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印巴不同,如中印發生炮擊什麼性質?印學者:不是摩擦,是戰爭

2021-01-10 前沿分析局

現在的印度可以說是「騎虎難下」,在邊境與我軍對峙幾個月後,有消息稱印軍不情不願地想撤軍了。當前的情況,印軍如果再不撤軍,很可能會一槍不發地凍死或者餓死在高原地區。但是顯然,印度國內的輿論對莫迪非常不利,對峙幾個月,印軍不僅沒佔據上風,反而損失慘重,一點好處沒撈著,印度怎麼可能咽得下這口氣?為了找回丟失的面子,尋找一個「出氣口」是印度向來的作風。

近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爆發三個月以來最大規模的炮擊,印度單方面攻擊其很大部分原因是想借巴基斯坦挽回自己「敗者」的身份。殊不知,一向壓制巴基斯坦的印軍,這次意外地被「碾壓」。據悉,這場大規模炮戰,導致印度數倍死傷於巴基斯坦,令人大開眼界。按照印度和巴基斯坦兩方的說法,印度的傷亡人數要高出巴基斯坦幾倍,印度此次顯然是吃了大虧。就印度這有仇必報的性格,該國士兵不會善罷甘休,當下兩國炮擊還在繼續,可以預料到印度一定會加大攻擊力度來爭回所謂的面子。

本以為這場炮擊會讓雙方之間的關係再度緊張,可就印度人的態度來看,事情似乎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軍事專家王雲飛就此次印巴炮擊事件指出,他曾經跟印度一名學者聊到過關於印度和巴基斯坦經常發生衝突的事情,可令人驚訝的是,該學者並不認為兩國之間的炮擊是一場戰爭。就王雲飛的說法,這名學者反而認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炮擊是屬於邊境摩擦,與兩國之間的戰爭沒有多大的關係。隨後,該專家在問到倘若印度和中國之間發生類似的炮擊,是什麼性質時,這名學者直接強硬地回答道:那就不是摩擦,是戰爭。

為什麼印巴之間如此大規模的炮擊都不是戰爭,反而到了印中這,就變成了戰爭?實際上關於這個問題,就印度人的角度上去思考的話,這存在一個軍事實力差距。隨著近些年來中國在各個領域上的迅速發展,印度比不上中國是顯而易見的,但印度人卻非常熱衷於拿本國跟中國相比,其原因就是因為印度人並不相信中國有超過印度的實力。特別是自1962年後,印度在輸給了我國後,就一直記恨著,試圖在各個方面找回丟失的面子,如今邊境對峙事件,印度之所以如此強硬,也有想挽回當年面子的因素在裡面。

別看印度和中國這些年來合作不少,可哪怕是在更加依賴中國的情況下,該國也沒有想與我國發展友好關係的想法。中國和印度的人口相似,歷史也相似,在印度人看來,印度沒理由比不上中國,但該國似乎忘記了,僅從印度購買大量武器裝備來湊本國軍事實力上就能看出,該國註定無法跟中國相比。中國軍事領域的發展,接二連三的國產武器的出現,都足以能夠說明這個問題。當然,更關鍵的還是1962年那場衝突,印度慘敗。

就如王雲飛所說的那樣,在印度部分高層以及精英的潛意識裡,中印一旦發生炮擊,就要新帳舊帳一起算,所以這根本不是摩擦的問題,而是戰爭的問題。不過,現在的問題在於,印度有這個算帳的心,但有這個膽子跟實力嗎?拉達克地區對峙幾個月,印度在此期間不也是揚言要報62年的仇,可說到現在,印度還是只能想著撤軍。

