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為什麼現在的農村人不睡熱炕了?

2021-01-08 陝西見聞

回家睡熱炕

文|楊廣虎

現在物質富裕、生活好了,卻睡不成熱炕了。趁著元旦,準備回家,好好睡一回熱炕。

熱炕是祖先的一大發明。四塞之地,關中農村,冬季寒冷,農事漸少,聰明的農人發明了熱炕,坐在熱乎乎的炕上,一家團團圓圓,男的抽著旱菸思量來年,女的繡花納鞋底,一群碎娃,不分男女,歡呼跳躍,使勁蹦咋,在被窩裡滾來滾去,嬉笑不斷。母親害怕把炕壓塌,拿起笤帚把,照著娃的屁股就是啪啪幾下,心裡狠,手上輕,裝給男人看呢!娃哭幾聲,抹著眼淚又翻跟頭了,女人要接著打,男人止住手了,「碎娃麼,讓玩去!炕日塌了,我再盤。」

「就你慣娃!碰到炕櫃咋辦?」俊俏的女人甩一下黑油油的毛辮子,山泉一樣清澈的眼睛做出嗔怒的樣子。

「我不慣我娃誰慣?!娃們麼!」男人粗糙的大手死死握住女人溫軟的小手。

「快放開快放開!騷情很!讓人看見笑話。」女人低下了頭,臉紅紅的。

「誰笑話我?!哈哈!」男人喝醉酒一樣豪爽,聲音驚得窗外樹枝上的雪花掉下了。

窗外大雪紛飛,大地一片白茫茫。

「我爺說了!碎娃壓不塌炕!滾炕娃娃壓不塌炕!只有新郎新娘才能壓塌炕!」男娃說。

「崽娃子還懂得多!」當爹的男人笑了,伸手就是一巴掌。

娃哭了,這次打的有點疼。

「你這幹活的粗手,勁多大,咋能不分輕重打我娃呢!」女人心疼起來,抱起娃,哄來哄去,實在止不住,掏出了兩個白晃晃的奶頭,直往娃嘴裡塞。

「羞羞羞。」女娃做著鬼臉。

「再哭,再來一巴掌!——你不吃,爸吃了!」男人做出吃的樣子。

男娃止住了哭聲。

「想得美!這是我娃的糧倉!」女人呼啦一下拉下了衣服。

男人半躺在炕上,閉著眼睛,回想著甜蜜的往事。

南床北炕。炕是火炕,關中農村到處是這樣的「炕」,是一大地域特色,過去人住窯洞或廈子房,人多地方小,為了節約空間減少浪費,鍋和炕盤在一起,就成了「連鍋炕」,雖說吃飯睡覺方便,也保暖,但不小心會發生小孩子掉入開水鍋的事情,特別是麥稈燒火,濃煙冒起,遇到陰天雨季,人的眼睛都睜不開。生活好一點,人們講衛生講安全講文明,蓋起了寬敞明亮的三間大房(上房),不用高粱杆上報紙糊的頂棚,直接鋪上木板,能保暖上面還可以圍糧倉裝糧食,把灶房和臥室分開,安全且方便。

北方男人生來就是盤炕盤灶的高手,比現在油膩男盤珠子講究,要保暖煙順,大方美觀。農村人講「全能農人」或者「農民達人」,要會:「搖耬、盤炕、扖麥秸,揚場能使左右掀」。盤炕,要鍘麥草、打胡基,拉土、和泥,提上瓦刀,用「泥壁」把炕抹得光溜光溜,用破棉被或棉大衣焐出「水蒸氣」,上面鋪上一張蓆子,就能睡人。好坑,講究煙囪筆直,風門利索,受熱均勻,保溫保暖,沒有潮氣。講究的人,還會在炕邊用青磚鑲一下,鋪上一條長木板,方便人坐;在炕的四周,糊上報紙或者「壁紙」、圍布,人坐著不容易沾土,還有給炕四周鑲白色瓷片的,鋪上土布被單,疊起一層層綢緞做的被褥,看起來更乾淨明堂。更有甚者,盤起來的炕,炕面是水泥預製板,結實耐用,怎麼在炕上折騰,也塌不了。聰明的農人,處處顯示著他們對生活的的熱愛和不斷的思考。

