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煤改氣」困局:一邊老百姓等著用氣取暖,一邊燃氣企業虧損嚴重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本報記者 李哲 石家莊、邯鄲報導

「馬上就要供氣了,現在供氣合同都還沒最終敲定。」作為河北省某燃氣公司的負責人,老楊對於今年供暖季的保供形勢滿懷焦慮。

進入11月,北方供暖季如約而至。近兩年,每到這個時候都是老楊發愁的日子。他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我們如果把合同籤了,就要馬上繳納預付款。但是現在公司連去年的返還款還沒有完全拿到,資金狀況很緊張。」

在河北,老楊的遭遇並非孤例。

記者獲取的一份文件資料顯示,今年10月中旬,河北省燃氣協會組織召開了一次研討會,與會的燃氣公司代表指出,河北上遊供氣企業針對國家「保量保價」政策設置多重門檻,執行不到位導致燃氣企業氣價倒掛虧損嚴重。並且,農村「煤改氣」模糊的氣量認定,氣價補貼返還周期長、返還不到位,導致燃氣企業墊付大量資金,現金流緊張。

而今年是三年「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的決勝之年。作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關鍵區域,京津冀地區的「煤改氣」備受關注。然而,有業內人士指出,在河北「煤改氣」工程推進過程中,一些問題也逐漸凸顯,特別是「先交後返」的購氣方式導致的返還款未能到位以及國家政策規定的「農村煤改氣保量保價」難以落實等問題尤為突出。

部分氣價差價仍未返還

進入11月以來,天氣逐漸轉冷,京津冀地區供暖進入倒計時。一方面,老百姓等著用氣取暖,但另一方面,燃氣公司的資金面臨著巨大壓力。

「馬上就要到供暖季了,我們連去年的返還款還沒拿到。」老楊告訴記者,「我們如果把合同籤了,就要馬上繳納預付款。但是現在公司連去年的返還款還沒有完全拿到,資金狀況很緊張。」

業內人士指出,所謂「先收後返」,是指在冬季保供的時候,根據籤訂合同的用氣量,下遊公司都需要向上遊公司預交下個月的購氣款。待供暖期結束後,再根據當地「煤改氣」的用戶數量,第三方核定後再返還差價。

然而,如今2020年供暖季即將到來之時,河北省燃氣協會相關負責人卻表示:「目前河北省範圍內還有一些燃氣公司沒有全部拿到去年的返還款。甚至一些公司2018年供暖季的返還款還沒有拿到。」

河北省某下遊公司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上遊公司冬季結算價會上浮20%至45%不等(均衡一、均衡二),每立方米氣在門站價格的基礎上約上浮0.37~0.83元,而我們只能按當地政府規定的居民用氣價格銷售。如果按照每戶單個採暖季用氣量1000立方米計算,每100萬戶用戶,冬季用氣約為10億立方米,擠佔下遊企業資金每100萬戶約為4億至7億元,如果按河北省農村煤改氣600萬戶計算,擠佔資金高達24億~42億元。」

不過,河北另一家燃氣公司的負責人李林(化名)表示,其所在燃氣公司早於今年6月份就已經拿到了全部的返還款。但老楊並沒有那麼好運,他表示,如今2020年供暖季即將到來,上一年的返還款還沒有完全到帳。

在記者走訪過程中,老楊的遭遇卻並非個例。

今年10月中旬,河北省燃氣協會組織召開了一次研討會。記者獲取的會議文件資料顯示,因「先收後返」問題,河北省下遊燃氣企業墊付大量資金,擠佔下遊燃氣企業資金巨大,以致現金流緊張,燃氣企業運行困難,部分企業甚至面臨無法墊資而導致破產的風險。

記者採訪了解到,對於「先收後返」的爭議焦點,除了返還周期長之外,還有「煤改氣」用戶數據的核定問題。

「『煤改氣』剛剛推進的時候,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上遊公司、省發改委和下遊公司之間在『煤改氣』用戶認定上就出現了偏差。」李林表示,當時大家都是希望儘快完成「煤改氣」目標,所以一些地方的指標任務從上往下逐級遞增,而到了燃氣公司層面,任務指標則會進一步加碼。

在此背景下,相關部門報給上遊供氣公司的用氣量就會與實際用氣量形成不小的差異。「用氣量上的差異最終在氣價返還的過程中,就會歸結在價格上。差價最終也都由下遊燃氣公司負擔了。」河北省某燃氣公司負責人說道。

