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色」絲線,繡出新時代鄉村「善治圖」

2020-12-05 大江時評

  從「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到「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從「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古往今來,美麗鄉村的形象在文人墨客的筆中熠熠生輝。鄉村,不僅僅是文化生態的需求,更是人們對家的記憶和依戀。

  然而,隨著城鎮化的發展,鄉村的青山減少了,綠水變渾了,到處聳立起大同小異的水泥樓,家鄉的記憶越來越淡,故鄉的感情越來越陌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這就要求我們要立足於鄉村實際,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用好黨建、生態、產業「三色」絲線,繡出新時代鄉村「善治圖」。

  貫穿「黨建紅線」,繡出鄉村「和諧」善治圖。俗話說:「頭雁強,群雁就能『春風一夜到衡陽』;頭雁弱,結果只會『萬裡寒雲雁陣遲』。」鄉村的治理中,離不開黨組織的「頭雁」作用。要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引領,注重從優秀幹部中選派「第一書記」,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和知識才幹,增加鄉村幹事創業活力。同時,以黨組織為戰鬥堡壘,引領鄉村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讓文明和諧的新風吹遍鄉村大地。

  守住「生態綠線」,繡出鄉村「美麗」善治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實現鄉村美麗圖景,必須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方面,要採取退耕還林、人工造林等綜合措施,努力營建生態優良、景觀優美的鄉村風景,大幅度擴大農村綠色生態空間。另一方面,要保持傳統村落的建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杜絕千村一面的改造。對於重汙染企業,給予轉型幫扶和發展的綠色通道,讓農村生態由好向更好發展,煥發農村新魅力。

  挖掘「產業金線」,繡出鄉村「富裕」善治圖。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紅利不斷釋放,農村的產業發展已由單一的農業支撐發展到一二三產高度融合。不論是鄉間旅遊還是淘寶賣貨,都為鄉村產業興旺帶來了源頭活水。要進一步推進鄉村產業和生態深度融合,增加產品和服務供給,推進農業與旅遊、文化、康養、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鄉村旅遊常態化、消費服務個性化、產品供給精準化,確保農村資源科學利用、永續利用,農民生活邁入小康。

  「涓流雖寡,浸成江河;爝火雖微,卒能燎原」。對於鄉村發展也是如此。登高必先修其低,行遠必先修其近,唯有堅持貫穿「黨建紅線」,守住「生態綠線」,挖掘「產業金線」,以三色絲線,繡出新時代鄉村和諧、美麗、富裕的善治圖,方能讓蘊藏在億萬人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待成為現實,讓美麗中國的遠大理想和宏偉願景成為現實。(文/徐珂欣)

