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做好內容是旅遊業的未來?

2021-01-08 donews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深響(ID:deep-echo)作者:婷婷

雖然行業已經回暖,但旅遊人們大概很難忘記,年初在行業冰封之時,為了求生許多人轉行「賣菜」的經歷。

隨著國內疫情緩和、疫苗研製取得突破,旅遊行業終於迎來轉機。國慶黃金周破冰之後,旅遊行業各項數據都已逐步恢復。

但是表象之下,更多變化已在暗流湧動。

一個能觀察到的最明顯變化是,出境遊在疫情壓力下仍處於停滯狀態,因此出境遊用戶回流,倒推了國內遊的爆發。這是國內遊業態在後疫情時代將面臨的一個重要變量,尤其對上遊供應側而言,用戶需求的爆發與變化將是一個極大的外力,促使行業上遊鏈條反向改革。

同時,短視頻、直播等受疫情影響進一步滲透,抖音、快手、小紅書等新興媒體平臺迎來更多紅利,大眾接受信息的渠道與習慣不斷重塑。這一趨勢下,短視頻、直播的風潮今年也在OTA平臺興起。

多重變量疊加之下,旅遊行業正迎來變革的時機。

劇變之下,以攜程為代表的OTA平臺選擇將內容的地位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為行業隱隱指明了一個方向——後疫情時代,要搶佔旅遊消費決策入口,內容成為破局關鍵。

內容為什麼越來越重要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深耕內容已經成為旅遊行業下一個十年的大方向。之所以做出如此判斷,需要結合行業面臨的短期和長期變量來看。

短期內,疫情是內容地位快速上升的最大推手。

疫情初期,年初「雲旅遊」消化了大量出遊需求,也催生出旅遊直播等業態。疫情和緩後,雖然國內遊已經解凍,但出境遊依然冰封,內容幾乎成為了疫情後唯一的、能提高旅遊消費決策效率的「增量」地帶。

內容之所以能夠提供「增量」,與旅遊市場供需兩側發生的不可逆變化有關。

需求側,由於跟團遊、出境遊等業務遇阻,巨大的旅遊需求只能在國內遊、自由行等幾個維度釋放。定製遊、自由行等更私密、個性的玩法呈現爆發趨勢,公眾的旅遊需求出現了明顯轉移。

另一方面,需求側的變化對應供給側也要進行相應調整。

過往佔據旅遊市場不小份額的傳統跟團遊用戶,通常缺乏行前規劃能力,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目的地選擇、路線規劃、機酒預訂等行前準備,成為這部分用戶新增的需求點。這意味著,整個旅遊產業鏈都需要更為充分的釋放產品信息,激發遊客旅行需求,而平臺則需要承接這些內容,並提供輔助用戶進行行前規劃的能力。

此外,過往更偏好出境遊的遊客,通常對旅遊體驗、服務和品質要求更高。當這部分用戶向國內旅遊市場回流後,如何為他們提供更小眾、有特色、有品質的目的地及產品是平臺面臨的挑戰。

事實上,刨除疫情的短期影響,從更長的時間線來看,內容之於行業愈加重要也是必然趨勢,其背後的邏輯在於消費需求變遷導致的產業升級,正在推動內容成為行業新的驅動力。

長期以來,旅遊市場一直處於信息不對稱之中,這是國內低質低價跟團遊一直享有生存空間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在傳統供需結構中,機酒、門票等旅遊信息及資源掌握在旅遊社手裡,對大量信息收集能力不足的用戶來說,讓渡出行決策權,接受旅行社已規劃好的出行方案是最簡便的選擇。

OTA讓許多產品線上化,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部分信息差,但是交易型平臺所提供的信息維度相對單一,在更為深入的種草、行程規劃等前鏈路中能給到的啟發並不多,行業信息差問題並未根本解決。

這也是為何在旅遊市場過往的供需結構中,平臺能力主要體現為對供應端的把控,尤其是機票、酒店、門票等資源,是傳統旅行社、交易型OTA平臺賴以生存的根本。

但情況已經生變——成為主流消費群體的年輕用戶,對旅遊有著更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的需求。滿足年輕用戶們升級的旅遊消費需求,成為旅遊平臺下一個十年發展中的主要命題。

隨著用戶成長,供應端信息差逐漸縮小,用戶對出行決策權的把控越來越強,傳統模式下平臺缺乏對用戶這一需求的主動滿足,內容正好能補上這一短板,滿足消費者在旅遊消費決策層面的需求,進而將消費者導入消費環節。

簡言之,「內容+交易」,這是旅遊行業愈發清晰可見的未來,但要做好這兩個環節的建設與協同,並非易事。

誰在做內容?

