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的開國將軍:身經1308戰!班排連營團旅師軍一級不漏都當過

2020-12-05 史說新域

在新中國一千多位開國將軍中,有這樣一位奇特的將軍:他13歲參加紅軍,15歲當班長,16歲當排長,17歲當連長,19歲晉升團長……班、排、連、營、團、旅、師、軍各級無一缺漏,直至成為大軍區司令員。

紅軍時期,除紅二方面軍外,他在其他幾支主力紅軍中都戰鬥過;抗日戰爭時期,率團挺進豫西,所在團被譽為「老虎團」;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在一、二、三和華北野戰軍裡當過指揮員;新中國成立後又跨過鴨綠江揮師東進。

人們通常用「身經百戰」來形容軍人作戰經驗豐富,但據軍事研究人員考證,此人一輩子先後參加過1308次戰鬥。

就連戰功赫赫的張愛萍上將也曾感嘆,像「他這種複雜多變的戰鬥經歷,在全軍將領中是不多見的」。

他就是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又晉升上將的開國將軍王誠漢。

1917年12月23日,王誠漢出生在湖北省黃安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0年,紅一軍副軍長徐向前率部進駐河口鎮,年僅13歲的王誠漢報名參加了紅軍,從此投身於革命事業。

第二年夏天,王誠漢首次參加戰鬥,就生擒了一個遠比自己高大強壯的反動民團分子,這令他深受鼓舞。

他首次立功受獎則是在1935年10月的勞山戰役中,當時他身為紅75師225團4連連長。此役中,他率領全連指戰員殲敵百餘人,擊斃敵營長,為整個戰役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1年秋,王誠漢所在的紅25軍決定向平漢鐵路以西轉移。當時,王誠漢是224團2營4連副連長。紅25軍的行動,引起了敵人的高度注意,派出數十倍於我的兵力進行圍追堵截。

11月26日,天剛蒙蒙亮,敵人的「追剿隊」追上來了,與紅25軍的後衛部隊接上了火。軍部命令第223團在副軍長徐海東指揮下就地阻擊,負責殿後,其他部隊迅速北進。那天行軍,王誠漢所在的紅224團作為全軍的前衛,走在全軍的最前面。

午後,紅224團進至方城縣七裡崗。此時,風雪交加,天昏地暗,由於能見度太低,224團指戰員根本沒有發現幾十米外埋伏的敵人。遭到了敵人的猛烈襲擊。

紅224團當時傷亡特別大,特別是走在最前面的一營,不少戰士被擊中倒在地上,緊跟其後的2個營也已處在敵人的包圍圈中,左右都遭到敵人的猛烈掃射,許多戰士紛紛倒下。

王誠漢毫無懼色,揮舞著大刀,率領全連戰士大力砍殺,並大聲喊著:「同志們,先砍馬腿,再殺敵人!」不一會兒,王誠漢就成了一個血人,身上多處掛彩。

敵人的進攻勢頭仍然很強。紅225團也處在敵人的包圍圈中,傷亡也很大。就在這時,徐海東所率後梯隊223團趕了上來,從七裡崗左側向敵人發起猛攻。

經過一番血戰,把剛才企圖包圍上來的敵人反擊了下去。由於軍情太緊張了,紅軍無法收拾烈士的遺體。後來,走在碎石路上,王誠漢才發現自己的鞋子不知什麼時候丟了,身上的幾處傷口開始鑽心地痛起來。

1935年11月初,紅15軍團與中央紅軍主力合編為紅一方面軍。

21日,在毛澤東親自指揮的直羅鎮戰役中,王誠漢率部突擊,他先是左手負傷,為了不影響全連士氣,王誠漢簡單地包紮了一下,不讓血繼續滲出來,仍堅持戰鬥在第一線。後在追殲逃敵時,他怕左腿股主動脈被子彈穿過,血流如注,傷勢很重,幸被一名戰士從陣地上搶救下來。由於失血過多,王誠漢當時就昏了過去,直到第二天晚上才甦醒過來。

