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高原戰士》公眾號的消息,數千噸冬囤物資運抵西藏邊防。承擔這次運輸主力的是西藏軍區川藏兵站部,寒冬來臨前,數百臺車輛千裡機動,交替往返川藏線,翻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達坂,將最後一批數千噸物資送到了邊防一線。
據央視11月20號的報導,西藏軍區某部在海拔3700米的營地舉行儀式,第三代「猛士」裝甲突擊車列裝。與前兩代相比,該車體積更大,裝甲厚重、火力強悍,可在崎嶇的道路上快速前行,為部隊節省大量體力和運輸時間,適用於邊境防禦作戰。最後一句話絕對是重點,這是官方新聞裡首次「提到適用於邊境作戰」。所以,對於邊境的局勢,解放軍做足了準備。
此外,廣大網友多次呼籲的「科技護邊防」來了,在海拔4500多米的某邊防連,以前官兵們巡邏一遍轄區至少需要4天,這意味著巡邏分隊必須要帶齊單兵自熱食品,帳篷和睡袋,以及電臺和武器,全副武裝的在群山中跋涉。而現在,官兵們只需要通過遠程監控系統就可以進行「巡邏」,只要4個人就可以實現對轄區24小時不間斷監控。而這些裝備,在央視國慶期間的對於前哨的報導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

另據央視報導,4種型號的單兵制供氧裝備近日配發高原邊防,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點位都能吸氧了,這個氧氣供應不只是在營區,氧氣保障「從平時到戰時、從營區到野外、從固定到機動、從分隊向單兵」拓展,氧氣通到床頭、隨時吸氧已成為高原官兵的一個「標配」,海拔4000米以上哨所,官兵每天吸氧1小時已成常態,已經納入日常作息制度。
這一切都要得益於這4種單兵制氧設備:可攜式小型制氧機,可攜式碳纖維氧氣瓶,固態氧發生器以及可攜式單兵加壓氧艙。
可攜式小型制氧機可以安裝在巡邏車上,壓縮空氣後,通過高分子薄膜持續的製取氧氣;高壓氧艙可以治療危重病人;固態氧氣發生器和輕量化的碳纖維氧氣瓶可以由徒步巡邏的官兵攜帶,在官兵身體不適時及時供氧,最重要的,這兩種裝備可以配發至一線前哨的帳篷中,讓在高海拔點位的官兵及時吸氧。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就說到,印度軍隊從一開始選擇在高海拔地區對峙就是錯誤的,這背後必須要有強大的製造業作為支撐。固態氧氣發生器和碳纖維氧氣瓶雖然看似簡單,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夠製造,碳纖維是高科技材料,一般只用於航空航天和高端交通工具,而固態氧氣發生器很可能採用了潛艇的應急供氧技術:氧燭。
氧燭不是蠟燭但很像蠟燭,是一種超便捷的應急氧氣來源!氧燭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鈉,此外還加入燃料,催化劑,抑氯劑和黏結劑,按照一定比例和體積壓製成蠟燭狀。點燃後,氧燭中的燃料就會燃燒,加熱到300攝氏度,氯酸鈉就能夠分解,產生氧氣,當然副產品氯氣會被氧化鎂和過氧化鋇來吸收,以防止使用者中毒。一般來說,一根氧燭可以供氧30min。
此外,直20雪域高原試飛畫面公開。直20中型直升機設計師鄧景輝和團隊用了整整20年時間,屢上高原極寒之地,終於攻克直升機旋翼防除冰技術,讓直-20擁有了全疆域、全天候作戰的能力。近日,鄧景輝獲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技術先鋒」獎。所以,即便是大雪封山封路,直升機可以把物資送到山下,一線前哨的官兵搭建簡易索道就能夠得到補給。
此前《印度斯坦時報》稱,中國正在加強在列城(印度所謂拉達克)邊境地區的防禦。過去30天內,解放軍的確在對哨所進行增援,部隊的調動,以及加強對道路基礎設施。我們自然希望能和平解決分歧,奈何印度方面頻頻示強。
只可惜,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無論如何,差距擺在眼前。
所以,對於連槍械和子彈,甚至是單兵自熱食品都需要進口的印度來說,如果他們依然打算對峙,這個寒冬他們會非常痛苦。雙方的實力對比就是這樣,加勒萬河谷之夜他們搞偷襲,這非常的不好,不講「武德」,不遵守雙方會談達成的協議,如果他們還是這種態度,那麼奉勸他們,以和為貴,好自為之!(列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