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流域與中巴邊界,中印邊界西段地圖

2020-09-04 我動地理探索


印度河流域與中巴邊界,中印邊界西段地圖

圖中藍色區域為印度河流域。藍線為河流,黑線為分界線。


印度河流域有一部分屬於我國西藏阿里地區、新疆和田地區,有獅泉河,象泉河兩大支流。

奇怪的是,中巴邊界不全是以分水嶺為界,巴基斯坦邊界線越過了印度河分水嶺,這一部分是塔裡木河內流區,我國交通更加方便。後續再找一些有關的資料。

相關焦點

  • 印度欲在中印邊界部署100枚超聲波飛彈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印度《經濟時報》10月18日發表署名「Kai Xue」的學者文章指出,印度認為本國經濟能夠超越中國,近年來一直在中印邊界處加大軍備部署。但實際印度本國經濟發展受到多重因素困擾,盲目樂觀並加大在中印邊界的軍事部署只會令問題惡化。據報導,「Kai Xue」是在北京的一名企業律師。
  • 印教授:在中印邊界退避三舍是毛主席戰略之舉
    來源:環球網文章回顧了中國軍隊在中印戰爭後「有禮有節的舉動」,稱中方在給予印軍前線部隊毀滅性打擊後,東線撤回兩國傳統習慣線中方一側,並以習慣線為基準後撤20公裡。印軍在此後幾十年裡全面推進到習慣線,造成印度對藏南的實際佔有。不為人知的是,相對於東線,中國極少宣傳西線阿克賽欽地區,卻「實實在在佔到了便宜」,各個制高點俯瞰印度首都新德裡,令印度如鯁在喉。
  • 拉達克地區簡介:中印邊界地圖位置 歷史宗教信仰
    拉達克地區簡介,中印邊界地圖位置,歷史及宗教信仰。  拉達克是藏族的傳統居住區,歷史上是中國西藏的一部分,位於克什米爾東南部,現絕大部分由印度實際控制。  拉達克面積4 5110平方公裡。曾是古絲綢之路必經的重鎮,首府列城(Leh)。主要語言為藏語(拉達克方言)和烏爾都語。
  • 從洞朗到加勒萬河谷:警惕中印邊界問題的三個改變
    中印在洞朗的對峙以及此次在東拉達克地區的對峙,起因都是由於對方的道路和橋梁修築行動被對方視為是一種企圖改變「現狀」的行為。然而,在中印邊界地區,近年來一直企圖改變「現狀」的正是印方。多年來,印度政府一直期望改變爭議地區的力量對比。印度在邊界地區部署的軍力規模已經遠大於中國在邊界地區的軍力部署。
  • 用於監視中印邊境?印度從美國租借的2架「捕食者」無人機到貨
    資料圖:「捕食者」無人機報導稱,基於印美雙方的租賃協議,這兩架無人機由印方操控、規劃飛行路線,收集到的數據由印度海軍保管。除了無人機本身外,供應商還派出了一支專業團隊來協助印度海軍操作這款無人機。自今年5月中印邊界衝突後,印度國防部向印度海軍授予緊急採購權,從美方租賃兩架無人機。
  • 衛星地圖看加勒萬河谷屬於我國境內,為何印度要越界挑釁?
    根據新聞報導,中國和印度軍人在加勒萬河谷爆發嚴重肢體衝突,印度軍方稱印軍有3人死亡,根據知情人士,中方也有人傷亡。根據衛星地圖看到加勒萬河谷屬於中印邊界西段新疆阿克賽欽西部,在喀喇崑崙山和岡底斯山山區,是中國領土,當地管控情況十分清楚,這次印度為何要越界挑釁?
  • 歷史|古代中國和印度,習慣邊界是喜馬拉雅山南麓,基本沒有爭議
    中印邊界問題,指中國與印度的邊界爭端問題。中印有爭議的邊界全長約1700公裡,分西、中、東三段(由於錫金段不存在爭議,故不含錫金段)。西段長600公裡,中段長450公裡,東段長650公裡。然而,這種爭議在中印古代史上是不存在的。中印自古相鄰,習慣邊界是喜馬拉雅山南麓,基本沒有爭議。
  •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回首:藏南離我們越來越遠
    關於1962年中印之間的那場戰爭,連國際社會也認為是由印度首先挑起的——當年,印度總理尼赫魯首先向印度軍隊發出「清除邊界上的中國軍隊」的命令,但是印度軍隊不是中國的對手。我軍勢如破竹,不到一個月就拔掉了大部分印軍的哨所和據點,一直打到中印兩國傳統的邊界線。可是正在印度軍心渙散、舉國惶恐時,中國突然單方面宣布無條件撤軍。
  • 多數國家地圖將藏南地區誤認為「印度領土」
    8月7日到8日,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13次會晤在印度首都新德裡舉行,中印雙方的特別代表表示,將尋求公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中方特別代表、國務委員戴秉國在與印方特別代表、印度國家安全顧問納拉亞南會晤期間,印度總理辛格、印度執政黨——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分別會見了戴秉國。在與辛格總理的會談中,戴秉國表示,未來幾年是中印關係大發展的機遇期,也是中印解決邊界問題的機遇期。相信雙方有決心、有智慧、有能力,根據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加強合作,共同努力,找到和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邊界問題解決方案。
  • 中國駐印度大使談邊界衝突:為什麼要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呢?
    中印合則兩利,鬥則俱傷7月10日,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就當前中印關係發表視頻談話,強調中印要做夥伴,不要做對手;要和平,不要衝突;要合作共贏,不要零和博弈;要信任,不要猜忌;要前進,不要後退。雙方應牢牢把握兩國領導人共識,落實好特代通話共識,聚焦友好和合作,化解猜忌和疑慮,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克服當前中印關係面臨的挑戰,推動兩國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的正確軌道。孫大使談話全文如下:6月15日,在中印邊界西段加勒萬河谷發生了人員傷亡事件。這是雙方都不願看到的局面。
