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復甦的旅遊業經不起「陷阱」折騰

2020-12-04 澎湃新聞

評論:復甦的旅遊業經不起「陷阱」折騰

2020-11-03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榮榮

  消費陷阱實為人心陷阱。疫情防控常態下,旅遊作為拉動國內消費的重要方式,對復甦和提振經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旅遊業唯有紮實提升服務質量和專業水平,打造品牌形象,才能逆境突圍。

  「陷阱廁所」事件使旅遊文化城市敦煌形象受損,同時令旅遊業的規範化管理與文明經營話題再次進入公共視野並引發廣泛關注。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和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旅遊消費成為國民休閒文化生活的重要選擇,文化旅遊業也已逐步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產業之一,在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內需、滿足人民文化需要、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等諸多方面成效顯著。近年來,國家一系列文化旅遊管理政策相繼出臺,國內旅遊市場日趨完善,旅遊文化產業的改革紅利也將在一定時期持續釋放。但不可否認的是,旅遊市場秩序混亂問題依然存在,失範現象仍然隨時引發輿論熱點,這就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高度關注,引以為戒,從源頭予以治理。

  第一,提升行業治理的科學性,促進管理標準化。旅遊業發展關涉地方經濟,同時也是地方乃至國家形象的名片,因此對旅遊產業進行系統化管理,維護業態規範與穩定,提升行業治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勢在必行。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對景區管理適當集中,減少監管職能交叉,逐步實現統一協調和管理,做到出現問題能夠快速響應;加大監管力度,實現旅遊部門聯合其他職能部門共同執法的動態化、常態化;逐步建立遊客滿意度調查與回訪制度,完善遊客意見反饋渠道。最根本的一點,是要逐步完善相關法規和制度建設,彌補政策和制度漏洞。

  第二,提升行業人員準入標準,加大對行業失範行為的懲戒力度。旅遊業覆蓋面廣,產業鏈長,人力資源存在較大缺口,導致行業準入門檻低,從業人員良莠不齊,專業水平低。此外,受經濟利益驅動,不正當競爭普遍存在。這些都是旅遊業問題頻生的重要原因。旅遊從業者職業水準和誠信水平代表行業規範化程度,因此,旅遊行業要加強從業者的培訓和管理,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並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水平提出要求。而對於旅遊業亂象的治理則應提高懲罰標準,提高犯錯成本。總之,對旅遊產業鏈中的每個環節實施嚴格而規範的監管措施,才能平衡好消費者和旅遊從業者之間的權利、責任和義務,使雙方合法權益都能夠得到有效保障。

  第三,旅遊產業規範發展要杜絕地方保護主義。旅遊資源來自地方,服務地方,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地方政府對其實施政策傾斜和保護無可厚非,但提供支持不等於疏於管理和漠視問題,對旅遊業監管,不能只注重事後懲罰、「就事論事」,而應由點及面,挖掘問題根源,將行業亂象上升到不僅危及地方和產業發展,而且傷害國家經濟利益的高度來認識,並進行相應問責與處罰。提高站位和格局,提升監督和管理水平,是對行業最大的尊重和保護,也是對行業標準化發展的推動。