戰役結束後,王誠漢被轉到紅軍醫院療傷。當時,他腿部傷口感染嚴重,必須進行手術割腐和藥物處理,因為當時麻醉藥物奇缺,他說:「別管我,把藥品留給重傷員。」

王誠漢找來一根木棍咬在嘴裡,忍著那鑽心刺骨的疼痛接受手術。手術後,醫務人員用白布裹著槍捅條,沾上白酒,塞進他腿部的傷洞裡消毒,他疼得汗水直淌,卻一聲不吭,把醫務人員感動得眼淚直流,他們讚揚他是最堅強的戰士。

幾個月後,王誠漢左腿的傷基本痊癒,但從此左腿比右腿萎縮了幾釐米,以至於從此他左腳的鞋裡總要多墊幾雙厚鞋墊,即便如此,走起路來還是能看出來他兩腿不平衡。

1936年6月,王誠漢在紅軍大學學習結束時,毛澤東親自籤署命令,任命他為紅軍第30軍第262團團長。

王誠漢作戰以勇猛頑強著稱,在抗日戰爭時期老百姓送他一個綽號叫「老虎團」團長,這個綽號的背後有這樣一段故事。

1944年,27歲的王誠漢擔任豫西抗日獨立支隊35團團長,小金店攻堅戰是他率團挺進豫西的第一場戰鬥。

小金店是位於河南登封和白粟坪之間的一個大石寨,日軍憑險據守。為攻破這個要寨,王誠漢帶領突擊隊用棉被覆蓋在桌子上面當作「土坦克」,迎著敵人的掃射前進。八路軍的勇猛士氣壓倒日軍,最後迫使據點裡的日偽軍全部投降。

小金店一戰讓老百姓對王誠漢刮目相看,他們把這支敢打敢衝的部隊稱作「老虎團」,「老虎團」從此名聲遠揚。此後的一年內,王誠漢帶著「老虎團」打了200多場硬仗,殲敵近6000人,建立了豫西抗日根據地。

