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的對外首戰,並非抗美援朝,而是發生在西南邊陲的戰爭

2021-01-08 狼君歷史

我是狼君,一個陪您讀歷史的工科小夥兒

新中國建立至今,或支援友邦,或被迫還擊,共七次對外出兵,並以全勝收場。一直以來,幾乎在所有人的認識中,我們新中國的開國第一戰就是抗美援朝戰爭,實際上這只能算是第二戰,第一戰則要數抗法援越戰爭,或稱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有人看到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可能會覺得很熟悉,覺得我國和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沒有關係啊,怎麼會成了我國的第一場對外戰爭呢?實際上則是我軍不僅參與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而且在這場戰爭中起到了絕對的作用。

1946年12月19日,二戰後剛剛復國不久的法國,武裝侵略剛剛獨立一年多的越南人民共和國。法國的侵略行為遭到了胡志明領導的越南武裝的頑強抵抗,法國不得不於1949年下半年開始,向越南大量增兵。

胡志明所領導的越南武裝力量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大,丟失了控制的全部大中城市,胡志明率部進入越北的原始森林中,繼續抵抗法國軍隊。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得知此消息的胡志明欣喜若狂,立即啟程前往中國求援。

胡志明到達北京,毛主席一行已經啟程前往蘇聯訪問,胡志明便馬不停蹄地一路追到了蘇聯。1950年2月3日,胡志明趕到莫斯科,還未來得及休息,便去求見毛主席,向毛主席介紹越南的嚴峻形勢,請求中國出兵相助。

當時法國在越南部署的軍隊已達23萬人,其中法國本土部隊5萬人,僱傭軍團7萬人,另有扶持的保大傀儡政權的偽軍11萬人。法軍部隊和僱傭軍部隊全部是正規軍,現代化武裝,可海陸空協同作戰,並掌握越南全境的公路和鐵路 ,具有極強的立體作戰和機動作戰能力。

而當時胡志明領導的越南人民軍,雖然對外號稱16萬,但正規部隊只有6萬餘人,其他的都是民兵組織。即使是這些部隊,在當時也全部都化整為零,散布在各地打遊擊,沒有一支完整建制的部隊,而且武器裝備極其落後。

面對胡志明的要求,毛主席有求必應,毛主席對胡志明許諾:「援助越南兄弟,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我們已經商定了,準備派出軍事顧問團赴越協助作戰,所列軍援如數滿足。」

我們建國的首戰,就此打響了,抗法援越,援助最主要的為軍事顧問團、訓練越南部隊和支援軍需物品。1950年3月4日,中央決定將越南主力整編的1.2萬人開到中國境內,由中方負責整訓,裝備全套由中方提供,後人數逐漸增至兩萬餘人。

1950年4月17日,我軍開始著手組建軍事顧問團。從第二、三、四野戰軍各抽調一個師的全套顧問,從第四野戰軍選調一個軍校的全套顧問及教員,從三野又抽調補充了部分人員,共計281人。

顧問團設軍事、政治、後勤三個顧問組,由韋國清任總顧問,梅嘉生為軍事顧問組組長,鄧逸凡任政治顧問組組長,馬西夫任後勤顧問組組長。同時向有我軍整訓的越南304師、308師和312師的師團營各級派駐顧問組。

陳賡將軍未編入顧問組,1950年7月19日,以中共中央全權代表的身份提前進入越南。8月12日,中國顧問團抵達越南,其餘各部隨在中國整訓的越南三個主力師一同進入越南。

9月16日,在陳賡的指揮下,以在中國整訓的越南人民軍第308師全部和第209師一部為主攻部隊,配合地方部隊和遊擊隊發起邊界戰役。10月13日,戰役以法軍全線收縮,越南人民軍收復高平至諒山的廣大地區,並在戰略上有被動防禦轉入主動進攻階段。

此後,越南人民軍在我軍軍事顧問的直接指揮下,由我國直接供給武器彈藥和糧食藥品,接連發動了紅河中遊戰役、東北戰役、寧平戰役等戰役。1952年10月14日,為取得在北越的絕對勝利,解放廣大的北越地區,西北戰役打響。