內容之於行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看到了趨勢的行業玩家們都已圍繞內容進行布局。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以攜程為代表的OTA巨頭,其近年來一直在發力內容,今年疫情後,隨著需求側變化加速,攜程將內容的戰略重要性提升至了新的高度。

在十月底的供應商大會上,攜程宣布了公司未來一年的發展方向:深耕國內,心懷全球。深耕國內又具體落實為深耕內容、深耕產品、深耕供應鏈、深耕質量四個方面。其中深耕內容為重中之重。

攜程作為重要的在線旅遊交易平臺,在這一節點著重強調內容生態建設,已經向外界傳遞出了向「內容+交易」轉型的明確態度。

更早之前,攜程曾通過自有的氫氣球項目、與TripAdvisor達成戰略合作等方式發力內容建設。今年早些時候,從梁建章帶頭直播的舉動中可以看出攜程對內容的重視程度提升,此次大會釋放的信號,更明確的揭示出攜程已在戰略層面布局內容,從更深層次來講,攜程作為交易型平臺的邏輯存在重構的可能。

攜程供應商大會,梁建章演講

除了深耕旅遊行業的OTA巨頭外,抖音、快手、B站、小紅書、大眾點評等新興內容平臺也是旅遊行業做內容的重要力量。

當下,抖音、快手、B站、小紅書平臺上的旅遊博主,已經成為給用戶種草旅遊目的地的重要角色,且其價值在新一代用戶群體中更加被凸顯。同時,大眾點評的內容推薦,對於消費者決策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基於本地POI(興趣點)及點評體系,大眾點評早已切入了內容領域,成為用戶進行「吃喝玩樂」相關決策時高頻使用的產品,而旅遊實際上與「吃喝玩樂」密不可分。

除此之外,旅遊賽道上長期深耕內容的玩家馬蜂窩,同樣是旅遊內容建設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在國內市場旅遊內容的進化歷史中,馬蜂窩是一個重要的參與者。創立於2010年的馬蜂窩以UGC的旅遊攻略起家,經過了五輪融資後,目前馬蜂窩平臺化、結構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並且早已切入了交易環節。

現在再用小而美、內容社區來定義馬蜂窩顯然已經不夠準確,馬蜂窩自2015年開始的「內容+交易」閉環已頗有成效。

圖片來自網絡

整體來看,攜程等頭部OTA平臺、抖音等新興內容平臺,以及以旅遊內容起家的馬蜂窩都在競逐旅遊內容市場,那麼,旅遊行業做內容的正確姿勢到底是什麼?

難啃的硬骨頭

做好「內容+交易」不容易,對於旅遊行業而言難度更大——相對低頻、決策鏈條長、可選擇產品繁多——這些旅遊業的特徵和規律無人可以跨越,這就對「內容」提出了更高要求。

從OTA到各大涉及旅遊業務的平臺,能坐上「內容」這個牌桌的玩家屈指可數,而作為深耕行業的玩家,馬蜂窩是其中不可忽視的角色,幾乎每一個玩家都會在內容領域與它相遇。

復盤馬蜂窩的發展歷程,能夠看出其關於旅遊攻略的Know-How:要做好旅遊行業的「內容+交易」,首先要提供有價值、會「種草」、能促進交易的好內容,而不是停留在簡單的信息展示層面。

這意味著內容需要切中用戶的決策需求點,並要減少用戶接受內容的時間與門檻。從技術層面來講,對內容進行結構化的拆解,精準觸達用戶是第一位。「結構化」是讓內容更有商業價值的基礎。早在2012年,馬蜂窩就開始以目的地為維度對遊記、攻略等旅遊內容進行結構化處理,這在後來成為了旅遊行業內容展現形式的標配。

