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疫情」甚囂塵上,全球旅遊業復甦有望在2022-2023年?

2021-01-09 網易

  

  作者 / 編輯:史凱

  審核:雷蕊

  當前「第二波疫情」甚囂塵上,全球旅遊業已然進入一種疫情下的「新常態」。

  歐洲多地重啟旅遊限制,各國採取封城、宵禁等一些嚴厲管控措施。在此之下,航空、旅遊、餐飲、酒店等很多行業繼續一蹶不振。

  中國繼「暫不恢復出入境團隊旅遊」的通知發布後,中國民航局又發出熔斷指令,對6個航空公司多個航班採取熔斷措施。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冬全球疫情非常不樂觀,我們一放開就前功盡棄。」

  世界衛生組織方面近日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正在增加,疫情正處於緊要關頭,特別是北半球。

  今年的疫情危機使得全球旅遊業在很大程度上陷入停滯,且這種形勢仍將繼續。當前全球旅遊業都在以各種自救方法艱難前行,但在眾多從業者看來,除非疫情徹底解除、恢復正常,否則旅遊業將難回往日繁榮景象。

  全球旅遊業繼續一蹶不振

  近日,「喀什新增137例無症狀感染者」的突發狀況,給正逢旅遊旺季的喀什當頭一棒。10月2日19時,喀什機場恢復正常運營。25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議不要前往新疆喀什地區旅行及出差。

  吳尊友初步判斷,在未來一段時間,全球新冠疫情將持續高水平流行,冬季在高水平基礎上再加重。而中國新冠疫情受到兩個方面的壓力,一是出現突發的局部暴發疫情;二是輸入病例引發的疫情傳播擴散。

  目前,繼文旅部發布通知稱「暫不恢復出入境團隊旅遊」後,中國又對入境採取嚴格控制舉措。23日,中國民航局發出熔斷指令,分別對伊朗馬漢航空公司、義大利勒奧斯航空公司、土耳其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沙烏地阿拉伯航空公司、波蘭航空公司相關航班採取熔斷措施。

  隨著「第二波疫情」甚囂塵上,不僅中國防控形勢嚴峻,全球範圍內的很多國家或地區都處於疫情嚴峻的階段。世界旅遊組織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仍有93個國家的邊境對外國遊客完全關閉

  10月4日-10日的一周,歐洲新增病例數量比三月份疫情高峰時高出近三倍。捷克、義大利單日新增病例再次破萬例,法國日增確診病例三萬餘例,奧地利單日新增破兩千例……法國總理卡斯泰22日表示,法國」正在經歷第二波疫情」。法國巴黎公立醫院負責人表示:「第二波疫情可能會比第一波更糟,沒人知道疫情高峰何時到達。」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近期舉行的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上表示,隨著北半球冬季臨近,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正在增加,疫情正處於緊要關頭,特別是北半球,歐洲尤為嚴重。接下來的幾個月將非常艱難,一些國家正處在危險的軌道上。

  眾所周知,旅遊業及其附加產業對於整個歐洲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佔到整個GDP的10%之多。所以歐洲是一個旅遊、餐飲以及住宿等業態非常繁榮的地方,加之歐洲人對旅遊充滿熱情,所以旅遊也及相關產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歐盟委員會近期公布的報告稱,今年上半年,歐盟各國旅遊業收入與2019年相比損失達85%至90%,旅遊業佔歐盟經濟總量的10%。

  當下,由於疫情形勢再度嚴峻,近期歐洲多地重啟旅遊限制,各國採取封城、宵禁等一些嚴厲管控措施。在此之下,航空、旅遊、餐飲、酒店等很多行業繼續一蹶不振。

  旅遊業的慘澹在歐洲多國形成嚴重影響,特別是以旅遊業為支柱產業的一些國家。法新社的報導稱,西班牙曾經是全球炙手可熱的旅遊目的地,但現在卻被各種嫌棄。另有外媒報導稱,西班牙作為世界第二大旅遊目的地,經歷災難性的7月後,8月只迎來240萬外國遊客,同比下降76%。

  英國旅遊局估算,疫情導致英國旅遊業經濟因遊客人數減少73%而損失超230億英鎊。在倫敦,很多導遊難以找到工作,困在家中每月收取政府發放的工資補助。

  東南亞旅遊業的慘澹與歐洲相比有過之無不及。根據世界旅遊組織(UNWTO)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遊客抵達人數將減少80%,收入損失高達1.2萬億美元。東南亞旅遊業是僅次於東北亞地區的全球第二大受影響地區。

