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回首:藏南離我們越來越遠

2020-11-27 騰訊網

拉達克:中國人最為嚮往,卻最難以抵達的目的地。在拉達克和西藏,隨處可見這種具有宗教意味的景觀,這暗含了二者在歷史文化上的紐帶關係。即使在行政歸屬上,拉達克也曾長期是中國的屬地,但它已屬印度。印度卻不滿足於此,它還聲稱中國境內的阿克賽欽地區也屬於印度,從而引發了邊境持續不斷的衝突。(攝影/Nevada Wier/c)。

在戰場上犧牲的我軍戰士,有一部分長眠在新疆皮山縣的康西瓦,與拉達克隔著一道喀喇崑崙山脈(攝影/李翔)。

一青一白的兩條雲帶,將位於原錫金國首都甘託克地段的喜馬拉雅南麓裁剪出三段:白色村莊佔據了富饒的山麓,視線往上移,蓊鬱的森林將整個山體包裹,並託舉出海拔8586米的雪峰幹城章嘉峰。在西藏也常能見到這種將雪山、森林、村莊組合在一起的景觀。事實上,相比景觀,錫金在文化上與西藏的淵源更深。它曾在長達千餘年的時間裡隸屬西藏,境內也多是信奉藏傳佛教的藏民。遺憾的是,印度於1975年將其吞併,錫金國從此淪陷為印度北部的一個邦。攝影/Jane Sweeney/c

還有一個月,2012年就過去了。寫不寫這篇文章?我猶豫再三,最後還是決定寫,因為中國有個傳統:若要人們記住一件事,往往會在它過去5年、10年或是它們的倍數的年份——比如50周年——時紀念一下。而在距離2012年50年前的1962年,中國和印度之間有過一場短暫的戰爭。

關於1962年中印之間的那場戰爭,連國際社會也認為是由印度首先挑起的——當年,印度總理尼赫魯首先向印度軍隊發出「清除邊界上的中國軍隊」的命令,但是印度軍隊不是中國的對手。我軍勢如破竹,不到一個月就拔掉了大部分印軍的哨所和據點,一直打到中印兩國傳統的邊界線。可是正在印度軍心渙散、舉國惶恐時,中國突然單方面宣布無條件撤軍。有評論家說,這一仗徹底打破了印度的大國夢,但是中國為什麼會撤軍,今天仍是一個謎。

幾年前,我經新藏公路從新疆葉城到西藏。這條公路在阿克賽欽地區要經過一個叫康西瓦的地方,那裡有一個為犧牲於1962年中印戰爭中的戰士修建的烈士公墓。高山反應使我十分難受,但還是決定去烈士公墓憑弔為國犧牲的戰士。

墓地面朝新藏公路,背倚赤裸的群山,四周用圍牆圍著,前面有一個大門。入門後,先看到一座紀念碑,碑後是一排排的墓碑和用鵝卵石及水泥砌成的墳冢。青藏高原往日的天都藍藍的,那天卻有灰濛濛的雲低低地壓在頭頂。我在墓地中徘徊,心裡默念著一個個墓碑上的名字:羅德清,7972部隊戰士,湖南長沙,62年10月犧牲,一等功;相文浩,7971部隊戰士,四川樂至,62年11月犧牲,二等功;卡子戈,7972部隊戰士,甘肅甘南,62年11月犧牲,三等功;居滿艾裡,7994部隊戰士,新疆阿克蘇,62年10月犧牲;劉長發,7978部隊,陝西城固。

這裡共埋葬了106名犧牲於中印戰爭西線中的戰士,這些戰士大多都在20多歲的年紀,他們的家鄉遠在千裡之外,他們卻永遠地留在了青藏高原渺無人煙的荒野裡。

中印邊界的西段,傳統上一直以喀喇崑崙山的山脊為界。但在英國殖民統治印度期間,一個叫詹森的英國人認為沙俄當時必然會佔領新疆的西部地區,為了與沙俄爭奪中亞的勢力範圍,詹森在地圖上越過喀喇崑崙山,將中印的邊界線往北畫到了崑崙山脈,這條線即「詹森線」。這樣,位於崑崙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之間的阿克賽欽地區就被畫到了印度。但這只是畫在地圖上的一道線,沒有起過實際作用,印度從未在此派駐一兵一卒。

