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22日電 22日下午,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會長郝吉明做客新華會客廳,就當前一些熱點環境問題與全國網友進行交流。
2017年冬天「煤改氣」成為熱詞,從年初京津冀劃定「禁煤區」、禁煤、以氣代煤,到供暖期氣站基礎設施未按時完工導致居民無法供暖,再到大規模的「煤改氣」導致天然氣價格瘋漲、造成「氣荒」……為何要進行「煤改氣」?煤改氣又為何會陷入窘境?對於煤改氣的大面積推廣,是否操之過急?
對此,郝吉明表示,散煤治理是改善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汙染的重要舉措,力度越大空氣品質改善就越明顯,在2017年冬季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煤改氣」使京津冀地區的空氣品質有顯著的改善,京津冀地區冬天燃煤汙染仍然是主要的汙染源,散煤由於直接燃燒以後缺乏空氣汙染治理的措施,各種汙染物就直接排放。散煤燃燒一噸排放的汙染物比電廠燃燒10噸排放的都多,因為各種汙染物電廠效率都在90%甚至99%以上,所以散煤用的煤的量雖然不是特別大,但是排放的汙染物的量佔比就比較高,所以治理對改善空氣品質還是非常有效的,這是一個重要舉措。
煤改氣會導致「氣荒」嗎?郝吉明認為,煤改氣並不是出現氣荒的主要原因,因為入冬以來,受需求的快速增長,進口氣源不穩定,再加上去年年底經濟比較活躍,局部出現供氣結構性、區域性和時段性不足,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實際上「煤改氣」的氣量需求和天然氣的總增加量來看佔比不到30%,天然氣用量增加的主要部分不是「煤改氣」造成的,所以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但無論如何居民取暖總是一個必須保證的重要民生問題,這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因此必須採取認真對待的辦法。煤改氣要穩紮穩打,多種渠道宜氣改氣、宜電改電,因地制宜,多種方式往前推進。
針對天然氣價格上漲的問題,郝吉明表示,這裡面有短缺造成的,也有一些企業不正當手段導致的,所以政府在價格上要加強宏觀控制是完全可以解決的,所以煤改氣看上去是解決環境的空氣品質的一個途徑,實際上對居民的室內空氣品質的改善也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因素。另外對居民生活方便程度也非常重要。
郝吉明還認為,煤改氣要完善制度、保證氣源,穩紮穩打往前推進,居民用能要逐漸擺脫固體燃料,固體燃料在燃燒過程中的排放一般比較高,所以煤改氣是治理大氣汙染的重要基礎,也是提高居民生活整個水平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