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14個陸上鄰國,其中有2個國家尚未與我國劃定邊界線。一個是與我們存在領土爭端的印度,另外一個是處於印度控制下的不丹王國。
中印目前存在爭議的領土大約有12.5萬平方公裡,其中東段藏南地區大約9萬平方公裡,中段西藏阿里地區大約有2000平方公裡,西段爭議的阿克賽欽地區大約有3.3萬平方公裡。其中,阿克賽欽掌握在我國手中,藏南地區及中段阿里爭議地區掌握在印度手裡。
在1962年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大獲全勝,東線參戰部隊已經推進至中印傳統邊境線附近,來到了一望無垠的印度東北部阿薩姆平原,整個藏南地區的幾乎被我軍全部收復。我西線部隊也將印度突入我阿克賽欽地區的所有據點拔除殆盡,攻佔了印度北方軍事重地楚舒勒。可以說,東西戰場的形勢幾乎是一邊倒的。
但此後我軍不但沒有乘勝擴大戰果,而且還主動後撤,再次退回到了雙方實際控制線,致使印度後來不費一槍一彈又重新控制了藏南地區。直到現在很多人對於這樣的結果仍然感覺痛心疾首,無法接受,不明白為何我軍沒有趁機收復藏南地區。下面,我們就從藏南地區及阿克賽欽地區的戰略地位入手來深度分析一下其中的原由。
先說富庶的藏南地區
藏南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包括我國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的錯那縣、隆子縣以及林芝市墨脫縣、察隅縣大部分地區,面積大約9萬平方公裡。這裡地形極為崎嶇複雜,地勢由南向北逐漸隆起,海拔在500-5000不等,落差極大。
在氣候上,藏南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每年夏季,來自印度洋的富含水汽的西南季風被高聳的喜馬拉雅山所阻隔,由此這裡成了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藏南地區雨熱同期,中南部地區終年溫暖溼潤,適合多種農業作物生長,加之土地肥沃,十分富庶,素有西藏「江南」之稱。
這裡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固有領土,西藏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就出生在這裡。我國西藏地方政府在這裡常年派駐行政人員,管理民事及稅收。清朝末年,清政府駐藏大臣趙爾豐在察隅建立了察隅縣,並在中印傳統邊界線中方一側樹立界碑,這都充分說明了藏南地區屬於我國的歷史事實。
辛亥革命後,全國局勢陷入混亂。英屬印度當局趁機加緊對西藏的滲透與侵略。1913年,英國發起了「西姆拉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英屬印度外務大臣麥克馬洪炮製了一條沿著喜馬拉雅山山脊劃分的新界線,即「麥克馬洪線」。這條線單方面將我國喜馬拉雅山以南、中印傳統邊界線以北的領土全都劃入了英屬印度的版圖。
這條所謂的「邊界線」完全是英印當局一手操作的,此後我國歷代政府均不予承認,包括後來了解到英印當局陰謀的西藏地方噶廈政權也不承認。
1947年印度獨立以後,野心勃勃地要繼承英國人在南亞次大陸留下的一切遺產。印度的民族主義總理尼赫魯置中印傳統邊界線於不顧,頑固地堅持以「麥克馬洪線」作為中印邊界線,並且制定了所謂的「前進政策」,不斷在邊境地區向我國邊防部隊挑釁,打死打傷我國士兵。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軍被迫於1962年10月發起了自衛反擊作戰。
戰爭的結果不再贅述,下面主要談一下我們當時為何放棄固守藏南地區。
1、藏南地區的補給太困難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自古以來打仗打的就是糧草後勤。現代戰爭武器彈藥消耗巨大,對於後勤的要求就更高了。在當時,我軍在藏南前線部隊的補給基本上是依靠新修建的川藏公路來提供的。這條公路經過的地區地形複雜,環境惡劣,路基塌方、大雪封路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在一年中,這條公路只有幾個月能通車,總體上說,這條補給線不太穩定。