阿克賽欽被夾在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的喀喇崑崙山和崑崙山之間——南邊的喀喇崑崙山是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峰最為集中處,北邊的崑崙山也是群峰突起,雪山連綿。阿克賽欽地區正好位於兩列大山之間的斷裂地帶,海拔較低,自古就是新疆進入西藏的最佳通道。

1956年4月,經過阿克賽欽地區的新疆至西藏的公路開始修築,並於1957年10月建成通車。當印度政府在《人民畫報》上看到這條路通車的報導時,立刻向中國發出抗議,並開始了所謂的「前進政策」:向阿克賽欽地區及中印邊界的中段、東段派駐軍隊。中國政府一再呼籲雙方坐下來談判,但印度都以中國撤出阿克賽欽為談判的先決條件。

中國如果放棄阿克賽欽,就等於隔斷了新疆和西藏的聯繫,也等於讓印度軍隊開到青藏高原上,這怎麼可能?印度把中國逼向絕路,中國別無選擇,只有還擊。阿克賽欽的爭端可以說是中印戰爭的起因,但阿克賽欽只是漫長的中印邊境的西段,戰爭在西段、中段、東段同時展開。我們取得最大勝利的地方在東段,但最後丟失最大面積的領土的地方也是在東段。可以說,英國殖民者和印度政府在西段畫了一條「詹森線」,在東段畫了一條「麥克馬洪線」,最後,前者沒有實現,後者的目的卻達到了。

關於這場戰爭的起因還有其他說法,比如有人說是因為1959年的西藏叛亂,等等。

我開始查閱大量文獻和論文。論文很多,遺憾的是,所有論文都沒有地圖,因為涉及邊界的地圖必須送國家有關部門審核批准,這些學者很知趣,自動省略了。害得我只好捧著好幾本地圖冊,一一核對論文中提及的地名、山名、河流名稱,藉此一點點恢復當年那場戰爭的情景。

越看文獻和資料越感到鬱悶和悲涼,當年英國殖民者的霸道和蠻橫實在令人髮指!若是沒有他們,中國怎麼會與印度成為鄰國?因為兩國之間隔著很多個位於喜馬拉雅山中的國家和原住民部落,如拉達克、尼泊爾、錫金、不丹,還有眾多非印度人的原始部落。

更讓人不能接受的是,那些曾經被殖民的國家一旦獨立,立馬學起殖民者的樣子,要繼承殖民者得到或想得到的一切。這聽起來十分荒謬,但在中國周邊,這樣的事卻一再上演。一些從英國、法國甚至蘇聯殖民統治下獨立的國家,紛紛「繼承」了他們的前宗主國從中國強佔的土地。這種荒唐的邏輯竟然在國際上很少受到譴責,有時甚至受到鼓勵。若是這種邏輯成立,豈不是越被殖民越好?越被侵略越好?因為殖民、侵略的國家越強大,將來從那裡繼承的版圖也就越龐大。如此一來,還有何公理可言?

很多人都對1962年中印戰爭的結果感到難以理解。英國著名學者內維爾·馬克斯韋爾在《印度對華戰爭》一書中說,當中國軍隊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候,中國政府突然宣布單方面無條件撤軍,這與其說讓全世界鬆了一口氣,不如說讓全世界都目瞪口呆。勝利者在失敗者還沒有任何承諾的情況下就單方面無條件撤軍,也就讓付出巨大代價才換來的勝利果實化為烏有。

