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一千多位開國將軍中,有這樣一位奇特的將軍:他13歲參加紅軍,15歲當班長,16歲當排長,17歲當連長,19歲晉升團長……班、排、連、營、團、旅、師、軍各級無一缺漏,直至成為大軍區司令員。
紅軍時期,除紅二方面軍外,他在其他幾支主力紅軍中都戰鬥過;抗日戰爭時期,率團挺進豫西,所在團被譽為「老虎團」;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在一、二、三和華北野戰軍裡當過指揮員;新中國成立後又跨過鴨綠江揮師東進。
人們通常用「身經百戰」來形容軍人作戰經驗豐富,但據軍事研究人員考證,此人一輩子先後參加過1308次戰鬥。
就連戰功赫赫的張愛萍上將也曾感嘆,像「他這種複雜多變的戰鬥經歷,在全軍將領中是不多見的」。
他就是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又晉升上將的開國將軍王誠漢。
1917年12月23日,王誠漢出生在湖北省黃安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0年,紅一軍副軍長徐向前率部進駐河口鎮,年僅13歲的王誠漢報名參加了紅軍,從此投身於革命事業。
第二年夏天,王誠漢首次參加戰鬥,就生擒了一個遠比自己高大強壯的反動民團分子,這令他深受鼓舞。
他首次立功受獎則是在1935年10月的勞山戰役中,當時他身為紅75師225團4連連長。此役中,他率領全連指戰員殲敵百餘人,擊斃敵營長,為整個戰役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1年秋,王誠漢所在的紅25軍決定向平漢鐵路以西轉移。當時,王誠漢是224團2營4連副連長。紅25軍的行動,引起了敵人的高度注意,派出數十倍於我的兵力進行圍追堵截。
11月26日,天剛蒙蒙亮,敵人的「追剿隊」追上來了,與紅25軍的後衛部隊接上了火。軍部命令第223團在副軍長徐海東指揮下就地阻擊,負責殿後,其他部隊迅速北進。那天行軍,王誠漢所在的紅224團作為全軍的前衛,走在全軍的最前面。
午後,紅224團進至方城縣七裡崗。此時,風雪交加,天昏地暗,由於能見度太低,224團指戰員根本沒有發現幾十米外埋伏的敵人。遭到了敵人的猛烈襲擊。
紅224團當時傷亡特別大,特別是走在最前面的一營,不少戰士被擊中倒在地上,緊跟其後的2個營也已處在敵人的包圍圈中,左右都遭到敵人的猛烈掃射,許多戰士紛紛倒下。
王誠漢毫無懼色,揮舞著大刀,率領全連戰士大力砍殺,並大聲喊著:「同志們,先砍馬腿,再殺敵人!」不一會兒,王誠漢就成了一個血人,身上多處掛彩。
敵人的進攻勢頭仍然很強。紅225團也處在敵人的包圍圈中,傷亡也很大。就在這時,徐海東所率後梯隊223團趕了上來,從七裡崗左側向敵人發起猛攻。
經過一番血戰,把剛才企圖包圍上來的敵人反擊了下去。由於軍情太緊張了,紅軍無法收拾烈士的遺體。後來,走在碎石路上,王誠漢才發現自己的鞋子不知什麼時候丟了,身上的幾處傷口開始鑽心地痛起來。
1935年11月初,紅15軍團與中央紅軍主力合編為紅一方面軍。
21日,在毛澤東親自指揮的直羅鎮戰役中,王誠漢率部突擊,他先是左手負傷,為了不影響全連士氣,王誠漢簡單地包紮了一下,不讓血繼續滲出來,仍堅持戰鬥在第一線。後在追殲逃敵時,他怕左腿股主動脈被子彈穿過,血流如注,傷勢很重,幸被一名戰士從陣地上搶救下來。由於失血過多,王誠漢當時就昏了過去,直到第二天晚上才甦醒過來。
戰役結束後,王誠漢被轉到紅軍醫院療傷。當時,他腿部傷口感染嚴重,必須進行手術割腐和藥物處理,因為當時麻醉藥物奇缺,他說:「別管我,把藥品留給重傷員。」
王誠漢找來一根木棍咬在嘴裡,忍著那鑽心刺骨的疼痛接受手術。手術後,醫務人員用白布裹著槍捅條,沾上白酒,塞進他腿部的傷洞裡消毒,他疼得汗水直淌,卻一聲不吭,把醫務人員感動得眼淚直流,他們讚揚他是最堅強的戰士。
幾個月後,王誠漢左腿的傷基本痊癒,但從此左腿比右腿萎縮了幾釐米,以至於從此他左腳的鞋裡總要多墊幾雙厚鞋墊,即便如此,走起路來還是能看出來他兩腿不平衡。
1936年6月,王誠漢在紅軍大學學習結束時,毛澤東親自籤署命令,任命他為紅軍第30軍第262團團長。
王誠漢作戰以勇猛頑強著稱,在抗日戰爭時期老百姓送他一個綽號叫「老虎團」團長,這個綽號的背後有這樣一段故事。
1944年,27歲的王誠漢擔任豫西抗日獨立支隊35團團長,小金店攻堅戰是他率團挺進豫西的第一場戰鬥。
小金店是位於河南登封和白粟坪之間的一個大石寨,日軍憑險據守。為攻破這個要寨,王誠漢帶領突擊隊用棉被覆蓋在桌子上面當作「土坦克」,迎著敵人的掃射前進。八路軍的勇猛士氣壓倒日軍,最後迫使據點裡的日偽軍全部投降。
小金店一戰讓老百姓對王誠漢刮目相看,他們把這支敢打敢衝的部隊稱作「老虎團」,「老虎團」從此名聲遠揚。此後的一年內,王誠漢帶著「老虎團」打了200多場硬仗,殲敵近6000人,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