例如,用戶在瀏覽某一目的地攻略時,只有百科式的介紹遠遠不夠,其提供的信息要兼具啟發靈感和旅行工具書兩大作用。例如,在馬蜂窩APP最新推送的澳門攻略中,並不是通過一篇長文告訴用戶如何遊覽澳門,而是將攻略分成澳門小眾秘境、漫步澳門、玩轉澳門嘉年華三部分,還根據當季的遊覽項目為遊客提供「近期限定精彩體驗」。這背後需要非常詳細的內容支撐,而且非常考驗平臺連結當地產業鏈的專業能力。

馬蜂窩澳門攻略之一

疫情進一步加深了旅遊內容的重要性。從用戶需求層面看,疫情之後,在新的信息差面前,消費者越來越習慣於到線上旅遊平臺尋求解法。比如,疫情之後在哪裡預約景點門票、是否需要核酸檢測報告、景點營業時間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信息都需要第一時間更新到攻略或者POI(興趣點)頁面中,而馬蜂窩通過「安心遊攻略」為用戶提供疫後最快速、準確的信息。

顯然,在新趨勢下,消費者需要的不僅是內容,更是內容背後的可決策信息,可決策信息背後的知識圖譜,知識圖譜背後的服務價值。

要實現從粗顆粒度內容到獲取服務價值的良好體驗,需要有深厚的內容沉澱、專業能力,進而對內容進行精準推送,背後隱藏的需求是,平臺需要具有大數據的積累與支撐。

僅對用戶負責還不夠,旅遊平臺要創造雙向價值。平臺天然連接著C端和B端,真正有價值的內容,不僅要能激發C端旅行靈感,提供實用旅行信息,還要為B端所用。

對C端而言,通過優質內容被「種草」後,如果沒有產品體系承接,那麼純內容也沒有發揮真正決策價值的空間,這也是眾多跨界旅遊的內容平臺面臨的窘境。因此,內容還必須給B端賦能。

對旅行目的地、景區景點這樣的B端而言,影響力飛輪一定是從「內容」開始,以內容激發用戶旅行靈感,用戶出行後再完成分享,這才能為B端帶來可持續、可貨幣化的流量。

因此,要同時實現對C端和B端的正面影響,還是要回到對內容本身的耕耘上,提供結構化的、與產品有連接的高質量內容。

在率先跑通「內容+交易」的模式後,馬蜂窩還有更多「動作」值得觀察。

對於做內容起家的馬蜂窩來說,護城河早已不止於「內容」,其供應鏈的不斷拓展也幫助它在「內容+交易」模式中走向成熟。標誌之一便在於,如今的馬蜂窩不僅可以幫助目的地或景區傳播更好的內容,甚至有能力推火一個目的地,為這些新興目的地賦予新的意義。

2018年,馬蜂窩為新加坡打上了「親子遊」目的地的標籤,開展「最好的暑假作業」親子互動類營銷,並與酷航合作,讓新加坡和「親子遊」產生深刻的關聯。2019年,馬蜂窩開始針對在網絡上剛剛小有熱度的舟山群島開展「網紅打卡地」的項目,並將活動內容匯總成打卡手冊,通過專業內容運營激發用戶需求,然後再反哺平臺交易。

疫情期間,澳門與馬蜂窩的合作也是值得研究的一個案例。在疫情之下出境限制期間,馬蜂窩通過眾多直播活動在澳門開關前種草,得益於此,9月份開關之後,中國澳門作為疫情之後國人可以抵達的境外目的地關注度直線上升。通過前期與馬蜂窩的內容合作,澳門當地為收穫這一輪的旅遊紅利做好了準備。

今年以來,為了在疫情之後提供最及時、最好用旅遊攻略,馬蜂窩還進行了諸多嘗試,如第一時間推出旅遊直播、開展「發現中國新秘境」等策劃,挖掘人少、景美的旅遊地。這背後的意義是,基於優質內容的影響力,原本少有人注意到的目的地有了被發掘的可能,行業未來的資源傾斜和分配也將因此發生變化。這是旅遊行業流變中更為隱形又尤為重要的線索。

