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幾場對外戰爭,其中兩個國家現在還不好惹

2021-01-08 老梁談故事

中國近兩百年來歷經了滿清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北洋軍閥混戰和國民政府,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然而中國人民積極探索探索救國之路,最終實現了自由、民主,抵抗了外族侵略,打倒了帝國主義,實現了民族解放、打倒了封建主義,實現了人民富強。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然而對於那些在我們建國後,繼續挑釁我們民族尊嚴的國家,我們國家也沒有手軟,我們人民的子弟兵,拿起武器,與之鬥爭,戰無不勝。

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小編搜集了一些資料。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10年,中國政府為維護世界和平,保衛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一共進行了五次對外戰爭,從戰爭時間上依次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蘇邊界武裝衝突、西沙海戰和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我國與這五個國家的戰爭都是在暴風驟雨的國際形勢下被迫進行的。

抗美援朝中國志願軍奔赴戰場

第一、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25日到1953年7月27日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為援助朝鮮、保衛中國安全,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出兵朝鮮,跟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聯合國軍」打仗。這場戰爭,中國志願軍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還有以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支援,最終取得了極大的勝利,是近現代史上中華民族對外戰爭首次取得勝利。並且打敗得是美帝。

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時期的報紙

第二、中印戰爭:我國西藏與印度領土接壤因為領土問題,雙方會談破裂,1959年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被印度政府庇護,中印兩國開始交惡,後來發生一連串交火衝突,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並建立了軍事據點,之後出兵造成此次戰爭。美國的古巴飛彈危機和此次戰爭幾乎於同一時間爆發。這次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我們來看下戰績: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準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準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而我軍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也是大獲全勝,嚇得阿三屁滾尿流最後趕緊求和。

中蘇邊界戰爭

第三、中蘇邊界戰爭(珍寶島戰役):1969年中蘇邊界出現的武裝衝突及由此引起的中蘇兩國的緊張對峙。中國邊防部隊在邊界上進行了還擊戰鬥,雖然規模不大,但是這一事件戰略規模之大和耗費之多,超過建國後的歷次軍事鬥爭。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交戰雙方都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邊界衝突未進一步擴大,但是由此造成的中蘇兩國在戰略上的嚴重對峙,對於中國和前蘇聯的政治經濟形勢及對外關係都產生了重大而又深遠的影響。

西沙自衛反擊戰的戰艦

第四、西沙海戰:西沙海戰是 1974年1月,我國海軍南海艦隊一部與陸軍分隊、民兵協同作戰,對入侵西沙群島的越南共和國(南越)軍隊進行的反擊作戰。此戰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完勝告終,從此中國牢牢控制西沙群島。

對越自衛反擊戰

第五、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戰爭。 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越南北部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衝突。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收復老山、者陰山、八裡河東山之戰,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最終也是中國完勝!

列位看官,看到這裡,對我們生在新中國是不是感到很自豪?我們一定要牢記我們輝煌的歷史,也不能忘記我們國家收到的屈辱,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我們一定要發憤圖強,自強不息!