西北戰役期間,由於法軍準備充分,攻堅戰異常困難,胡志明焦急萬分,連續多次同武元甲一起電告毛主席請求中國直接派兵參戰。毛主席拒絕了這一請求,並告知越南方面中國方面的立場。

毛主席還鼓勵胡志明等越南領導人,說這場戰爭應由越南人民軍為主打,由我們派出軍事顧問團,提供武器彈藥和糧食藥品,培訓人民軍的正規部隊,可以保證最終的勝利。這次出兵的請求只是一個小插曲,最終人民軍在我國的支持下取得西北大捷,解放了越南西北地區。

1953底,法軍在英法兩國的支持下發動了攻佔奠邊府的戰役,越軍在武元甲和韋國清,發起了奠邊府戰役,這場決定越南歸屬的戰役,在我國全面的支持下,以活捉法軍卡斯特裡準將以下7000餘人,總計殲滅法軍1.6萬餘人而勝利結束。

從1950年8月至1954年7月印度支那停戰,越南人民軍先後進行了邊界、中遊、東北、京平,和平、西北、上寮、奠邊府等八次較大規模的戰役,除和平戰役中國軍事顧問團因集訓整頓未參與外,其餘全部參與了直接指揮。

在整個抗法援越戰爭期間,我國除未派出實際作戰部隊外,幾乎採取了全部的援助措施。戰鬥由中越指揮官聯合指揮,部隊全部在中國境內訓練,由中國負責武裝,並且全部以無償的方式捐獻。

我軍累計援助越南各類槍枝15.5萬支/挺,各類火炮3700餘門,各類槍彈5785萬發,各類炮彈108萬發,以及大量的工兵、通訊等專業器材。所有的裝備,沒有哪怕一支槍一顆子彈是淘汰品,都是現役選優抽調或是直接進口的。

除此之外,我軍還秘密派出工兵、鐵道兵、運輸兵參與後方的建設和防禦,開闢和穩定了中越1000多公裡的交通運輸線。除了修路,工兵還參與了專業陣地的修建,在奠邊府戰役中表現神勇的越軍高射炮部隊,不僅人是我們訓練的,炮是我們給的,就連陣地都是我們修的。

我軍對越南人民軍的全方位建設和保障,通過抗法援越戰爭,將越南人民軍從一支只會打遊擊的遊擊隊,建設成了一直兵種齊全,兵種間可協同作戰的現代化軍隊,有力地保證了中越取得最終的勝利。

整個抗法援越戰爭,是我國對外的第一場戰爭,早於抗美援朝戰爭開始,晚於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嚴格來說,算是新中國第一個參與的對外作戰,第二個取得勝利的對外作戰,稱之為對外首戰絕對名副其實。

