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瑟瑟,白雪飄飄,冬天好像又來了……
北方的農村冬天特別冷,由於沒有高山作為屏障,西伯利亞寒冷空氣一路南下,摧殘著北方的人們。記憶中的冬天特別寒冷,小時候經常被凍得手腳起凍瘡,那個時候有沒有現在的取暖設備先進,尤其在農村地區,取暖基本靠抖。所以,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那個時候讀書真的是很辛苦,也終於明白了十年寒窗苦讀的意思。
那麼,再沒有暖氣的農村,到底靠什麼取暖的?
1、大火炕
北方農村獨特的氣候造就了北方獨特的取暖方式。絕大部分的農村家裡都會在蓋房子的時候盤一口超級大的火炕,冬天到來的時候,火炕就發揮了其取暖的作用。灶臺生火,火苗躥著火炕的風洞跑向煙囪,火炕就被慢慢加熱。記得小時候怕冷,經常睡在火炕最熱的地方,即使灶臺的火已經滅了,第二天醒來火炕依然散發著溫熱,別提多舒服了。
如今,在外很長時間,又一年冬天襲來,想念家鄉的大火炕。
2、火爐
上小學的時候,由於農村的小學設施很簡陋,那個時候每個班級會配備一個火爐子,而生爐子的重任就落在了每一個同學的肩膀上。那個時候,天海黑漆漆的,就領著父親,帶著一捆柴去學校生爐子,為了大家上學的人不挨凍,就必須早點去學校給大家把爐子生的旺火,這樣大家上課的時候才不會被凍。那個時候最期望坐在火爐子旁邊,聽著老師講課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3、擠在一起取暖
冬天雖然很冷,但那個時候好像沒有什麼能難得倒調皮的我們。有時候一陣寒風吹過凍得瑟瑟發抖,大家就聚在角落,然後相互擠來擠去相互取暖,口中還念念有詞,擠旮旯旯(gala)過大年。雖然天氣很冷,但是內心卻是熱乎乎的。
4、哈氣
這個作為最原始的取暖工具,自身完全能實現。寒流侵襲的時候,手被凍得通紅,又沒有什麼現成的取暖方式,只好不停地對著手裡哈氣,雖然那點溫暖稍縱即逝,但是,依然記得這是那個時候我們最好的取暖方式。
5、媽媽做的棉褲與棉襖現在依舊溫暖
那個時候,農村的物質比較匱乏。一年到頭只有過年的時候能穿上新衣服。每當天氣漸漸變冷的時候,母親便開始為我們做棉褲棉襖,以應對冬天的寒冷。如今依然覺得,母親做的棉褲棉襖是世界上最暖和的東西,能抵禦寒冷,能溫暖人心。
寒風凜冽,大雪紛飛,冬天來了,我這裡很溫暖,那麼你呢?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