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自中印在邊境對峙以來,印度軍方就沒少放狠話,並在邊境地區大量部署軍事武器和兵力,態度可謂是十分強硬。當然,中方也不會任由印度方面胡來。據《印度斯坦時報》11月19日報導,中方正在加強在列城(印度所謂拉達克)邊境地區的防禦。報導稱,在過去30天內,解放軍對哨所的增援,部隊的調動,以及對道路基礎設施的迅速加強,所有這些都清楚地表明,中方正在為在實際控制線上做長期對峙的準備,儘管中印兩國在討論脫離接觸和對峙降級的問題,但中方仍然對印度施加了壓力。
此外,《印度斯坦時報》還指出,從神東到楚舒勒以南的斯潘古爾峽的道路上,印度已經注意到有 60 多輛重型運輸工具行駛過,上面滿載15式輕型坦克。資料顯示,在防護方面,在加掛了我軍新型反應裝甲FY-4或FY-X以後,全重僅在32噸-35噸左右的15式可在正常交戰距離內,防禦來自印度和越南現役蘇俄制坦克發射的3BM-42穿甲彈的直接射擊。動力方面,15式採用了新一代動力系統,發動機最大功率1000馬力。此外,15式還採用半主動扭杆懸掛,車內環境控制系統和發動機輔機系統,在南部潮溼地區以及西南部高海拔地區具有極強的機動力。火力方面,15式裝備了一門新型105毫米坦克炮,在發射105毫米穿甲彈時,可有效擊穿我國南部以及西南部地區各個國家和地區所裝備的現役主戰坦克。當然,相比於這些,15式最重要的便是具有極強的信息化能力和態勢感知能力,可做到「先敵機動,先敵發現,先敵打擊」,大大提高了戰鬥效能。
有分析人士猜測,印軍早上在班公湖冰天雪地一般的環境中醒來時,就能睜眼看到眼前黑壓壓一片的解放軍15式輕型坦克,以及天上24小時盤旋的無人機,因此被迫撤離成為唯一的選擇。事實上,此前印媒就曾指出,眼下中方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無人機玩家之一。報導稱,嚴峻高原一線的印度士兵遭遇了中方無人機24小時的不間斷監視,這無疑讓印軍在對峙中陷入被動地位。然而,印軍缺乏相應的地面偵察設備,也沒有相應的偵察監視能力,這導致印軍一線士兵很容易因為冒進而付出代價。因此,印軍應該加大無人機等新型裝備本土製造研發力度,減少對進口的依賴,否則將來在無人機大量應用的背景下則會處於劣勢。有鑑於此,在情況不利的情況下,印軍開始從部分地區撤軍。
據《印度斯坦日報》此前報導,印軍開始從班公湖南岸後撤部分士兵,同時後撤的還有坦克等重型武器。印度軍方聲稱,這次部分兵力的後撤,主要是出於安全考慮的兵力調整,這些兵力僅僅是撤到更加安全和便於保障的區域,並非是撤到印軍的本土。
與此同時,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在印軍被批撤離後,印度總理莫迪估計會暴跳如雷,並抱怨上了美國的當,即印度只是充當美國的炮灰,卻沒有等來美國足夠的援助。事實上,在莫迪暴跳如雷之前,亞美尼亞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印度完全可以提前吸取教訓的。據悉,亞美尼亞總理尼古拉·帕希尼揚多次流露出想要趕走俄羅斯駐軍的想法,並積極提升與美國的關係,美國駐亞美尼亞大使館的工作人員一度超過2000人,美國甚至願意將亞美尼亞吸納入北約。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領導人不可能積極的援助亞美尼亞,只有亞美尼亞在戰場上吃盡苦頭。而美國沒有任何行動後,亞美尼亞才能認清美國的真面目,明白美國根本靠不住,最後只有俄羅斯才能出面幫助亞美尼亞。當然,印度上當也沒用,改變不了與中方存在巨大差距的事實。對於中方來說,如果印度真的有誠意談判,那麼當然可以;如果無理取鬧,尋求不合理的利益,那麼中方已經做好了長期對峙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