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新增」這個詞對於飽受疫情折磨的各國來說無疑是個福音,但對于波音來說則是噩夢。
8月11日,全球最大的民航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在官方網站上更新了7月訂單數據,新增訂單數上竟赫然寫著「0」。
波音飛機的交付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低谷。根據波音公布的數據,7月商用飛機的交付量僅為4架,相較去年同期的19架明顯下降。截止7月,波音飛機總交付量為74架,而去年波音1-7月還頂著737 Max的停飛危機交付了258架飛機。
受2018和2019年發生的兩場惡性墜機事故影響,波音737 Max在全球範圍內被宣布停飛。「停飛潮」不僅打擊了波音的聲譽,同時也導致大量訂單被取消。根據波音披露的數據,737 Max的訂單在2019年共計減少了182架。
波音CEO戴夫·卡爾霍恩(Dave Calhoun)當時還樂觀地表示,737復飛是首要任務,「我們會把這項任務完成的很漂亮。」不過,2020年初爆發的疫情無情地擊碎了他的夢想。
鳥兒對飛機是致命的,「黑天鵝」當然也不例外。根據7月29日波音公布的財務報告顯示,其第二季度僅實現營收118.0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5%,虧損額達到23.95億美元,負債額更是達到了驚人的614億美元。面對累累負債和「零新增」訂單,737 Max的復飛看 起來還遙遙無期。
「我們正經歷一生中從未經歷過的挑戰。」卡爾霍恩在財報電話會議中無奈地表示。他還稱,疫情帶來的壞影響起碼會伴隨波音公司到年底。
受疫情影響的並不止有波音,整條航空產業鏈都在忍受著疫情的折磨。
首當其衝的是各大航空公司,疫情期間大眾出行需求幾近消失,多家航空公司的運營也隨之停擺。據外媒統計,截止7月中下旬,全球因疫情原因而倒閉的航空公司已達到23家,其中不乏一些擁有百年歷史的航空公司,如哥倫比亞航空、南非航空和背風群島航空等。
作為飛機零部件的提供商,羅爾斯·羅伊斯和通用電氣的高管們同樣能感受到疫情帶來的沉重負擔。與傳統發動機製造商不同,羅爾斯·羅伊斯主要依靠發動機飛行時長的收入來盈利。在疫情來臨,大規模飛機停飛的情況下,這家發動機供應商完全無法從中獲利,最終淪落到不得不延遲員工發薪的境地。
通用電氣是波音737 Max發動機的主要供應商,也和波音一樣受到了停飛潮和疫情的影響。根據7月29日通用電氣發布的財報顯示,其二季度營收僅為17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4%,虧損額達到了21.32億美元。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布的報告顯示,6月份,全球航空貨運需求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7.6%,貨運運力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4.1%。國際航協理事長兼CEO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認為,由於客運復甦非常緩慢,目前航空貨運運力仍將繼續保持緊縮態勢。
除了航空業之外,鐵路和海運這樣的傳統運輸業也在疫情中損失慘重。在日本,著名的「新幹線」客流相較疫情爆發前下降了90%;在印度,鐵路客流量下降了58%,目前還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在歐洲,連接多國的高鐵「歐洲之星」正因財政問題面臨裁員危機,不得不尋求政府救助,此外,德、法、荷等國鐵路皆出現了大幅度虧損。
海運方面,中、日、韓三國作為全球造船業的「頂梁柱」,受疫情影響,新增單量大不如前。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造船行業1-5月新接訂單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約6%,韓國和日本同期接單量分別下降了50%和85%。
在運輸業持續萎縮的影響下,全球貿易正在凋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預計,今年的全球貿易將萎縮13%-32%。
張燕生認為,在本次疫情中,對外開放程度越高,參與國際分工經濟程度越深的經濟體,受運輸業萎縮的影響就越大。
匯盛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陳凱豐表示,各國之間信任的缺失也是全球貿易開始逆行的原因之一。「各國之間多次相互限制關鍵原材料、中間產品等進出口,嚴重影響了全球貿易體系間的信任關係。」根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披露的不完全數據顯示,截止7月1日,總共有54個國家和地區實施了對貨物貿易的管制措施。
百年航司倒閉、全球外貿企業如履刨冰……在全球經濟凋敝的今天,經濟市場復甦的希望在哪裡?答案是旅遊業!
根據2019年5月世界旅遊理事會(WTTC)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2018年,旅遊業共計為全球經濟貢獻了8.8萬億美元,這相當於全球GDP的10.4%,同時,世界上超過3.19億人的工作與旅遊業相關,佔全球所有就業人口的十分之一。WTTC表示,未來10年間旅遊業將為全球提供超過1億個崗位。
世界旅遊理事會總裁Gloria Guevara Manzo表示,隨著一些國家經濟逐漸轉向內需,旅遊將作為交流文化和相互理解的工具繼續在世界舞臺上發揮作用,「它將成為經濟發展的引擎。」
隨著疫情形勢逐步好轉,不少國家紛紛出臺新政賑濟不景氣的旅遊業。8月12日,泰國內閣批准了國內旅遊刺激計劃,這項計劃將撥款224億泰銖,鼓勵民眾進行國內跨府旅遊。
旅遊業是泰國極其重要的經濟組成部分。據泰國國家旅遊局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外國遊客在泰國的消費達到了1.93萬億泰銖,佔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11%。
「這關係到成千上萬人的工作崗位問題,我們需要儘快恢復旅遊業的運轉。」泰國國家旅遊局局長育塔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旅遊經濟體之一,旅遊業已經處在有序恢復之中。據文旅部統計,2020年6月端午小長假期間,全國景區累計接待遊客4880.9萬人次,創造收入122.8億元。其中,雲南、江蘇、河南、江西等省市接待人數恢復率均超過了60%,近日各地陸續開放的免門票政策預計將帶動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
旅遊業的整體回暖從表面上看,是各國當局刺激經濟復甦和資源流動的結果,但也從心理層面上打消了疫情擴散對社會生產活動帶來的持續的負面影響。當人民重新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找回生活的位置,原本的社會生產和經濟活動也將回到正軌。某種程度上來說,旅遊業的回暖也讓經濟市場看到了復甦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