從這些動作中,不難拆解出馬蜂窩的核心訴求:基於內容、供應鏈、技術、產品等多維度能力,在洞察用戶需求的基礎上,持續提供高質量內容及產品,完善自身「內容」壁壘和產品研發能力。

這些圍繞「內容+交易」的深耕還在持續影響行業上遊,讓更多旅遊經營者認識到必須線下資源與線上資產並重。

過去,目的地旅遊局、景區景點等產業鏈上遊多依賴傳統硬廣,遵循的是流量—廣告—遊客購買的老路線。疫情爆發後,目的地旅遊產業受到重挫,遊客無法自由出行,傳統硬廣推廣方式的弊端顯現,在線內容的重要性得到凸顯——通過內容營銷幫助目的地保持與遊客的持續溝通,先激發旅行靈感,再等待旅遊市場開放的路徑價值被放大。

今年3月,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刻,中國旅遊研究院與馬蜂窩合作推出了在線旅遊資產指數(TPI),這是旅遊行業第一個衡量旅遊經營者在線表現的行業測評體系,TPI基於累計內容量、傳播量、正負向口碑、交易數據等維度,量化反應大眾對於目的地旅遊資產的認知度。數據顯示,實際出遊數據中排名靠前的目的地,相對應的傳播指數都非常高,這是內容營銷賦能行業上遊的典型代表。

劇變前夜,旅遊行業正以補齊內容板塊為外顯,在底層圍繞需求、供給進行平臺能力的重構。變化中,誰能更適應市場的需求,誰就能在競爭中取得更有利的位置。

過去幾年,馬蜂窩的故事主線是從內容切入交易,從小眾走向大眾。而未來十年,擺在馬蜂窩面前的挑戰是更深入地探索內容變現的新邊界,這片在國內少有資深玩家踏足的領域,在決定行業下一個競爭點的同時,也正在塑造馬蜂窩的未來地位。

