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3000米哨所全配吸氧儀,印軍司令稱難以置信,俄:這就是差距

2020-12-03 要聞視界

長期以來,氧氣便一直被高原官兵稱之為「第二糧食」。而近年來,軍委領導十分關心高原邊防官兵的吸氧問題,軍委後勤保障部把吸氧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制定高原部隊制供氧整體建設方案,頒發高原制供氧管理規定,建立責任制,狠抓落實。就在近日,被高原官兵們稱之為「移動加氧站」的可攜式小型制氧機、可攜式碳纖維氧氣瓶、固態氧發生器、可攜式單兵加壓氧艙等4型單兵制供氧保障器材在高原邊防部隊配發試用。據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負責人表示,這標誌著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所有點位吸氧實現全覆蓋,一個以固定站點制氧機組為支撐、小型制氧機和氧氣瓶為補充的氧氣供應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有分析指出,隨著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所有點位吸氧實現全覆蓋,這意味著我們的後勤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據了解,經過多年的努力,全軍高原部隊在制供氧保障條件上實現了「五個轉變」:保障模式由局部定點轉變為全域覆蓋,制氧方式由零星間歇轉變為足量持續,供氧對象由部分一線官兵轉變為全體高原部隊,用氧性質由醫療救治為主轉變為日常生活保健,官兵身體狀況由缺氧被動性代償轉變為吸氧主動性恢復,較好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高原部隊的缺氧難題。

眾所周知,打仗就是打後勤,而解放軍的保暖營房、光伏、雷達、無人機和火鍋等,足以讓印軍相形見絀。以保暖營房為例,其融合了拆裝式結構、超低能耗、可再生能源熱電聯供和被動太陽房等技術,採用集成鋼榫結構、夾芯聚氨酯保溫複合一體板、風—光—柴—儲多源微電網、生物降解罐等部件部品,最大特點是採用被動式太陽房與主動式太陽能集熱相結合方式為室內供暖,可讓室外溫度-40℃的海拔5000米以上地區,建築物內部溫度可維持高於15℃,提供強有力的野戰宿營保障,解決部隊長期駐守低溫、低氧高原地區的困難。

相比之下,印度軍隊後勤的慘狀可謂是十分突出了,以至於連駐拉達克印度第14軍司令梅農中將都表示對印軍後勤的現狀感到難以置信。據悉,沒有類似新型營房的印軍就只能繼續「蝸居」在條件艱苦、四處透風的簡易掩體和帳篷裡執勤,像樣的正常休整一次要向後走上幾公裡、十幾公裡乃至幾十公裡到有固定居民點的地區才行。就在近日,印度媒體就公布了一張印軍的照片,駐守在邊境拉達克地區海拔5000米左右的錫亞琴冰川,近日一場暴風雪來襲,氣溫下降到零下50度,但是照片中的印軍士兵卻只能躺在露天的簡易雪窩子裡過夜,被大雪覆蓋後幾乎凍成了冰雕。由此可見,在後勤保障方面,解放軍已經遠遠甩開印軍。事實上,對於解放軍來說,如果印度軍隊真的有誠意談判,那麼當然可以;如果無理取鬧,尋求不合理的利益,那麼解放軍已經做好了長期對峙的準備。

與此同時,俄羅斯軍事專家則點評稱,這就是中印雙方存在的巨大差距,而這背後則體現的是工業化之間的差距。有分析指出,這段時間,因中印邊界衝突的原因,很多人開始關注中印的實力。其中絕大部分人認為,過去十幾年雖然印度的發展非常快速,綜合國力也有不小提升,但是與中方相比,印度的實力還是顯得非常弱小。如果說1962年的中方經濟實力還在趕超印度的漫漫徵途之上,今天的中方經濟對印度已經擁有全面「碾壓」式優勢,其GDP幾乎是印度的五倍。此外,中方高度工業化,而印度還處於初級階段。目前,中方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一直以來,中方都被稱為「世界工廠」,而印度的製造實力根本就比不了中方。

