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全球金融危機過去8年,世界經濟仍然復甦艱難前景不明。應對當前世界經濟復甦的挑戰,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需要徹底轉變科學技術支撐的經濟體系、產業體系和金融體系等,到達「量子糾纏」及其在世界經濟中的映射「經濟量子糾纏」的認識態、發展態、創新態、改革態、調整態和平衡態等,才能迎來全球經濟的徹底復甦和大繁榮即為「經濟量子態」。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自變量。量子科學技術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經濟社會裡,與高速、微觀的現象範圍內具有普遍適用的意義。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表面物理、半導體物理、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低溫超導物理、量子化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產業化發展中,都有重要的理論意義。量子力學的產生和發展標誌著人類認識自然實現了從宏觀世界向微觀世界的重大飛躍,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又一有力武器。
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關於風險管理的基本屬性,在牛頓科學技術體系和量子科學技術體系中內涵不同。首先,經濟學中關於風險管理的概念,是指經濟主體對於未來的經濟狀況(尤其是收益和損失)的分布範圍和狀態不能確知。在量子科學技術體系中,不確定性指測量物理量的不確定性,由於在一定條件下,一些力學量只能處在它的本徵態上,所表現出來的值是分立的,因此在不同的時間測量,就有可能得到不同的值,就會出現不確定值,也就是說,當你測量它時,可能得到這個值,可能得到那個值,得到的值是不確定的。只有在這個力學量的本徵態上測量它,才能得到確切的值。
從英國脫歐看不確定性。歐洲不少學者認為可能會選擇的三種模式:一是挪威模式。挪威不是歐盟成員國,只是歐洲經濟區(EEA)成員國。作為EEA的成員國,挪威與歐盟之間籤署了自由貿易協議,這使得挪威與歐盟的貿易可以免關稅。並且由於挪威處於申根區,所以與歐盟間人口自由流動一直是常態。此外,挪威還是歐洲統一市場的成員國,需要遵循統一市場的政策和規制。二是瑞士模式。瑞士不是EEA成員國,主要是通過和歐盟籤訂一系列雙邊協定的方式,參與到歐洲統一市場。在統一市場內,瑞士也必須遵循歐盟的管制措施。此外,瑞士也允許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但是瑞士與歐盟之間並無服務自由貿易的協定,這對一向以服務業見長的英國來說非常不利。三是WTO模式。若英國完全脫離歐盟,兩者的貿易將適用於WTO規則,關稅則採用WTO最惠國待遇的標準。與挪威模式和瑞士模式相比,WTO模式顯然將使得英國與歐盟的貿易面臨更高的關稅壁壘;並且作為一個非歐盟經濟體,英國也將面臨更多的非關稅壁壘如邊境管制、不同的技術標準和環保標準、配額限制等。這就是不確定性生成的一種「經濟量子糾纏」現象,迫切需要遷移到「經濟量子態」。
因此,在人類社會中不確定性是內在的(這是由Heisenberg不確定性原理保證的)。量子科學體系中微觀物理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真正的實在是量子態。其真實狀態分解為隱態和顯態,是由於牛頓科學技術體系測量所造成的,在牛頓這裡只有顯態才符合經典物理學實在的含義。微觀體系的實在性還表現在它的不可分離的連續性上。量子科學技術體系把研究對象及其所處的環境看作一個整體一個系統,它不允許把世界看成由彼此分離的、獨立的部分組成的。科學家關於遠隔粒子關聯實驗的結論,也定量地支持了量子態不可分離。
不確定性與量子態
在牛頓科學技術體系中,可以用質點的位置和動量精確地描述它的運動。同時知道了加速度,甚至可以預言質點接下來任意時刻的位置和動量,從而描繪出軌跡。在量子科學技術體系中,不確定性告訴我們,如果要更準確地測量質點的位置,那麼測得的動量就更不準確。也就是說,不可能同時準確地測得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因而也就不能用軌跡來描述粒子的運動。這就是不確定性原理的量子解釋。
再看這個例子:如果英國脫歐,歐盟及全球的資本市場將明顯受到英國脫歐的衝擊。「經濟量子糾纏」現象會呈現出脫歐支持率曾大幅攀升並超出留歐支持率,就導致了英鎊的大幅貶值和全球風險偏好的急劇惡化,各發達經濟體股市均出現大幅波動。對國內市場而言,脫歐一方面將通過風險偏好的惡化衝擊股市和債市;另一方面,脫歐也將使得英鎊和歐元貶值、美元走強,使得人民幣匯率承壓,市場利率面臨資金流出的衝擊。就貨幣政策而言,為了對衝資金流出的壓力和以及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可以預期無論是歐元區還是英國都將採取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經濟量子糾纏」現象會呈現出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險加劇,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也將更加謹慎;同時,鑑於美元的避險需求將大幅攀升,將會出現美元短缺的局面,也需要各國央行與美聯儲之間強化貨幣互換。中國也有可能通過降準降息來應對,保證合適的流動性和利率水平。
因此,全球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中,量子態即經濟量子態表明全球經濟復甦本身的不確定性是內在的動力不足,這個動力是經濟逃離危機進入復甦繁榮的科技動力,也就是量子科技動力,這符合世界對全球經濟繼續復甦的認識。這樣,經濟量子糾纏態就更具有經濟市場的屬性,使傳統的各種業態即牛頓科學技術體系製成的業態,向量子科學技術體系上遷移或躍遷,進而疊加形成量子科學技術支撐的各種產業規模的經濟量子態,實現人類的美好未來!