新的浪潮已經來臨。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

相關焦點

  • 馬蜂窩旅遊陳罡:做好內容是旅遊業復甦的原動力
    如何在疫情之後重建遊客的旅遊消費信心,提高疫後旅遊消費決策效率的密鑰在哪裡,中國旅遊業還應為全球旅遊的重啟做好哪些準備,國內旅遊又該如何抓住出境遊暫停的窗口期迅速打開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陳罡給出的答案是——深耕旅遊內容。陳罡認為,在疫後全新的旅遊市場下,內容將成為連結供需兩端最有效的通路,也是新旅遊價值鏈閉環的關鍵所在。
  • 馬蜂窩陳罡:把內容做到極致,是旅遊業復甦的原動力
    在線旅遊平臺與現在的旅遊資源和線上的內容運營都天然有著緊密的關係,如何通過旅遊內容發展,促進旅遊業快速實現復甦?11月26日下午,在「2020環球旅訊峰會&數字旅遊展」主論壇上,馬蜂窩旅遊聯合創始人、CEO陳罡以「旅遊業復甦的原動力:極致內容」為話題做了主題演講。
  • 為什麼沙特年輕一代選擇旅遊業而不是石油行業?
    這種職業偏好的轉變是由沙烏地阿拉伯的2030願景所推動的,該願景旨在使經濟多元化,擺脫對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並鼓勵旅遊業和IT等行業的增長。全球研究和分析公司PSB Insights開展的「旅遊未來面貌」研究項目顯示,沙特對旅遊業的重視使得該國年輕人認為在旅遊業工作比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工作更有回報。
  • 全球旅遊業的變革和走向,7位國內外大咖這麼說
    11月13日-14日,由世界旅遊聯盟主辦的「2020世界旅遊聯盟·湘湖對話」在杭州舉辦,主題為「信心與變革面向未來的旅遊業」,重點關注後疫情時代的旅遊生態,從產業、教育、科技等多維度描畫明日旅遊業的立體圖景,圍繞全球旅遊治理體系建設、行業責任、危機應對、科技創新、教育發展等話題展開討論。
  • 颶風疫情雙重壓力 墨西哥旅遊業遭遇重創
    該國民防部門當地時間11月9日就發表報告說,報告說,數日來颶風「埃塔」和冷鋒活動等引發墨西哥東南部強降水,導致河流水位急劇上升,部分地勢低洼地區發生洪水,另有多處地點發生滑坡,部分橋梁和道路損毀。墨西哥洪水內澇等自然災害,至少造成27人死亡,超過18萬民眾受災。這一隻小狗也是千千萬萬受災民眾的一個縮影。
  • 全球43家航司破產倒閉 航空業與旅遊業未來怎麼辦
    日前,在文旅部主辦的中國-亞非旅遊航空論壇上,各路專家齊聚上海,為航空和旅遊業的未來出謀劃策。中國是目前全球航空、旅遊業恢復最快的國家。「中國經驗」在論壇上受到各國專家的廣泛關注。阿聯駐上海總領事拉世德·卡姆茲特別關注中國遊客如何獲得旅遊目的地信息及酒店、旅行社聯繫方式這一關鍵問題,「未來出境遊復甦後,就看誰能抓住中國遊客。」阿聯地理位置獨特,是通往中東、非洲和歐洲的門戶。來自全世界的遊客都喜歡在阿聯短暫停留之後,再前往他們的旅行目的地。
  • 2016年重慶市旅遊業統計公報內容是什麼?
    2016年,全市旅遊行業緊緊圍繞「把旅遊業培育成為我市綜合性戰略支柱產業和加快建設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的目標定位,深入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和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力推進旅遊業改革發展、轉型升級,取得了良好成效,實現了「十三五」旅遊發展的良好開局。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2016年中國旅遊城市吸引力排行榜》,重慶居第三位,列上海、北京之後。
  • 淬火彌堅春遲花繁 中國旅遊業寒冬中鍛造韌性
    一場突發疫情,讓高度依賴市場的旅遊業暫時停擺,也給旅遊業未來的發展帶來複雜影響。前路艱辛,更需謀劃。如何早日迎來疫後市場振興,中國旅遊業探索前行。救市之策保障穩定「人民有需要,市場有供給,政策有支撐,暫時的困難不算什麼。」
  • 旅遊目的地VR先看 管理團隊主動降薪 旅遊業「自救」盼覆蘇
    做好當下即是未來,很多旅遊企業紛紛推出自救措施,有的甚至提出管理層主動降薪也不裁一名員工。網上展示幫遊客「種草」近日,同程藝龍發起成立了城市「方舟聯盟」,幫助旅遊目的地通過VR、高清視頻及圖文資料的形式展示優質資源。
  • 福布斯中文:2014年中國大陸旅遊業最發達城市榜單
    2013年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顯示,中國國內旅遊收入26,276.12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5.7%;入境旅遊實現國際旅遊(外匯)收入516.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3%。整體上看,旅遊業的增速大大高於GDP的增速,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發重要。這也催生了國家在政策層面對旅遊業的支持。
  • 印尼峇里島旅遊遭重創 旅遊業的「嚴冬」在持續