如果追溯到人類祖先,刀耕火種的年代,從叢林生活到農耕文明、從遊牧生活到現代社會,每個人的上輩都是從山洞、石屋,農村而來。炕的變化,也體現著一種生活和文明的進步。

我曾經在大隊部飼養室的炕上睡過,裡面是牛馬作伴,外面是呼呼西北風,木格窗子用廢報紙或者薄薄的塑料紙糊著,隨風而起,撲閃撲閃,沒有頂棚,一眼可以看到房子的大梁,但炕很熱很美,幹木柴包穀杆燒著,蓆子一張,人睡上去,滋啦一聲,好像要燒焦,年輕人啥也不怕,農村人皮厚耐烤,忙了一天,聽著聽著單田芳、袁闊成的評書或者秦腔,慢慢地就睡著了。累死人了,瞌睡又多,跳蚤也不怕,肚皮上蓋個毛巾,一夜無事,無夢騷擾,一覺就睡到天亮,還不上火。想想那時候,睡得真結實,被賊偷了也不知道。

炕真是好,冬暖夏涼。炎熱的夏季,屋裡空氣不流通,漲熱漲熱,拉上個架子車,把轅子往樹上或者碌碡上一綁,就打著呼嚕睡著了。不是很熱,開著窗子,涼風習習,望著星空明月,酣然入睡。那時候,關鍵是心裡沒事,怎麼睡都香。冬季更不用說了,煨上衣子(小麥的外衣殼),可以保暖一天,焐個厚棉被,管什麼上下五千年,一天到晚睡到炕上蹲膘。偶爾踏著積雪,晚上去公社看一場電影,睡在炕上,回味無窮。

炕,成了農家人生活、交際離一輩子不開的地方。娃,生在炕上;老人,死在炕上,一輩子光明磊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有道是:「只要娃落在咱炕上,就是咱的娃,管他誰的種!」每逢過年過節、紅白喜事,大家誰也不管有沒有腳氣,圍在炕上,打牌挖坑飄三葉推對子,放個悶屁臭得人人捂鼻,卻無人離場,輸贏無所謂,就圖個熱鬧喜慶。誰家去的人多,誰家人氣好。來了親戚朋友,七碟子八碗全放在炕上,大家圍坐一起,推杯換盞,喜氣洋洋!就是誰喝多了喝醉了,順勢在炕上一倒,一覺醒來,沒人怪罪,發現「睡錯了炕」,主人不在,拍拍屁股,酒是好酒,糧食釀造的好酒,沒事,走人。

我有時候想,炕和土地一樣,滋養著黃土大地關中農村的人們。儘管後來大家蓋起了千篇一律的磚頭平房,炕也換成了席夢思床,睡著柔軟,但容易得椎間盤病。一輩子的勞作,一輩子的忙碌,炕已經和農人離不開分了,莊稼離開了土地會死亡,人離開炕不會死亡,但缺少了泥土的養分、缺少了接地氣,人的精氣神會宛如鮮花一樣枯萎,沒有生氣。「當年的鍋臺、三年的炕、十年的土牆一起放!」炕土,還是無汙染的有機肥,當年可吃香呢!和雞糞上辣子一樣辣且香。

現在,一些民宿,也盤起了炕(其實,外觀看,是炕或者像炕而已),讓城裡人享受了了一下炕的感覺。

我老家的炕依然存在。只不過現在為了減少霧霾煤改電,節能環保,改成了電炕板,人睡在上面,硬硬的,木板一樣硬,溫吞溫吞的,沒有炕上面鋪就的泥土柔軟和溫暖,跟用個電褥子差不多。炕讓人從大地、腳下、身子而暖的,而煤爐子、電褥子、空調等讓人從上往下取暖的,乾熱乾熱的,我老覺得腳根不暖,沒有定海神針,幹什麼事情,一團糟,心裡木亂很。