  對於東南亞國家而言,旅遊業也是其重要經濟支柱。據世界旅遊組織2018年公布的數據,旅遊業在泰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所佔的比重超過了19%,而自今年4月份以來,泰國入境遊客接待量寥寥無幾。泰國官方預計,今年全年接待外國遊客僅為675萬人次左右,遠低於去年的3980萬人次,同時,今年與旅遊業相關的損失或超過百億美元。

  放眼全球,疫情給旅遊業造成嚴重的損失。的有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全球服務貿易額同比下滑30%,創2008年至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麥肯錫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旅遊業可能損失8萬億美元收入。

  在海外的華人從業者同樣難

  疫情不退,旅遊產業上每一環節的從業者都不得不艱難前行。中國的旅遊從業者艱難地等待出入境旅遊得以真正復甦,在海外的華語從業者也深陷「極度寒冷」的處境。

  從2月至今,歐洲的導遊、旅行社、酒店、奢侈品店、免稅店、租車公司等行業可以說一夜之間業務清零。

  「以往和業務往來很多的奧地利Eventhotel Pyramide酒店,中國團隊量可以佔到酒店營業總額的三分之一,現在呢?一個中國遊客也沒有,別說中國遊客,其他國家的遊客也幾乎沒有。」奧地利華語導遊協會前任會長、資深會員裡建10月在接受《歐洲時報》採訪時說,疫情對奧地利華語旅遊業態,尤其是導遊們主業收入的影響,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奧地利還有導遊現在種菜去了。

  法國更是如此。歐洲華人旅遊聯合總會第一秘書長、法國遊購天下創始人、全法華人旅行社協會會長石恆餘在接受《歐洲時報》專訪時表示,歐洲旅遊對中國人來說還沒有走向全面自由行,大部分人還需要旅行社進行組織或推薦,而新冠疫情對旅行社的影響是首當其衝的,旅行社遭遇了斷崖式的業務停頓。

  在瑞士,疫情對旅遊行業的全方位影響不僅僅波及旅行社和導遊,很多奢侈品品牌、手錶品牌的中國員工至今沒有復工。瑞士很多私立醫院等,由於中國很多大客戶出不來,也開始轉型開發了一些自己可以賣的產品,並逐步完善網絡診療、網絡諮詢等。疫情這幾個月來,有些醫院在網絡化上面逐步走上軌道,開始同不可或缺的中國市場對接。

  瑞士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瑞士旅遊協會會長李藝紅在接受《歐洲時報》專訪時表示,瑞士華語旅遊業同樣受到疫情影響,沒有團隊,很多導遊也做起了代購。疫情之下,公司越大開銷也越大,裁員也是正常現象。當然,如果是以前在瑞士正常報稅的旅遊業從業人士,可以根據瑞士的社會保障領取減時工資和其他一些對旅遊業的補助和無息貸款。

  李藝紅表示,由於疫情期間很多旅遊人都開始轉型,旅遊業從業者頭腦靈活,有的人看準趨勢入手買了一些餐廳或低價出售的酒店,專注到其他行業,可能會有一部分人在疫情結束之後不會再做旅遊。而如果是短期去打餐館工等方式自救的,則可能還會回來。

  2022到2023年有望恢復?

  旅遊業何時恢復?這是全球關注的問題。

  據《巴黎人報》報導,法國利德爾旅行社創始人梅拉妮·勒瑪尚認為,法國至少在今年年底之前,出國旅遊已經不太可行。預計出國旅遊市場將從2021年1月開始復甦,到2021年夏季,前往歐洲或地中海國家的中長途旅行可能趨於正常,但在2021年底之前,長途目的地都無法完全恢復到正常水平。美國、加拿大和大多數亞洲國家旅客往往提前6至8個月預訂目的地,但現在邊境仍然對遊客關閉,並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關閉。

  

  世界旅遊組織預計,各國國內旅遊需求復甦將快於國際旅遊,旅遊業主要的復甦進程需等到2021年。而據經濟學人智庫調查報告顯示,國際出境旅遊人數才會回升到疫情之前的水平,需要等到2023年。

  目前,很多國家的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旅遊業的復甦與疫情是否會反覆、疫苗何時面市有很大關係。據海外網報導,法國從事旅遊研究的獨立機構Protourisme總經理迪迪耶·阿里諾認為,旅遊業不可能在未來幾個月恢復正常,只有新冠疫苗出爐後,旅遊業才能真正重新開始。

  在等待疫苗上市的過程中,也有著面臨新型病毒的風險與考驗。10月26日有消息也顯示,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原院長、流行病學家姜慶五表示,從規模上來看,新疆喀什137例陽性病例意味著可能已經出現了不止是一代、二代病例,三代病例可能也已出現。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武漢舉行的第十五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上表示,未來可能還會有更新的冠狀病毒,現在是COVID-19,以後可能還會有COVID-20、COVID-30。

