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環保又出新要求,嚴禁農民5種行為,村幹部帶頭查,早知道!

2020-11-25 騰訊網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現在已經來到了11月初。在農村,現在這段時間正處於農閒時間,多數農民莊稼地裡已經沒啥農活了。閒下來的農村人,有的抓緊時間進程再去打工,有的則留在老家稍微休息一下。

對留在老家過冬的農村人來說,要注意的是,現在農村環保開始備受重視,一些過去常見的行為、做法,現在隨著環保要求的日益嚴格,已經逐漸不被允許了,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行為,農村人要有所了解。

1、北方農村嚴查散煤

最近幾年,每到冬季,北方農村地區,主要指河北、山西、山東、陝西以及河南北部等地區,都會開始嚴查一件事情,這就是禁燒散煤。因為這些地區冬季寒冷,農民過冬必須要自己取暖,而散煤因為價格便宜、取暖效果好深受人們歡迎,不少農民在過冬之前,都會提前儲備好幾百斤、上千斤的散煤。

但是,現在北方地區一到冬季就開始嚴查環保,尤其是大力整頓空氣汙染。而取暖集中燒散煤,會導致一定的汙染。因此,現在這些地區已經禁止農民再燒散煤了,而是大力鼓勵農民「煤改電」「煤改氣」,對用電、用天然氣取暖的都會進行補貼。如果實在沒有條件用天然氣或者電,則會讓農民使用經過特殊處理的清潔煤。因此,無論如何,這些地區都不能再燒散煤了。

2、嚴禁秸稈焚燒

秸稈禁燒其實早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但一直以來都屢禁不止,因為有農民發現,長期禁燒、實施秸稈還田,莊稼會出現病蟲害增多、秸稈碎片影響出苗等問題。因此,每年農村地區一直都會有私自焚燒秸稈的現象。現在筆者老家河南這已經沒啥秸稈了,但在東北等地,一年只種一季莊稼的地方,秸稈多數都還沒有處理,禁燒秸稈依然是一個問題。

3、禁止露天烤火

過去冬季農村街頭,經常能見到這樣一個場景:大白天很多農民,圍著一個火堆在烤火,中間燒的都是秸稈、樹根之類的木材。因為冬季天冷,農民沒啥娛樂活動,冬季也經常走上街頭,一圈人在那曬太陽、聊天。感到冷的時候,就會有人提議烤烤火,大家四處找一些秸稈、木材,生起一個火堆,圍著邊烤火邊聊天。

但是,以後這樣的場景恐怕就很難再見到了,這是因為,農民烤火實際上跟燒秸稈是一樣的,都會產生濃煙,有一定的汙染。因此,目前各地已經禁止冬季露天烤火了,不僅如此,冬季露天燒樹葉、焚燒垃圾、焚燒廢舊地膜,也都不允許了,這點農民朋友要注意。

4、禁漁期嚴查私自捕撈

現在為了保護漁業資源,恢復水域生態環境,很多大江大河、湖泊,包括長江、鄱陽湖、洞庭湖等等,都實行了禁漁制度,尤其是長江流域,目前正處於十年禁漁期內。凡是在禁漁期內的水域,要禁止一切捕撈行為。而在一些沒有禁漁的河湖,現在也不允許農民使用電魚、毒魚、炸魚等方式捕撈。

5、嚴禁捕獵野生動物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過去一些山區農村人,農閒時節經常上山打獵,捕捉野生動物。而現在出於保護環境的需要,很多地方已經禁止捕獵野生動物了,也不能再使用捕獸夾、捕獸籠等設施來捕獵了。

