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開始到現在,疫情拖拖拉拉地進入了新的一年。相比國內疫情較好的控制,國外則是在選擇經濟還是選擇生命左右橫跳。
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格局也與各國在天平兩端的選擇有關。疫情時期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各國在疫情防控和經濟復工兩端的搖擺,對經濟重啟的訴求,對疫情再次拉閘的風險,各國都在政治與輿論之中尋求一個平衡。
而這種小心翼翼的狀態在以後可能會成為常態。疫情時期,不說中國,其他國家的疫情分化都較為明顯。歐元國家與日韓在疫情爆發前期表現都比較不錯;日韓的疫情得到了基本的控制,而歐元區整體有控制但後期有抬頭的趨勢。
比如英國,在聖誕節時就迎來了一個疫情的爆發期,所以不得不取消了一切聖誕節的慶祝活動;美國就不說,在天平兩端左右橫跳,對美國人民來說,疫情可能根本不算什麼事兒;而印度、巴西這樣的新興經濟體也是異軍突起。
歐洲國家普遍向左選擇了將重點放在抗疫上。直到5月末6月初才開始恢復實質性復工。在3~5月,歐洲各國的失業率都明顯上升了,歐美25歲以下人群失業率更是達到了15.2%。重視疫情防控的結果就是導致右邊的經濟已經陷入了水深火熱的境地。
而在亞洲常被拉出當「優等生」樣本的日本也選擇在5月底解禁,6月中旬時就解除了停業模式;韓國也是選擇在5月份恢復生產。
不同於其他國家,這兩國對於外需的依賴程度是很高的。全球疫情的惡化,對日本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日本工業生產指數下滑了9.1%,韓國則是下滑了3.4%,兩國失業率也都創下了新高。
日本拿出了高額支出支持抗疫,央行也將應對工具延至2021年3月,而且如果有需要還會繼續開放。韓國則多次宣布進行經濟刺激計劃,日本的經濟刺激則下手更狠,也體現了日本民族骨子裡的悲觀性格。
美國看似是在左右反覆折騰,但其實還是更偏右(看重經濟)。也因此,過於著急的復產復工以及多次的大規模遊行使得美國多個州的疫情反覆出現。6月份美國的確診人數再次暴漲,工業失業指數同比下滑10%,失業率暴漲14.7%。
在美國持續向右的政策下,美國的失業率終於如他們所願下降了。當然,這也和美國的刺激經濟密不可分,但美國這種超額印錢,世界買單的行為也是給世界經濟埋下了不小的隱患。
相比較於歐洲國家和日韓的重視防疫,美國的看重經濟恢復,印度和巴西這兩個新興工業體的現狀就顯得有些尷尬了。想向左選擇抗疫,但抗疫能力太弱了,並沒起到多少作用。印度加緊復工但消費水平跟不上,從經濟數據上所做的一切都收效甚微;
巴西在失業率飆升後也選擇加緊復工,但這一舉動不僅沒讓巴西的經濟有所起色,反而讓新增病例數據創下了新高。
中國也選擇了以防疫為主,不過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拖拖拉拉,在一兩個月內情況就得到了較好的控制,難得的是,天平的右端——經濟做得也還不錯,生活生產逐漸恢復,外貿端則呈現出進口疲軟,出口強勢反彈的趨勢。供給端優於需求端,整體恢復水平產出預期。
從上帝視角來看各國的刺激經濟手段,美國、日本在規模上是最大最猛的、歐元區次之、印度巴西則是有心無力。
不過無論是激烈還是溫和,本質上來說都是在進行「拖」字訣,不能死在黎明到來之前。企業部門是經濟體的核心,即使減薪裁員也要拖住核心不能使其倒閉;若是坐視疫情衝擊,企業部門破產,那樣就會傷及經濟的基本框架;而重新發展核心框架的周期太長,成本太大,對於各國來說都是很不划算的。
有人說疫情會取代戰爭成為改變世界經濟格局的重要推手。長期來看,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上的地位也會因疫情得到上升。
首先,因為我國復工復產時間較早,供給端的快速恢復迅速供應給全世界,也讓中國一下子上升到了填補產業鏈的高度。中國在整個世界的產業分量大幅提升,這是疫情給中國帶來的機遇,也是中國騰飛的一個關鍵節點;
其次就是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都呈現蕭條狀態,新興市場國家(如印度巴西)疫情的惡化,抑制了新興產業鏈從中國轉移至新興經濟體國家的趨勢。原本即將轉移至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利潤會進一步放緩留在中國,這對中國加速升級產業結構贏取了寶貴的時間;
第三點則是企業部門的利潤來自於外貿和內需,既然要保持企業部門的堅挺,刺激消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行為。從消費端輸血到企業,然後以此保證就業,就業復甦復甦也讓居民恢復了消費的信心,這樣一來就進入了一個正向的循環當中。巨大的消費市場的供應鏈也在從根本上進行轉移,加強了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中心地位。
最後一點則是,居民收入和就業受到疫情的衝擊,中國的消費者更加理性,對於國貨的好感也因為疫情上升,國貨的需求度和討論度也隨之上升。國貨借著疫情的東風可能會打一場對於外來品牌的漂亮的翻身仗,徹底撕掉低價低質的標籤,對未來的出海奠定了良性的現金流基礎。
綜上所述,在後疫情時代,中國有成為最大贏家的潛質。當然,有機遇就有挑戰,疫情還有反覆的可能,我國目前雖然總體控制住了,但防不住境外病例輸入,病毒也在出現變異,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還不能放鬆警惕,市場上的避險情緒也依然高漲。
此外,疫情對中低收入人群密集的行業衝擊較大,貿易和就業的萎靡長期影響國內的就業,貧富差距也拉大了,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上看,這都不是一件好事。
無論何時,我們都要保持務實與客觀,雖然中國的抗疫成績比較亮眼,但四周也是危機四伏,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