相關焦點

  • 印教授:在中印邊界退避三舍是毛主席戰略之舉
    中國西藏網訊 11月1日,多維新聞網刊發評論文章,分析1962年中國「放棄藏南」背後的原因,該文引述印度尼赫魯大學副教授迪帕克的觀點認為,中國在1962年中印戰爭後「放棄藏南」、保有阿克賽欽(Aksai Chin,又譯阿克賽或阿克塞)地區實為「丟了面子,賺了裡子」的天才之舉,體現了毛主席的戰略眼光。
  • 中印局勢取得重大突破!?印媒:中印同意從「摩擦點」撤軍並公布...
    3800公裡長的中印邊界沒有劃定,兩國在1962年爆發了戰爭。  儘管近年來一再發生事件,但雙方的軍隊基本上遵守了一項長期以來的協議,避免在高海拔邊界發射武器,不過9月份雙方也曾鳴槍示警。  印度國防部和外交部拒絕就最新談判的細節置評。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Anurag Srivastava稱:「當我們有東西要分享時,我們就會分享。
  • 印巴戰爭中美國找中國聯手,尼克森:沒中國合作美國什麼也做不了
    在印巴進入緊急狀態之後,美國立刻停止了對印度的所有援助,並通過各種渠道加大了對巴基斯坦的援助,但對於直接介入戰爭,美國並沒有信心,因為此時的美國軍隊還深陷在越南的戰爭泥潭中,無力再去開闢一個新的戰場,一籌莫展之際尼克森想到了中國。 尼克森對基辛格說:「如果沒有中國的合作,美國什麼也做不了」。
  • 印媒:中印邊境戰爭使印度贏得藏南地區的民心
    資料圖: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解放軍俘獲大批印軍。今年是中印邊境衝突50周年。據《印度時報》11月1日報導,印專家與歷史學家稱,印度雖然1962年在所謂「阿魯納恰爾邦」(我藏南地區)的邊境衝突中失敗,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儘管印度戰敗,以印地語為代表的印度「愛國主義」贏得了該地區長期以來「語言危機戰爭的勝利」。
  • 印巴錫亞琴冰川爭奪戰的啟示
    1947年印巴分治之後,兩國為了爭奪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雖然兩國隨後在聯合國的斡旋下簽署了《喀拉蚩協定》,基本劃定了克什米爾地區的停火線,但並未明確錫亞琴冰川的歸屬。幾十年來,兩國在錫亞琴冰川的爭奪,導致了大小數十次流血衝突。其中比較大規模的就有1984年4月的梅夫道戰役和1999年5月的卡吉爾戰役。
  • 中印衝突的印軍精銳部隊素質如何:都沒敢來收屍
    三次印巴戰爭中他們也自然沒有缺席1999年卡吉爾衝突,他們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地取勝印軍北方司令部這兩天還發布宣傳片,稱比哈爾團為「蝙蝠俠」——也不知道有啥典故但也有不少是頭天夜裡搜救不及而死去的。
  • 美媒:中國綜合國力遠超印 很多人瞧不起印度
    原標題:美媒:中國綜合國力遠超印 很多人瞧不起印度 印度蘇-30MKI機群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2月10日文章,原題:印度與中國:冷和平結束?中印競爭不如中日競爭那樣受關注,因為自從兩國歷史上第一次重大衝突——1962年戰爭發生後,中印有爭議的喜馬拉雅邊界幾乎沒有發生衝突。   相比東海和南海上演的不可測對抗,中印事實上的邊界(實際控制線)相對平靜。這也是因為上世紀80年代以來,北京和德裡設計了一個長期框架,管控兩國的邊界爭端,在冷和平的範圍內進行共同利益領域的合作。
  •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回首:藏南離我們越來越遠
    而在距離2012年50年前的1962年,中國和印度之間有過一場短暫的戰爭。關於1962年中印之間的那場戰爭,連國際社會也認為是由印度首先挑起的——當年,印度總理尼赫魯首先向印度軍隊發出「清除邊界上的中國軍隊」的命令,但是印度軍隊不是中國的對手。我軍勢如破竹,不到一個月就拔掉了大部分印軍的哨所和據點,一直打到中印兩國傳統的邊界線。
  • 印巴分治實際上就是一筆誰也說不清的爛帳
    但從此以後,印巴進行了三次戰爭,並導致東巴獨立,直到今天也是世界最不穩定因素之一,也就是一筆誰也說不清的爛帳。當然帳必須首先記在英國殖民者的頭上。截止到19世紀末,印度已經發生了或大或小無數次反抗英國殖民的武裝戰爭了,一味地鎮壓已經無法解決問題。而且英國對印度控制,只是經濟上和軍事上的,政治方面也僅限於上層,印度本身大約500多個土邦處於半封閉半獨立的狀態,英國只能對它們進行間接統治。就宗教而言,有印度教徒、穆斯林、錫克教徒以及一些小眾教派。各有各的想法。
  • 中印戰爭中國從印度收復了多少國土?這回有了答案
