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底「印藏特種邊境部隊」:美印情報機構扶植,寄人籬下的炮灰
不過是炮灰美國、印度和達賴集團組建「印藏特種邊境部隊」的初衷,就是想用「中國人打中國人」,這些「流亡藏人」在相貌、語言等方面與中國境內藏族人士並無差異,且熟悉藏區情況,適應高原氣候,有印軍退役將領表示,他曾看到「印藏特種邊境部隊」的人員在海拔4800多米的高原上打排球,其對高原氣候的適應能力之強可見一斑。
-
中印衝突的印軍精銳部隊素質如何:都沒敢來收屍
原標題:晨楓:比哈爾的生鐵膽撞上解放軍的金箍棒——論印度精銳部隊的素質[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晨楓]據說,在加勒萬河谷被解放軍的棍棒和石塊打得抱頭鼠竄的印軍屬於精銳的山地師。
-
解放軍在邊境用微波武器擊退印軍奪回山頭?印軍方回應:假消息
綜合澳大利亞《澳洲人報》和英國《泰晤士報》消息報導,一位中國學者在近日的一次演講中表示,在中印邊境發生軍事對峙期間,解放軍使用微波武器迫使印度軍隊撤退。資料圖文中稱,這位中國學者透露,解放軍動用微波武器對付印度士兵的行動發生在8月29日,印度當天派士兵佔領了印方所謂的「拉達克地區」東部的班公湖南岸的兩個重要山頭,解放軍西部戰區則派出部隊前往收復這兩個被佔領的制高點,並被要求不得開火。
-
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印軍否認
(觀察者網訊)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的說法,引發外媒關注。而印度軍方迅速否認,抨擊報導是」毫無依據」,「假新聞」。 《泰晤士報》當地時間17日在網站發文,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
-
印軍否認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
英媒: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這篇文章的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並稱在今年的8月底,為奪回中印邊界西段班公湖南岸被印軍非法強佔的兩個山頭,解放軍使用了微波武器。
-
但印軍必須先撤,然後解放軍再考慮撤
目前的進展是中印兩軍應當開始對等脫離接觸,中國提出正當要求,讓印軍先停止越界,開始撤出,然後解放軍再撤軍。中國的意見中印邊境的軍事對峙完全是由印度一方引起的,這一點人所共知,印度自己也心知肚明,印度總理莫迪此前已經表示過,中國解放軍沒有越界行為
-
撼喜馬拉雅山易撼解放軍難!印媒感嘆難以取勝:中方已武裝到牙齒
日前印度媒體對中印一線兵力,裝備配置進行了對比,感嘆解放軍「武裝到了牙齒」。最近,央視和軍媒集中,大量報導西藏軍區5592觀察哨的先進事跡,期間播放了大量有關我軍一線哨所的內部構造和官兵生活,巡邏和戰備的情況。這些鏡頭都被印媒看到,並給對方造成無形的傷害。印度人看到,解放軍官兵不但穿得暖和、住得舒適,甚至還能在休息期間彈吉他,畫畫以及到娛樂室和戰友一起玩電子遊戲。
-
改革的下一站,解放軍預備役部隊!
作者|軍路君 資料|新華社 兵役法等2020年7月1日零時起,現以軍地雙重領導的預備役部隊,將全面納入軍隊領導指揮體系,由黨中央、中央軍委集中統一領導,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這是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跨軍地改革後,又一由現行軍地雙重領導調整為黨中央、中央軍委集中統一領導的武裝力量。什麼是預備役部隊?預備役部隊,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預備役部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一支重要力量。
-
印軍翻出14年前舊睡袋挨凍,解放軍卻在吃火鍋
,印媒再次報導,在前線邊境駐紮的印軍被迫只能使用14年前就積壓在倉庫裡的睡袋。印度方面如今在中印邊界對峙的前線部署了大概五萬多名士兵,而這立即讓後勤方面的壓力非常之大,無奈之下印軍後勤人員翻箱倒櫃找出了一批舊睡袋來充當緊急保暖物資。
-
暴風雪強勢來襲,5萬印軍孤立無援?印媒:莫迪真的開始急了
暴風雪強勢來襲,5萬印軍孤立無援?印媒:莫迪真的開始急了自從今年二月開始,印度軍隊便開始了頻繁的軍事行動,在莫迪的帶領下,印軍表現得無比強勢,先是全員出動,佔領了拉達克高原地區的多個山頭,還派出了數十架戰機,在邊境線周圍全天候巡邏,想要通過兵力數量的優勢,給解放軍來一個下馬威,可面對印度的挑釁,解放軍也早就做好了萬全準備,在邊境地區修建了許多軍事設施,三公裡就建一個哨所,徹底斷絕了印軍夜間突襲的想法
-
印軍在中印邊境用上「地道戰」
