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中連長脫崗,按軍法該殺,時任團長的這開國中將卻說:算了!

2021-01-13 騰訊網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將軍,是遼寧大連人,他也是人民解放軍滿族將軍中軍銜最高者——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他就是萬毅將軍。

萬毅將軍生於1907年8月8日,1930年起在東北軍任職。1938年1月任國民革命軍第57軍112師334旅667團團長。同年3月11日,秘密加入中共。

國民革命軍第57軍的前身是東北軍的一部。1930年5月,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一度被動的蔣介石很快扭轉了戰局。同年9月18日,張學良發出擁蔣通電,率東北軍主力入關助蔣。中原大戰以蔣介石獲勝而告終。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很快佔領東北,繼而覬覦華北。1933年2月,根據國民黨軍隊的編制序列,東北軍整編,將關內部隊一部改編為第57軍,何柱國任軍長,下轄第108、109、112三個師。該軍組成後,參加了長城抗戰和冀東抗戰。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57軍軍長為繆澄流,下轄第111師,師長常恩多;第112師,師長霍守義。

是年8月13日,淞滬會戰開始。期間,57軍112師參加了江陰要塞阻擊戰。當時國軍各部因抵敵不住,從上海撤退,20多萬日軍兵分三路向西追擊。防禦京(指南京)滬一線的部隊已經很少,57軍一馬當先。萬毅所在的112師在江陰要塞阻擊戰中打得極為艱苦,傷亡很大,師長霍守義中彈受傷。

稍後,112師退往南京參加了最為殘酷的南京保衛戰。112師671團、673團在南京城北長江一線陣地與日軍血戰,副師長李蘭池中彈殉國,這兩團人馬也幾近拼光。

南京保衛戰後,57軍移防江蘇南通、靖江一帶守衛江防,隸屬江防司令部。

1938年11月下旬,日本侵略軍佔領宿遷(現為地級市)縣城。第57軍奉命回援蘇北。萬毅團長率領667團進駐宿遷附近。

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位於江蘇省北部,地處徐州、連雲港、淮安中心地帶,京杭大運河縱貫其間。

同年12月2日,57軍決定派出一部襲擊宿遷縣城。萬毅奉命率第667團配合第668團攻城。是日深夜,兩團人馬按照預先制訂的攻城計劃,先用山炮轟擊堅固高聳的古城牆。城牆上的日軍居高臨下,猛烈還擊。

在山炮炮火掩護下,萬毅率部抬著雲梯衝到城牆下,架起雲梯,頂著城牆上日軍密集的火力,前赴後繼,攀爬而上,傷亡之大不言而喻。3日凌晨,667團一部終於攻上了城牆,與日軍展開短距離對射和肉拼。日本不支,退下城牆,轉到城內,利用城內城牆腳下的房屋作掩護,用密集火力封鎖下城的667團官兵。

此時,國軍在上,日軍在下,夜幕中互相射擊,攻防雙方一度呈膠著狀態。

正是由於667團與日軍的膠著與付出,掩護了668團的攻城行動。不久,668團將城門攻破,攻入城內日軍汽車停車場,將停車場上的50餘輛汽車全部炸燃起火。

在日軍汽車燃燒的烈焰中,667團乘勢猛攻,從城牆上下到城內,接著與日軍展開了巷戰。巷戰十分慘烈,真可謂一巷一屋皆血染。667團3營營長楊景仕在巷戰中英勇捐軀。

戰至下午,由於部隊缺乏巷戰經驗,加上日軍兇悍頑強,死戰不屈,667團最後被迫撤出。

宿縣攻城戰,雖然打死日軍160餘人,但667團和668團傷亡也比較大。此戰中,值得一提的是,667團3營9連連長賈某在攻上城牆後,因被炮彈崩了塊皮就擅自脫離了戰場,致使9連在城內巷戰中失去了指揮,戰鬥力大為減弱。

667團撤出城外,戰鬥結束後,有人憤憤不平地向團長萬毅提出,賈連長臨陣脫逃,按軍法應予槍斃。萬毅則說:「算了,我們提倡自覺的紀律,他自己也會覺得不好意思。」隨後,萬毅將賈連長撤職,提升作戰勇敢的一排長張文忠任連長。

其後,萬毅率部繼續在宿遷一帶與日軍作戰。

1940年初,萬毅任第57軍第111師第333旅代旅長。同年9月與師長常恩多發動針對與日軍勾結的57軍軍長繆澄流的「九·二二」鋤奸運動,將反共和勾結日軍的軍長繆澄流趕出部隊。

1941年2月17日,萬毅被東北軍中的反動分子111師頑固派331旅旅長孫煥彩逮捕,關在國民黨魯蘇戰區監獄。

1942年8月,萬毅在即將被處決的前夕,機智地從監獄逃出,進入濱海抗日民主根據地,找到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根據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指示,他再度返回東北軍,組織領導、改造脫離反動派控制的第111師官兵,與反共頑固派進行鬥爭,繼而擔任111師副師長和師長。

