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欲靜而大風不止:中印邊境和臺灣問題高度聯動,考驗中國定力!
三、除收益不同外,東西線戰事的特點有很大不同。最大的不同,臺海戰爭是有句號的,中印爭端是沒有句號的。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收復臺灣符合國際法,是國家統一而非對外侵略。臺灣一旦被收復,就是中國的了,沒有任何其他國家會幻想從中國手中拿走,臺灣不是我們同其他國家的領土爭端。臺海戰爭結束了就是結束了,美國日本甘心也罷不甘心也罷,只能接受現實。
-
中國未來50年將打六場戰爭:世界徹底亂翻天
第三場戰爭:收復藏南(2035——2040年)中國和印度有漫長的邊界線,但真正引起兩國矛盾和對立的只有藏南這一塊地方。印度一直以來,視中國為假想敵,超過中國為印度發展的戰略目標。印度一方面自我發展,一方面從美、俄、歐等國大力引進高尖端軍事武器及技術,其軍事、經濟發展緊跟中國而起。
-
印媒:中印邊境戰爭使印度贏得藏南地區的民心
今年是中印邊境衝突50周年。據《印度時報》11月1日報導,印專家與歷史學家稱,印度雖然1962年在所謂「阿魯納恰爾邦」(我藏南地區)的邊境衝突中失敗,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儘管印度戰敗,以印地語為代表的印度「愛國主義」贏得了該地區長期以來「語言危機戰爭的勝利」。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1962年中印戰爭,印軍損失了8700人
1962年10月12日,印度總理尼赫魯下令全國總動員,宣稱要清除邊境的中國軍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政府忍無可忍,決定出兵反擊,教訓一下這個狂妄自大的傢伙,進而收復失地。中央軍委和總參謀部調集部隊進行了這次自衛反擊,在中印邊界的東段和西段展開行動。
-
這部中印戰爭電影,演出了小人物的崇高美德
一晃時間到了1962年,中國和印度發生了邊境交火,中印戰爭,印度號召凡是年輕人都要參軍,寺廟的神父兼叔叔就告訴辛格,這場戰爭是不會打起來的,只是邊境小矛盾,讓你弟弟報名參軍,回來還能領取軍人特殊待遇和福利,你們的生活就會有翻天覆地改善,但辛格是一個熱血男兒,決定要報效自己的國家,爭先恐後的積極去參軍!
-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回首:藏南離我們越來越遠
遺憾的是,印度於1975年將其吞併,錫金國從此淪陷為印度北部的一個邦。攝影/Jane Sweeney/c還有一個月,2012年就過去了。寫不寫這篇文章?我猶豫再三,最後還是決定寫,因為中國有個傳統:若要人們記住一件事,往往會在它過去5年、10年或是它們的倍數的年份——比如50周年——時紀念一下。而在距離2012年50年前的1962年,中國和印度之間有過一場短暫的戰爭。
-
印度能承載多少人口壓力?人口極限是多少?
億,中印兩國的人口差距在逐步縮小。那麼,印度國土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裡,只及中國的三分之一,如果印度繼續以每年2-3000多萬人口的增長速度,當人口達到承受極限,會發生什麼呢? 實際上,印度要想推行計劃生育的難度實在太大。因為,印度是民主國家,印度老百姓可以用選票,讓那些有遠見的政治家失去執政地位,然後換一個允許他們自由生育的領導人來執政。
-
中國歷史上收復國土最多的將軍,晚清四大忠臣之一
在當時的晚清重臣當中有這麼一位重臣力排眾議,在垂暮之年擔當起收復新疆的重任。這位就是晚清四大重臣之一的左宗棠。左宗棠是湖南湘陰人,是中國近代史出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在63歲之際率兵收復新疆至今被後世歌頌。
-
印度國土只有中國三分之一不到,公路裡程為什麼比中國還多?
根據印度自己的數據,印度的公路裡程達到了800萬公裡,這可是比中國足足多出了300萬公裡。可是明明印度的國土面積也就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它那麼多的公路裡程是哪裡來的呢?要知道,我們可是世界上出了名的基建「大神」,人人信奉這樣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
-
中印1962年戰爭爆發原因是什麼?尼赫魯為何突然挑起爭端?