印軍在中印邊境用上「地道戰」 時間:2020年11月23日 16:26:55 中財網 據印度媒體稱,印度軍隊通過效仿中國的戰爭經驗,在印度所謂的「拉達克地區」部署了地道工事。 報導稱,中國曾在抗日戰爭中成功使用地道來對付日軍,越共也曾在遊擊戰中使用相同的戰術來對付美國人,在上世紀50年代的韓戰中也出現過同樣的戰術。 根據印度軍隊高級指揮官的說法,印軍在地道中設置了大直徑的鋼筋混凝土管道,以保護部隊免遭襲擊。
-
解放軍在班公湖巧妙取勝,印軍嘔吐逃跑:不開一槍奪回2個山頭
目前,印度除了在經濟上將自己拒之門外,對峙前沿的部隊也遭到迎頭痛擊。印度媒體《歐亞時報》稱,根據中國專家金燦榮教授的說法,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印軍非法佔領的2個山頭上使用了微波武器,印度士兵們開始產生不良反應,隨後逃跑,解放軍巧妙取勝,奪回了班公湖南岸的高地。
-
印軍採購12艘巡邏艇 將部署至班公湖
(印軍將領乘坐小型快艇前往邊境地區) 據《印度時報》1月2日報導,2020年12月31日,印度軍方與印度果阿造船廠籤署了12艘特種快速巡邏艇的採購合同
-
印軍秘密部署蛙人隊,在海拔4000米班公湖潛水是玩命
他在距離班公湖僅幾百米的印度軍隊一個陣地上指著班公湖對印軍和印藏邊境警察部隊的士兵們說:「正在進行談判以解決(與中國)邊界問題。無論取得了什麼進展,這個問題都應該得到解決。但是,我不能保證會在多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但我保證,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觸及或佔領印度的一寸土地。」印度國防部長在對班公湖前線部隊演講的最後強調說「沒有比通過談判找到解決方案更好的選擇了」。
-
解放軍發生失誤,敵司令瞎指揮幫一個忙,一根蠟燭也幫了一個大忙
當時,敵52軍佔領營口,53軍先頭部隊已到了遼陽、鞍山,也準備跑去營口。不料,衛立煌還想死守瀋陽,於是下令52軍、53軍一起退回瀋陽,以加強瀋陽的防守力量。這一支連續強行軍的部隊,又開始了新的強行軍。可是,52軍三萬多人靠這幾條船運輸,遠遠不夠。劉玉章決定破壞車輛,打死馬匹,將人員強行「塞」上船。部隊迅速撤出陣地,趕去碼頭上船。劉玉章搶先登上了海軍艦隊司令官馬紀壯的旗艦。可是,由於落潮太快,官兵登艦需要時間,軍艦又無法啟航,只好等拂曉漲潮出海。
-
媒體披露解放軍番號演變史 38軍被譽「萬歲軍」
每個縱隊下轄2至3個師或旅,相當於美軍的「軍」級單位。到1948年9月的西柏坡會議上,中央制定了軍事計劃,準備在接下來的三年中,把現有的51個縱隊280萬人逐步擴展到70個縱隊500萬人。同月中央軍委決定,未來的正規軍要編成70個軍。這70個軍分屬於20個兵團,下轄共計210個步兵師。 到1959年3月,解放軍各部相繼對部隊進行整編,總計編成4個野戰軍、12個兵團、57個步兵軍。
-
海拔3000米哨所全配吸氧儀,印軍司令稱難以置信,俄:這就是差距
據了解,經過多年的努力,全軍高原部隊在制供氧保障條件上實現了「五個轉變」:保障模式由局部定點轉變為全域覆蓋,制氧方式由零星間歇轉變為足量持續,供氧對象由部分一線官兵轉變為全體高原部隊,用氧性質由醫療救治為主轉變為日常生活保健,官兵身體狀況由缺氧被動性代償轉變為吸氧主動性恢復,較好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高原部隊的缺氧難題。
-
在拉達克,氣溫已降至零下15度,印軍終於嘗到了苦果
但隨著冬季的來臨,印軍部隊正面臨著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空前挑戰。根據印度媒體《印度快報》的描述,目前拉達克地區無論是地理條件還是氣候條件,都對印度非常不利,目前印軍駐拉達克地區的部隊每天都有非戰鬥減員的情況發生,而印軍至今部署在高原上的十多萬部隊,如今連最基本的防寒服和睡袋都沒有配齊。
-
中印新一輪談判在即,印軍又生么蛾子,炒作中國部署雷達、飛彈
去年12月31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在例行記者會上,就中印邊境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中印兩軍第八輪軍長級會談以來,雙方聚焦一線部隊脫離接觸保持協商,加強部隊管控,邊境地區局勢總體穩定。中方願繼續與印方保持軍事和外交渠道溝通,雙方正就舉行第九輪軍長級會談進行協商。
-
論戰略運輸能力,印軍拿什麼抗衡解放軍
無論武器多先進,部隊多精銳,只有抵達了一線,才有作戰的基礎。青藏高原的寒冬已經來臨,我們不妨來個中印兩軍的戰略運輸能力大比拼。 翻看電子地圖,從喀喇崑崙山脈到喜馬拉雅山脈一線,無疑是一堵牆,從印度平原仰望中國的青藏高原,就是在「翻牆」。這堵牆緊挨著的,是遼闊的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