李林告訴記者:「到了2018年冬季供氣時,河北省發改委明確提出,不可以隨意調整煤改氣新增用戶數量,要做到『以量定改』。這樣就逐漸規避了不匹配的情況出現。但是,由於氣價返還的過程中,返還量是由上遊公司指定的第三方機構進行認定,這個過程中究竟哪些用戶被認定成為『煤改氣』用戶,我們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對於先收後返、返還量認定等問題,上遊供氣企業、河北省發改委方面均未向記者作出回復。

上述文件資料提出建議,儘快出臺河北省「煤改氣」氣量核定具體辦法,組織各市農村煤改氣燃氣企業儘快啟動對接,對2017~2019年未返還到位的氣費儘快、足額返還到位。並稱,若拖欠的氣費返還遲遲無法解決,今冬河北廣大農村百姓過冬恐會受到影響。

「氣價倒掛」壓垮企業?

除了部分氣價差價仍未返還之外,燃氣企業人士向記者反映,「煤改氣」在推進過程中還存在「氣價倒掛」問題。

記者獲取的文件資料顯示,河北省在推進農村「煤改氣」過程中效果明顯,但各地政府以及各實施企業也付出了巨大代價,河北省農村「煤改氣」實施企業「連續三年來始終面臨氣價倒掛的現實問題得不到解決」。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河北省一些地區在2015年就開始做『煤改氣』工程,當時地方政府和燃氣公司商議了一個2600元/噸的終端銷售價,折算成終端銷售價就是2.4元/立方米,這就是此前居民氣價的由來,實際上這個價格當時定得就比較低了。而且2015年至2017年期間,政府也並沒有給燃氣公司提供補貼。」

「2018年的價格調整後上浮到了2.68元/立方米。這個價格基本上三年調整一次,每一次調整居民氣價都需要開聽證會,聽證會這個過程就會比較複雜。」河北省燃氣協會相關負責人說道。

如今,2.68元/立方米的氣價已難以覆蓋燃氣公司的運營成本。

「去年冬季供氣的時候,我們公司從上遊購氣的成本就已經超過3元/立方米了。這還不算輸氣、運營、人工成本。事實上這樣的氣價始終是倒掛的。」老楊告訴記者,「近三年來,我們公司從未得到政府補貼。為了鼓勵老百姓參與到『煤改氣』中來,政府是會提供相應補貼的。」

對於上述「氣價倒掛」、補貼等問題,記者聯繫河北省發改委、河北省氣代煤電代煤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採訪,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油氣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氣價倒掛」或與LNG(液化天然氣)的市場化定價有關。由於冬季供暖等方面因素影響,導致我國天然氣供給的峰谷差異較大。我國與土庫曼斯坦、俄羅斯等國家籤訂的天然氣協議長達30年,而這樣的協議價往往比較固定。但我國每年天然氣的用量卻是浮動的。這就需要LNG來進行調節,而LNG則是遵循市場化的定價機制。

李林向記者表示:「印象中最難的時候是在2017年的供暖季,當時我們的人就守在天津港和唐山港,手上拿著現金,LNG船一靠岸,氣就已經被搶光了。」據李林透露,當年供暖季的時候,LNG的價格一度漲到超過1萬元/噸,而在夏季往往只有3000元/噸。

「上遊公司定價機制調整可能和天然氣來源不同、氣量不同、LNG的採購量和價格不同有關,這樣因為每年都是浮動的,因此計算方法也會出現差異。」上述油氣行業人士表示,「此前由於2017年的『氣荒』,2018年冬季天然氣保供過程中,下遊的燃氣公司預訂了更大量的天然氣資源。而為了保障天然氣的供給,上遊公司購買了大量溢價的LNG資源。最終造成LNG資源的過剩,也給上遊公司造成了損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19年的時候就採用『照付不議』的形式購買天然氣。就是說購氣雙方約定好購氣量後,無論是售氣方還是購氣方,哪一方不能履約,都將按照合同進行賠償。」

除外購天然氣來源導致的價格差異外,我國天然氣的銷售定價還是分用途來制定天然氣的價格,參照居民氣價和非居民氣價的「雙軌制」運行。相對而言,居民氣定價要更加「親民」。而上遊公司與下遊公司在合同內的居民氣認定上往往會出現分歧。

