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企業如何抓住線上內容的新機遇,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
【環球旅訊】突如其來的疫情,把旅遊行業推向了「險峰」。
好消息是,「險峰」之上,旅遊業正在加速恢復,旅遊業在當下有哪些強勁的著力點?在後疫情時代,如何更好地幫助旅行者在紛繁的信息中提升旅遊消費決策的效率?其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論是什麼?在線旅遊平臺與現在的旅遊資源和線上的內容運營都天然有著緊密的關係,如何通過旅遊內容發展,促進旅遊業快速實現復甦?
11月26日下午,在「2020環球旅訊峰會&數字旅遊展」主論壇上,馬蜂窩旅遊聯合創始人、CEO陳罡以「旅遊業復甦的原動力:極致內容」為話題做了主題演講。
以下為陳罡的演講實錄: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在這個特殊的時間和大家一起分享關於旅遊業的一些變化和思考。
今天的題目說到旅遊業的復甦。很難想像這個行業在去年是多麼的如火如荼,過去的10年裡的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這個巨大的賽道,因為疫情而遭受了巨大的衝擊,相信疫情期間,很多從業者都感受到了至暗時刻透骨的涼意。
疫情的變化其實不是旅遊從業者可以掌控的,也許未來疫苗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希望,但目前它給旅遊業帶來的損失已經實實在在地發生了。每次重大的危機都在重塑整個產業乃至重塑整個世界。「9·11」之後很多人取消了旅行計劃,不僅不坐飛機,也不住酒店,但這時候Expedia主動聯繫酒店,說能不能把房給我們,他們嘗試在網上賣一賣,這個小舉動拉開了在線旅遊行業長達10年的黃金增長,每次重大的危機確實也帶來很多新變化和新機遇。
今天我們談復甦,要看的是重大危機之後的小變化,這些小小的變化會帶給未來大大的機會。
疫情之後我們感受到不少的變化:
第一,用戶對出行的安全非常關心。
第二,小眾新秘境、新網紅IP讓新一代旅行者慕名前往。
第三,休閒度假的旅遊需求迅速增長。疫情影響下,我們去不了其他國家和地區,國內遊周邊遊變成了消費熱點。但是如今的旅行和以前不太一樣,越來越多旅行者出行時更注重品質,不僅僅對性價比有所追求,對於更高品質的體驗也有很強的訴求。
相信在座有很多業者也是多年做出境遊甚至在境外做地接業務,你們的回歸是對中國整個旅遊產業服務水平的巨大提升,也與當下主流消費者需要更高品質的消費不謀而合,我們的旅遊產業需要高質量的發展。旅遊品質和服務的升級也是市場的必然。
馬蜂窩旅遊大數據顯示,有超過63%的遊客會把安全和安心作為出行的首要條件。在今年疫情發生之後,馬蜂窩推出線上安心遊產品,除了查攻略,預訂產品時還可以選擇經過平臺篩選和驗證的、能夠提供很好安全體驗的旅遊產品。
在我們今年十一發布的《發現中國新秘境》的報告和榜單中,提供了100個新秘境城市和景點,估計在座很多朋友沒有去過,比如四川的冷嘎措、山東的煙墩角,這些旅行目的地也許在一年之前大家是非常陌生的,但在疫情之後這些新興的、貌似小眾的目的地會變成新一代遊客,尤其是自由行遊客關注的旅行熱點,這是新的消費趨勢,也是我們需要去把握的市場機會。
例如,南澳島——中國版本的「風之谷」,以及海邊自駕的線路都和夏威夷別無二致。這樣的新興體驗是整個市場和消費端傳遞出來的新變化,從這些變化中,我們能感受到大家對旅遊的熱情沒有減少。只不過當下確實因為疫情的很多限制,造成了整個市場的積壓,但是我相信市場的回歸、回暖和反彈都將是產業發展的必然。
目前,受疫情影響,中國遊客的出行仍然受到諸多限制。
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十一」期間的北京三環、四環和正常工作日完全不同,沒有車水馬龍,這些人都去哪兒了?這些人自駕去了G315國道,去了黃山,去了更小眾的東臺吉乃爾湖、南澳島。
可見,大家對旅遊的熱情和遠方的嚮往沒有降低,只不過暫時被疫情冰封了目前的需求。我相信當生活回歸正常,當經濟回歸正常,所有的一切還是會回來。但當市場回歸的時候,很多東西已經發生了變化,而不是簡單回到過去。
其實我們也在做一些新嘗試,因為時光不會倒流,所有的市場和用戶需求也不會等待。疫情之後,馬蜂窩除了在線上推出「安心遊」產品之外,也對新型旅行需求做各種各樣的嘗試。
例如,十一國慶推出了房車自駕產品,這是考慮到在疫情之後,大家需要更加私密的旅行方式。這個產品在推出後的一周之內,銷售了40個車次。做過營地和房車的朋友應該知道,「40」這個數字聽起來不是特別大,但是對於剛剛興起的一種旅行方式,尤其對於從業者來說還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這不代表一個爆發的市場,但代表疫情之後我們不斷的嘗試,不斷從信息內容、攻略服務到新的旅遊產品體驗,我們也希望重新尋找新的機會,去適配市場新的增長。