相關焦點

  • 印媒:中印邊境戰爭使印度贏得藏南地區的民心
    資料圖: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解放軍俘獲大批印軍。今年是中印邊境衝突50周年。據《印度時報》11月1日報導,印專家與歷史學家稱,印度雖然1962年在所謂「阿魯納恰爾邦」(我藏南地區)的邊境衝突中失敗,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儘管印度戰敗,以印地語為代表的印度「愛國主義」贏得了該地區長期以來「語言危機戰爭的勝利」。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1962年中印戰爭,印軍損失了8700人
    1962年10月12日,印度總理尼赫魯下令全國總動員,宣稱要清除邊境的中國軍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政府忍無可忍,決定出兵反擊,教訓一下這個狂妄自大的傢伙,進而收復失地。中央軍委和總參謀部調集部隊進行了這次自衛反擊,在中印邊界的東段和西段展開行動。
  • 藏南,中印攻防戰每天上演
    【環球時報記者  程剛】在藏南的中印邊界爭議中,達旺是個焦點。它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故鄉,門隅地區的宗教、文化中心。迄今為止,所有針對中印邊境東段劃界的分析都無一例外地認為:中國一定會堅持將達旺劃歸中國的主張。在中國地圖上,達旺仍屬於西藏山南地區的錯那縣,而在印度非法成立的阿魯納恰爾邦內,達旺是13個行政區之一。
  • 中印1962年戰爭爆發原因是什麼?尼赫魯為何突然挑起爭端?
    中國1954年結束了抗美援朝戰爭,幾後又遇上了「三年大饑荒」(1959-1961),我黨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國內經濟建設上去,也正是在這段我國無暇顧及的期間,印度軍隊於1959年8月15日,越過麥克馬洪線,向我國西藏境內推進,之後武裝襲擊了中國邊防軍,這也是中印邊境的第一次武裝衝突——朗久衝突事件。
  • 印教授:在中印邊界退避三舍是毛主席戰略之舉
    中國西藏網訊 11月1日,多維新聞網刊發評論文章,分析1962年中國「放棄藏南」背後的原因,該文引述印度尼赫魯大學副教授迪帕克的觀點認為,中國在1962年中印戰爭後「放棄藏南」、保有阿克賽欽(Aksai Chin,又譯阿克賽或阿克塞)地區實為「丟了面子,賺了裡子」的天才之舉,體現了毛主席的戰略眼光。
  • 樹欲靜而大風不止:中印邊境和臺灣問題高度聯動,考驗中國定力!
    9月7日,印軍非法越線進入中印邊境西段班公湖南岸神炮山地域。印軍在行動中悍然對前出交涉的中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鳴槍威脅。8月31日的越境事件尚未解決,印度邊防軍人再次越線,而且,這次開槍了,性質變了,不開槍的原則已被打破,45年來中印邊境不聞槍聲的歷史結束了,印度是否知道這一槍的嚴重性。 一、西南邊境已經越來越滑向熱戰的方向。
  • 1962年,中國的娃娃兵收拾了印度鬍子兵,印旅長:世界少有
    印度趁中國抗美援朝、無暇西顧,不斷入侵我國邊界地區1950年,韓戰爆發,新中國的軍事力量迅速向東集結,無暇西顧。剛剛獨立才3年的印度,趁此機會,在1951年將軍隊推進到「麥克馬洪線」以南,並佔領了藏南重鎮達旺。
  • 荒涼的阿克賽欽與富庶的藏南哪個對中國更重要?本文帶你深度解析
    在1962年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大獲全勝,東線參戰部隊已經推進至中印傳統邊境線附近,來到了一望無垠的印度東北部阿薩姆平原,整個藏南地區的幾乎被我軍全部收復。我西線部隊也將印度突入我阿克賽欽地區的所有據點拔除殆盡,攻佔了印度北方軍事重地楚舒勒。可以說,東西戰場的形勢幾乎是一邊倒的。
  • 這部中印戰爭電影,演出了小人物的崇高美德
    大家好,在國內不論電影還是電視劇,抗日劇算是比較火的影視了,但看慣了中日戰爭劇,小編今天就和大家鼓搗一部中印戰爭電影《黎明前的拉達克》。
  • 1962年挑釁中國,要求把西藏劃給他們,印度當年為何如此囂張
    1962年中印戰爭中被俘虜的印軍士兵 很多人都想不通印度為什麼如此囂張實際上,當前這種程度的「作死」,對於印度來說,還遠沒到他們的極限,1962年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之前,印度人也是抱著中國不敢開戰的心思,不但在邊界問題上挑釁中國,更是在初期談判的過程之中,提出把中國西藏劃給印度,把四川省設為非武裝區,還要在成都駐軍監督。 說實話,蛤蟆吞天都沒這麼大的口氣,那麼當年的印度,為什麼這麼囂張呢?
  • 多數國家地圖將藏南地區誤認為「印度領土」
    在與辛格總理的會談中,戴秉國表示,未來幾年是中印關係大發展的機遇期,也是中印解決邊界問題的機遇期。相信雙方有決心、有智慧、有能力,根據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加強合作,共同努力,找到和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邊界問題解決方案。 會談結束後,中國代表團發言人馬朝旭稱,在邊界問題解決之前,雙方要共同努力保持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雙方還就南亞和東北亞局勢等地區性問題交換了意見。
