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編輯:史凱
審核:雷蕊
當前「第二波疫情」甚囂塵上,全球旅遊業已然進入一種疫情下的「新常態」。
歐洲多地重啟旅遊限制,各國採取封城、宵禁等一些嚴厲管控措施。在此之下,航空、旅遊、餐飲、酒店等很多行業繼續一蹶不振。
中國繼「暫不恢復出入境團隊旅遊」的通知發布後,中國民航局又發出熔斷指令,對6個航空公司多個航班採取熔斷措施。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冬全球疫情非常不樂觀,我們一放開就前功盡棄。」
世界衛生組織方面近日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正在增加,疫情正處於緊要關頭,特別是北半球。
今年的疫情危機使得全球旅遊業在很大程度上陷入停滯,且這種形勢仍將繼續。當前全球旅遊業都在以各種自救方法艱難前行,但在眾多從業者看來,除非疫情徹底解除、恢復正常,否則旅遊業將難回往日繁榮景象。
全球旅遊業繼續一蹶不振
近日,「喀什新增137例無症狀感染者」的突發狀況,給正逢旅遊旺季的喀什當頭一棒。10月2日19時,喀什機場恢復正常運營。25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議不要前往新疆喀什地區旅行及出差。
吳尊友初步判斷,在未來一段時間,全球新冠疫情將持續高水平流行,冬季在高水平基礎上再加重。而中國新冠疫情受到兩個方面的壓力,一是出現突發的局部暴發疫情;二是輸入病例引發的疫情傳播擴散。
目前,繼文旅部發布通知稱「暫不恢復出入境團隊旅遊」後,中國又對入境採取嚴格控制舉措。23日,中國民航局發出熔斷指令,分別對伊朗馬漢航空公司、義大利勒奧斯航空公司、土耳其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沙烏地阿拉伯航空公司、波蘭航空公司相關航班採取熔斷措施。
隨著「第二波疫情」甚囂塵上,不僅中國防控形勢嚴峻,全球範圍內的很多國家或地區都處於疫情嚴峻的階段。世界旅遊組織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仍有93個國家的邊境對外國遊客完全關閉。
10月4日-10日的一周,歐洲新增病例數量比三月份疫情高峰時高出近三倍。捷克、義大利單日新增病例再次破萬例,法國日增確診病例三萬餘例,奧地利單日新增破兩千例……法國總理卡斯泰22日表示,法國」正在經歷第二波疫情」。法國巴黎公立醫院負責人表示:「第二波疫情可能會比第一波更糟,沒人知道疫情高峰何時到達。」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近期舉行的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上表示,隨著北半球冬季臨近,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正在增加,疫情正處於緊要關頭,特別是北半球,歐洲尤為嚴重。接下來的幾個月將非常艱難,一些國家正處在危險的軌道上。
眾所周知,旅遊業及其附加產業對於整個歐洲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佔到整個GDP的10%之多。所以歐洲是一個旅遊、餐飲以及住宿等業態非常繁榮的地方,加之歐洲人對旅遊充滿熱情,所以旅遊也及相關產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歐盟委員會近期公布的報告稱,今年上半年,歐盟各國旅遊業收入與2019年相比損失達85%至90%,旅遊業佔歐盟經濟總量的10%。
當下,由於疫情形勢再度嚴峻,近期歐洲多地重啟旅遊限制,各國採取封城、宵禁等一些嚴厲管控措施。在此之下,航空、旅遊、餐飲、酒店等很多行業繼續一蹶不振。
旅遊業的慘澹在歐洲多國形成嚴重影響,特別是以旅遊業為支柱產業的一些國家。法新社的報導稱,西班牙曾經是全球炙手可熱的旅遊目的地,但現在卻被各種嫌棄。另有外媒報導稱,西班牙作為世界第二大旅遊目的地,經歷災難性的7月後,8月只迎來240萬外國遊客,同比下降76%。
英國旅遊局估算,疫情導致英國旅遊業經濟因遊客人數減少73%而損失超230億英鎊。在倫敦,很多導遊難以找到工作,困在家中每月收取政府發放的工資補助。
東南亞旅遊業的慘澹與歐洲相比有過之無不及。根據世界旅遊組織(UNWTO)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遊客抵達人數將減少80%,收入損失高達1.2萬億美元。東南亞旅遊業是僅次於東北亞地區的全球第二大受影響地區。
對於東南亞國家而言,旅遊業也是其重要經濟支柱。據世界旅遊組織2018年公布的數據,旅遊業在泰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所佔的比重超過了19%,而自今年4月份以來,泰國入境遊客接待量寥寥無幾。泰國官方預計,今年全年接待外國遊客僅為675萬人次左右,遠低於去年的3980萬人次,同時,今年與旅遊業相關的損失或超過百億美元。