相關焦點

  • 無錫市第一位開國將軍,也是江蘇唯一「朱姓」開國將軍,他是誰?
    無錫市第一位開國將軍,也是江蘇唯一「朱姓」開國將軍,因勞成疾被追認為烈士,葬在無錫革命烈士陵園,他是誰?為什麼朱啟祥將軍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能使無錫第一位開國將軍呢?因為1983年宜興併入無錫市,這樣無錫多了任茂如一位開國少將,任茂如也是1964年晉升為少將,是無錫宜興市人,曾任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政治委員,旅大警備區副政治委員。
  • 他姓王,是徐州唯一的開國將軍,也是江蘇最後的開國將軍
    王姓有多少開國將軍?王姓有王樹聲大將,王 平、 王 震、 王宏坤 、王建安、王新亭5位上將、10位中將和76位少將,開國將軍數量102位,將軍姓氏排名全國第三。 首先,我們就來看看江蘇的開國將軍情況,江蘇籍開國將軍有7位,分別是王諍(原名吳人鑑)中將和周文在、梅嘉生、王紹淵、趙易亞、朱啟祥、任茂如等6位少將,總計7位開國將軍。 大家應該明白,是王紹淵少將,他就是徐州人,是徐州唯一的開國將軍。
  • 方姓威武:開國將軍有十四位,兩位開國中將,兩人活過100歲!
    姬姓後來又分出不少姓氏,方姓就是其一,出自方雷氏,至今有近4700年歷史,當代方姓的人口已達到450多萬,為全國第六十二位姓氏,前面小編和大家提到過,開國將軍中,方姓軍銜高的是中將——方強中將(湖南平江縣人),那麼方姓有多少開國將軍?這裡要更正一下,有一些史料中將江西方槐列入方姓將軍,其實不然,方槐將軍本名姓賴,名芳槐。由於革命需要,賴芳槐,更名為方槐。
  • 安徽陳姓將軍威武,有五位開國少將,他們都是誰?
    歷史上的許多起義和戰役就是在安徽這片熱土上發生的,如大澤鄉起義,紅巾軍起義,捻軍起義、淝水之戰、垓下之戰、發生在咱家門口阜陽的順昌之戰、以及皖西、皖南的遊擊戰爭和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也許你看過《霸王別姬》這齣戲,學過「皖南事變」,看過《天仙配》,聽過黃梅戲,此時你想過家鄉安徽嗎?陳姓是中國五大姓氏之一,總人口大約在7100萬,是當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之一,在人口排列上穩居第五位,陳姓有一位元帥,一位大將,陳錫聯、陳奇涵等六位上將、陳康、陳慶先、陳正湘、陳仁麒等4位中將,以及49位少將。
  • 鄭姓威武,有11位開國將軍,他們都是誰?
    2013年,中國鄭姓戶籍人口1240.6875萬,排在名人姓氏的15位。在近代,我們鄭姓誕生了11位開國將軍,軍銜最高的是來自來自河南新縣的鄭維山中將,那麼鄭姓開國將軍都有誰,哪兒人最多呢?了解自己的家族歷史,有利於家和國的興盛,現在有很多年輕人不知道自己的姓氏有沒開國將軍。帶著疑問,小編和你分享以下信息,希望對你有幫助。
  •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現代的年輕人往往不重視自己的老家和姓氏文化,已不懂得家學文化是一部厚重的精神財富,更不去理會家學文化的承傳與發揚。其實文化好比一塊地,收割了一茬麥子後,懂得及時施肥才會有下一個季度豐收。前人留下來的財,精神也罷,都會給出我們以庇蔭、厚愛。但財產會花光的,而精神不去繼承與發揚,也會一代代失傳。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 陳姓開國將軍大全:江西人最多,其次是湖北,其中百歲將軍四人!
    在1614位開國將軍中,陳姓是從元帥到少將都有的姓氏。陳姓有61位開國將軍,這些陳姓將軍中,江西人最多有12位,其次是湖北有11人,第三是四川有八位陳姓開國將軍,筆者注意到:61位陳姓開國將軍,其中四位是百歲將軍,還有一位100歲健在的陳姓開國將軍——他就是來自江蘇宿遷的陳紹昆少將。
  • 鐵馬冰河入夢來——探訪10位健在的開國將軍
    已過百歲的開國將軍張力雄坐在沙發上,雙眼一刻也沒有離開過電視機屏幕。屏幕上,正在直播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沙場閱兵。走過硝煙,走過風雨,誕生在戰火中的人民軍隊走過史詩般的壯麗徵程;鐵流滾滾,三軍將士列陣沙場,以戰鬥姿態接受習主席檢閱,接受黨和人民檢閱。
  • 攻城中連長脫崗,按軍法該殺,時任團長的這開國中將卻說:算了!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將軍,是遼寧大連人,他也是人民解放軍滿族將軍中軍銜最高者——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他就是萬毅將軍。
  • 開國少將中唯一的外籍將軍,黃埔著名將星,參加過長徵,死後被國葬
    在燦若星辰的開國將軍中,有一位身份非常特殊的少將,他不僅是我國的開國將軍,還是越南人民軍第一批受銜的少將。一個人同時是兩個國家的將軍,而且都是開國將軍,這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他就是洪水將軍,原名武元博,又名阮山,越南河內人。
  • 盤點:曾經改名換姓的解放軍開國將軍