  疫情防控常態下,旅遊作為拉動國內消費的重要方式,對復甦和提振經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年的國慶黃金周,對大半年按兵不動的國民而言彌足珍貴,對處境艱難的旅遊業而言也是對衝疫情損失的重要機會。旅遊業唯有紮實提升服務質量和專業水平,打造品牌形象,才能逆境突圍。此外,在抗擊疫情的重大壓力測試中,能否精準防控、全域監管,能否做到創新管理,都對旅遊產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敦煌「陷阱廁所」事件為旅遊業再次敲響警鐘。消費陷阱實為人心陷阱。在疫情陰霾未盡、社會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情況下,聞此消息著實令人心寒。但是我們依然不能用個案否定全局,還應看到整個產業的積極與努力,相信我國旅遊業必將走上規範、有序和健康的道路。(作者系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天津師範大學輿情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0年10月下旬刊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從服貿會看旅遊業復甦
    首日觀展人數讓人們看到了旅遊業復甦的力量,服貿會成為旅遊業復甦的「風向標」。 服貿會上做科普,出行安全有保障。出行安全不安全,是疫情下旅遊人群最關心的問題。疫情對旅遊業造成重大打擊,但旅遊業不會一蹶不振,疫情之下孕育著新機遇,也會讓旅遊業浴火重生----實現產業的全新轉變。疫情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後,我國國內旅遊業逐漸復甦,定製遊快速上升,反映出旅遊行業的應急應變能力。途牛數據顯示,7月的定製遊環比6月增長了300%,定製遊也許成為旅遊業的新趨勢。
  • 李大霄最新判斷:好股票才值得擁有,概念性小票經不起折騰
    這樣的情況下,作為股市的多軍總司令,英大證券首席分析師李大霄認為,只有好股票才值得擁有,概念性小票經不起折騰。筆者認為,這話說得模稜兩可,如果照搬投資,很可能損失慘重。首先,什麼才是好股票呢,是被爆炒的茅臺,還是被炒上天的海天醬油?而概念性小票,往往能夠漲幅3-10倍,如果不是運氣不好買在最高位置,賺錢的可能性還是相當大的。而且,很多票屬於概念性的大票。
  • 急需「回血」的旅遊業經不起宰客者砸場子
    敦煌責令「陷阱公廁」涉事公司停業整頓    據新華社消息,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敦煌市境內有一處專坑遊客的「陷阱公廁」。廁所建在鬆軟沙土上,停靠車輛容易陷入沙土,拖車則需要找指定的救援人員,且收費不菲。    目前,涉事的敦煌市沙雕會戶外有限公司已被責令停業整頓。
  • 從波音「折翼」,看旅遊業回暖如何讓全球經濟復甦
    國際航協理事長兼CEO亞歷山大·德·朱尼亞克認為,由於客運復甦非常緩慢,目前航空貨運運力仍將繼續保持緊縮態勢。旅遊業回暖讓全球經濟復甦看見曙光>百年航司倒閉、全球外貿企業如履刨冰……在全球經濟凋敝的今天,經濟市場復甦的希望在哪裡?
  • 馬蜂窩旅遊陳罡:做好內容是旅遊業復甦的原動力
    如何在疫情之後重建遊客的旅遊消費信心,提高疫後旅遊消費決策效率的密鑰在哪裡,中國旅遊業還應為全球旅遊的重啟做好哪些準備,國內旅遊又該如何抓住出境遊暫停的窗口期迅速打開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陳罡給出的答案是——深耕旅遊內容。陳罡認為,在疫後全新的旅遊市場下,內容將成為連結供需兩端最有效的通路,也是新旅遊價值鏈閉環的關鍵所在。
  • 「第二波疫情」甚囂塵上,全球旅遊業復甦有望在2022-2023年?
    麥肯錫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旅遊業可能損失8萬億美元收入。  在海外的華人從業者同樣難  疫情不退,旅遊產業上每一環節的從業者都不得不艱難前行。中國的旅遊從業者艱難地等待出入境旅遊得以真正復甦,在海外的華語從業者也深陷「極度寒冷」的處境。
  • 馬蜂窩陳罡:把內容做到極致,是旅遊業復甦的原動力
    好消息是,「險峰」之上,旅遊業正在加速恢復,旅遊業在當下有哪些強勁的著力點?在後疫情時代,如何更好地幫助旅行者在紛繁的信息中提升旅遊消費決策的效率?其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論是什麼?在線旅遊平臺與現在的旅遊資源和線上的內容運營都天然有著緊密的關係,如何通過旅遊內容發展,促進旅遊業快速實現復甦?
  • 零時差|「記者觀察」多國出臺重振旅遊業舉措,助力經濟復甦
    世界經濟增長受到嚴重衝擊,旅遊業幾乎陷入停滯。世界旅遊組織日前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到4月份全球國際遊客數量平均減少44%,旅遊收入損失約1950億美元。隨著疫情逐漸趨緩,多國開始積極出臺政策措施重振旅遊業,助力經濟復甦。歐洲多國持續謹慎開放受疫情影響,今年歐洲的旅遊和往年大不同。除了採取更多的衛生防疫措施外,一些往年不太熱門的景點突然火了起來。
  • 旅遊業巨虧3000億美元,重創之下航空業何時才能復甦?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影響仍在繼續,海外航空和旅遊業遭受的衝擊尤為嚴重。國際旅行的減少導致旅遊業出口損失3200億美元,是2009年經濟危機造成的損失的三倍多。根據這份報告,亞太地區受到的打擊最大,國際遊客減少了60%,其次是歐洲(58%)、中東(52%)和美洲(47%)。 旅遊業遭受如此沉重的打擊,則意味著航空業的日子不會好過。
  • 旅遊目的地VR先看 管理團隊主動降薪 旅遊業「自救」盼覆蘇