事實上,這條線完全是非法和無效的,歷屆中國政府都沒有公開承認過,不過由於中國近現代史上一直在致力於民族解放運動,所以對中印邊界線一直都是處於「聽之任之」的狀態。印度自從1947年獨立之後,也理所應當地繼承了英國人的政治遺產,利用中國忙於抗美援朝的空檔期,加速向北推進,在1951年吞併了「麥克馬洪線」以南的、本屬於中國的九萬平方公裡的領土,並且還單方面宣布,將「麥克馬洪線」視作不容更改的中印正式邊界線。
-
關於中印談判,印度外長有個暗示
印度外長暗示:中印談判可能會持續數年,「複雜問題需要時間來解決」 「我正在(與中方)進行談判。這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據《印度教徒報》2日報導,印度外長蘇傑生日前在接受該媒體採訪時表示,印度與中方的談判正在進行中,他還暗示談判可能會持續數年。
-
與印巴不同,如中印發生炮擊什麼性質?印學者:不是摩擦,是戰爭
現在的印度可以說是「騎虎難下」,在邊境與我軍對峙幾個月後,有消息稱印軍不情不願地想撤軍了。當前的情況,印軍如果再不撤軍,很可能會一槍不發地凍死或者餓死在高原地區。但是顯然,印度國內的輿論對莫迪非常不利,對峙幾個月,印軍不僅沒佔據上風,反而損失慘重,一點好處沒撈著,印度怎麼可能咽得下這口氣?
-
同樣是挑釁,為啥土耳其四處出擊,印度卻只碰瓷中國?
再加上印度作為亞洲第三大經濟體系,這幾年在經濟體中經濟增長速度排列第二,經濟總量世界第六,,先進武器不少,在2019年全球火力榜中排名第四,僅次中國,超越英法,雖在西方大國面前是個小跟班,但在南亞可是個實實在在的小霸主。
-
中印兩國對比 39個對比項裡中國34項佔優可全面碾壓印度
印度邊防部隊6月18日派270餘人攜帶武器、連同2臺推土機悍然越過錫金段邊界線100多米,進入中國境內阻撓中方的修路活動。截至8月2日下午,印軍仍有48人和1臺推土機非法滯留在中國領土上。中國外交部、國防部等6大權威機構在24小時內連續發聲揭露印方非法越界的本質。
-
中印局勢取得重大突破!?印媒:中印同意從「摩擦點」撤軍並公布...
印度官員表示,中國軍隊越過了有爭議的邊界,進入了一個偏遠的山谷。中國則稱印度士兵做出了挑釁行為。 自那以來,這兩個擁有核武器的亞洲鄰國在印度拉達克地區和中國控制的青藏高原之間崎嶇的邊境部署了數萬名士兵,增加了進一步衝突的風險,同時也在尋找緩解衝突的方法。
-
事關中印邊境,中國專家給出說法,不能慣印度的壞毛病
最近這段時間,印度似乎有些過於活躍了,接二連三與多個國家在邊境地區發生衝突,當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與中國之間的邊境問題。為了在邊境地區形成一定的威懾力,印度不斷往邊境地區派兵,引起多國媒體的爭相報導。
-
搞清這7個方面問題就明白:印度實在不該賭上國運來挑釁中國
鑑於中國的「低調」和「沉默」,於是,就有了兩種說法,一種是,中印邊境問題不是中國的優先方向,中國希望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另一種是,中印邊界衝突本身沒什麼大事,雙方都是正在尋求崛起的發展中大國,不會輕易挑起戰爭,趨勢不會惡化。那印度國內是如何看待中國這種「低調」的呢?
-
美國一個師17000人,印度一個師15000人,中國一個師有多少人?
不過在現代戰爭中,人數對於決定戰爭的勝負已經沒有那麼大的作用了。現代戰爭拼的是體系化作戰實力,一旦作戰體系被壓制那麼再多的人都只是去當炮灰,所以在現在軍隊中,各國的編制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從古至今,軍隊編制都是有著嚴格分級的,但是一般來說,戰場上部署都是以師級單位為主要調動規模,那麼在各國軍隊中,一個師大概是多少人呢?
-
70多年前,此人帶領海軍收復南海這一島嶼,現成中國最美島嶼
說到國土,這一向士我們中國人十分看重的資源。而我們對待國土的態度向來是「不是我們的,我們不會爭搶,是我們的,一寸也不能丟失」。而且我們還有著「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但是可惜的是,我們中國近代的時候。尤其是在清朝末年,遭遇著蠻橫的列強的侵略和非法侵佔。
-
簡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幾場對外戰爭,其中兩個國家現在還不好惹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10年,中國政府為維護世界和平,保衛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一共進行了五次對外戰爭,從戰爭時間上依次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蘇邊界武裝衝突、西沙海戰和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我國與這五個國家的戰爭都是在暴風驟雨的國際形勢下被迫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