  對於疫情之後的旅遊業前景,迪迪耶·阿里諾表示出樂觀,他認為旅遊業具有巨大彈性和反應能力,這也是一個平衡市場,不能度假的挫敗感持續時間越長,日後的復甦就會越強勁。

  然而在李藝紅看來,她並不認為很快會有所謂的「報復性反彈」,起碼要到2022年或2023年經過一個緩慢的過程後,才會陸續恢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第二波疫情對中東北非旅遊業將是災難性的打擊
    根據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的最新數據,第一波新冠疫情席捲中東和北非國家(MENA)時,各國實行全面封鎖,以防止病毒傳播,衝擊了MENA旅遊業,MENA入境遊客數量分別下降了57%和62%,其中埃及、黎巴嫩、摩洛哥、約旦、突尼西亞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這些國家均嚴重依賴旅遊業。
  • 從波音「折翼」,看旅遊業回暖如何讓全球經濟復甦
    受2018和2019年發生的兩場惡性墜機事故影響,波音737 Max在全球範圍內被宣布停飛。「停飛潮」不僅打擊了波音的聲譽,同時也導致大量訂單被取消。根據波音披露的數據,737 Max的訂單在2019年共計減少了182架。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疫情防控的錯位和政策救助的差異,發達國家加大了從中國進口力度,使世界暫時恢復到2008年之前「中國生產,西方消費」的狀態。展望2021年,由於疫情衝擊逐漸減弱,特別是疫苗有望於下半年全面推開,經濟社會將恢復正常,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有望出現共振復甦。IMF預測全球經濟2021年將恢復至5.2%。
  • 旅遊業巨虧3000億美元,重創之下航空業何時才能復甦?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影響仍在繼續,海外航空和旅遊業遭受的衝擊尤為嚴重。早在今年3月24日的預測中,航空運輸協會(IATA)就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航空業收入損失將達到2520億美元。在4月14日的預測中,損失則上升至3140億美元,2020年客運總收入將比2019年下降55%。
  • 全球聚合物催化劑市場有望復甦
    隨著各國疫情防控常態化,聚合物市場需求總體呈恢復態勢。就地區而言,中國聚合物催化劑在第二季度就實現了強勁復甦。其他地區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需求下降主要在第二和第三季度表現明顯,第三季度出現了零星階段性復甦。市場人士預計,聚合物催化劑市場有望在近期復甦。亞洲和北美將引領市場增長。催化劑生產商已為可能的市場增長做好了準備。
  • 2021年原油交易分析:需求逐步復甦,供給穩健增長,油價有望持穩...
    2020年油價經歷了十分慘痛的一役,價格甚至跌至負值。不過在2021年,隨著新冠肺炎疫苗逐步投入使用,市場風險偏好情緒回升,疫情對原油市場的衝擊有望緩和,全球經濟也會逐步復甦,而美元走弱的預期也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因此原油的需求有望逐步復甦。
  • 從服貿會看旅遊業復甦
    服貿會開放首日9.5萬人次觀展,疫情發生以來的首場線下重大國際經貿活動重磅開場。首日觀展人數讓人們看到了旅遊業復甦的力量,服貿會成為旅遊業復甦的「風向標」。 服貿會上做科普,出行安全有保障。出行安全不安全,是疫情下旅遊人群最關心的問題。
  • 評論:復甦的旅遊業經不起「陷阱」折騰
    評論:復甦的旅遊業經不起「陷阱」折騰 2020-11-03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國足未來預測:打進2022年世界盃,奪得2023年亞洲杯冠軍
    今天凌晨,2020-2021賽季歐冠小組賽首輪開打,今天下午,中超第二階段首輪淘汰賽次回合開打,俱樂部比賽打的如火如荼,而國足今年居然沒有一場比賽,40強賽將於明年3月份重新啟動,最終保持現在的賽制,還是採取賽會制不得而知。
  • 馬蜂窩旅遊陳罡:做好內容是旅遊業復甦的原動力
    如何在疫情之後重建遊客的旅遊消費信心,提高疫後旅遊消費決策效率的密鑰在哪裡,中國旅遊業還應為全球旅遊的重啟做好哪些準備,國內旅遊又該如何抓住出境遊暫停的窗口期迅速打開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陳罡給出的答案是——深耕旅遊內容。陳罡認為,在疫後全新的旅遊市場下,內容將成為連結供需兩端最有效的通路,也是新旅遊價值鏈閉環的關鍵所在。
  • 全球旅遊業現區域性回暖跡象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亞太等地區趨緩,多國旅遊業現回暖跡象,加上政府出臺刺激旅遊消費措施,全球旅遊業將呈現區域性回暖態勢。  馬來西亞旅遊、藝術和文化部長南希·舒克裡23日表示,配合該國綠區旅行泡泡計劃,旅遊部推出住宿、交通及在藝術坊購買藝術品優惠措施。