我似乎聽見村裡一對老人的對話。

「現在的炕也沒有過去的好了。人,還容易上火感冒。」男人在炕上說。

「娃娃們,也都進城了。我們不去那個亂鬨鬨的城裡,留下我們老兩口看地呢!」女人說。

「牛,也沒了,被賣了,做成了牛肉乾!罪過呀罪過。」男人說。

「地也荒了,草長滿了,沒人種了。炕也該塌了。」女人說。

2021年元月1日新年匆於長安

相關焦點

  • 有人說農村不允許燒炕了,為什麼北方人還喜歡睡炕而不喜歡睡床?
    各地區居住條件習慣不同,在北方農村大部分人還是睡炕為主。可以明確一點的是,現在並沒有不讓農村燒炕。農村人喜歡睡炕,最主要是由於居住環境導致的。走進北方農村的屋裡。你會發現炕的面積非常大。很多家庭土炕會佔據臥室的一半兒或3分之2左右的面積。
  • 為什麼東北睡炕都是頭朝外?不覺得彆扭?今天終於明白了,長見識
    為什麼東北睡炕都是頭朝外?不覺得彆扭?如果在20年前,說起「炕」這種東西,估計除了東北、山西、陝西,全國其他大部分地區的人都會感覺很陌生,不過後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去北方旅遊,人們對「炕」越來越熟悉了。
  • 據說東北人不睡床,基本上只睡炕,那現實是這樣的嗎?
    因為北方的氣溫在冬天實在是太低了,在很久以前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為了能夠讓家人能夠更好的度過冬天,所以就發明了一種叫做炕的東西。這一種發明的確是很大程度上的為北方人民帶來了福音,讓一家人都能夠暖和的過冬。但是據說東北人不睡床,基本上只睡炕,那現實是這樣的嗎?
  • 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北方人對炕的執著,南方人不會懂
    熱炕頭,是一家幸福的關鍵。為啥這麼說?農村蓋樓火炕依舊如今,農村和城裡的生活差距越來越小,很多人家裡還蓋起了樓,衛生間也代替了過去的旱廁,不過多數人睡火炕的傳統卻沒有丟,上了樓火炕依舊用。過去的火炕連著灶臺,做飯直接燒炕,如今的火炕與灶臺基本是分家的,想睡火炕就在灶膛裡燒上柴火。如今市面還有一種電火炕,原理和電褥子差不多,確實環保節能!但這樣的炕就是不對味兒,農村人很少買帳。農村為什麼如此鍾情火炕呢?老輩人這麼說:「火炕接地氣!火炕睡一宿,家中啥都有!
  • 北方人喜歡一家人睡一個炕,不會感到不方便嗎?看完才明白
    看完才明白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個地方都有其不一樣的風俗習慣,這也使得世界變得更加的有魅力,世界文化更加多樣性,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旅遊大平臺,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都會選擇通過旅行來放鬆心情,見識更廣闊的大世界,那麼本期就讓筆者帶大家來了解世界新鮮事。
  • 古老的取暖方式,在農村裡睡火炕,再冷的冬天都不怕
    火炕燒起來非常簡單,點著柴火扔到火塘裡就行,幾把柴火就能熱一宿。人睡在熱炕上,任你外面刮著多大的西北風都沒有問題,安安心心的一覺到天亮,早上起來炕還是溫的。在農村裡人們把火炕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這也是火炕發展的巔峰。並且圍繞著炕研發出來了各種各樣的家具,如炕桌,炕箱子等等。老家裡一直有睡火炕的習慣,最早的時候火炕和外屋的灶臺相互連通。
  • 東北人喜歡睡炕,但一家人都在炕上不尷尬?其實有他的道理
    東北人喜歡睡炕,但一家人都在炕上不尷尬?其實有他的道理。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博大精深的國家,還擁有著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這也讓人們喜歡上了旅遊,感受不同地區不同的文化習俗和風俗習慣。
  • 農村能睡12人的大火炕,有濃濃家的味道,看看啥樣
    初夏的一天,攝影師一行人來到陝西省渭南農村採風,我們翻越合陽和澄縣交界的一條黃土大溝的時候,看到一個小山村的巷道裡有4個村民正在硬化巷道,大哥們說這個小山村現在只有10多位老人,年輕人已經外出打工,儘管村子裡人少了,但是還是要建設,硬化巷道只是一部分項目,這也是為了老人安全出行著想。
  • 北方人的炕,南方人的床
    經過煙燻火燎的炕板、炕洞中的草木灰,都是上好的肥料,施到地裡,莊稼一季都用不了,下季還有餘力。這樣,每年農村的人家都會打一次炕,把炕板、炕灰收集起來當肥料用。用了舊的炕板,就需要再製作新炕板。小時候,大人幹什麼活我也愛摻合,和好的黃泥,加上稻草或者頭髮,可以增加韌性。黃泥放入到固定的模子裡,用鐵鏟壓平、壓實,然後等待曬乾即可。
  • 全家人一起睡不尷尬嗎?看見終於明白