相關焦點

  • 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哨所官兵全部吸上自製氧
    中國軍網11月7日報導 近日,軍網記者從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獲悉,目前全軍駐地海拔3000米以上哨所官兵全部吸上自製氧,我軍高原官兵吸氧基本實現由依靠山下送氧到高原哨所自製氧的歷史性變化。 該局領導告訴記者,平時供氧,駐地海拔4000米以上部隊氧氣可直通單兵床頭,駐地海拔3000米至4000米部隊實現成建制集中保障;訓練和非戰爭軍事行動供氧,機動和基地保障一體銜接,部隊急進高原預置儲氧和應急保障綜合配套;保障模式由局部定點轉變為全域覆蓋,制氧方式由零星間歇轉變為足量持續,供氧對象由部分一線官兵轉變為全體高原部隊;戰時供氧,按照全程伴隨、立體成鏈模式組織實施;推動「救命氧
  • 印軍前沿哨所遭雪崩襲擊,已有1死2傷!這只是大規模傷亡的前兆
    據《今日印度》18日報導,當天晚上的8點左右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一間哨所被雪崩掩埋,哨所內的三名印度士兵1死2傷。俄媒此前就曾指出,克什米爾地區即將進入大雪封山的季節,天氣將持續惡化,部分地區雪崩概率增高。
  • 印軍否認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
    英媒: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這篇文章的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並稱在今年的8月底,為奪回中印邊界西段班公湖南岸被印軍非法強佔的兩個山頭,解放軍使用了微波武器。
  • 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所有點位吸氧實現全覆蓋
    解放軍報訊(記者孫興維、通訊員吳多奇)近日,被高原官兵們稱之為「移動加氧站」的可攜式小型制氧機、可攜式碳纖維氧氣瓶、固態氧發生器、可攜式單兵加壓氧艙等4型單兵制供氧保障器材在高原邊防部隊配發試用,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負責人表示,這標誌著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所有點位吸氧實現全覆蓋,
  • 解放軍在邊境亮出實力,印軍士兵噤若寒蟬
    就在近日,央視軍事記者走進了位於海拔4500多米的西藏軍區某邊防連,實地探訪了該邊防連哨所的遠程監控系統。從公開的報導畫面中可以看到,該哨所坐落在一座山脊之上,在哨所的不遠處有一個巨大的光電觀測攝像頭。哨所內,官兵們正在通過遠程監控系統對連隊轄區內的三個通外山口進行觀察。
  • 印軍地面運輸已被迫停止了,高原大雪封山:9萬印軍被困聽天由命
    為此,印軍還要運輸一批新型發動機。印度《歐亞時報》報導,印度這一次需要的是1整套坦克輔助動力系統。而且,這種輔助動力系統需要安裝在坦克外部,因此,還具備一定的防水功能,該裝置的防水深度要求達到5米。印度陸軍的T-72和T-90坦克一共需要3257組輔助動力系統。 1輛坦克都需要2-4個輔助動力系統和備用系統。印軍還在增加訂購米17發動機。印度有近200架米17直升機,這種直升機可以載重4噸貨物,或者裝載30-35名士兵,是印度最重要的通用直升機。
  • 印軍秘密部署蛙人隊,在海拔4000米班公湖潛水是玩命
    他在距離班公湖僅幾百米的印度軍隊一個陣地上指著班公湖對印軍和印藏邊境警察部隊的士兵們說:「正在進行談判以解決(與中國)邊界問題。無論取得了什麼進展,這個問題都應該得到解決。但是,我不能保證會在多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但我保證,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觸及或佔領印度的一寸土地。」印度國防部長在對班公湖前線部隊演講的最後強調說「沒有比通過談判找到解決方案更好的選擇了」。
  • 印媒承認遭遇沉重打擊:15式輕坦緊貼印軍哨所部署,霸氣集體推進
    印度媒體公開出最新的一副畫面,畫面中在高原地區部署的大量15式輕型坦克,其位置十分接近於印度哨所,這幾十輛鋼鐵巨獸緩慢推進,氣勢十分霸氣。整天面對這樣的局面,對於那些駐守在邊境地區的印度軍隊,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從機動、火力以及防護這三大指標來說,15式輕型坦克能在4500米的高原作戰,其性能排在全世界第一名,憑實力足以碾壓印度正在服役的各種型號的坦克。
  • 在拉達克,氣溫已降至零下15度,印軍終於嘗到了苦果
    環球網11月30日報導稱,在持續的中印邊境對峙中,印度向該地區部署了數萬大軍以示威。但隨著冬季的來臨,印軍部隊正面臨著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空前挑戰。根據印度媒體《印度快報》的描述,目前拉達克地區無論是地理條件還是氣候條件,都對印度非常不利,目前印軍駐拉達克地區的部隊每天都有非戰鬥減員的情況發生,而印軍至今部署在高原上的十多萬部隊,如今連最基本的防寒服和睡袋都沒有配齊。
  • 衛星拍到無人機飛抵邊境,印空軍司令火速下令:陣風戰機一級戒備