以上這些行為,放在過去的農村,都很常見,但是現在時過境遷,隨著時代的發展,對環保的高標準、嚴要求,已經不允許這些做法了,農村人要心裡有數。

相關焦點

  • 農村開始拔除低保「釘子戶」,關係再硬也不行,農民舉雙手贊同!
    這次各地的清查都很嚴格,一旦查出來,關係再硬也不行,該取消取消,該罰款罰款,該處置處置,農民舉雙手贊同。因為以後農村低保要從申請環節入手,嚴厲要求,絕不放水,其中6種農民不管找誰,關係多硬,即便申請也不能予以通過。
  • 國家再次點名「蒼蠅」,村幹部有以下4種行為,可舉報
    國家再次點名,村幹部有這4種行為,農民大膽舉報」在農村,每個集體都有很多資產,幾乎村村都有,有些村莊處於經濟發達地區,集體資產豐富且值錢,還有的處於山區農村,集體的資產也不少,但經濟效益卻極差,村民很難獲得更多分紅。
  • 今日起,農村有4類行為已經被禁止「叫停」,農民知道嗎
    社會在進步,農村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國在各地區實施的禁令越來越多,比如說;早在幾年前,為了改善各地的空氣品質,減少汙染,我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了秸稈禁燒令,禁炮令等等……。
  • 整治「村霸」後,又提到了「蒼蠅」,今年村幹部有3種行為可舉報
    首先是「清查基層人員,把存在村霸行為的人員清理出去」、另外是深入農村開展「掃黑除惡」督導工作、最後是採取聯審機制,杜絕「村霸」入侵村兩委。雖然說這些措施落地後,有些村霸也被國家嚴懲,但還是有一些人通過各種手段把自己包裝成合法公民,躲避公安部門打擊。
  • 農村環境汙染防治法已實施!村民要注意哪些事情?2020年政策解讀
    據筆者了解的消息,早在2019年,圍繞著農村土地汙染問題,我國制定了第一部和耕地有關的土壤汙染防治法。今年的五月份,圍繞著農村各類固體物給環境帶來的汙染問題,我國又下發了《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這份文件的內容涵蓋到農村的多個方面,其中有很多規定和農民息息相關。
  • 農村推崇火葬嚴禁土葬,專家說對農民好處多,老農卻不這麼認為
    前言眾所皆知,都知道現在用火葬,代替了原來的土葬下葬形式,這個下葬的變化,早在之前就已經改變,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記得,在古代的時候,下葬基本上都是用棺材,只後再埋入土內,讓死者入土為安,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花圈,小人等各種各樣的陪葬品,每個地方的葬禮形式不同,有一些地區,就各種各樣的入葬方式
  • 山東濟南:村幹部帶頭毀山砍林造墓,文昌山在哭泣!
    公園於2018年1月5日開工建設,今年1月28日已正式開放,是周圍市民和院校師生休憩健身的好去處。風景秀麗的文昌山景觀文昌山公園佔用的土地是文昌街道辦事處東王社區居委會的集體土地。該山長期以來一直是東王社區的墓地,社區群眾去世後大都埋葬在此地,從而形成了多達700餘座墳墓的局面。
  • 我省出臺意見進一步糾正加重農民負擔行為
    7月13日記者從省政府獲悉,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向全省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各地切實增強持續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確保各項減負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 優秀黨建品牌巡展|萊州市建立「三項機制」,切實抓好農村黨組織
    近年來,萊州市大力實施「頭雁工程」,把選優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作為首要任務,健全教育培訓、考核評價、激勵保障等工作機制,發揮「關鍵少數」的示範帶頭作用,以「頭雁工程」形成強大的「頭雁效應」,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 B超不是萬能的,這5種胎兒畸形就查不出來,孕媽早知道早預防
    B超不是萬能的,這5種胎兒畸形就查不出來,孕媽早知道早預防。女人在懷孕後,整個孕期有十多次產檢要做,為的是確保胎兒的健康發育。而四維大排畸是最為重要的一項檢查,為的是排除胎兒畸形。但是在全面的檢查也不能確保萬無一失,所以B超並不是萬能的,有5種胎兒畸形是查不出來的,趕緊看看吧,早知道早預防。1、先天性耳聾在新生兒疾病中,有一項很重要的疾病就是聽力。據統計,很多新生兒會出現聽力疾病,但是在胎兒期的時候是沒有問題的,因為B超以及其他的檢查方法也都沒有辦法判斷。
  • 農村這野草人稱「不死鳥」,讓農民非常痛恨,卻不知是治病良藥