「『氣價倒掛』這個問題可能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合同籤訂了就是要按照合同來執行。上遊公司那邊會按照合同內的價格保質保量地完成收售氣任務。但是合同外的天然氣資源,只能是按照市場化的方式來執行了。」一位接近上遊公司的業內人士說道。

而根據河北省發改委在今年8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做好今冬採暖季氣源保障等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居民用氣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氣價政策核算執行。採暖季期間,上遊氣源企業和下遊供氣企業對居民用氣絕不允許出現限供、停供、減供或漲價等問題。」

記者獲取的文件資料顯示,河北省某上遊企業對農村居民煤改氣依然執行採暖季先上浮漲價,採暖季後根據核查情況再行結算返還的銷售政策;另外,某上遊公司承諾今冬對農村居民煤改氣執行居民門站價格政策,但沒有氣量保供,所提供氣量全部為居民門站價格上浮20%~45%的氣價。受此問題影響,部分燃氣企業尚未籤訂《2020~2021年採暖季農村煤改氣購銷協議》。

上述文件資料提出建議,相關各方協調上遊企業與燃氣企業籤訂農村煤改氣保量保價協議,根據河北省各地政府提供的農村煤改氣任務戶數清單,足量保供;氣價按照河北省居民門站價格1.86元/立方米先行結算,採暖季結束後再清算。

「保量保價」政策急需落實

據了解,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在安排部署2020年能源迎峰度夏工作時強調,天然氣保供方面,要求深化天然氣合同籤約改革,各地和相關企業要儘快完成全年和供暖季合同籤訂工作,上遊供氣企業要按照基準門站價格對各地居民氣量應保盡保,對「煤改氣」等居民用氣全額保障。

8月13日,河北省發改委發布《通知》,明確要求,今年新增居民用氣以各市認定為準,只要認定是居民用氣的先按居民用氣價格結算,年度及採暖季結束後,由上遊氣源企業同下遊供氣企業分別據實核算,多退少補。

記者調查走訪過程中了解到,河北省「煤改氣」工程經過兩年多的磨合之後,「以量定改」和「照付不議」等方式的推出已經化解了「煤改氣」過程中面臨的許多問題。

「現在到了冬季,天然氣量可以得到有效保障。上遊公司可以更加確切地了解到終端用氣量,這樣在確定保供量方面也更有信心。相關政府部門也可以更加從容地確定每年的『煤改氣』數量。」業內人士說道。

然而,「先交後返」的購氣方式、模糊的「煤改氣」用戶認定標準,以及複雜的天然氣定價機制讓下遊燃氣公司面臨不少困惑。

記者獲取的文件資料顯示,河北省燃氣協會大部分成員單位向上遊氣源單位申請對農村煤改氣籤訂「保量保價」的協議,但被上遊企業以「沒有收到上級指令」「無法改變冬季銷售政策」「申請單位不是一級用戶」等理由拒絕。並且上遊氣源單位依然執行此前一直延續的採暖季先上浮漲價、採暖季後根據核查情況再行結算返還的銷售政策,甚至還有企業只漲價不返還。

記者注意到,相比河北省,同處「京津冀」片區的天津市,在「煤改氣」實施過程中則較為順暢。2020年11月1日,天津市更是連續5年實現提前供暖。

記者獲取的文件資料顯示,2018年採暖季,天津市也曾出現河北省當前的類似情況,上遊供氣公司在天津市執行「先上浮漲價,採暖季結束後結算返還」的策略。2019年採暖季,在天津市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的組織與協調下,針對農村煤改氣,上遊公司在天津市按照國家規定,執行居民門站價格政策,下遊企業農村煤改氣採購氣價為1.86元/立方米,銷售氣價為2.4元/立方米,農村煤改氣保量保價政策在天津市得以落實。

對於這一情況,業內人士指出:「相比之下,天津市範圍內多元化主體已經逐漸形成,相對而言就會更加從容一些。」

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價格問題並非因為天然氣供給緊張所致。「近年來,特別是經歷過2017年的『氣荒』之後,我國在天然氣供給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目前已經基本可以滿足天然氣的冬季保供。而我們現在討論的這個問題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由天然氣供應緊張所導致的,更多地體現在天然氣價格方面的不匹配。」

河北某下遊燃氣公司負責人表示,今年二、三季度,下遊企業找上遊單位申請按照國家要求籤訂「保量保價」協議,但上遊單位依然要求按照原有「先交後返」的合同籤訂,或者繼續按照漲價不返還的方式,不執行國家政策。該人士表示,這說明上下遊企業針對農村煤改氣供給價格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政策沒能發揮效用。