    特別是在東北地區,很多南方人到東北旅行,除了欣賞雪白的北國風景,晚上體驗東北的暖炕也是非常舒服的事情。隨著時代的變遷,國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很多地區的風俗習慣,至今依然保存、沿襲著。比如小編今天介紹的東北農村的大炕。可能很多人和小編一樣會有疑問,但為什麼這麼大的炕只出現在東北的農村,在東北的城市幾乎看不到呢?
  • 陝西關中火炕已有6500多年歷史,是半坡人發明出來的禦寒工具
    陝西關中火炕已有6500多年歷史,是半坡人發明出來的禦寒工具   文·段宏剛   關於炕的記憶,每個上點年紀的陝西農村人都有刻骨銘心的記憶,只因為炕是冬天最溫暖的一個場所
  • 南方與北方農村的差別,是睡炕還是睡床
    而農民蓋樓房的原因也主要是因為為了可以防潮,一層因為太潮溼了所以基本上都是不住人的,常常都會放一些雜物或是養一些家畜什麼的,人們多半是住在相對乾燥的樓上。在南方的農村人們基本上都是睡的床,懸空著既能夠防潮又還方便了晾曬,而在南方火炕的話則會是一個非常稀奇的玩意兒。
  • 家裡老人去世後,睡過的床還能再睡人嗎?老李給你分析
    濃情三晉,農村老李——李天景,新時代的農村人,講述農村故事,助力三農發展。大家好,今天老李給大家分享一個農村話題。畢竟在農村生活了幾十年的人來說,很多事情都略有所知。最近老李看到這樣一個問題,說如果家裡有人去世的話,是不是他睡過的床,就必須扔掉?其他人不能再使用?
  • 敦煌陽關鎮:土炕改「電炕」「焐熱」群眾心
    「你家改炕了嗎?聽說改了炕再也不用天天煨炕了,省心省力,政府還給補助。」近期在敦煌市陽關鎮陽關村,村民都在討論這個話題。今年以來,敦煌市著眼城鄉居民土炕易發火災、空氣汙染等問題,推行以電代煤,大力實施「煤改電」項目,將群眾以焚燒秸稈為主的傳統土炕改造為碳纖維電熱炕,不少村民家裡的土炕搖身一變成了電熱炕,用清潔能源代替燃煤取暖,節能又提質,對精打細算過日子的農民群眾來說,既節省又環保。
  • 東北人為什麼喜歡睡「火炕」,這種習俗源於何時?有何歷史淵源?
    東北農村現在還睡火炕嗎?這種習俗源於何時?冬暖夏涼比床還舒服每個東北人小時候都會扯著嗓子唱幾句童謠,如果不會唱幾句拿手的童謠,就沒辦法與小夥伴一起快樂的玩耍。童謠作為極具東北地域特色的文化標籤,就像遺傳基因一樣早已經融入了東北人的血液中。
  • 說說嶽雲鵬、賈乃亮、任嘉倫他們,坐過的「炕」
    我想每一位臨夏人對炕並不陌生,因為我們或多或少都是在炕上睡著長大的,無論是在以前的土房、瓦房還是現在的水泥房,在臨夏農村,炕都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人家的炕桌用普通木材製成,有四個木方腿或圓形腿,支起一塊木板。不管是哪種類型的炕桌,對於農村每個家庭都是必不可少的。
  • 北方農村取暖的5種方式 很多人沒用過!
    北風瑟瑟,白雪飄飄,冬天好像又來了……北方的農村冬天特別冷,由於沒有高山作為屏障,西伯利亞寒冷空氣一路南下,摧殘著北方的人們。記憶中的冬天特別寒冷,小時候經常被凍得手腳起凍瘡,那個時候有沒有現在的取暖設備先進,尤其在農村地區,取暖基本靠抖。
  • 再也回不去的東北火炕
    要說早年的東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火炕,那時候無論農村還是城市,家家都有一鋪火炕。每到冬天,人們打招呼的方式都不同,從「吃了嗎」變成了「燒炕了嗎」,說這人家的日子過得好,最貼切的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可想而知,火炕在東北有著怎樣的地位。簡樸的火炕通常分為灶臺、炕體和煙囪,看似簡單,但包含著複雜的物理學和建築學。
  • 農村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說的啥意思?老農:老話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生不睡柳,死不睡楊」,說的啥意思?老農:老話在理農村的很多俗語,都是從多年的經驗之中得來的,將這些經驗轉化成為大家所熟知的俗語,不但念起來朗朗上口。這樣的方式也更利於將俗語傳承下去。有的俗語確實具有很深的道理,所以有很多的俗語直到現在也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 一家人睡在一起會尷尬嗎?
    東北現在的經濟發展也不錯,這裡的傳統文化習慣被越來越多的人拋棄了,以東北最有名的「火炕」為例,很多城市已經瀕臨滅絕,現在有一半東北城市裡的公寓可以直接供暖,炕不能用,但是,在一些農村,還能看到「火炕」。火炕的取暖原理是把床鋪在廚房的土灶上,這樣做飯的話,熱量會直接傳到炕裡,這樣火炕也會變暖,這個原理也可以說是最大限度地減少量,不浪費資源,東北人真的很聰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