如果您覺得文章不出錯,也想讓更多人知道老一輩人的故事,請點亮下面的小火箭,把它推薦給更多人吧。

本文章為狼君歷史原創,未經授權嚴禁以任何形式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簡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幾場對外戰爭,其中兩個國家現在還不好惹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10年,中國政府為維護世界和平,保衛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一共進行了五次對外戰爭,從戰爭時間上依次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蘇邊界武裝衝突、西沙海戰和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我國與這五個國家的戰爭都是在暴風驟雨的國際形勢下被迫進行的。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軍事科學院出版的《抗美援朝戰爭史》總結出如下特點: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場反侵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新中國與美國互為主要對手的一場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的全面較量;雙方經濟力量和軍隊武器裝備對比懸殊、極不對稱的一場戰爭。
  • 血與火的洗禮——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東坡兒女
    四川新聞網消息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東坡故裡人王曉月發表《血與火的洗禮——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東坡兒女》一文,介紹了當年眉山人民為抗美援朝所做的貢獻,本網全文發布這篇紀念文章。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誕生後所面對的第一次反對外來侵略的保家衛國戰爭。戰爭的勝利,昭示了一個偉大民族的新生!
  •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與哪些國家交過手,勝敗如何?
    新中國成立後,面對外敵入侵,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和十幾個國家交過手,那麼這些對手又都是哪些國家?戰爭的結果勝敗如何? 一、美國。齊心團結進 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野心狼 這首由麻扶搖作詞,周巍峙作曲的軍歌,正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 新東方老師稱抗美援朝是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是真不懂歷史還是?
    對於抗美援朝之戰,小北一直都是一個觀點:抗美援朝是我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此戰打出了我新中國軍人的鐵血風採,也打出了我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地位,此戰之後,我新中國和中華民族才是真正的站起來了,才真正擁有了大國和強國的世界地位!
  • 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震驚了世界,立起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徹底終結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落後挨打的屈辱形象。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浴血奮戰及其偉大精神,為我們留下了永恆財富。雲山之戰,中美兩軍初交鋒,志願軍出手即重創美軍王牌騎兵團;長津湖之戰,全殲美軍「北極熊團」和德賴斯代爾特遣隊;漢江50晝夜、上甘嶺43晝夜,志願軍頂住美軍暴風雨般的火力衝擊,做到了寸土不讓。無數志願軍將士血灑戰場、埋骨異國,用鮮血與生命踐行了保家衛國的錚錚誓言,定格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威震敵膽的英雄精神。
  • 張瓊 申福建 ‖ 眾志成城 保家衛國——內江人民支持抗美援朝戰爭...
    美國派兵進行武裝幹涉,發動對朝鮮的全面戰爭,同時,美國侵略朝鮮的空中飛機,連續不斷侵入中國東北邊境地區領空,對中國東北邊境地區的城鎮、鄉村進行偵察、轟炸和掃射,並派遣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新中國的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外來威脅,這對剛剛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是一場極其嚴峻的考驗。唇齒相依,唇亡齒寒。
  • 建國以來,中國一共對外出兵7次,除了韓戰,還有哪6次?
    新中國成立之後,戰爭並沒有停止,中國時時刻刻都面臨著危險,當時由於沒有先進的武器,飛機更是缺乏,美國資助臺灣的戰機時常飛到大陸上空,而沒有高射炮的我們很難對其構成威脅。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我國一共對外出兵7次,也可以說是7次保衛戰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韓戰,中國一一己之力對抗多國聯軍,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了38線,除了這次戰爭,中國還對外出兵6次。在韓戰爆發之前,中國還曾幫助越南抗擊法國。二戰中,法國快速被德國打滅國,但二戰失利的法國卻不願意放棄自己在越南的殖民地,二戰結束之後,開始重新攻略越南。
  • 倪志亮——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將軍大使