1944年10月20日,奉山東軍區命令,新111師改編為八路軍濱海支隊,萬毅任八路軍山東軍區濱海軍區副司令員兼山東軍區濱海支隊支隊長。後率部進軍東北,先後任縱隊司令員、軍長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4月,萬毅將軍擔任第四野戰軍特種兵司令員、黨委書記。

1985年7月,萬毅將軍享受正大軍區職待遇。1988年7月,萬毅將軍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97年10月31日,萬毅將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相關焦點

  •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袁姓,人口在全國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約有730萬,雖然袁姓人口不多,不過袁姓誕生了鼎鼎大名的袁世凱,袁崇煥、袁紹等,三個人中,就只有袁世凱問鼎帝王寶座,也是袁姓唯一的帝王。袁世凱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但是回過頭看看,我們每個人都不會那麼完美,袁世凱、袁崇煥、袁紹亦是如此。
  • 方姓威武:開國將軍有十四位,兩位開國中將,兩人活過100歲!
    方姓威武:開國將軍有十四位,兩位開國中將,兩人活過100歲!本文由百家號「江西老徐讀歷史」原創,侵權必究方姓,是姬姓,姬姓因黃帝長居姬水而來。姬姓後來又分出不少姓氏,方姓就是其一,出自方雷氏,至今有近4700年歷史,當代方姓的人口已達到450多萬,為全國第六十二位姓氏,前面小編和大家提到過,開國將軍中,方姓軍銜高的是中將——方強中將(湖南平江縣人),那麼方姓有多少開國將軍?這裡要更正一下,有一些史料中將江西方槐列入方姓將軍,其實不然,方槐將軍本名姓賴,名芳槐。由於革命需要,賴芳槐,更名為方槐。
  • 開國中將抱著敵人跳懸崖,腦袋戳了個洞,身中兩槍,仗越打越瘋!
    中國共產黨白手起家,開國將軍們都是提著腦袋幹革命,個頂個的英雄好漢。很多開國將軍打起仗來不要命。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將軍就是這麼一位「瘋子」,抱著敵人跳懸崖同歸於盡,幸好老天開眼,大難不死,為新中國保留了一位開國中將,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王近山中將,《亮劍》裡李雲龍的原型。那場戰鬥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聽小編細說!
  • 江西人威武:僅有的兩位朱姓開國將軍,都是江西人!
    在朱姓23位開國將軍中,有兩位中將,而且他們都是江西人,你說江西人厲害不厲害?朱姓實際有23位開國將軍,因為朱光少將原名趙金城,所以朱姓少將有19人。朱姓開國中將有兩人,他們都是江西人,他們是誰呢?他們一個來自萍鄉,一個來自贛州。他們分別是朱明中將和朱輝照,前者曾任解放軍通信兵政治委員,後者曾任民航總局局長。
  • 新中國成立後,兩位開國上將曾擔任過福建省委書記?他們是誰?
    據有關資料,有兩位開國上將曾擔任過福建省委書記,他們是誰呢?我們往下看:第一位是葉飛上將。葉飛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鎮,生於菲律賓奎松省,是唯一具有雙重國籍的開國上將。全面抗戰時期,葉飛擔任過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兼蘇中軍區司令員,參與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參加黃橋戰役,指揮車橋戰役。解放戰爭時期,葉飛擔任過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司令員,率第十兵團進軍福建,先後發起福州、漳(州)廈(門)戰役,組織指揮部隊清剿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
  • 罕見的開國將軍:身經1308戰!班排連營團旅師軍一級不漏都當過
    在新中國一千多位開國將軍中,有這樣一位奇特的將軍:他13歲參加紅軍,15歲當班長,16歲當排長,17歲當連長,19歲晉升團長……班、排、連、營、團、旅、師、軍各級無一缺漏,直至成為大軍區司令員。就連戰功赫赫的張愛萍上將也曾感嘆,像「他這種複雜多變的戰鬥經歷,在全軍將領中是不多見的」。他就是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又晉升上將的開國將軍王誠漢。1917年12月23日,王誠漢出生在湖北省黃安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 1982年,我軍一開國中將病逝後,追悼會上為何出現了一群日本人
    正是他的人文主義關懷感化了敵人,所以,1982年,開國中將楊國夫病逝後,追悼會上出現了一群日本人悼念他。為將,所向披靡。為人,更是格局豁達。這位開國將軍是誰呢?他正是楊國夫楊將軍。楊國夫楊國夫將軍,一生戎馬楊國夫,於1905年出生在安徽省霍邱縣的一個貧農家庭。