    衛星拍到印度軍方已經將自己的「蒼鷺」無人機部署到了邊境地區,他們將使用這款無人機對邊境地區的情況實施偵察。由於中印邊境地區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所以印軍這一動作立刻引起了各方的關注。印度空軍司令巴達烏裡亞已經火速下令,陣風戰機做好一級戒備,隨時應對來自鄰國的「軍事威脅」。
  • 印軍大量戰機集結一線機場,空軍司令親赴一線動員,呼籲不怕死亡
    印空軍司令親赴拉達克,聲稱絕大多數戰機在一線,呼籲士兵不怕死亡和嚴寒!印度時報1月12日報導,在前線困難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印空軍司令RKS Bhadauria親赴拉達克進行慰問和鼓舞士氣。據報導,RKS Bhadauria在視察了一線戰機的備戰情況之後,專門去弔唁了死亡士兵的墓地。
  • 西藏邊防行:全軍海拔最高哨所之查古拉哨所
    中廣軍事記者來到查古拉哨所海拔高度是5300米,也是西藏邊防線上最高的哨所。  主持人:你現在所處的是一個什麼位置?  朱博文: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海拔4738米的詹娘舍哨位,就在我的正前方就是哨位,我現在距離哨位呢可能大約還有40到50個臺階。剛才我們一行人驅車到了山腳下,垂直距離可能有一公裡的位置。因為到那裡公路就不通了,就必須走這個山間的便道。
  • 15式坦克黑壓壓一片,印軍被迫撤離班公湖,莫迪暴跳如雷抱怨上當
    報導稱,在過去30天內,解放軍對哨所的增援,部隊的調動,以及對道路基礎設施的迅速加強,所有這些都清楚地表明,中方正在為在實際控制線上做長期對峙的準備,儘管中印兩國在討論脫離接觸和對峙降級的問題,但中方仍然對印度施加了壓力。
  • 1962年班公湖之戰,斃14印軍,俘虜少校連長,一舉前推10公裡
    進入1962年七八月間,印軍先是侵入加勒萬河谷,並構築工事企圖長期盤踞,又切斷了我方哨所與後方的交通道路。其後,印軍又開始在班公湖一帶實施襲擾,8月23日,印度派出兩艘汽艇侵入班公湖中方一側進行偵察騷擾,並向岸上我邊防部隊的哨所開槍。 次日,印軍第114旅廓爾喀第1營派一個排的兵力從班公湖南岸向我邊防的阿里9號哨所逼近,並搶佔哨所南山坡制高點。
  • 印軍3人夜間失聯,被找到後已是遍體鱗傷
    據印度媒體報導稱,當地時間本周二的夜間,在印度北方邊境某哨所的三名印軍士兵在執行巡邏任務時突然失去聯繫這印度軍方稱這三名士兵當時執行的僅僅是普通的巡邏任務,路線也是尋常印軍的巡邏線路。
  • 印國產直升機高原試飛,海拔5千米機場懸停成功 官方稱具備戰鬥力
    總部位於班加羅爾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說,試驗是在列城實施的,此處海拔高度約為3300米,測試期間的溫度約為零下5攝氏度。試驗期間實施了飛行包線擴展試飛、性能測試和飛行品質分析等項目。,最大懸停高度為海拔5000米。
  • 印國產直升機高原試飛,海拔5千米機場懸停成功 官方稱具備戰鬥力
    總部位於班加羅爾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說,試驗是在列城實施的,此處海拔高度約為3300米,測試期間的溫度約為零下5攝氏度。試驗期間實施了飛行包線擴展試飛、性能測試和飛行品質分析等項目。【測試中的LUH】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說,LUH從列城機場起飛後,在印軍開闢的道拉伯格玉爾地前進機場實施了高海拔懸停,最大懸停高度為海拔5000米。LUH直升機還展示了其在錫亞琴冰川的高空載荷能力。
  • 印軍翻出14年前舊睡袋挨凍,解放軍卻在吃火鍋
    印度方面如今在中印邊界對峙的前線部署了大概五萬多名士兵,而這立即讓後勤方面的壓力非常之大,無奈之下印軍後勤人員翻箱倒櫃找出了一批舊睡袋來充當緊急保暖物資。而且這些睡袋本身就是印軍根據低海拔地區部隊的要求定製的,現在卻被分發放給高海拔地區的士兵,要知道低海拔和高海拔之間溫度的差距可以達到30到40度之間,越高的海拔氣溫就越低,不但要求保暖的性能能夠達到需要,還要抗寒風的侵襲,而這些駐紮在拉達克地區的士兵面對的可是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
  • 解放軍做足準備,印軍連防寒服都空缺
    承擔這次運輸主力的是西藏軍區川藏兵站部,寒冬來臨前,數百臺車輛千裡機動,交替往返川藏線,翻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達坂,將最後一批數千噸物資送到了邊防一線。據央視11月20號的報導,西藏軍區某部在海拔3700米的營地舉行儀式,第三代「猛士」裝甲突擊車列裝。
  • 暴風雪強勢來襲,5萬印軍孤立無援?印媒:莫迪真的開始急了
    暴風雪強勢來襲,5萬印軍孤立無援?印媒:莫迪真的開始急了自從今年二月開始,印度軍隊便開始了頻繁的軍事行動,在莫迪的帶領下,印軍表現得無比強勢,先是全員出動,佔領了拉達克高原地區的多個山頭,還派出了數十架戰機,在邊境線周圍全天候巡邏,想要通過兵力數量的優勢,給解放軍來一個下馬威,可面對印度的挑釁,解放軍也早就做好了萬全準備,在邊境地區修建了許多軍事設施,三公裡就建一個哨所,徹底斷絕了印軍夜間突襲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