    回顧70年前抗美援朝戰爭史,我們會發現,中共中央之所以決策出兵朝鮮,抗美援朝,並非草率決策,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一決策既有事前準確的戰略預判,有高明精巧的戰略籌劃,又有諸多細緻的外交努力,由此達到了「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的優勢,志願軍才出徵進行抗美援朝戰爭。
  • 越南和朝鮮同樣得到新中國的幫助,為什麼越南會和中國反目成仇
    越南和朝鮮這兩個國家,都曾經是新中國傾全國之力去幫助的國家,在古代,朝鮮和越南是我國的附屬國,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接壤,東臨南海,西邊和寮國柬埔寨為鄰。越南是東南亞國家中,文化和中國一至的國家,那是因為越南曾經是中國的一部分,越南在五代十國之前一直是我國的領土,但由於中原王朝不斷爭戰的變故,讓越南有機會走向獨立,越南獨立以後,就一直作為中國的藩屬國,臣服於中原王朝,到了晚清時,清王朝自顧不暇,無力護衛自己的藩屬國,越南才逐漸成為了法國的殖民地,與中國文化的距離也越走越遠。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情況下,同朝鮮軍民密切配合,首戰兩水洞、激戰雲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血戰上甘嶺……創造了威武雄壯的戰爭偉業。全國各族人民由衷稱讚志願軍將士為「最可愛的人」!70載歲月洗禮,歷史的記憶從未褪色。
  • 英雄兒女驅虎豹——致敬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青春方陣
    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首戰兩水洞,打響出國作戰第一戰,不到兩個小時殲滅南朝鮮軍1個營和1個炮兵中隊。  聽到前方遭遇中國軍隊,美騎兵第一師第八團團長帕爾莫不以為然:「中國人嗎?他們也會打仗?」  帕爾莫沒有想到,6天之後,同樣的厄運就落在了騎一師頭上。
  • 丹東市圖書館「抗美援朝」主題書展(戰史篇)
    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周年,丹東市圖書館推出「抗美援朝戰爭」主題系列書展活動,精選本館館藏抗美援朝專題書籍,帶領讀者們回到那段盪氣迴腸的光輝歲月,重溫那些潸然淚下的英雄故事,銘記歷史,緬懷英烈,傳承精神,繼續前進!
  •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究竟是勝利者,還是只與美國打了個平手?
    1953年7月27日,中朝代表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代表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戰爭」最後是以雙方籤訂停戰協議結束的!既然是停戰,那麼應該是大家都打了一個平手,不然怎麼會叫「停戰協定」,而不叫「戰敗協定」呢!
  • 親歷者眼中的抗美援朝
    閱讀提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軍隊為和平而戰,又絕不畏懼任何破壞和平的挑戰。如同那首歌所唱,旋律悠揚又飽含力量:「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這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我的祖國》,是電影《上甘嶺》的插曲。在如今已經八九十歲高齡的老兵眼中,血戰上甘嶺、首戰雲山、空中「拼刺刀」等片段依然歷歷在目,它們共同構成了七十年前開始的那場壯烈雄偉的戰爭的鮮活記憶。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軍隊為和平而戰,又絕不畏懼任何破壞和平的挑戰。如同那首歌所唱,旋律悠揚又飽含力量:「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 專家說美國在韓戰中無意與中國為敵,但有兩件事卻避而不談
    比如,他說,在解放戰爭發生逆轉時,美國準確地判斷出了蔣軍會敗、我軍會勝,於是拼命和我們拉關係,想和即將誕生的新中國建交,即使是熱臉貼上了冷屁股也在所不惜。但是,在1950年,我們出兵抗美援朝,打碎了美國人的夢想。從此,美國決定與我為敵,對新中國進行遏制與包圍,全面與新中國對抗。對於抗美援朝,老專家說,這是毛主席對韓戰、對美國人做出了誤判。
  • 抗美援朝中國軍隊為何能贏?毛澤東總結了14個字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1950年,剛滿周歲的新中國百廢待興,卻勇敢地邁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步伐。今年還是萬隆會議召開65周年。在那場獨立自主討論亞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國際會議上,新中國領導人倡導的「求同存異」猶如一股清風,播撒下「團結、友誼、合作」的種子。
  •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引專家熱議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20集節目在全國累計首重播觸達人次近5.2億,平均收視率為0.9%政治分寸把握得好,敘述平實,很注意從國際背景講抗美援朝何以發生,把中美雙方統帥部的戰略判斷和戰術運用,進行對比參照,來推進戰爭故事,擺清戰場形勢。這樣,就有了史詩方面的追求和特點。在電視化上,創作團隊通過不少難得一見的影視鏡頭,有些還是第一次看到的資料,通過一些當事人的採訪,還原了決策和戰鬥現場。帶入感強,很吸引人。
  • 闢《炎黃春秋》謠:毛澤東否定抗美援朝戰爭?
    原來,在薛理泰、趙剛《中國國家安全的罩門》一文中,「史達林、金日成對中國刻意隱瞞發動戰爭的時機及作戰計劃,最後中國卻被牽連進戰爭,這是錯了,絕對錯了。」這段話並不是毛澤東的原話,而是作者薛理泰、趙剛對毛澤東言論的總結和概括,因此並沒有引號。毛澤東的原話究竟是什麼?薛理泰、趙剛對毛澤東的原話進行了怎樣的改動,我們不得而知。
  •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雙方戰場犧牲的最高將領是誰?
    日本史學家和田春樹在《韓戰全史》中這樣寫道:如果說美中戰爭是美國和中國「軍事、政治、經濟、外交上的全面較量」的話,那麼可以說結果是不分勝負。 像抗美援朝這樣,一眼看不出勝負的戰役,往往人們會從其他的方面進行對比,從而決出誰才是贏家。其實,戰死的最高將領便是一個對比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