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將軍,是遼寧大連人,他也是人民解放軍滿族將軍中軍銜最高者——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他就是萬毅將軍。
萬毅將軍生於1907年8月8日,1930年起在東北軍任職。1938年1月任國民革命軍第57軍112師334旅667團團長。同年3月11日,秘密加入中共。
國民革命軍第57軍的前身是東北軍的一部。1930年5月,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一度被動的蔣介石很快扭轉了戰局。同年9月18日,張學良發出擁蔣通電,率東北軍主力入關助蔣。中原大戰以蔣介石獲勝而告終。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很快佔領東北,繼而覬覦華北。1933年2月,根據國民黨軍隊的編制序列,東北軍整編,將關內部隊一部改編為第57軍,何柱國任軍長,下轄第108、109、112三個師。該軍組成後,參加了長城抗戰和冀東抗戰。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57軍軍長為繆澄流,下轄第111師,師長常恩多;第112師,師長霍守義。
是年8月13日,淞滬會戰開始。期間,57軍112師參加了江陰要塞阻擊戰。當時國軍各部因抵敵不住,從上海撤退,20多萬日軍兵分三路向西追擊。防禦京(指南京)滬一線的部隊已經很少,57軍一馬當先。萬毅所在的112師在江陰要塞阻擊戰中打得極為艱苦,傷亡很大,師長霍守義中彈受傷。
稍後,112師退往南京參加了最為殘酷的南京保衛戰。112師671團、673團在南京城北長江一線陣地與日軍血戰,副師長李蘭池中彈殉國,這兩團人馬也幾近拼光。
南京保衛戰後,57軍移防江蘇南通、靖江一帶守衛江防,隸屬江防司令部。
1938年11月下旬,日本侵略軍佔領宿遷(現為地級市)縣城。第57軍奉命回援蘇北。萬毅團長率領667團進駐宿遷附近。
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位於江蘇省北部,地處徐州、連雲港、淮安中心地帶,京杭大運河縱貫其間。
同年12月2日,57軍決定派出一部襲擊宿遷縣城。萬毅奉命率第667團配合第668團攻城。是日深夜,兩團人馬按照預先制訂的攻城計劃,先用山炮轟擊堅固高聳的古城牆。城牆上的日軍居高臨下,猛烈還擊。
在山炮炮火掩護下,萬毅率部抬著雲梯衝到城牆下,架起雲梯,頂著城牆上日軍密集的火力,前赴後繼,攀爬而上,傷亡之大不言而喻。3日凌晨,667團一部終於攻上了城牆,與日軍展開短距離對射和肉拼。日本不支,退下城牆,轉到城內,利用城內城牆腳下的房屋作掩護,用密集火力封鎖下城的667團官兵。
此時,國軍在上,日軍在下,夜幕中互相射擊,攻防雙方一度呈膠著狀態。
正是由於667團與日軍的膠著與付出,掩護了668團的攻城行動。不久,668團將城門攻破,攻入城內日軍汽車停車場,將停車場上的50餘輛汽車全部炸燃起火。
在日軍汽車燃燒的烈焰中,667團乘勢猛攻,從城牆上下到城內,接著與日軍展開了巷戰。巷戰十分慘烈,真可謂一巷一屋皆血染。667團3營營長楊景仕在巷戰中英勇捐軀。
戰至下午,由於部隊缺乏巷戰經驗,加上日軍兇悍頑強,死戰不屈,667團最後被迫撤出。
宿縣攻城戰,雖然打死日軍160餘人,但667團和668團傷亡也比較大。此戰中,值得一提的是,667團3營9連連長賈某在攻上城牆後,因被炮彈崩了塊皮就擅自脫離了戰場,致使9連在城內巷戰中失去了指揮,戰鬥力大為減弱。
667團撤出城外,戰鬥結束後,有人憤憤不平地向團長萬毅提出,賈連長臨陣脫逃,按軍法應予槍斃。萬毅則說:「算了,我們提倡自覺的紀律,他自己也會覺得不好意思。」隨後,萬毅將賈連長撤職,提升作戰勇敢的一排長張文忠任連長。
其後,萬毅率部繼續在宿遷一帶與日軍作戰。
1940年初,萬毅任第57軍第111師第333旅代旅長。同年9月與師長常恩多發動針對與日軍勾結的57軍軍長繆澄流的「九·二二」鋤奸運動,將反共和勾結日軍的軍長繆澄流趕出部隊。
1941年2月17日,萬毅被東北軍中的反動分子111師頑固派331旅旅長孫煥彩逮捕,關在國民黨魯蘇戰區監獄。
1942年8月,萬毅在即將被處決的前夕,機智地從監獄逃出,進入濱海抗日民主根據地,找到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根據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指示,他再度返回東北軍,組織領導、改造脫離反動派控制的第111師官兵,與反共頑固派進行鬥爭,繼而擔任111師副師長和師長。
1944年10月20日,奉山東軍區命令,新111師改編為八路軍濱海支隊,萬毅任八路軍山東軍區濱海軍區副司令員兼山東軍區濱海支隊支隊長。後率部進軍東北,先後任縱隊司令員、軍長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4月,萬毅將軍擔任第四野戰軍特種兵司令員、黨委書記。
1985年7月,萬毅將軍享受正大軍區職待遇。1988年7月,萬毅將軍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97年10月31日,萬毅將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