從早上的分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整個旅遊市場在激烈的變化,比如商旅。因為疫情原因,因為視頻會議的原因,很多一對一的商旅大幅度取消,隨之整個休閒度假市場也在發生變化,無論是遊客需求還是供應鏈組合,這都是大車變小車,大團變小團,這會使得傳統銷售場景和產品和服務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其中,內容變成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抓手。
舉個例子,前天深夜,我在澳門的路邊餐廳吃了一碗蝦仔面,這是一個經營70年幾乎是個百年老店。為什麼深夜去吃?因為這家餐廳十年連續上榜米其林。我吃到這碗面時,感到非常彈牙和美味。這碗面和同一條街的其他麵店的差別可能只有10%,但剩下90%都是品牌沉澱和內容積累,以及十年米其林年年上榜帶來的價值和加持。
事實上,旅遊也是服務,售賣的不是山和水,而是文化附加值,最好的呈現都是內容。今天的內容和以前不一樣,內容不僅讓產品有更高的品質,也促進與用戶構建更好場域,此外,內容還會為平臺帶來新的復購。如今,大家和客戶的連接不再是門店,而是在社群和社區裡。可以說,內容會給整個旅遊度假帶來非常大的機會和價值。
疫情之後,馬蜂窩也推出自己的旅遊直播。如今打開馬蜂窩APP可以看到來自日本、西班牙、麗江的直播。然而,馬蜂窩的直播不只是在做直播賣貨,我們希望用直播的方式展現當地最好的風土人情甚至旅遊產品的實況,從遠方拉到用戶屏幕前。
這樣的傳遞,並不是只是簡單的價格。其實旅遊直播並不只用來賣貨,因為旅遊是一個高客單價的複雜決策,不太適合做衝動消費,低客單價的直播消費,反而用直播做內容沉澱,能讓你的產品和服務對當地有更豐富更多維度的了解,才是對內容、形態和直播工具一個更好的利用方式。
馬蜂窩做了10年內容,對內容有非常深的理解,內容不是簡單的文字和視頻。從分類來講,馬蜂窩平臺上有來自用戶實時分享的旅行經驗和旅途見聞,有來自深耕旅遊內容10年的攻略編輯帶來的,實用信息覆蓋度極高的官方攻略,還有馬蜂窩和全球官方旅遊機構共同合作,為旅遊行者提供的實時、有效、權威的旅行內容,幫助旅行者更好地進行消費決策。
在我看來,內容分為四個層次:表面看是內容,背後還有信息、知識和價值。
今天內容的形態在發生很大變化,從最開始的圖文到長視頻到短視頻,網際網路很大一個特質就是媒體平臺,就連谷歌上市時也將自己定位成媒體。做內容和媒體平臺核心要義是集聚更多人氣。網際網路和電視的指標是點擊率和收視率,而這兩個指標的展現則是以招攬更多人眼球的方式,一個大方向是娛樂化。例如,抖音上的脫口秀內容就是內容平臺走向娛樂化甚至泛娛樂化的體現。
內容如何變得有用?首先或許要靠提供信息。然而如今網際網路上的信息不是過少,而是過多。在眾多平臺上,每個人都在生產和分享自己的信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幫用戶做好更好地做決策,僅僅是海量的信息,已經不夠用了。
我們認為,信息如今應該通過深度結構化,形成知識圖譜,只有對一個行業有更深度的解讀和更高效率的利用,才能從C端到B端有更強的連結,這個連結就是整個交易的閉環。
從內容到服務的打通是每個產業的必然。我相信,過去10年從內容到信息創造了非常多的公司,比如消費網際網路的黃金十年,未來10年從知識到價值會創造各個品類全新的網際網路公司,旅遊這個行業也是一樣。過去20年,大家通過網際網路簡單把機票酒店搬到線上就完成商業模式崛起,未來10年誰能更好地將內容變成數據和知識圖譜,並且能和最終端的服務形成閉環,才是整個行業的閉環。
「Don't fear the unknown(不要害怕未知)」,這是我們內部的slogan。旅行就是去遠方,遠方一定會有信息不對等,我們的產品就是幫用戶在信息不對等情況下,做出高效的決策。
旅遊這個行業是我非常熱愛的,這是一個大賽道,也是非常常青的賽道。當疫情消失之後,這個行業仍然會繁榮。
疫情之後是全新的世界,全新的旅行。進行全新旅程時,我們需要更加極致的精神,今天馬蜂窩提內容時,此內容和彼內容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們需要更高純度和精度,也需要用極致精神和工匠精神,幫消費者打造更好的旅遊攻略,希望馬蜂窩的內容和旅遊攻略幫大家實現旅行夢想,希望幫在座每位從業者一起走出低谷,重見輝煌!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