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氧氣供應難題被攻克!解放軍做足準備,印軍連防寒服都空缺

2020-12-05 時報看點

近日,據《高原戰士》公眾號的消息,數千噸冬囤物資運抵西藏邊防。承擔這次運輸主力的是西藏軍區川藏兵站部,寒冬來臨前,數百臺車輛千裡機動,交替往返川藏線,翻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達坂,將最後一批數千噸物資送到了邊防一線。

據央視11月20號的報導,西藏軍區某部在海拔3700米的營地舉行儀式,第三代「猛士」裝甲突擊車列裝。與前兩代相比,該車體積更大,裝甲厚重、火力強悍,可在崎嶇的道路上快速前行,為部隊節省大量體力和運輸時間,適用於邊境防禦作戰。最後一句話絕對是重點,這是官方新聞裡首次「提到適用於邊境作戰」。所以,對於邊境的局勢,解放軍做足了準備。

此外,廣大網友多次呼籲的「科技護邊防」來了,在海拔4500多米的某邊防連,以前官兵們巡邏一遍轄區至少需要4天,這意味著巡邏分隊必須要帶齊單兵自熱食品,帳篷和睡袋,以及電臺和武器,全副武裝的在群山中跋涉。而現在,官兵們只需要通過遠程監控系統就可以進行「巡邏」,只要4個人就可以實現對轄區24小時不間斷監控。而這些裝備,在央視國慶期間的對於前哨的報導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

官兵學習時吸氧

另據央視報導,4種型號的單兵制供氧裝備近日配發高原邊防,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點位都能吸氧了,這個氧氣供應不只是在營區,氧氣保障「從平時到戰時、從營區到野外、從固定到機動、從分隊向單兵」拓展,氧氣通到床頭、隨時吸氧已成為高原官兵的一個「標配」,海拔4000米以上哨所,官兵每天吸氧1小時已成常態,已經納入日常作息制度。

這一切都要得益於這4種單兵制氧設備:可攜式小型制氧機,可攜式碳纖維氧氣瓶,固態氧發生器以及可攜式單兵加壓氧艙。

可攜式小型制氧機可以安裝在巡邏車上,壓縮空氣後,通過高分子薄膜持續的製取氧氣;高壓氧艙可以治療危重病人;固態氧氣發生器和輕量化的碳纖維氧氣瓶可以由徒步巡邏的官兵攜帶,在官兵身體不適時及時供氧,最重要的,這兩種裝備可以配發至一線前哨的帳篷中,讓在高海拔點位的官兵及時吸氧。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就說到,印度軍隊從一開始選擇在高海拔地區對峙就是錯誤的,這背後必須要有強大的製造業作為支撐。固態氧氣發生器和碳纖維氧氣瓶雖然看似簡單,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夠製造,碳纖維是高科技材料,一般只用於航空航天和高端交通工具,而固態氧氣發生器很可能採用了潛艇的應急供氧技術:氧燭。

氧燭不是蠟燭但很像蠟燭,是一種超便捷的應急氧氣來源!氧燭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鈉,此外還加入燃料,催化劑,抑氯劑和黏結劑,按照一定比例和體積壓製成蠟燭狀。點燃後,氧燭中的燃料就會燃燒,加熱到300攝氏度,氯酸鈉就能夠分解,產生氧氣,當然副產品氯氣會被氧化鎂和過氧化鋇來吸收,以防止使用者中毒。一般來說,一根氧燭可以供氧30min。

此外,直20雪域高原試飛畫面公開。直20中型直升機設計師鄧景輝和團隊用了整整20年時間,屢上高原極寒之地,終於攻克直升機旋翼防除冰技術,讓直-20擁有了全疆域、全天候作戰的能力。近日,鄧景輝獲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技術先鋒」獎。所以,即便是大雪封山封路,直升機可以把物資送到山下,一線前哨的官兵搭建簡易索道就能夠得到補給。

此前《印度斯坦時報》稱,中國正在加強在列城(印度所謂拉達克)邊境地區的防禦。過去30天內,解放軍的確在對哨所進行增援,部隊的調動,以及加強對道路基礎設施。我們自然希望能和平解決分歧,奈何印度方面頻頻示強。

只可惜,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無論如何,差距擺在眼前。

所以,對於連槍械和子彈,甚至是單兵自熱食品都需要進口的印度來說,如果他們依然打算對峙,這個寒冬他們會非常痛苦。雙方的實力對比就是這樣,加勒萬河谷之夜他們搞偷襲,這非常的不好,不講「武德」,不遵守雙方會談達成的協議,如果他們還是這種態度,那麼奉勸他們,以和為貴,好自為之!(列列)