    旅遊業復甦值得期待疫情過後,旅遊業將如何發展?春秋旅遊副總經理周衛紅表示,疫情若如鍾南山院士期待的4月底能夠控制住,結合WHO三個月解除緊急狀態,期待能夠在6月份在一定區域內重啟有組織的旅遊活動。今年下半年,旅遊業復甦依然值得期待:上海人看上海、遊上海會迅速得到市民響應,健康、生態的周邊郊區遊會受到熱捧;長三角的周末度假需求,有望會迅速增溫;國內適合療休養的目的地、旅遊產品需求旺盛;中國周邊目的地國家的旅遊產品,尤其是日本遊線路,比遠程歐美線的需求量更大;今年國慶節長假,一些原本春節被取消的訂單可能會集中釋放,旅遊成本或有一定上漲。
  •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旅遊業轉型加速 2021年「破疫」復甦可期
    正如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口中當下的旅遊業一樣。 新舊交替之際,戴斌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說,剛剛過來的一年,旅遊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考,也在積聚新的動能,一系列新需求和新供給正在形成,旅遊業正在轉型陣痛中穩步向前。 展望未來,戴斌對2021年旅遊經濟運行持相對樂觀預期,並對行業高質量發展充滿期待。
  • 全球旅遊業現區域性回暖跡象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亞太等地區趨緩,多國旅遊業現回暖跡象,加上政府出臺刺激旅遊消費措施,全球旅遊業將呈現區域性回暖態勢。  馬來西亞旅遊、藝術和文化部長南希·舒克裡23日表示,配合該國綠區旅行泡泡計劃,旅遊部推出住宿、交通及在藝術坊購買藝術品優惠措施。
  • 天津市薊州區稅務強化大數據分析 助力薊州旅遊業復甦
    「面對今年特殊的形勢,我局主動進位,強化部門溝通協作,積極發揮稅收職能,力所能及出實招解難題,為行業經濟復甦貢獻稅務力量。薊州旅遊業強勢復甦欣欣向榮,我們與有榮焉。」薊州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李繼昆表示。
  • 前瞻在線旅遊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日韓力促旅遊業復甦!遊樂園最多...
    日韓力促旅遊業復甦:遊樂園最多打四折,溫泉旅館轉型5月28日,隨著日本和韓國的疫情趨緩,日韓商家紛紛推出優惠打折等舉措,力促行業復甦。河南省文旅廳啟動專項資金補貼激勵,通過景區來帶動周邊小店,帶動疫情後的河南旅遊復甦和發展。基於小店發光公益計劃,嵩縣、汝陽縣、魯山縣、南召縣、虞城縣、淮濱縣、商水縣、上蔡縣等河南省20個脫貧攻堅重點縣的小店將免費入駐高德地圖,進行數位化轉型。
  • Kenneth Henry Kang:亞太地區呈不均衡復甦,槓桿率惡化仍是主要...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完整視頻回放2020年11月1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副主任Kenneth Henry Kang走進「復旦金融公開課」,以「應對新冠大流行:亞太地區的不均衡復甦本次課程在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微信搜索FISF-Fudan)和復旦金融評論(微信搜索FFReview)官方微信公眾號直播,同時在新浪財經頻道、新浪微博、東方財富旗下浪客APP、網易新聞、網易研究局、萬得Wind金融終端3C中國財經會議、《復旦金融評論》抖音官方號、中銀大學、百度APP、今日頭條財經頻道等平臺全網同步視頻直播,並與魯班大學領袖學院合作播出,全網逾100萬人觀看。
  • 致五十五的中年人:五十以後,就算老死在故鄉,也不要到處折騰了
    而如今,人到中年,我們經不起折騰,抗不起小病痛,也許奮鬥了大半生在城裡還沒有自己的住所,如果此時候還在外面飄蕩著,身體素質也不行了,幹活也不給力了,賺錢的能力也下降了,舉目無親的地方會很可憐。因此,人到中年,該努力的也努力過了,曾經也奮鬥過了,這時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健康在家就在,家在父母兒女就有著落,因此,為了家人保重自己的身體,為了愛人不要在出去折騰了。
  • 第二波疫情對中東北非旅遊業將是災難性的打擊
    根據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的最新數據,第一波新冠疫情席捲中東和北非國家(MENA)時,各國實行全面封鎖,以防止病毒傳播,衝擊了MENA旅遊業,MENA入境遊客數量分別下降了57%和62%,其中埃及、黎巴嫩、摩洛哥、約旦、突尼西亞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這些國家均嚴重依賴旅遊業。
  • 廣州旅遊市場復甦迅速,雙節假期接待遊客超1406萬人次
    廣州旅遊市場復甦迅速,雙節假期接待遊客超1406萬人次 澎湃新聞記者 賀元韜 2020-10-16 16:2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全球43家航司破產倒閉 航空業與旅遊業未來怎麼辦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迄今仍未有效恢復的行業,當屬航空和旅遊業。據旅遊數據公司Cirium統計,自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已有43家商業航司申請破產或倒閉,範圍覆蓋全球各大洲。更多的航司仍在困境中苦苦掙扎,試圖通過節省開支,縮減經營來維持運營。
  • 療傷八年,埃及旅遊業終於活過來了
    記者 | 潘金花歷經八年起落後,埃及旅遊業總算看到了曙光。直至2017年,該國旅遊業才觸底反彈,收入76億美元,同比增長123.5%。隨著2018年4月俄羅斯恢復飛往開羅的直航航班,旅遊業進一步復甦。埃及央行此次加大扶持力度可以說是「乘勝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