    原標題:中印戰爭中國從印度收復了多少國土?這回有了答案   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是中國在印度不斷挑釁和侵佔中國領土的情況下被迫進行的,印度在獨立之後,野心不斷膨脹,為了推行所謂的「大印度聯邦」竟然要求中國承認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中國當然拒絕這個無理要求,印度不甘心,不斷派出重兵在中印邊界,準備強行佔領「麥克馬洪線」地區,中國最後被迫進行自衛還擊。
  • 印軍在中印邊境用上「地道戰」
    印軍在中印邊境用上「地道戰」 時間:2020年11月23日 16:26:55&nbsp中財網   據印度媒體稱,印度軍隊通過效仿中國的戰爭經驗,在印度所謂的「拉達克地區」部署了地道工事。  報導稱,中國曾在抗日戰爭中成功使用地道來對付日軍,越共也曾在遊擊戰中使用相同的戰術來對付美國人,在上世紀50年代的韓戰中也出現過同樣的戰術。  根據印度軍隊高級指揮官的說法,印軍在地道中設置了大直徑的鋼筋混凝土管道,以保護部隊免遭襲擊。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1962年中印戰爭,印軍損失了8700人
    中央軍委和總參謀部調集部隊進行了這次自衛反擊,在中印邊界的東段和西段展開行動。戰事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11月21日基本結束,歷時一個月,經歷了兩個作戰階段。第一階段的主要反擊方向是東段的克傑朗和達旺地區。
  • 藏南,中印攻防戰每天上演
    從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結束至今,達旺一直在印度實際控制下。在靠近達旺的中印邊境採訪時,《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印方從未在這一地區停止做小動作,在邊境上印軍對中國的邊防軍警顯得很客氣,但只要看到空子,他們就會尋機「蠶食」。邊境爭議的實質是領土爭議,看來,印方還是根深蒂固地認為,多往前拱一點,在將來的劃界中就能多一點優勢。
  • 中印1962年戰爭爆發原因是什麼?尼赫魯為何突然挑起爭端?
    中印邊境長約2000公裡,歷史上從來沒有正式劃定過,傳統上都是按照喜馬拉雅山麓來劃分(山麓指的是山坡與周圍平地相接處),但自從印度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後,英國人為了維護其利益,生硬炮製出了一條新的分界線,也就是把中印邊界從喜馬拉雅山麓
  • 樹欲靜而大風不止:中印邊境和臺灣問題高度聯動,考驗中國定力!
    9月7日,印軍非法越線進入中印邊境西段班公湖南岸神炮山地域。印軍在行動中悍然對前出交涉的中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鳴槍威脅。8月31日的越境事件尚未解決,印度邊防軍人再次越線,而且,這次開槍了,性質變了,不開槍的原則已被打破,45年來中印邊境不聞槍聲的歷史結束了,印度是否知道這一槍的嚴重性。 一、西南邊境已經越來越滑向熱戰的方向。
  • 印政府將邀反對黨談中印邊界風波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周良臣 環球時報記者 杜海川】印度多家媒體13日報導稱,印度內政部長辛格與外交部長斯瓦拉吉將邀請印度主要反對黨領導人周五會晤,介紹近期中印邊境對峙、印巴在克什米爾交火等問題的情況,以消除反對黨不滿,統一立場。印度news18新聞網稱,國會反對黨的領袖都被邀請到會,這一措施本身就很不尋常。
  • 中印開始對等脫離接觸?但印軍必須先撤,然後解放軍再考慮撤
    全文847字,閱讀約需2分鐘中印邊境的軍事對峙仍未結束,眼下秋冬季已經來臨,邊境高原的氣候條件越來越惡劣,對於雙方軍隊來說都是壓力巨大,中印兩國也已經展開了8輪軍長級別會談,但印度一方始終沒有拿出誠意。不過能談判肯定還是要先談判,動武永遠都不是第一選項。
  • 美國參與中印對峙細節曝光,中方鏗鏘回應,美印聽清楚
    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月6日報導,美國駐印大使親口承認了美國曾經參與了中印邊境的對峙。早前,中印邊境發生衝突之後,現任美國總統川普就公然表示希望能夠為中印「排憂解難」,一同解決中印邊境矛盾。
  • 印巴邊境爆發大規模衝突,一支俄軍精銳趕來支援,莫迪怒斥白眼狼
    在俄方與巴方演習期間,印巴之間還發生了交火,印度突然向克什米爾實控線巴方一側開火,隨後巴方進行了回擊,此次交火時近幾個月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共有10名平民和4名軍人在交火中喪生。俄羅斯軍隊突然現身巴基斯坦境內,令印度方面不得不停止了對巴鐵哨所的炮擊。當俄方軍隊出現在巴基斯坦境內並舉行聯合軍演,印度開始停止炮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