  • 與印巴不同,如中印發生炮擊什麼性質?印學者:不是摩擦,是戰爭
    現在的印度可以說是「騎虎難下」,在邊境與我軍對峙幾個月後,有消息稱印軍不情不願地想撤軍了。當前的情況,印軍如果再不撤軍,很可能會一槍不發地凍死或者餓死在高原地區。但是顯然,印度國內的輿論對莫迪非常不利,對峙幾個月,印軍不僅沒佔據上風,反而損失慘重,一點好處沒撈著,印度怎麼可能咽得下這口氣?
  • 吳俊:印度在藏南的「經營」到底有多大戰略意義
    這座橋也是這條河上第一座橋,於1958年1月開工,1962年10月通車,通車時間更好趕上1962年中印邊境的戰鬥。落成時間為1987年,有意思的是這個通車時間,也正趕在另一次差點釀成熱戰的中印邊境衝突,從中似乎也可以看出,交通能力增長與印度當局戰爭衝動的正相關性。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引申一下,應該還有一句:糧草未行,道路先修。 按照1986年印度制定的針對中國的「獵隼」計劃,印度確實有將阿薩姆平原上的裝甲部隊迅速部署到北岸的企圖,顯然僅僅依靠直升機和薩萊鐵路橋還是嫌不夠的。
  • 堵機槍、滾地雷、孤身繳獲七門火炮,那些中印戰爭中的戰鬥英雄們
    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為了打擊印軍在中印邊境不斷挑釁和入侵行為,保衛國家邊疆安全,為中印邊界談判解決創造條件,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決定對入侵印軍實施自衛反擊。在為期1個月的艱苦戰鬥中,我軍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 印軍在中印邊境用上「地道戰」
    印軍在中印邊境用上「地道戰」 時間:2020年11月23日 16:26:55&nbsp中財網   據印度媒體稱,印度軍隊通過效仿中國的戰爭經驗,在印度所謂的「拉達克地區」部署了地道工事。  報導稱,中國曾在抗日戰爭中成功使用地道來對付日軍,越共也曾在遊擊戰中使用相同的戰術來對付美國人,在上世紀50年代的韓戰中也出現過同樣的戰術。  根據印度軍隊高級指揮官的說法,印軍在地道中設置了大直徑的鋼筋混凝土管道,以保護部隊免遭襲擊。
  • 簡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幾場對外戰爭,其中兩個國家現在還不好惹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10年,中國政府為維護世界和平,保衛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一共進行了五次對外戰爭,從戰爭時間上依次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蘇邊界武裝衝突、西沙海戰和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我國與這五個國家的戰爭都是在暴風驟雨的國際形勢下被迫進行的。
  • 印度欲在中印邊界部署100枚超聲波飛彈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印度《經濟時報》10月18日發表署名「Kai Xue」的學者文章指出,印度認為本國經濟能夠超越中國,近年來一直在中印邊界處加大軍備部署。但實際印度本國經濟發展受到多重因素困擾,盲目樂觀並加大在中印邊界的軍事部署只會令問題惡化。據報導,「Kai Xue」是在北京的一名企業律師。
  • 中印邊境動作頻頻,印度發射新衛星劍指中國,對峙野心昭然若揭
    據悉,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將在2020年11月和12月恢復太空發射計劃,並預計將進行多次發射。該機構預計在今年12月之前,首次發射一枚小型運載火箭,有消息稱,這款小火箭主要用於幫助印度發射重量較輕的衛星,並且該新型火箭可以在一周之內組裝完成。
  • 中印戰爭中國從印度收復了多少國土?這回有了答案
    原標題:中印戰爭中國從印度收復了多少國土?這回有了答案   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是中國在印度不斷挑釁和侵佔中國領土的情況下被迫進行的,印度在獨立之後,野心不斷膨脹,為了推行所謂的「大印度聯邦」竟然要求中國承認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中國當然拒絕這個無理要求,印度不甘心,不斷派出重兵在中印邊界,準備強行佔領「麥克馬洪線」地區,中國最後被迫進行自衛還擊。
  • 中印邊境一線軍情報告!印軍否認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
    英媒: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這篇文章的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並稱在今年的8月底,為奪回中印邊界西段班公湖南岸被印軍非法強佔的兩個山頭,解放軍使用了微波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