為了打這一仗,我們準備了很長時間,周恩來總理親自調撥了500輛汽車日夜向西藏搶運物資,這才儲備了可以一戰的軍用物資。
具體到藏南前線,物資補給就更困難了。藏南地區的北面是雄偉的喜馬拉雅山,這是一道難以翻越的天然障礙,從山北到山南只有幾個山口可以通過,根本就沒有公路,物資運輸完全要依靠騾馬馱運或者是士兵肩扛人挑,這種運輸方式除去運輸過程中的消耗,能夠運到前線的物資真的是少之又少。
這條補給線還面臨著無法克服的巨大困難,那就是自然環境。藏南地區夏季幾乎是天天暴雨傾盆,道路一片泥濘。到了春冬季節又是大雪封山,山南山北的交通會被完全阻斷。也就是說,喜馬拉雅山南北兩側的交通能夠通行的季節只有10月、11月兩個月,其他時間完全中斷,這也是我國選擇在10、11月間發起反擊作戰的根本原因。
對印自衛反擊戰第二階段結束後已經是11月下旬,冬季已經來臨,如果此時再不退兵,喜馬拉雅山的運輸通道就會被大雪阻斷,到時候我們的物資運不過去,在藏南的部隊也回不來,這可真是陷入絕境了。
有人說印軍已成驚弓之鳥,沒有反攻能力了,這是不正確的。在戰鬥中印軍是受到了打擊,但是遠未傷及根本。在印度平原地區,印軍很容易完成集結,而且他們本土作戰,物資補給也非常方便。反觀我軍,突進到印度平原的不足萬人,一旦大雪封山,既無補給又無援兵,就算是印軍再弱,我軍又能堅持多久呢?
2、藏南地區對於我國在這一方向上的戰略優勢影響不大
從地形上看,藏南地區對南面的印度平原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屯兵在此的確可以使我軍處於有利的戰略態勢。但即使是我們退守到中印實控線(麥線),我們居高臨下的戰略優勢也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我軍在青藏高原上依然可以對地勢較低的藏南地區形成壓頂之勢,戰場主動權依然掌握在我們手裡。同時,我軍不用翻越喜馬拉雅山作戰,後勤壓力可以大大緩解。
另外,藏南地區的戰略位置雖然重要,但是這裡畢竟距離印度的統治中心還有數千公裡遠,即使完全攻佔了印度東北部地區,也不會傷及印度的根本。況且,要拿下印度東北地區,我們還有一個更好的戰略支點,那就是中印邊界錫金段的亞東突出部。亞東的南面不遠處就是印度東北部的咽喉要道西裡古裡走廊,一旦將來「有事」,我軍可以直接沿著亞東溝南下,切斷西裡古裡走廊,屆時,印度的東北部與印度本部的陸地聯繫將被切斷,陷入死地。
當然印軍也可以繞道孟加拉國包抄我軍,但是這意味著要把孟加拉國拖入戰爭,印度有這個膽量在戰時再增加一個敵人嗎?
不可或缺的咽喉要地阿克賽欽
阿克賽欽位於我國新疆與西藏兩個自治區西部交匯地帶,總面積4.26萬平方公裡,在行政上大部分歸新疆和田地區管轄,小部分歸西藏阿里地區管轄。
從地形上看,阿克賽欽是一個半封閉型的盆地,它的北面是巍峨的崑崙山,西南面是高聳的喀喇崑崙山。該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中間地勢平坦,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交通咽喉要道,向北可以進入南疆,向西可以出入印控克什米爾,向南可以進入西藏。
在歷史上阿克賽欽同樣屬於我國西藏地方政府管轄。19世紀中葉,英屬印度當局為了防止沙俄從中亞南下威脅其印度殖民地,便企圖把可以進入新疆及中亞的交通要道阿克賽欽劃為英屬印度領土。
1865年,英印測量局的官員詹森潛入南疆地區勘察地形,他在阿克賽欽地區走了一圈,劃了一條所謂的「詹森」線,單方面把原本屬於中國的大約3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劃入了英屬印度版圖。
這條邊界線完全是英印當局單方面策劃的,中國政府從未參與,也從未承認該邊界線的合法性。然而獨立後的印度卻無理地堅持詹森線就是中印的邊界,阿克賽欽絕大部分都是印度的,中國必須歸還,中印邊界西段的領土爭端由此產生。
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以後,我軍退出了藏南,但是卻堅定地留在了阿克賽欽地區,這是因為該地區對於我國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1、新疆與西藏的陸路交通咽喉