    在農村逛一圈,最讓人覺得悽涼的就是小時候住的那些老房子,如今住戶都搬走了,只剩下空落落的房子大門緊閉,瓦片上長了同樣的一種雜草,葉子上掛著成千上萬的種植,風一吹又能長出一片來。一看到這種野草,農村人都感嘆,曾經它是讓農民非常痛恨,如今只能看到它在屋頂的瓦片上長著。
  • 國家已經表態,要將農村這幾大蛀蟲挖出來,農民:請儘快執行!
    導讀:農民為什麼會窮?很多時候是與農村的環境有關的,首先是農村基礎設施薄弱、落後,其實是與農村的管治者有莫大的關係。哪些是農村的管治者,當然就是咱們經常說的村幹部,村幹部不僅起著管治農村的作用,還起著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作用。
  • 範小建:嚴查借新農村建設之機加重農民負擔行為
    農民日報訊 7月27-29日,全國農業系統紀檢監察工作研討會在廣西桂林召開,農業部副部長範小建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希望農業系統紀檢監察機構切實加強對突出問題的監督檢查,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範小建說,建設新農村是緊迫而長期的艱巨任務,希望農業系統紀檢監察機構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加強對突出問題的監督檢查。
  • 農村這一任務要提速,農民手上要多個小紅本,記得早申領
    劉阿姨帶大家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關注」訂閱!今天要分享的話題是:提個醒!農村這一任務要提速,農民手上要多個小紅本,記得早申領!近年來,農村受到了國家重點扶持,在國家的扶持下農村也有了全新的變化。針對農村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同時也出臺了非常多的福利政策。
  • 農村小院最適合種的5種樹,鎮宅又旺財,你知道是哪些樹嗎?
    文/小智現如今啊,隨著農村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所以越來與人多的農村人注重居住環境了。在我們安徽農村,就有很多人喜歡在自家的院子裡栽種一些樹木,院子裡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說到院子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些院子的鎮宅樹,種植鎮宅樹既能美化家居環境,又能調節風水,使家宅興旺,財源廣進,你們知道是哪些樹嗎第一就是羅漢松,我們都知道羅漢松四季常青,在風水上更有吉祥招財的好寓意。而且氣勢強大,也有鎮宅的作用。第二是銀杏樹,俗話說銀杏進宅滿地財。
  • 農村種植蓖麻,為什麼農民現在不種了,對人們有哪些作用
    以前農村沒有電,電話,信息傳遞很慢,甚至有的農民一輩子都沒出過村莊,信息受阻隔,得不到外界的信息。那個時候農村發展很慢,農業都是政府帶領發展的,每個村配一個技術員,如果大村人口多,一個生產隊配一名技術員,對農民種植相關信息,技術和宣傳學習種植相關農業的知識等。
  • 這種野草在農村很常見,農民卻不知道它開的是蘭花,還是珍貴藥材
    提到蘭花,大家可能都會想到春蘭、蕙蘭、寒蘭等常見中國蘭,其實蘭科屬植物開的都是蘭花,只是品種不一樣而已,全世界大約有2萬種蘭花,在我國農村地區就生長有1200多種蘭科植物,都能開蘭花。在我農村老家有一種斑葉蘭,在每年8~10月份的時候,就會開漂亮的蘭花,但是花朵較小,農民看見之後,都不知道它是蘭花,還以為是毫無用處的野草。
  • 以「三色」絲線,繡出新時代鄉村「善治圖」
    這就要求我們要立足於鄉村實際,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用好黨建、生態、產業「三色」絲線,繡出新時代鄉村「善治圖」。  貫穿「黨建紅線」,繡出鄉村「和諧」善治圖。俗話說:「頭雁強,群雁就能『春風一夜到衡陽』;頭雁弱,結果只會『萬裡寒雲雁陣遲』。」鄉村的治理中,離不開黨組織的「頭雁」作用。
  • 專家建議農村停用柴火,改用天然氣,聽農民怎麼說?
    咱們國家擁有悠久燦爛的農耕文化,「炊煙」作為一種承載著農耕生活和鄉土氣息的文化符號,曾經不只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各類文學作品中,成為原本出生在農村、如今生活在城市的不少人對「家」或者「故鄉」的記憶。農耕有農耕的特點,農民有農民由來已久的習慣。
  • 2021村幹部換屆,新一屆「兩委」班子圓滿完成,實現「一降一升」
    新農村建設,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全面發展,實行全面振興,全面鄉村致富。鄉村振興戰略非常廣闊,農村發展離不開領頭人,需要人才振興,發現培養專業型,實用型人才。2021年村幹部換屆已拉開序幕,部分省份陸續新一屆兩委班子已誕生,圓滿完成,和往年村幹部不一樣的就是「一降一升」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