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臨近冬季,氣溫一天比一天低了,特別是在北方,有的地方已經迎來了今年冬季的第一場雪。取暖,是每個農村家庭都要考慮的問題!
近年來,北方各地農村都在大力推行天然氣進村進戶,取代以往的燒煤、燒炭取暖。有些地方甚至把農民用來燒煤的爐子全部拆除,就連沒有燒完的煤,都要提前上報,否則私自存儲或售賣散煤,一旦被發現就會面臨嚴懲。
據了解,安裝使用天然氣是有補貼的
比如北方某地區,第一次安裝時,一戶補貼3000元左右,補貼之後,每家每戶的安裝費包括天然氣灶具費等,算下來需要花2000多塊錢左右。有些地方,冬季取暖,用天然氣壁掛爐代替燒煤取暖,每立方米天然氣還有1塊多錢的補貼。
這樣看,安裝的時候補貼一次,取暖用氣時,還有補貼,並且用天然氣又方便,又乾淨,又氣派,這麼多好處,按理說農民應該都會積極使用天然氣的。但實際上,有不少農民,在用了一段時間天然氣之後,就發現事情不對,紛紛重新改燒煤。
因為,用電太貴,用氣太費的情況,在農村普遍出現。下面兩位老人的說法,反映了很多群眾的呼聲。
李大爺
以前我們家燒煤取暖,一個冬天2000元左右就可以,可自從改了天然氣,即使在有國家補貼的情況下,並且自己平日裡都省著用,白天的時候儘量把溫度調低,只有晚上的時候才會調到合適的溫度,就這樣,一個冬天的取暖費就花了我3000多元!
羅大媽
以前我買一車煤,能燒3年,同樣的錢,現在燒氣一年就沒了,用天然氣取暖四五個月,即使有補貼,也得花五六千塊錢的燃氣費。並且,天然氣價格也不是一直不變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漲價,每立方米漲幾毛錢,一個冬天下來就要多花很多。
除了太費錢,安全隱患也不容小覷。很多農村的天然氣管道,都是沿著村民的房子走線,不是埋在地下,而是架在柱子上,暴露在外,如果萬一被大車掛斷,造成天然氣洩漏,有引起爆炸的風險。
同樣,有些農村地區的埋地管道並未像城市燃氣管道那樣加裝陰極保護等防腐蝕的措施,這樣長期遭受雜散電流腐蝕,且地下洩漏不易發現,也是很大的安全隱患。
那麼
眼看天氣越來越冷
今年農村取暖該咋辦?
針對這個問題,國家提出了一個新方案,那就是宜煤則煤、宜氣則氣、宜電則電,意思就是說農村取暖要根據具體的現實情況來決定,絕不能像之前那樣,一刀切式的全力推行煤改電和煤改氣。
這個方案可以說跟之前的方案是180度的大轉變。比如,之前很多地方大張旗鼓,甚至還把汙染環境的罪魁禍首安在燒煤取暖的農民頭上,不顧實際,不顧民意,「野蠻」推進。
這些一刀切的做法,在現實中出現了很多漏洞,國家也正是因為認識到了這一點,而進行了相關政策的調整。
確實,天然氣取暖相比燒煤取暖來說,有很大的優越性,也是農村地區未來取暖的大趨勢,但是,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能都按「一個模子」來,宜煤則煤、宜氣則氣、宜電則電,是很實際的做法。
希望新政策的實施,不會再像之前那樣一刀切,最重要的是下面的人也能正確地執行上面的政策,給農民帶來真正的實惠。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