歐洲一角
    11月20日,布魯塞爾大廣場豎立起一棵18米高的聖誕樹,目前比利時正經受第二波疫情衝擊,節日氛圍大不如往年。本報駐布魯塞爾記者 劉軍攝/光明圖片11月16日,受第二波疫情衝擊,法國巴黎聖母院附近的一條美食街店鋪關閉,人煙稀少。
  • 「第二波疫情」甚囂塵上,全球旅遊業復甦有望在2022-2023年?
    作者 / 編輯:史凱  審核:雷蕊  當前「第二波疫情」甚囂塵上,全球旅遊業已然進入一種疫情下的「新常態」。  隨著「第二波疫情」甚囂塵上,不僅中國防控形勢嚴峻,全球範圍內的很多國家或地區都處於疫情嚴峻的階段。世界旅遊組織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仍有93個國家的邊境對外國遊客完全關閉。  10月4日-10日的一周,歐洲新增病例數量比三月份疫情高峰時高出近三倍。
  • 第二波疫情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是的,第二波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決非危言聳聽。一、國民未形成病毒免疫體質。歐美國家所謂抗體自然形成的謠言切不可信。二、疫苗和特效藥沒有成果。我們前期組織的人體疫苗接種試驗沒有進展,看來不理想。三、控制傳染源會更加複雜。病毒有沒有潛伏期?已經確定病毒人傳人,會不會出現動物傳人,或是通過人體血液傳染?四、切斷傳播途徑將更加困難。
  • 堅決阻斷第二波輸入型疫情
    尊重科學 理性判斷 統籌兼顧 精準施策 堅決阻斷第二波輸入型疫情範銳平主持召開成都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會議,強調要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終堅持從城市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
  • 第二波新冠疫情什麼時候爆發?會是什麼情況?
    圖片來源:AP目前,新冠疫情的第一波還沒有表現出結束之勢,但科學家們已經對第二波疫情的爆發開始擔憂。它可能會比第一波更嚴重,導致更多人死亡;也可能只是單純的膨脹,因為很多人在感染後沒有任何症狀,免疫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沒有疫苗或有效藥物前,很多關鍵信息仍然缺失。感染過新冠肺炎的人會不會免疫?免疫能持續多久?
  • ...並沒有什麼特殊的,這時候談第二波疫情,是對自己信心的不足...
    【青島疫情是第二波疫情?中疾控專家回應】針對網友提問的青島疫情是否意味著第二波疫情來襲?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回應稱,這肯定不是中國的第二波疫情,如果青島疫情算是的話,那應該是第六波、第七波疫情了,從綏芬河開始、到舒蘭、北京新發地、烏魯木齊、大連等地。
  • 良醫|「第二波疫情」是怎麼發生的?打開這堂慕課
    8月份時,歐洲的人們覺得流感疫情似乎緩解,而此時的歐洲因為戰爭而疲憊不堪。戰爭進入到最後的階段。到了1918年的11月11日,德國正式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然而戰爭結束卻帶來了喜極生悲。人們走向街頭歡慶戰爭的勝利,大家相互擁抱,彼此慶賀,這給病毒的傳播製造了溫床。無論是英國、法國還是美國,到處都舉行了歡慶活動。英國劍橋大學的學生在愷撒大帝的雕像前舉行盛大的狂歡。
  • 第二波疫情對英國房市有哪些影響?最近還能買房嗎?
    最近,英國的「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重重壓力下,首相鮑裡斯在上周宣布將英國疫情升至4級,並開始實施新的封鎖計劃。 實際上,除了商超,在線購物平臺,網遊這些行業外,大部分行業早都有了危機感,房產君最近也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私信,想一起討論討論英國房市會有什麼變化。
  • 疫情國際周報|日韓第三波疫情可能到來 平均每17秒就有一位歐洲人...
    平均每17秒就有一名歐洲人死於新冠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漢斯·克盧格11月19日表示,歐洲已再次成為新冠疫情的「震中」,平均每17秒歐洲就有一人因感染新冠病毒病亡。他說,歐洲新冠感染病例佔全球病例的28%,歐洲病亡患者佔全球病亡總數的26%。「抗疫疲勞」是造成歐洲地區第二波新冠疫情的重要因素,但歐洲各國政府為遏制病毒傳播而採取的措施正在開始見效。過去一周,德國、俄羅斯等國日增確診病例數持續刷新紀錄。法國疫情數據出現下降趨勢,20日日增確診約2.3萬例,遠遠少於11月6日的6萬例峰值。法國公共衛生署認為,法國已經度過新冠肺炎第二波疫情的高峰。
  • 第二波疫情對中東北非旅遊業將是災難性的打擊
    根據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的最新數據,第一波新冠疫情席捲中東和北非國家(MENA)時,各國實行全面封鎖,以防止病毒傳播,衝擊了MENA旅遊業,MENA入境遊客數量分別下降了57%和62%,其中埃及、黎巴嫩、摩洛哥、約旦、突尼西亞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這些國家均嚴重依賴旅遊業。
  • 非洲疫情全球第五波?
    這幾天上的最厲害的是俄羅斯和巴西,差不多每天以上萬的新增引領著疫情第三波。而同時印度以每天好幾千的新增引領著即將爆發的第四波,同時呢非洲大陸也在默默地蓄勢待發有可能成為第五波,根據公開的數據非洲昨天新增的感染人數是3552例,總確診人數接近6萬人,作為一個人口超過12.8億然後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公裡的大洲來說這個數據不算什麼。
  • 北京疫情是「第二波」?其實只是「餘震」!北京疫情未出現社區傳播...
    首先,這是不是就是我們最近一段時期來討論的病毒流行的的「第二波」?嚴格來講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二波」應該是在第一次大流行結束後的一種季節性的反覆。世界衛生組織(WHO)最近在提到北京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病例回潮」時指出,從世界目前的情況來看,我門還僅僅處於大流行的「第一波」。因此,這次的局部暴發其實是上一次的「餘震」。
  • 關於第二波疫情,鍾南山、張文宏作出最新判斷
    本文轉自【遼瀋晚報】;導讀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30日表示,按照現在中國的防疫制度和措施強度,他不認為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會在中國暴發。他同時表示,防控新冠的措施對流感也有效,秋冬季應增強對流感與新冠的鑑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