  • 戰功赫赫的八路軍688團,副團長大名鼎鼎,為何團長無人知曉?
    在這16個主力團之中,很多團長後來都成為了開國將軍,並且軍銜都不低,例如陳錫聯、楊成武、楊得志、李天佑等等。但卻有這麼一個團很特殊,那就是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第688團,這個團的副團長名震天下,還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但團長卻沒有幾個人知曉,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688團的團長是陳錦繡,副團長是韓先楚。
  • 朝鮮戰場慘烈的長津湖之戰,參戰的志願軍4個軍都在淄博戰鬥過……
    此時,長津湖區域戰場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四個軍,都有著深深的淄博印記--抗戰時期長期轉戰淄河流域的魯中軍區老二團團長吳瑞林(1955授開國中將,後為海軍常務副司令員)任軍長、偵查處長孫德普等基層指揮員組成的42軍;淄博人民的子弟兵-中國人民志願軍第
  • 開國少將王扶之:朝鮮戰場上被活埋38小時,最終被2隻蒼蠅「救命」
    王扶之,陝西省子洲縣人,12歲謊報年齡(1935年7月)參軍,成為了紅26軍的一名戰士,在此後的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他南徵北戰,轉戰全國15個省份,歷經勞山、直羅鎮、西徵、山城堡、平型關大捷、討代「頑固派」石友三、遼瀋、平津、衡寶、廣西等數千場戰役戰鬥,身經百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在血與火的洗禮中不斷成長,歷任紅15軍團78軍測繪員、新四軍第3師8旅2營6連副連長、東北民主聯軍營長
  • 連長不服團長,把隊伍拉出去單幹,竟立下抗戰史上一件奇功!
    在這次戰役期間,中國軍隊取得一個令人振奮的戰果:成功擊斃日軍中將水川伊夫。令人意外的是,立下抗戰史上這一奇功的竟是一支孤軍奮戰的小規模遊擊部隊,指揮員只是一個小小的連長,名叫張漢三。1939年12月下旬,中國軍隊曾對綏遠一帶的日軍發起一次「冬季攻勢」,但傷亡慘重。其中的綏遠遊擊軍第一支隊第二團團長喬佔海見部隊失利,竟向日軍投降。
  • 陳姓開國將軍大全:江西人最多,其次是湖北,其中百歲將軍四人!
    在1614位開國將軍中,陳姓是從元帥到少將都有的姓氏。陳姓有61位開國將軍,這些陳姓將軍中,江西人最多有12位,其次是湖北有11人,第三是四川有八位陳姓開國將軍,筆者注意到:61位陳姓開國將軍,其中四位是百歲將軍,還有一位100歲健在的陳姓開國將軍——他就是來自江蘇宿遷的陳紹昆少將。
  • 鐵馬冰河入夢來——探訪10位健在的開國將軍
    其中,元帥10位,大將10位,上將57位,中將177位,少將1360位。如今,大部分人已離開了我們,至今健在的僅有10位,他們是:楊永松、鄒衍、詹大南、黎光、楊思祿、張力雄、王扶之、文擊、陳紹昆、塗通今。這些一生戎馬倥傯的開國將軍,大都從紅軍時代開始,就在血與火的磨礪中親歷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致力於為強國強軍作出貢獻。
  • 開國中將換上國軍的衣服,取得一場大勝,主席專門為他寫詞
    這首詞,是毛主席在1935年創作的,以紀念紅軍在婁山關之戰中的英勇表現。要說婁山關之戰,就不得不提這次戰鬥的大功臣——開國中將韋傑。1935年2月,時任紅三軍團第五師偵察連連長的韋傑,接到了上級命令:搶佔婁山關。他們的對手,是大名鼎鼎的薛嶽和貴州軍閥王家烈,都企圖在婁山關將紅軍一網打盡。
  • 兒子中將軍銜!
    兒子中將軍銜!張宗遜(1908-1998),陝西省渭南縣人。7歲起讀私塾,12歲上小學。1926年,入黃埔軍校政治科,並轉入我國共產黨。1927年4月,結業後,曾任國民革新軍第8軍第3師第9團政治指導員單位幹事兼2營政治指導員、國民革新軍第24師新兵營排長、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保鑣團第3營連長。
  • 他姓王,是徐州唯一的開國將軍,也是江蘇最後的開國將軍
    王姓有多少開國將軍?王姓有王樹聲大將,王 平、 王 震、 王宏坤 、王建安、王新亭5位上將、10位中將和76位少將,開國將軍數量102位,將軍姓氏排名全國第三。 首先,我們就來看看江蘇的開國將軍情況,江蘇籍開國將軍有7位,分別是王諍(原名吳人鑑)中將和周文在、梅嘉生、王紹淵、趙易亞、朱啟祥、任茂如等6位少將,總計7位開國將軍。 大家應該明白,是王紹淵少將,他就是徐州人,是徐州唯一的開國將軍。
  • 盤點:曾經改名換姓的解放軍開國將軍
    甘泗淇  在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或因革命工作的需要,或因按上級的指示,或因為了不連累親友,或因為了明志,或因為了紀念友人,等等,一些開國將軍曾在不同時期改名換姓,並沿用終生。因此,這些開國將軍的原姓原名一直鮮為人知。現把一些有史料記載的改名換姓的開國將軍簡介如下。  甘泗淇(1903-1964),原名姜鳳威,別名姜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