記者了解到,今年10月23日,中央高層在出席今冬明春北方地區保暖保供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重點提到,要確保「煤改氣」等民生用氣不出問題,保障量價穩定,嚴格落實「以氣定改」「先立後破」,保持補貼政策的連續性。

「從2017年的不保量不保價,到2018年保量不保價,再到如今保障量價穩定,這讓我們看到了保量保價的希望。」李林說道。

針對河北省如今存在的「煤改氣」問題,業內人士建議:「短期來看,還是要把保障民生放在首位,保證居民用氣不出問題。這需要政府在上下遊之間進行協調,達成一個共識,都要把保民生的責任承擔起來。從中長期來看,還是要繼續推進天然氣體制機制的改革,上遊主體多元化、中遊成立國家管網公司、下遊在價格改革方面消除交叉補貼的因素。」

油氣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現在正處於油氣改革的過渡期。還是希望去培育多元主體,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某些區域就會成為一個突出點。就河北省而言,目前也在曹妃甸地區建設了大量的LNG接收站,但是因為還沒有投產,現在的天然氣多元化主體的格局還未形成,供給仍然要依賴上遊公司。」

隨著改革的深入,國家管網公司的成立,改革雛形已經顯現。「現階段,上遊多主體的結構還在調整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很多積極的信號釋放出來。包括成立國家管網公司、開放沿海接收站、開放民營企業去海外購氣。上遊的壟斷格局正在被打破,國家在天然氣價格方面也在逐漸向市場化定價轉變。」上述油氣行業人士說道。

「打贏藍天保衛戰是國家三大重要戰役之一,地方政府、上下遊企業都應積極參與,主動作為,全力配合北方地區清潔取暖任務的達成。」業內人士指出,自2017年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實施煤改氣、氣化農村得到了廣大地方政府和百姓的擁護和支持,中央、省、市投入了巨額資金實施農村管網建設補貼和農戶用能補貼,下遊燃氣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並墊資開展煤改氣工程,但因氣價倒掛,導致下遊燃氣公司經營壓力凸顯。並且,「煤改氣」在推進過程中,「保量保價」政策未能得到很好的執行。

業內人士表示,如要真正實現保量保價政策落地,需要政策制定的相關部委、監管部門、上下遊企業共商機制,明確地方政府、上遊企業、下遊企業各方分工,制定監管措施,出臺更加清晰、可行的農村煤改氣價格執行政策,壓實各方責任,尤其是省、市發改部門要落實「保量保價」合同籤訂的主體責任,才能切實理順農村煤改氣氣價問題。