    甘泗淇  在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或因革命工作的需要,或因按上級的指示,或因為了不連累親友,或因為了明志,或因為了紀念友人,等等,一些開國將軍曾在不同時期改名換姓,並沿用終生。因此,這些開國將軍的原姓原名一直鮮為人知。現把一些有史料記載的改名換姓的開國將軍簡介如下。  甘泗淇(1903-1964),原名姜鳳威,別名姜炳坤。
  • 江西人威武:僅有的兩位朱姓開國將軍,都是江西人!
    江西是著名的紅色革命旅遊地,其中的贛州瑞金是共和國故都,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南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誕生地,萍鄉市安源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在朱姓23位開國將軍中,有兩位中將,而且他們都是江西人,你說江西人厲害不厲害?朱姓實際有23位開國將軍,因為朱光少將原名趙金城,所以朱姓少將有19人。朱姓開國中將有兩人,他們都是江西人,他們是誰呢?
  • 截止2018年4月,6位開國將軍仍然健在,2位參加過抗美援朝,致敬!
    2018年4月10日,開國少將、海軍原政委李耀文將軍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看到這個消息,不免沉默,在1955年授予的1614位開國將帥中,又一位老將軍離開了。李耀文將軍離世後,截止目前為止,1955年授予將帥軍銜的將軍中,僅剩6位還健在。
  • 詹大南將軍與世長辭,5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僅剩三位,均已過百歲
    先後經歷過鄂豫皖蘇區反「圍剿」、紅軍長徵,參加過百團大戰。 在抗日戰爭中,他曾經率領一個營全殲日軍140人;在抗美援朝中,他曾經扛著40架美國軍機,率部全殲美國一個加強團。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記住他的名字,他的名字叫——詹大南。
  • 一個師一個團,一個營,一個連,一個排,一個班,各是多少人?
    我相信看我們軍類的朋友有一部分是沒有當過兵,並不知道部隊的一些建制,以前有個朋友問「學校讀書的時候一個班是五十個人,部隊的一個班是不是也是五十個人」其實軍隊和學校完全兩碼事情,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普及下軍隊各個機構的人員分配。
  • 蕭克:借7塊大洋參軍,未獨立指揮大戰,為何排在開國上將首位?
    在我國眾多的開國將領之中,有一位以「儒將」著稱,他的軍功並不是最多的,但是卻排在了開國上將的首位。他就是開國上將首位——蕭克。那麼蕭克是在什麼地方擁有過人之處,能夠讓他在諸多大將雲集的地方獲得首位呢?正是這種難得的品質和作風,才讓蕭克能夠在開國大將之中排名首位。一、蕭克的早年經歷蕭克將軍原名武毅,湖南省嘉禾縣人。一九零七年,蕭克出生在一個清貧的家庭。雖然不是家財萬貫,但是蕭克的家庭卻是書香門第。這種家庭氛圍對蕭克的童年成長造成了很大影響,包括到蕭克成年之後,這種影響依舊在他的身上有所體現,這也是為什麼蕭克當上將領之後,被大家稱作是「儒將」的原因。
  • 正軍職抗美援朝老兵耍清川去世:曾指揮幹掉美軍一個加強連
    ,連一本40多年前從圖書館借的一本字典,他都要在90歲高齡時親自還回去。 周總理問耍清川是不是少數民族,耍清川說,祖先是不是少數民族,他們不清楚,他們登記的都是漢族。兩個人就耍姓聊了很多。聊到盡興處,兩人還不時爆發出爽朗的笑聲,讓會見的氣氛非常愉快、輕鬆。
  • 夷陵之戰失敗的鍋,不能讓劉備一個人背,看看蜀軍參戰的將領!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個典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說的是姜維北伐時,蜀之能徵善戰的大將都已亡故,無人可用,只能讓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鋒其實夷陵之戰時,蜀國的參戰將領陣容也是非常寒酸,甚至連廖化都沒得用。歷來人們提起夷陵之戰,蜀軍之所以慘敗,全是由於劉備以怒興師,不聽勸諫執意伐吳,在和吳國對峙過程中被陸遜擊潰的。劉備作為一國之君,一軍之帥,當然要對失敗負主要責任,但是鍋不能讓他一個人背,我們看看蜀軍的參戰將領陣容就知道了。
  • 4000米雪山我軍炊事班高喊「交槍不殺」,印軍交械投降
    在這一系列戰鬥當中,其中,班公湖四戰四捷最有出彩,西裡扎普海拔4000米,由第八廓爾喀聯隊第一營第四連連部帶1個排據守,擁有6個地堡,以及以沙袋、石塊砌築塹壕、交通壕,連接各地堡工事,形成的堅固環形防禦。我軍步兵2團2連和高炮3連抽調117人組成突擊隊,攜帶6門迫擊炮,2挺高射機槍,從兩個方向擔任進攻,2連主攻,2個工兵班預備隊,還有1個班擔任阻援。
  • 國寶級人物,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僅剩三位健在,他們分別誰?
    引言: 就在昨天,2020年11月21日,為新中國戎馬一生的開國少將詹大南,帶著榮光遠赴天國了。這位可親可敬的105歲開國將軍,曾經也是一位青春少年,他的青春獻給了為祖國的奮鬥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