阿克賽欽地區是新藏公路(G219)的必經之地,這條公路自新疆葉城通向西藏阿里地區,是兩個省區之間最為重要的陸路通道。一旦阿克賽欽有所閃失,新疆與西藏之間的陸上通道就被切斷了,這是我們決不能允許發生的事情!所以,我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讓出阿克賽欽地區。
2、阿克賽欽是軍事要地
阿克賽欽地區雖然海拔很高,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渺無人煙,但這裡地形平坦,適合修建大規模的軍事設施用以屯兵。
在阿克賽欽的西面,就是印控克什米爾。一旦印巴爆發戰爭,我軍可以從這裡前出拉達克從側後牽制印軍的行動,使之腹背受敵。對於這一點,印度也看的非常清楚,這也是它們堅持要強佔阿克賽欽地區的根本原因。
3、對於確保「中巴經濟走廊」計劃順利實施意義重大
目前,中巴兩國正在全面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這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樣板性工程。項目的主體包括修建鐵路、公路、油氣管道等,這個戰略對於我國來說至關重要。長期以來,我國大部分進口能源及外貿貨物都必須走馬六甲海峽,這條線路太長,沿途的政治形勢又非常複雜,一旦發生衝突這條運輸線就有可能出大問題。以目前我們的海軍力量,還無法確保這條交通線的安全。
「中巴經濟走廊」項目是彌補這個缺陷的重要一環,這條經濟通道連接了中國新疆喀什及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經過巴控克什米爾,規劃中的公路、鐵路、油氣管道一旦建好,中東的石油資源可以直接通過陸路運往中國。我國的出口商品也可以從陸路運輸到瓜達爾港裝船,然後再運往世界各地,如此,我們就可以降低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
另外,瓜達爾港將來不僅僅是一個商業港口,它必然會成為我國在印度洋上的一個海軍基地。我們在吉布地已經有了一個基地,兩個基地相連應該可以保證蘇伊士運河至瓜達爾港的這段航運安全。
這個項目對巴基斯坦也非常重要,可以為巴基斯坦提供海量的就業崗位,改善巴國內交通運輸條件,極大促進巴基斯坦經濟大發展,降低貧困率,同時也能更好地維護巴基斯坦的國家統一。
我們來看阿克賽欽對「中巴經濟走廊」的影響
阿克賽欽掌握在我們手裡是確保中巴經濟走廊安全實施的重要保障,如果我們失掉了阿克賽欽這個牽制印度的戰略要地,印度隨時可能發起對巴基斯坦的全面進攻,進而全面控制克什米爾,屆時,我們設計中的由陸路通向印度洋的宏偉藍圖將無法實施。
綜上所述,阿克賽欽地區對於我國來說至關重要,事關中國百年、乃至千年的大計,絕對不容有失!
另外,有很多人說阿克賽欽是懸在印度首都新德裡頭上的一把利劍,我軍重兵集團隨時可以南下進入印度腹地,24小時內攻佔新德裡,個人認為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
從阿克賽欽向南往新德裡,直線距離700多公裡,其間必須要翻越喀喇崑崙山及喜馬拉雅山兩座大山以及無數巨大的山脊,一路上彎彎曲曲的都是狹窄的山路,真正要走到新德裡怕是要一兩千公裡。而且這種狹窄的山路非常有利於防守,印度沿途設立了很多軍事據點,很多地方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樣的一條路線怎麼可能支持重裝大部隊快速突襲?
所以,說從這裡出發24小時內攻佔新德裡根本就不靠譜,這條路並不僅僅是一馬平川的平原,更有幾百公裡高山峽谷的險峻地形。要想從這個方向上對新德裡形成威懾,就必須要一點一點地攻佔拉達克,兵臨喜馬拉雅山南麓,如此才可以實現目的。
總結
藏南地區及阿克賽欽地區都是我國固有領土,相比較之下,阿克賽欽對於我國的意義更為重大一些,關鍵是它現在掌握在我們手裡,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絕不會放棄阿克賽欽。
我國早已經提出了解決中印邊界紛爭最為現實的方案,但是印度胃口太大,拒絕做出任何讓步,這是導致雙方邊界問題始終懸而未決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