實現全面復甦繁榮
受全球經濟復甦前景影響,經濟全球化出現分化和巨大不確定性。IMF在6月的報告中,評估了英國脫歐的經濟後果。若選擇EEA模式,英鎊將貶值5%。與留歐相比,英國2016-2021年的實際GDP將分別損失0.2%、1%、1.3%、1.4%、1.4%和1.4%。WTO模式下,英鎊將貶值15%,與留歐相比,2016-2021年得實際GDP將分別損失0.8%、3.7%、5.2%、5.6%、5.2%、4.5%。在所有行業中,英國的金融業和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受衝擊最大。然而,這種評估是牛頓力學體系的評估,沒有考慮到各種模式的「經濟量子糾纏」和如何到達「經濟量子態」。
普遍認為中國經濟長期進入「L」型增長,在投資下滑、房地產泡沫膨脹和政策穩定性等主要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中國經濟三季度GDP數據同比增長6.7%,持平於2009年初以來最低水平,中國經濟增長雖減速但不失速。實現「經濟量子態」就是要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更加科學地平衡地反映全球人們的共同意願和共同利益。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標誌著量子科學技術體系產業化在中國的重大突破,打開了「經濟量子態」的大門。量子科學技術領域的改革創新成果,推動了「一帶一路」和「創新驅動發展」兩大國家級戰略,計劃通過深化供給側改革,釋放經濟新活力,培育經濟新動能;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創新驅動和引領未來經濟發展;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與預期管理;有效激發民間投資的巨大潛力和發展活力等手段積極應對國內外經濟發展難題並取得豐碩成就。創建與量子科學技術體系相適應的國際合作大平臺已成中國外交新載體,「二十國領導人峰會」上「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為主題,為擺脫當前世界經濟困局提供了中國思路,為深化國際經濟合作提供了中國規劃,體現了推動的解決世界經濟增長所面臨根本問題的中國方案。
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全球經濟復甦繁榮的重點就是創建與量子科學技術體系相適應的「經濟量子態」。其中,包括量子科學、量子技術、量子工程、量子產業、量子金融、量子社會、量子文化等等。通過全球大產業由牛頓科學技術體系向量子科學技術體系全面遷移,來實現全球經濟持續復甦繁榮,共同創建與量子科學技術體系相適應的科學公正高效的全球治理新格局。創建與量子科學技術體系相適應的開放透明的全球貿易和投資新格局,創新與量子科學技術體系相適應的雙邊多邊貿易機制體制,到達全球貿易投資、人文交流、氣候變化、貨幣金融等全領域的合作共贏的「經濟量子態」。創建與量子科學技術體系相適應的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動全球綠色發展合作。創建與量子科學技術體系相適應的包容聯動的全球發展治理格局,共同享有全球「經濟量子態」建設量子科學時代的人類共同幸福家園。(作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博士後「經濟量子糾纏」研究小組,博士後站主任王憲磊教授、張大璐博士後、鄭慧博士後、馬躍博士後和陶滿成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