相關焦點

  • 新中國成立的對外首戰,並非抗美援朝,而是發生在西南邊陲的戰爭
    我是狼君,一個陪您讀歷史的工科小夥兒新中國建立至今,或支援友邦,或被迫還擊,共七次對外出兵,並以全勝收場。一直以來,幾乎在所有人的認識中,我們新中國的開國第一戰就是抗美援朝戰爭,實際上這只能算是第二戰,第一戰則要數抗法援越戰爭,或稱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 2020中考歷史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科學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科學成就     (一)兩彈一星     1、1964.6.4,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2、1964年6月,中近程飛彈飛行試驗成功。     3、1966年10月,中近程核彈頭爆炸成功。
  •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與哪些國家交過手,勝敗如何?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外敵入侵,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和十幾個國家交過手,那麼這些對手又都是哪些國家?戰爭的結果勝敗如何? 一、美國。 整個韓戰期間,美國動員了三分之一的陸軍、二分之一的海軍和五分之一的空軍投入這場戰爭,在整個韓戰中,美國軍隊擁有絕對優勢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其地面陸軍的裝備也遠遠超過志願軍,尤其是炮火方便,美國軍隊的炮火在整個韓戰中都處於優勢地位。
  • 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李四光
    中國既要找到油,又要找到鈾——在新中國地質事業的群星中,最為明亮的一顆就是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奠基人李四光。1913年進入英國伯明罕大學學習地質學,1918年獲理學碩士學位,1920年回國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地質人才。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1931年獲伯明罕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34年赴英國講學,主持倫敦、劍橋等八所大學舉行的「中國地質學」講座。1947年獲挪威奧斯陸大學榮譽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 建國以來,中國一共對外出兵7次,除了韓戰,還有哪6次?
    新中國成立之後,戰爭並沒有停止,中國時時刻刻都面臨著危險,當時由於沒有先進的武器,飛機更是缺乏,美國資助臺灣的戰機時常飛到大陸上空,而沒有高射炮的我們很難對其構成威脅。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我國一共對外出兵7次,也可以說是7次保衛戰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韓戰,中國一一己之力對抗多國聯軍,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了38線,除了這次戰爭,中國還對外出兵6次。在韓戰爆發之前,中國還曾幫助越南抗擊法國。二戰中,法國快速被德國打滅國,但二戰失利的法國卻不願意放棄自己在越南的殖民地,二戰結束之後,開始重新攻略越南。
  • 兩個採桑女的拌嘴,引發了兩個國家的戰爭
    德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威茨說過: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歷史上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戰爭幾乎全是因為政治因素所引發的,所以戰爭又被稱為流血的政治。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因為極小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兵戎相見,比如我要說的這件因為兩個採桑女因為一捆桑葉導致的吳楚戰爭。
  • 多個國際組織和國家的政要祝賀新中國成立七十一周年
    盛讚發展成就 期待深化合作——多個國際組織和國家的政要祝賀新中國成立七十一周年新華社北京
  • 新中國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關係研究
    從歷史研究角度來講,對這兩個歷史時期的關係的認識問題,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小的歷史範圍中「厚古薄今」和「厚今薄古」爭論的焦點。這個問題之所以成為焦點、熱點問題,與一個時期以來「歷史虛無主義」泛濫有關。歷史證明,亂人國,必先亂其史;滅人國,必先去其史。蘇共的垮臺就是前車之鑑。當時,全面否定蘇聯及蘇共的歷史虛無主義泛濫,搞亂了人們的思想,最終被敵人不費一槍一彈而擊潰,消解於無形。
  • 瘋狂的足球:為了世界盃入場券,這兩個國家真的訴諸戰爭
    這兩個國家就是位於中美地峽的兩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他們的名字分別是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 那麼,這兩個國家為什麼會因為一場足球賽引發戰爭呢?戰爭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 國家博物館舉辦「秦漢文明」展 涵蓋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秦漢時期的...
    央廣網北京9月18日消息(記者張庶卓)由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承辦的「秦漢文明」展,於2017年9月17日至11月30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7展廳展出。此次展覽以學術為基礎,從全國30多家文博機構精選出170件組300多件重要文物,基本涵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秦漢時期的重要考古成果,通過對文物的深入解讀和相關拓展內容的展示,力圖全面展現秦漢時期中國的輝煌發展,為廣大觀眾奉獻一場名副其實的文化盛宴。
  • 中國未來50年將打六場戰爭:世界徹底亂翻天
    為了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尊嚴,未來五十年內,中國必須進行六場戰爭,也許是舉國大戰,也許是局部戰爭,但無論哪一場戰爭,都是中國必須進行的統一戰爭。按照現在的情況分析,臺灣必然拒統,中國大陸唯有武力統一。而這場中國的統一戰爭,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場現代化意義下的真正戰爭,是一場全面檢驗中國軍隊現代化戰力的戰爭。在這場中,中國可能會輕易獲勝,也有可能艱難獲勝。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大家也許都知道是關於美日對臺參戰情況而言。
  • 金一南:抱有這種心態,還談什麼國家發展
    中國有位官員曾說:發展要顧及別人的感受,中國處於風口浪尖,稍有不慎就成為別國打壓的藉口,我們現在是有口難辯、無處說理。金一南反駁:如果長期抱有這樣的心態,還談什麼國家發展?金一南聽到中國官員說出這樣的話,十分氣憤也十分痛心。他明確表示:我們建設國家利益,為什麼要對別人充滿歉意,我們就是要不惜以軍事手段、不惜通過戰爭來捍衛國家的利益。
  • 紐約大學教授:新中國成就體現中華文化國家治理優勢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新中國成就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國家治理優勢」——訪美國紐約大學政治學終身教授熊玠新華社紐約10月15日電 專訪:「新中國成就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國家治理優勢」——訪美國紐約大學政治學終身教授熊玠
  • 張維為:這四波愛國主義熱潮,造就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自信的一代人
    年初一場疫情,也讓今年的國慶有點與眾不同:經歷了全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我們看到了一線人員的辛苦,見證了中國奇蹟的誕生,也更懂得了「國家」的含義。「家國情懷」的自豪感,激蕩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在這個特殊的國慶日裡,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接受了觀察者網的專訪,請張老師回顧這不平凡的一年,也對接下來的國家發展做出展望。
  • ...我看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成就」——聽聽全國婦聯離退休幹部怎麼說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國婦聯建會70周年。作為與新中國共同成長的一代,全國婦聯的離退休幹部們親身參與了祖國的建設和改革開放,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巨大發展變化,是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 為你讀書|撲滅察哈爾鼠疫、消滅天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防疫戰
    如果說抗日戰爭時期是我國生物製品事業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那麼,從新中國成立到1966年,就是中國生物製品事業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與抗日戰爭時期出現的第一個高峰期相比,這一時期無論從高度上還是從體量上來說都不可同日而語,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兩個時期都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 新中國外交史縮影:紅色十外長的政治光譜
    外交部,成立於新中國誕生的翌日,迄今已歷一個甲子。在這60年當中,外交部一共產生了10位外長。作為國政運作的重要部門,外交部承載著新中國對外交往的使命,10位外長的職業生涯和榮辱沉浮正是新中國外交史的真實寫照。
  • 從未被清算與反思:日本對外戰爭的"國家達爾文主義"
    後來,直到1945年,作為國家神道庇護之根本的秀吉彰顯事業,一直與美化侵略行為聯袂前行,從未中斷。」而表現在對外行動上,亦如井上清教授所言:「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自1894年日清戰爭以來一直就沒有間斷過。」這意味著,以下兩條線索,或許才構成了明治以來的「接統」對象:一個是觀念上的自明前提——「八紘一宇」,另一個則是實踐上的行動楷模——「豐太閤」。
  • 70位作家70部兒童文學作品,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中國成立...
    10月20日,由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集」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發布會當天,北京出版集團總編輯李清霞首先代表出版方致辭,她談到,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推出一批主旋律突出、正能量強勁的優秀主題出版物,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更有營養的精神食糧,為社會貢獻可以傳之久遠的精品力作,是國家之需、民族之需、時代之需,也是出版人的使命與追求。
  • 新中國建立後,美國對臺灣的態度為何先冷後熱?不僅因為韓戰
    1950年1月5日,在新中國成立三個月零五天之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就臺灣問題發表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聲明,杜魯門說道:他保證遵守《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關於將臺灣歸還中國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