相關焦點

  • 印軍翻出14年前舊睡袋挨凍,解放軍卻在吃火鍋
    2020-11-29 08:46:21 來源: 小賴皮的美食 舉報   既印軍購買了一批二手高原防寒服之後
  • 每天都減員!在拉達克,氣溫已降至零下15度,印軍終於嘗到了苦果
    根據印度媒體《印度快報》的描述,目前拉達克地區無論是地理條件還是氣候條件,都對印度非常不利,目前印軍駐拉達克地區的部隊每天都有非戰鬥減員的情況發生,而印軍至今部署在高原上的十多萬部隊,如今連最基本的防寒服和睡袋都沒有配齊。到現在為止,拉達克最寒冷的時間段尚未到來,所以到明年開春能有多少人活著離開拉達克,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 論戰略運輸能力,印軍拿什麼抗衡解放軍
    所以,解放軍才能在班公湖畔快速拼裝好大量「湖景房」(保溫方艙),在後方還建設了二線醫院。即使中印關係緩和,在重要的營地,各種戰備物資也是長期、足量儲備的,這些工作都是國防建設的一部分。此外,重要的道路還有兵站和武警部隊做保障。
  • 海拔3000米哨所全配吸氧儀,印軍司令稱難以置信,俄:這就是差距
    就在近日,被高原官兵們稱之為「移動加氧站」的可攜式小型制氧機、可攜式碳纖維氧氣瓶、固態氧發生器、可攜式單兵加壓氧艙等4型單兵制供氧保障器材在高原邊防部隊配發試用。據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負責人表示,這標誌著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所有點位吸氧實現全覆蓋,一個以固定站點制氧機組為支撐、小型制氧機和氧氣瓶為補充的氧氣供應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 但印軍必須先撤,然後解放軍再考慮撤
    全文847字,閱讀約需2分鐘中印邊境的軍事對峙仍未結束,眼下秋冬季已經來臨,邊境高原的氣候條件越來越惡劣,對於雙方軍隊來說都是壓力巨大,中印兩國也已經展開了8輪軍長級別會談,但印度一方始終沒有拿出誠意。不過能談判肯定還是要先談判,動武永遠都不是第一選項。
  • 印軍否認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
    英媒: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這篇文章的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並稱在今年的8月底,為奪回中印邊界西段班公湖南岸被印軍非法強佔的兩個山頭,解放軍使用了微波武器。
  • 喜馬拉雅山下的印軍:無人機送火鍋,氧氣隨時吸,身穿外骨骼裝備
    現在在中印邊境線的喜馬拉雅地區,中國邊防戰士已經享受到火鍋供應了。根據有關消息,駐紮在中印邊境喜馬拉雅山區的中國士兵在吃飯時能夠享受到由後方運送的火鍋了,在休息時營區的床邊有足夠的制氧機產生的氧氣。同時士兵在進行巡邏時可以裝備最新的外骨骼裝備來抵抗極寒的天氣。正是依靠這些設備,中國士兵正在與印度軍隊進行對抗。
  • 印度士兵遭遇天災人禍,印軍撤還是不撤
    據網上消息,印軍士兵駐守在拉達克地區海拔五千米左右海拔,在零下50度的氣溫下,很多印軍士兵連帳篷都沒有。 據悉,印度在拉達爾地區屯兵20萬,但其似乎並沒有準備20萬人的後勤裝備來過冬,根據印軍審計結果,印軍缺乏防寒服、雪鏡、防寒軍靴等高山必備的冬季裝備,短缺率為24%到100%。印度一面加緊生產,另一面緊急向美國求購包括高原帳篷、極地作戰服等各式高原防寒物資。
  • 中印邊境的解放軍:無人機送火鍋 氧氣隨時吸
    隨著僵局的繼續,物資供應已成為駐紮在「世界屋頂」的解放軍的頭等大事,那裡白天的溫度通常在攝氏零下30度左右。 氧氣是最關鍵的問題,海拔3000米(9842英尺)的氧氣含量會下降至比海平面低三分之一,而在海拔5,000米時下降至一半。缺氧會導致噁心,頭痛,記憶力減退和沮喪,甚至會有嚴重的肺部感染和腦水腫。
  • 暴風雪強勢來襲,5萬印軍孤立無援?印媒:莫迪真的開始急了
    暴風雪強勢來襲,5萬印軍孤立無援?印媒:莫迪真的開始急了自從今年二月開始,印度軍隊便開始了頻繁的軍事行動,在莫迪的帶領下,印軍表現得無比強勢,先是全員出動,佔領了拉達克高原地區的多個山頭,還派出了數十架戰機,在邊境線周圍全天候巡邏,想要通過兵力數量的優勢,給解放軍來一個下馬威,可面對印度的挑釁,解放軍也早就做好了萬全準備,在邊境地區修建了許多軍事設施,三公裡就建一個哨所,徹底斷絕了印軍夜間突襲的想法
  • 印度邊境大地震,雪崩衝毀營房,唯一補給通道被斷,印軍身陷絕境
