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毛澤東睡在鋪板上他打地鋪睡在旁邊!兒子中將軍銜!
張宗遜(1908-1998),陝西省渭南縣人。7歲起讀私塾,12歲上小學。1926年,入黃埔軍校政治科,並轉入我國共產黨。
1927年4月,結業後,曾任國民革新軍第8軍第3師第9團政治指導員單位幹事兼2營政治指導員、國民革新軍第24師新兵營排長、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保鑣團第3營連長。
1927年9月9日,參與湘贛鴻溝秋收起義,任我國工農革新軍第1軍第1師第1團2營6連連長。三灣改編後改任團部顧問、副連長,隨毛澤東上井岡山,參與創立革新根據地的奮鬥。9月9日至10月3日,張宗遜帶領一個排,專門背負毛澤東的貼身保鑣,護衛毛澤東上井岡山。張宗遜承當的主要使命是護衛毛澤東,保證毛澤東的安全。其時到處是反抗裝備和土匪,內部也時有不堅定分子和叛徒搗亂,隨時需設崗布哨,謹防意外。從三灣改編到進軍井岡山,張宗遜與毛澤東形影相隨,動則並肩行軍交兵,歇則同宿一個屋內,常常是毛澤東睡在鋪板上,張宗遜打地鋪睡在周圍,隨時看護。
1937年1月6日,毛澤東錄用張宗遜擔任中心軍委榜首局局長,直接指揮中心保鑣團,護衛黨中心、毛澤東進駐延安城。
1943年6月初,張宗遜從華北抗日前哨,受命回防陝甘寧邊區。1945年7月21日,任爺臺山反擊作戰指揮部司令,統一指揮358旅及鄰近的部隊共八個團,抗擊國民黨胡宗南的六個師侵犯陝甘寧邊區,全殲進入關中分區的胡宗南的三個師,捍衛了黨中心的安全。
1946年12月,毛澤東錄用張宗遜為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司令,再次承當起直接捍衛黨中心和毛澤東的使命,消滅國民黨胡宗南部的48旅大部1500餘人於西華池區域,擊斃國民黨少將旅長何奇。隨後又任西北野戰兵團副司令兼榜首縱隊司令,從1947年3月底至5月初,西野兵團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連打三個消滅仗,殲敵三個主力旅,斃傷俘敵一萬餘人。5月至6月間,西野兵團主力在隴東和三邊分區,斃傷俘馬步芳和馬鴻逵部6000餘人。7月21日,張宗遜任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兼榜首縱隊司令。8月20日,西野主力於沙家店區域,一舉消滅了胡宗南的主力整編第36師,斃傷俘敵6000餘人,從此扭轉了西北戰場的戰局,使黨中心、毛澤東的境況化險為夷。
張宗遜在革新生涯中,歷任赤軍軍長、赤軍大學校長、中心軍委榜首局局長兼富甘警備司令、八路軍旅長、榜首野戰軍榜首副司令員等職,參與了北伐戰爭、秋收起義、中心蘇區一至五次反「圍殲」、二萬五千裡長徵、冀中抗日、百團大戰、解放西安、解放蘭州、解放青海等戰役。
新我國建立後,曾任我國公民解放軍革新軍事委員會副總顧問長兼軍委軍校部部長、總後勤部部長等職。1955年被頒發大將軍銜。
俗話說將門出虎子,張宗遜有兩個兒子,1978年2月,張宗遜不再擔任戎行領導工作,但他仍心繫國防工作,他鼓舞大兒子張新俠犧牲航天工作,為國家的復興作貢獻;他支撐小孩子張又俠奔赴老山前哨,衝鋒陷陣,捍衛國家邊境安全。張又俠從一般兵士幹起,一步一個腳印,一向升為大軍區司令員。於1997年提升為少將軍銜,2007年提升為中將軍銜,2011年提升大將軍銜,變成我軍史上第二對「父子大將」。首對父子大將是開國大將張震和子張海陽。
(圖為張又俠)
1978年2月離休後,張宗遜常常為災區公民捐贈錢物,為老區期望小學贊助經費,把一腔赤膽忠心毫不保留地獻給了他深愛的這片土地。
1998年9月14日張宗遜老將軍在北京病逝,享年91歲。
山陰會稽一奇人,為何屢屢非青睞。若運華主相遇時,助主謀展繪宏圖。惡意熾盛間不平,人間弱勢孰知情。世態閒涼能無使,果遇天意華盛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