放眼全球,疫情給旅遊業造成嚴重的損失。的有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全球服務貿易額同比下滑30%,創2008年至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麥肯錫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旅遊業可能損失8萬億美元收入。
在海外的華人從業者同樣難
疫情不退,旅遊產業上每一環節的從業者都不得不艱難前行。中國的旅遊從業者艱難地等待出入境旅遊得以真正復甦,在海外的華語從業者也深陷「極度寒冷」的處境。
從2月至今,歐洲的導遊、旅行社、酒店、奢侈品店、免稅店、租車公司等行業可以說一夜之間業務清零。
「以往和業務往來很多的奧地利Eventhotel Pyramide酒店,中國團隊量可以佔到酒店營業總額的三分之一,現在呢?一個中國遊客也沒有,別說中國遊客,其他國家的遊客也幾乎沒有。」奧地利華語導遊協會前任會長、資深會員裡建10月在接受《歐洲時報》採訪時說,疫情對奧地利華語旅遊業態,尤其是導遊們主業收入的影響,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奧地利還有導遊現在種菜去了。
法國更是如此。歐洲華人旅遊聯合總會第一秘書長、法國遊購天下創始人、全法華人旅行社協會會長石恆餘在接受《歐洲時報》專訪時表示,歐洲旅遊對中國人來說還沒有走向全面自由行,大部分人還需要旅行社進行組織或推薦,而新冠疫情對旅行社的影響是首當其衝的,旅行社遭遇了斷崖式的業務停頓。
在瑞士,疫情對旅遊行業的全方位影響不僅僅波及旅行社和導遊,很多奢侈品品牌、手錶品牌的中國員工至今沒有復工。瑞士很多私立醫院等,由於中國很多大客戶出不來,也開始轉型開發了一些自己可以賣的產品,並逐步完善網絡診療、網絡諮詢等。疫情這幾個月來,有些醫院在網絡化上面逐步走上軌道,開始同不可或缺的中國市場對接。
瑞士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瑞士旅遊協會會長李藝紅在接受《歐洲時報》專訪時表示,瑞士華語旅遊業同樣受到疫情影響,沒有團隊,很多導遊也做起了代購。疫情之下,公司越大開銷也越大,裁員也是正常現象。當然,如果是以前在瑞士正常報稅的旅遊業從業人士,可以根據瑞士的社會保障領取減時工資和其他一些對旅遊業的補助和無息貸款。
李藝紅表示,由於疫情期間很多旅遊人都開始轉型,旅遊業從業者頭腦靈活,有的人看準趨勢入手買了一些餐廳或低價出售的酒店,專注到其他行業,可能會有一部分人在疫情結束之後不會再做旅遊。而如果是短期去打餐館工等方式自救的,則可能還會回來。
2022到2023年有望恢復?
旅遊業何時恢復?這是全球關注的問題。
據《巴黎人報》報導,法國利德爾旅行社創始人梅拉妮·勒瑪尚認為,法國至少在今年年底之前,出國旅遊已經不太可行。預計出國旅遊市場將從2021年1月開始復甦,到2021年夏季,前往歐洲或地中海國家的中長途旅行可能趨於正常,但在2021年底之前,長途目的地都無法完全恢復到正常水平。美國、加拿大和大多數亞洲國家旅客往往提前6至8個月預訂目的地,但現在邊境仍然對遊客關閉,並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關閉。
世界旅遊組織預計,各國國內旅遊需求復甦將快於國際旅遊,旅遊業主要的復甦進程需等到2021年。而據經濟學人智庫調查報告顯示,國際出境旅遊人數才會回升到疫情之前的水平,需要等到2023年。
目前,很多國家的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旅遊業的復甦與疫情是否會反覆、疫苗何時面市有很大關係。據海外網報導,法國從事旅遊研究的獨立機構Protourisme總經理迪迪耶·阿里諾認為,旅遊業不可能在未來幾個月恢復正常,只有新冠疫苗出爐後,旅遊業才能真正重新開始。
在等待疫苗上市的過程中,也有著面臨新型病毒的風險與考驗。10月26日有消息也顯示,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原院長、流行病學家姜慶五表示,從規模上來看,新疆喀什137例陽性病例意味著可能已經出現了不止是一代、二代病例,三代病例可能也已出現。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武漢舉行的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上表示,未來可能還會有更新的冠狀病毒,現在是COVID-19,以後可能還會有COVID-20、COVID-30。
對於疫情之後的旅遊業前景,迪迪耶·阿里諾表示出樂觀,他認為旅遊業具有巨大彈性和反應能力,這也是一個平衡市場,不能度假的挫敗感持續時間越長,日後的復甦就會越強勁。
然而在李藝紅看來,她並不認為很快會有所謂的「報復性反彈」,起碼要到2022年或2023年經過一個緩慢的過程後,才會陸續恢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