  • 前瞻在線旅遊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日韓力促旅遊業復甦!遊樂園最多...
    :遊樂園最多打四折,溫泉旅館轉型5月28日,隨著日本和韓國的疫情趨緩,日韓商家紛紛推出優惠打折等舉措,力促行業復甦。高德聯合河南省文旅廳,升級「河南旅遊扶貧地圖」在開封舉辦的2020年河南智慧旅遊大會上,河南省文旅廳聯合高德地圖在20個脫貧攻堅重點縣進行小店發光公益計劃,升級「河南旅遊扶貧地圖」。河南省文旅廳啟動專項資金補貼激勵,通過景區來帶動周邊小店,帶動疫情後的河南旅遊復甦和發展。
  • 全球第二波疫情來襲,「19歲的非洲」卻是個例外
    當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之時,人們發現,往日公共衛生讓人十分憂心的非洲國家,在此輪疫情中似乎表現不錯。根據非洲疾控中心在10月14日公布的最新數據,總人口超過12億的非洲大陸累計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接近160萬人,僅從數值上判斷,尚不及印度在1個月內的增加量。
  • 馬蜂窩陳罡:把內容做到極致,是旅遊業復甦的原動力
    【環球旅訊】突如其來的疫情,把旅遊行業推向了「險峰」。好消息是,「險峰」之上,旅遊業正在加速恢復,旅遊業在當下有哪些強勁的著力點?在後疫情時代,如何更好地幫助旅行者在紛繁的信息中提升旅遊消費決策的效率?其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論是什麼?
  • Eurocontrol:航空業軸心正在東移 中國國內航班量已恢復至疫情前 歐洲復甦或需9年
    民航資源網2020年11月6日消息:歐洲航空安全組織Eurocontrol一份最新報告顯示,歐洲航空業的復甦可能要到2029年才能實現。報告顯示,歐洲地區今年3月至10月的航班數量比2019年同期減少了65%。
  • 全球航空業緩慢復甦(國際視點)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國際航協)最近發布的全球航空市場分析報告,2020年10月全球航空客運量比2019年同期下降70.6%,較2020年9月72.2%的同比降幅繼續收窄。各國國內航空運輸恢復是行業復甦的主要驅動力。業內人士預計,新冠疫苗推廣使用將有效增強民眾出行信心,2021年全球航空業有望減少虧損,但要完全擺脫疫情陰霾,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陳根:歐洲深陷第二波疫情,與第一波疫情有什麼不同?
    歐洲新冠疫情已然面臨第二波高峰壓境,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歐洲「深陷第二波疫情」,預計「今年聖誕將大不同於尋常」。全球股市近日更是跌勢不止。事實上,在那些單日新增病例只有個位數的日子裡,歐洲人曾短暫重獲了出行和社交陳根:歐洲深陷第二波疫情,與第一波疫情有什麼不同?的自由、甚至生出了「生活很快會重回正常」的幻想,然而所有的幻想都在現實前被打的稀碎,最終,還是回到了疫情前。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全球復甦背後 疫情究竟會造成多大損失?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2021年還面臨著兩個重大問題  一是歐盟和美國是否會出臺體量  足以復原全球經濟的復甦計劃  二是國際社會能否團結起來  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所需的援助全球復甦的領先變量文/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 E.
  • 旅遊業「十四五」規劃編制中 最具潛力概念股名單曝光
    對於旅遊業疫情後的持續性發展,胡和平從政府、企業、遊客3方面進行了倡議,對於政府政策幫扶、企業加強能力建設進行了重點論述。首先,政府應加強統籌、重點幫扶;其次,企業應危中求機、蓄力儲能;再次,遊客應轉變理念、健康出遊。此外,出國遊的暫停有望形成旅遊業的「出口轉內銷」,加快國內遊的復甦速度。
  • 旅遊目的地VR先看 管理團隊主動降薪 旅遊業「自救」盼覆蘇
    此輪疫情給旅遊行業也帶來了很大挑戰。做好當下即是未來,很多旅遊企業紛紛推出自救措施,有的甚至提出管理層主動降薪也不裁一名員工。酒店升級「安心計劃」「無論疫情如何發展,我們都要做足準備,直到春暖花開。」2月13日,亞朵集團創始人兼CEO耶律胤表示,目前,該集團現金流儲備相對健康,首先保障一線夥伴的薪酬,嚴格遵守國家和地方政策,保障夥伴權益,在疫情進一步惡化之前,公司也不會裁一名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