    高原地區氣溫非常低,如果物資不足無法保障充足的熱量,對士兵來說是非常危險的,畢竟在異常寒冷的氣溫下,一個小感冒都可能致命。印度大部分地區都比較炎熱,所以許多士兵並不耐寒,在夏季時期,印軍還多次傳出士兵凍死醜聞,高原地區冬季氣溫更加寒冷,不知印軍會出現多少非戰鬥減員情況。
  • 邊境印軍上演三軍匯合,但這次印媒改哀嘆了:連正常巡邏都困難?
    在邊境部署了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後,印度媒體並沒有對其戰力或者是所謂能夠對中國造成多大威脅進行描述,反而是詳細描述了部署在拉達克等地的印軍部署環境之惡劣。印度媒體《印度快報》承認,在超過1.8萬英尺,約合5486米的高原上,有超過10萬印度軍隊被部署在此地,這在以往的軍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 中印邊境解放軍的冬天:無人機送火鍋,氧氣隨時吸,用上外骨骼
    隨著僵局的繼續,物資供應已成為駐紮在「世界屋頂」的解放軍的頭等大事,那裡白天的溫度通常在攝氏零下30度左右。氧氣是最關鍵的問題,海拔3000米(9842英尺)的氧氣含量會下降至比海平面低三分之一,而在海拔5,000米時下降至一半。缺氧會導致噁心,頭痛,記憶力減退和沮喪,甚至會有嚴重的肺部感染和腦水腫。
  • 「闢謠」我軍使用微波武器,印軍這波操作暴露其艱難處境
    據觀察者網11月19日報導,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今年8月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的說法,迅速引起英、土澳等國的一番惡意炒作。印媒也不甘示弱,聲稱印軍疑似受到聲波武器、微波武器的攻擊。
  • 邊境數萬印軍如何熬過冬天?中將實話實說:能活下來就不錯了!
    但是,印軍這番為了證明自己的「壯舉」卻遭到了印軍高層的無情打臉:別說熬過冬季了,能活下來都算是幸運的了。在採訪中,他公開指出:「新德裡將巴基斯坦及其盟友國家作為駐邊境印軍部隊的頭號威脅是錯誤的,因為在那還有比梟龍戰機更致命的東西,那就是當地的嚴寒」。
  • 高原低氣溫如何處理,我軍防寒服暗藏黑科技,零下40度也能巡邏
    如何保證解放軍戰士在極端天氣下的自身防護問題,也就成為了我軍研究的重點之一。尤其是在近期的中印關係問題上,印度後勤的落後狀況,讓不少人開始擔心起來,高原嚴寒環境下,我國解放軍戰士的作戰能力能否得到保障。在寒冷中,戰士是否會受傷?實際上,我軍的相關研究機構,在2010年就研製出了一款專為解放軍戰士穿著的防寒服,其中的黑科技可不少。
  • 土僱傭軍成為真正對手?印軍:採取雙重任務計劃
    中國解放軍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現在已經在班公湖對岸上進行了很好的部署,有著恆溫的基地,利用無人機去運輸蔬菜水果,物資供應沒有任何的問題。而且現在充分去調動坦克和其他的裝備到前線,隨時應戰都沒有問題。印度看到中國有著這麼強力的部署,開始有點慌了,連忙跟中方進行會談,有意露出友好的信號。
  • 印度官兵為防寒服發愁!解放軍住保溫方艙穿短袖,室內外差34度
    近日,解放軍報官方媒體刊發專欄文章,詳細記錄了軍報記者深入祖國西北邊陲的所見所聞。在這篇文章中,主要介紹了解放軍的一種新型保溫方艙,而這種方艙在我軍傳統的後勤裝備中絕對算是一項黑科技。根據介紹,這種方艙是經過特殊設計的,即便屋外的溫度低至-40度,屋內仍然能保持15度左右的溫度,然而這種室溫卻既不靠燒煤,也不需要用電,只需要附近設置一處太陽能蓄熱房,而且方艙和太陽能蓄熱房的拆解都非常方便,這為戰士常規換防任務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就連記者所看到的房子都是戰士們自己搭的。
  • 中印衝突的印軍精銳部隊素質如何:都沒敢來收屍
    必須說,印軍這次至少做到軍官身先士卒了,這是精銳部隊的起碼錶現。但在更加要緊的戰鬥組織和作戰控制方面,做得非常糟糕。戰鬥經過現在只有語焉不詳的道聽途說。印度軍方沒有公開,中國軍方更是一聲不吭。從傳說中,只知道印軍在暗夜中摸過了實際控制線,試圖製造既成事實,把實際控制線向中方推動,但遭到解放軍的痛擊。
  • 解讀軍隊防寒服科技密碼
    其中,有3個連隊呈戰鬥隊形全部凍亡犧牲在設伏地點,成為讓對手也敬畏的「冰雕連」。這是世界戰爭史上最震撼人心的戰鬥場景之一。 今日讀史,人們不禁扼腕嘆息:當時,志願軍將士如能穿上保暖的軍隊防寒服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