  • 印度在中印邊界修建人造冰川!引流喜馬拉雅融水,到底要幹什麼?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印度科學家Sonam Wangchuk獨樹一幟,在中印邊界地帶建造了大量的「人造冰川」,通過把喜馬拉雅融水引向印度來緩解當地的水危機。印度北部與喜馬拉雅山脈相連,是一片荒涼、寒冷的不毛之地。冬天最低氣溫低於-30℃,年平均降水量僅200mm,十分乾旱,而且絕大部分淡水都被封存在冰川當中。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近年來冰川融水的流量變得非常不穩定,甚至一度出現斷流的現象。
  • 關於中印談判,印度外長有個暗示
    印度外長暗示:中印談判可能會持續數年,「複雜問題需要時間來解決」 「我正在(與中方)進行談判。這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據《印度教徒報》2日報導,印度外長蘇傑生日前在接受該媒體採訪時表示,印度與中方的談判正在進行中,他還暗示談判可能會持續數年。
  • 「捕食者」無人機已到位,印媒:或監視中印邊境
    「捕食者」無人機已經到位,預計將布置在中印邊境或印度洋為作戰部隊提供信息支持。,其飛行計劃與實際操控將由印度海軍官兵制定執行。同時有相關消息稱,與無人機一起抵達印度的還有一支由美國派遣的專業隊伍,這隻隊伍將負責技術維護,幫助印度海軍熟悉並掌握相關無人機操作技術。
  • 水利部:新疆伊犁河應急調水水頭順利通過中哈邊界
    7月4日9時,新疆伊犁河幹流三道河子水文站(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交界處我方水文站)流量達到290立方米每秒,比應急調水前增加了215立方米每秒,這標誌著應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請求,我方緊急實施的新疆伊犁河應急調水的水頭通過中哈邊界流入哈薩克斯坦,清澈的水流將有效地緩解哈方伊犁河下遊的旱情。
  • 印度租借美制「捕食者」無人機到貨 印媒炒:可部署到中印邊境
    來源:環球網印度從美國租借的兩架「捕食者」無人機近日到貨,印度媒體稱,這款無人機可部署在中印邊境進行監視。印媒報導截圖據印度新聞與評論網站「opindia」11月25日報導,印度從美國租借的兩架「捕食者」無人機(應為「捕食者」無人機的改進型號MQ-9B)已於近期到貨並投入使用。這種無人機以其出色的空中偵察能力而聞名,可通過其配備的攝像機和其他傳感器提供有關敵人行動的實時信息,不僅可以用在印度洋進行監視,也可以部署在中印邊境。
  • 從中印邊境衛星圖上,印媒發現解放軍清晰的「大作」
    原標題:從中印邊境衛星圖上,印媒發現解放軍清晰的「大作」據印度NDTV報導,衛星圖像顯示,在班公湖中方一側的土地上出現一副巨大的圖案,包括漢字「中國」和一幅中國地圖。據悉,衛星圖像是由NDTV從美國衛星成像初創公司「星球實驗室」(Planet Labs)處獲得的,這塊含有文字和中國地圖的圖案區域長約81米,寬約25米,足夠大到可以通過圖像衛星清晰地分辨。
  • 中國與印度雙邊關係
    印度是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1954年,中印兩國總理實現互訪,兩國領導人共同倡導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6年周總理再次訪印。   1959年,印支持和收容西藏叛亂分子並在中印邊境製造流血事件。1960年,周總理親赴新德裡就邊界問題同尼赫魯會談。1962年,印在中印邊境向中國發動全面武裝進攻,中國被迫進行自衛反擊。此後,兩國關係冷淡。
  • 印政府將邀反對黨談中印邊界風波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周良臣 環球時報記者 杜海川】印度多家媒體13日報導稱,印度內政部長辛格與外交部長斯瓦拉吉將邀請印度主要反對黨領導人周五會晤,介紹近期中印邊境對峙、印巴在克什米爾交火等問題的情況,以消除反對黨不滿,統一立場。印度news18新聞網稱,國會反對黨的領袖都被邀請到會,這一措施本身就很不尋常。
  • 印度租借兩架美制「捕食者」無人機到貨 印媒速炒:可部署到中印邊境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印度從美國租借的兩架「捕食者」無人機近日到貨,印度媒體稱,這款無人機可部署在中印邊境進行監視。據印度新聞與評論網站「opindia」11月25日報導,印度從美國租借的兩架「捕食者」無人機已於近期到貨並投入使用。
  • 印度外長暗示:中印談判可能會持續數年,「複雜問題需要時間來解決」
    這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據《印度教徒報》2日報導,印度外長蘇傑生日前在接受該媒體採訪時表示,印度與中方的談判正在進行中,他還暗示談判可能會持續數年。  (蘇傑生資料圖)  報導稱,談及中印邊境衝突相關話題時,蘇傑生表示,「從印度的角度來看,我相信我們十分立足於『現實主義』。在承認存在分歧這件事上,我們從不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