    吃燒烤、賞海邊落日最佳「打卡地」庫塔海灘,常常被海水衝上來的雜物垃圾堆佔,早沒有了熱鬧的景象……儘管峇里省政府早在7月31日就放開了印尼國內遊客到來的限制,儘管峇里島旅遊部門很努力地營造著「健康、安全」的旅遊環境,並在11月15日成立了「峇里回歸」旅遊倡導組,配合政府對疫情跟蹤測試工作,以求做好迎接國際遊客的準備,激勵峇里島民眾保持復興旅遊業的信心,但畢竟疫情形勢依然嚴峻
  • 「第二波疫情」甚囂塵上,全球旅遊業復甦有望在2022-2023年?
    從2月至今,歐洲的導遊、旅行社、酒店、奢侈品店、免稅店、租車公司等行業可以說一夜之間業務清零。  「以往和業務往來很多的奧地利Eventhotel Pyramide酒店,中國團隊量可以佔到酒店營業總額的三分之一,現在呢?一個中國遊客也沒有,別說中國遊客,其他國家的遊客也幾乎沒有。」
  • 撫順:熱高水世界 帶火盛夏旅遊業(圖)
    豐遠集團副總經理付寧介紹說,熱高樂園國際旅遊度假區佔地總面積達7平方公裡,計劃總投資300億元,目前已投資125億元。度假區由峇里島水世界、炫動體育世界、叢林歡樂世界、溫泉養生世界、海底兩萬裡、夢幻世界等六大主題樂園,以及地標建築皇家城堡酒店、海豚湖商業區、熱高樂園酒店群、皇家大劇院等板塊組成。熱高樂園現為國家4A級景區,目前正在申報國家5A級景區。
  • 新動能快速積聚 旅遊業開啟更大市場空間
    正如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口中當下的旅遊業一樣。  新舊交替之際,戴斌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說,剛剛過來的一年,旅遊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考,也在積聚新的動能,一系列新需求和新供給正在形成,旅遊業正在轉型陣痛中穩步向前。  展望未來,戴斌對2021年旅遊經濟運行持相對樂觀預期,並對行業高質量發展充滿期待。他指出,根據保守預測,明年我國旅遊業就能恢復到疫前的正常水平。
  • 杜江:科技創新會對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產生變革性影響
    他從三個方面對科技與旅遊高質量發展進行解讀,並強調未來的科技創新將會對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產生變革性影響。杜江指出,從理論上講,科技創新是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創新就抓住了發展的全局。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成長新空間、戰略新支點和動力新源泉。
  • 旅遊業的「紅皇后效應」:促進第一名狂奔
    正如《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紅皇后說:「你必須用力奔跑,才能使自己停留在原地。」從另一角度來說,「紅皇后效應」積極促進全行業發展,尤其讓老大進步加快。拼命三郎攜程進軍「全球化」同時,處於第一的攜程也很拼命。能做老大必有厲害之處。假如第一名有100,第二名有50,第三名有10。那第一名為了保持位置,所進步的幅度,會遠超第三。
  • 三沙未來五年:建設智慧海洋城市 深度拓展海洋旅遊業
    三沙未來五年:建設智慧海洋城市 深度拓展海洋旅遊業 2016-11三沙市副市長馮文海在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介紹,未來五年三沙市將建設智慧海洋城市,深度拓展海洋旅遊業。圖為馮文海。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攝   中新社三沙永興島11月22日電 (記者 關向東 王子謙)三沙市副市長馮文海22日在三沙市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介紹,未來五年三沙市將建設智慧海洋城市,深度拓展海洋旅遊業。
  • 飛豬,飛出旅遊業「新可能」
    這種內容,多元地展示了目的地的競爭力。甚至「連點成線」,捏獨景、小模塊為一體,形成了「主題」。此外,用戶與平臺的互動模式有所更新:不僅僅是玩完就算了。在平臺的鼓勵下,評分、圖文、視頻,被保留下來。一方面,為後來消費者的決策形成參考,另一方面,這種沉澱對商家價值斐然,他們得以在平臺建立自己功能俱全的「店」,自己的「第二官網」。
  • 報告:包容性和多樣性如何「激活」旅遊業
    我們代表Expedia集團,期待與您合作,消除障礙,創造一個更加多元化和包容的旅遊業。包容是一段旅程,而不是目的地,我們有一個偉大的機會來捍衛歸屬感,讓世界觸手可及。世界各地的企業經常說,多元化和包容性是他們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不僅因為這是正確的做法,而且因為領導者們越來越認識到,更多樣化和包容性的員工隊伍可以給他們的公司帶來競爭優勢。
  • 恐怖活動改變世界旅遊業:昔日天堂變得沒人氣
    新華網消息:法國《費加羅報》日前載文說,埃及沙姆沙伊赫爆炸事件進一步證實:「9·11」事件揭開了世界旅遊業的新時代,旅遊業成了恐怖主義的附帶犧牲品。遊客成為恐怖分子最理想的襲擊目標,他們所代表的傲慢、富有和享樂主義正是極端勢力對西方深惡痛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