相關焦點

  • 「煤改氣」終於叫停了
    根據相關媒體報告,當年完成400萬戶家庭煤改氣計劃,顯然這一數字超出了最初預期,但也代表著嚴重超過了我國的天然氣供應能力,於是,自氣改後,最為嚴重的全國性氣荒出現了。此外,大幅增加了人民生活成本支出,也成為了煤改氣保守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2016 -2017年,在煤改氣的助推下,儘管中國的液化天然氣市場供應增加了30%,但部分地區仍然出現了一些因天然氣供應緊張而價格上漲的問題。
  • 「煤改氣」被叫停?晉冀豫陝七成陶瓷企業已完成「煤改氣」
    2017年11月,河南鶴壁石林工業集聚區瑞興堡建材、華邦陶瓷、佳鑫陶瓷、金雞山建材等4家建陶企業與天倫燃氣公司籤訂「煤改氣」協議,鶴壁建陶企業「煤改氣」正式啟動。2018年,鶴壁11家建陶企業完成了「煤改氣」。2018年2月,生態環境部首次將汾渭平原納入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這也加速了這一區域建陶企業「煤改氣」的步伐。
  • 叫停的「煤改氣」,應該如何寫「結案報告」?
    供暖期氣站基礎設施未按時完工導致居民無法供暖、大規模的「煤改氣」導致天然氣價格瘋漲氣源不足、如此重要的大規模工程偏偏到了大雪臨頭才匆匆上馬、拆了鍋爐卻盼不到天然氣到來……這一切亂象的背後決策者考慮過數九寒天裡老百姓的感受嗎?
  • 能源內參|河北多地農村「煤改氣」用戶遭燃氣限購;國投電力已在倫...
    【財新網】河北多地農村「煤改氣」用戶遭燃氣限購   財新網11月19日報導,剛剛進入供暖季的河北多地傳出天然氣限購的消息。近日網傳上市公司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00384.HK,下稱中國燃氣)的多家河北地方公司向農村煤改氣採暖用戶發布限購通知,通知稱因上遊供氣方冬季氣價上漲,決定對農村煤改氣採暖用戶採取兩檔價格供應天然氣。
  • 煤改氣項目被叫停為什麼選擇它?
    7月3日,國家動力局發布《關於處理「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供暖推動過程中有關問題的告訴》(以下簡稱《告訴》),明確提出要拓寬多種清潔供暖方法,主推清潔煤、生物質供暖。這標誌著已經在全國大範圍展開的「煤改氣」工程將迎來重大革新。  2015年,「煤改氣」方案初次被提出,就已經在全國多地開端實施,但效果並不抱負。
  • 河北煤改氣暫停,官方承認搞得「太多了」,環保不應急功近利
    轟轟烈烈、飽受爭議的「煤改氣」運動終於被糾正了!近日,河北省發改委下發文件,要求「除2017年結轉的農村煤改氣任務外,2018年原則上不再新增農村煤改氣和燃煤鍋爐改氣」。這意味著河北省未來幾年都不會再推行煤改氣,目前僅僅河北省宣布了此項計劃,但如果未來天然氣供應依然緊張,很多地區也會跟著叫停煤改氣。在引發大規模氣荒之後,河北官方終於承認煤改氣搞得「太多了」。
  • 「煤改氣」被叫停,空氣能熱泵或成北方採暖主力軍
    在2017年的煤改清潔能源採暖項目中,「京津冀」有近400萬戶居民完成氣能替代或電能替代,其中,「煤改氣」家庭遠遠超過了百萬戶。因此,一到採暖季,一場氣荒就席捲各地,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陝西、寧夏、內蒙古等多地天然氣供應出現短缺的局面。
  • 『煤改氣』使用壁掛爐一定要知道這些事兒!
    >說到降溫,冬天取暖當是首要大事兒。今天,小編就要聊聊農村「煤改氣」後需要注意的種種事項。政策環保工程「煤改氣」已進入農村千家萬戶,農民對燃氣的認識雖然不算陌生,但是安全意識較為薄弱,一旦使用不當,很可能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農村燃氣使用時的重點在壁掛爐,小夥伴們也希望小編可以科普一下。
  • 煤改氣終於叫停!生物質熱電項目,將再次成為產業投資熱點
    尷尬的煤改氣2017年,汙染防治的攻堅戰役開始打響,相關部門首先把炮火指向了煤炭,新的生力軍是天然氣。於是,「煤改氣」在京津冀地區首先拉開了架勢,進而在全國推行。不僅僅是在農村,更在工業園區和生產企業中,推廣煤改氣行動。
  • 郝吉明:煤改氣並不是出現氣荒的主要原因
    2017年冬天「煤改氣」成為熱詞,從年初京津冀劃定「禁煤區」、禁煤、以氣代煤,到供暖期氣站基礎設施未按時完工導致居民無法供暖,再到大規模的「煤改氣」導致天然氣價格瘋漲、造成「氣荒」……為何要進行「煤改氣」?煤改氣又為何會陷入窘境?對於煤改氣的大面積推廣,是否操之過急?
  • 農村「煤改氣」後的這些問題,一定要注意!
    在農村實行「煤改氣」是有效治理大氣汙染,改善空氣環境質量,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客觀要求,也是有序推進清潔能源建設,提高農村生活質量的有力舉措,普遍受到農村群眾的支持和配合。 如今,政策環保工程「煤改氣」已進入農村千家萬戶,農民對天然氣的認識雖然不算陌生,但是安全意識較為薄弱,一旦使用不當,很可能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 因此,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按照安全規範進行操作,不可大意。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說「煤改氣」後應該注意哪些用氣安全問題。
  • 邀請函|2018煤改氣暨天然氣發電新項目建設投資高峰論壇
    、新建天然氣發電項目中的設備選型,經濟效益管理,分布式天然氣投資模式,新建燃氣發電機組,煤改氣項目改建機組的設備運維等是從業人員十分關心的問題。為促進煤改氣及天然氣發電全產業鏈各企業相互溝通和交流,北極星電力網定於1月18日-19日舉辦2018煤改氣暨天然氣發電新項目建設投資高峰論壇,本次論壇將匯聚全產業鏈企業代表,主要涉及100+潛在用戶(新建或籌備中的電廠、自備電廠、天然氣分布式項目等),50+優質EPC、設計院和成套設備商,論壇將通過20多位專業嘉賓權威演講、200
  • 用電太貴,用氣太費,農村取暖怎麼辦2020年國家提出新方案
    有些地方,冬季取暖,用天然氣壁掛爐代替燒煤取暖,每立方米天然氣還有1塊多錢的補貼。這樣看,安裝的時候補貼一次,取暖用氣時,還有補貼,並且用天然氣又方便,又乾淨,又氣派,這麼多好處,按理說農民應該都會積極使用天然氣的。但實際上,有不少農民,在用了一段時間天然氣之後,就發現事情不對,紛紛重新改燒煤。因為,用電太貴,用氣太費的情況,在農村普遍出現。
  • 【吳起融媒】我縣與陝西城燃集團舉行座談會 商討加快推進「煤改氣...
    12月4日,陝西城燃集團董事長楊易凡一行來我縣考察「煤改氣」合作項目,並舉行座談。縣長李煒,縣委常委、副縣長耿文忠,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旭,縣政協副主席劉宏彥出席座談會。座談會上,陝西城燃集團負責人介紹了企業有關情況,縣城管局負責人介紹了冬季供熱有關情況,雙方就「煤改氣」有關事項進行了交流。
  • 【鄉鎮動態】宣平堡鄉:換下隱患「蜘蛛網」,竭力優化「氣代煤」
    >2020年,宣平堡鄉上營屯、太師莊、宣平堡、石莊屯、蔡家莊、第八灘、上保寺、新窯子、舊窯子共九個村進行了「氣代煤」改造工程,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點火驗收也已接近尾聲,絕大多數農戶已使用天然氣取暖>為全力保障安全運行,鄉政府組建「兩員一隊」,全覆蓋入戶排查室內、室外安全隱患,並建立《宣平堡鄉「氣代煤」隱患排查臺帳》,逐條整改。
  • 冬天來了,你家燃氣壁掛爐點火了嗎?天然氣取暖效果怎麼樣?
    2020-11-24 10:49:18 來源:邯鄲冀南新區 近期氣溫大幅降低可以說斷崖式下降你家燃氣壁掛爐點火了麼?天然氣充足麼?天然氣取暖安全麼?天然氣取暖效果怎麼樣?今年天然氣取暖如何補貼?
  • 冬天北方農村取暖成難題,用煤有汙染用氣又花錢,那該用什麼?
    歡迎大家觀看本期文章,本期文章要給大家講解的是冬天北方農村取暖又成難題,用煤有汙染用氣又花錢,那該用什麼呢?這兩年北方的天氣有很多都是霧霾天,都說燒煤會汙染環境,所以政府就堅決不允許這種取暖方式。去年又開始倡導燒氣,有很多的農村在政府倡導下來以後就開始天然氣取暖,農村的宅基地面積要比城市的商品房面積大!即便政府讓農村使用天然氣,雖然價格上有優惠,可是一個冬天下來也是一筆不少的開銷。
  • 企業用氣報裝時限縮短一半
    居民、企業用氣報裝如何更便捷?冬季安全用氣有哪些要注意? 1月14日上午9:30—11:30,在漢央企華潤燃氣上線全國重點地方新聞網長江網,通過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平臺,與網民以及企業用戶互動交流,解惑答疑。
  • 近日,辛集市邑闊天然氣有限公司在陸續為農村煤改氣用戶開通天然氣
    近日,辛集市邑闊天然氣有限公司在陸續為農村煤改氣用戶開通天然氣。現將燃氣表使用中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告知用戶,請知悉!2020.08為生產日期,後邊12為數字,如182028472597為燃氣表號(不含後邊字母T),即繳費用燃氣表號。
  • 農村用燃氣替代煤燒暖氣取暖,費用著實不低,好多家庭都不用了
    今年冬天特別冷,今天給父母打電話問家裡取暖情況,老媽一通抱怨。以前家裡買三千塊錢的煤一冬天燒不完,家裡還挺暖和,現在基本上每天五六十的燃氣費,還不暖和。不敢多燒,太貴了。老媽算了算帳,如果一天五十,一個月也得一千五,一冬天四個月,一年就得六千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