相關焦點

  • 絲線走千年 繡針繪乾坤
    魯繡繡品廣泛,不僅有服飾用品,也有觀賞性的書畫藝術品,最有代表性的是濟南髮絲繡。髮絲繡是用生絲和髮絲結合,其餘部分用蠶絲。一般用髮絲的地方是眉毛、頭髮、鬍鬚、動物等。髮絲繡自唐朝作為藝術貢品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是山東省政府確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古老又獨特的地方繡種。
  • 進擊的「織女」:從繡花到「繡宇宙」
    [摘要]陳英華說:「《蟹狀星雲》是我的第一幅作品,也是我最喜歡的,同時它也是最難繡的,我花了6個月才繡完。」為了表現天體散出的光暈,陳英華利用劈絲技術,甚至將一根絲線劈成64份。沈壽自染100色絲線繡耶穌,而陳英華則將一根絲線劈成64份,表現天體的光暈。當「傳統刺繡精品展」融入當代視覺元素和審美觀,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 絲線造句和解釋_絲線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絲線在教材中的例句:1、用鉛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鐵絲系一綹紅絲線做一柄蛇矛,給那竹節人裝上,再挖空心思取一個更威風、更嚇人、叫得更響的名號。(出自:統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9、竹節人)絲線參考例句:1、他以五色絲線繡出美麗的圖案。2、她的心緒如同手中的這些絲線,早已亂成一團。3、五十六個民族就好像五十六色絲線一樣,密密織成祖國的錦繡河山。
  • > 絲線與棉線的區別
    絲線與棉線的區別 2017-02-05 14:42:57 來源:全球紡織網 絲線與棉線的區別:絲線滑順、不起毛,光澤亮麗
  • 青繡:繡針下綻放的生命之花
    作為西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河湟刺繡和門源補花繡的傳承人,在她從事刺繡工作近20年的時間裡,陳玉秀有一個習慣,就是收集民間不同式樣的枕頂與其它各種傳統繡品。走進陳玉秀的中國青繡文化保護傳承基地展廳,這裡展出了一萬餘件枕頂繡品和600餘雙鞋,然而這也僅僅是她所收集的所有枕頂中的一半,由於場地限制,還有一萬餘件枕頂沒有展示出來。
  • 一根細針做「畫筆」絲線刺出「水墨畫」
    她,憑藉一根細針和千縷絲線,繪製出五彩斑斕的畫卷;她的作品,被稱作兗繡,清新高雅,針法豐富,雅豔相宜;她半路出家,卻成為了傳播非遺的先行者。
  • 蘇繡:絕技繡出美好生活(文化脈動)
    為了更精細地表達,蔡梅英最多可以把一根絲線分成352絲。看似尋常的人物頭髮,她反覆分析絲線光澤和運針的秩理,往往要用幾十種顏色去表現,以求更仿真的光線效果。有的水墨作品僅僅是黑這一種顏色就要用到30多種不同色階的黑絲線,因此作品色彩極為自然,形神兼備。刺繡也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有的巨幅作品創作時間長達數年,需要上億針才能完成。
  • 「祖氏滇繡」創始人祖玉蘭:用手指演繹著絲線與針尖的舞蹈
    祖玉蘭的母親是鄉村老師,母親為了兼顧工作和女兒,上課時便把女兒帶在身邊。又為了避免孩提時的她擾亂課堂秩序,便拿了針線給她做玩具。再加上祖玉蘭的母親的很多學生都是少數民族,使得她從小熟知了很多少數民族的刺繡藝術和民族元素。 長大後,祖玉蘭開過服裝店。為了讓自家服飾脫穎而出,祖玉蘭想出在衣服上手工刺繡的方法,這一無法模仿的方法果然奏效,她的生意日漸火爆。
  • 納米結構DNA鏈「繡」出「中國地圖」
    納米結構DNA鏈「繡」出「中國地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0日 12:40 來源:   人民網上海12月19日電 記者王有佳報導:把一根長2.4微米(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1/40)的天然DNA單鏈當成「絲線」,最後「繡」出一幅「中國地圖」——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不過,中國的研究人員日前將它變成了現實。
  • 絲帶繡是繼十字繡之後一種更具有創意的新興手工DIY刺繡項目
    絲帶繡是一種用色彩豐富、質感細膩的緞帶為原材料,配以簡單的針法在棉麻布上繡出的立體繡品,是繼十字繡之後一種更具有創意的新興手工DIY刺繡項目。DIY絲帶繡套件裡,每件均配以多種針法,擺脫一般繡品針法單調的特點。
  • 以銀針為畫筆以絲線為顏料 她竟如此作「畫」
    ——唐代詩人羅隱《繡》在唐代詩人羅隱的筆下,蘇繡的唯美與浪漫跨越千年,躍然紙上。當一雙巧手將詩句中的蘇秀變成現實,又有怎樣的魅力?接下來,小編介紹的這位油田紅人就能帶大家找到答案。初秋午後,陽光靜好,一張木質繃架上,女子正坐在那裡穿針走線,在陽光的明暗變化之間,她的神情是那樣專注,彩色的細絲在那雙光滑、細嫩的巧手間不停地「穿梭」……她,就是採油二廠第五作業區聚南2-2聯合站集輸工徐丹,雖然僅僅年過而立,但卻有著一手好繡工。十年前,徐丹與蘇繡結緣,從動物到山水,從花卉到綠植,她的作品栩栩如生,靈動飄逸。
  • 絲線除了刺繡還能這樣做,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手工纏花作品欣賞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掰扯掰扯「纏花」,纏花是傳統美術類的項目,屬於裝飾類,所謂纏花就是用多色絲線在以紙板或者銅絲紮成的胚架上纏繞出鳥,獸,蟲,魚等美術品。纏花屬於人工造花的一種,這項手藝最早源於明代,盛於清代。
  • 絲線是什麼意思 絲線是什麼材質
    絲線是什麼意思 絲線是什麼材質 2018-07-26 15:11:53 來源:全球紡織網 絲線是什麼意思?絲線是什麼材質?絲線是一種用蠶絲搓紡而成的線。
  • 世界著名的100個海洋神話傳說之巧妹繡龍的故事
    世界著名的100個海洋神話傳說之巧妹繡龍的故事巧妹繡龍巧妹繡龍是一則關於龍的神話傳說。講述白老龍因為施雨觸犯了天條,巧妹為救白老龍而繡龍,但最終白老龍還是未能倖免大罪的故事。從前,東海漁島上有個姑娘名叫巧妹。
  • 日照市民飛針繡出巨幅十字繡
    近日,記者了解到,有一位山東省日照市民用了6年半的時間,繡出一幅二十一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長卷。七八年前,張華看著身邊有人繡十字繡,於是開始嘗試繡著玩,沒想到繡著繡著就上癮了。2011年4月份,她決定挑戰《清明上河圖》長卷。張華購買了材料才知道工程量有多大,單單原材料就有一大箱子,線的顏色有49種,說明書有厚厚的2本,而擺在面前的只有一張空白的布。
  • 迷你世界絲線在哪 迷你世界絲線怎麼得
    導 讀 今天 九遊和大家講解迷你世界絲線在哪 迷你世界絲線怎麼得 迷你世界絲線可以合成很多東西,那麼迷你世界絲線在哪呢?怎麼得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迷你世界絲線獲得攻略吧!
  • 海澱非遺 | 與絲線共舞、與時代並進
    如今,中國的發展已開始轉型升級,從「中國製造」升至「中國創造」,因此我們的時代需要「工匠精神」。京繡又稱宮繡,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刺繡工藝, 2014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曾經輝煌一時的宮廷刺繡工藝,京繡見證了清王朝的興盛和沒落,此後在民間浮浮沉沉。作為海澱區京繡非遺傳承人,於靜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致力於將京繡傳承下去。
  • 迷你世界絲線獲取攻略 打什麼掉絲線?
    導 讀 迷你世界絲線是很實用的裝備材料,絲線可以用來製作弓箭,迷你世界遊戲中的絲線分別實在創造模式和生存模式中獲得,接下來就為大家講解迷你世界絲線的具體獲取方法
  • 《我的起源》絲線屬性是什麼 絲線屬性介紹
    導 讀 我的起源絲線到底怎麼樣呢?是不是想要了解它的屬性呢?
  • 莫氏家族傳承「絨線繡」 繡出小康新生活
    在一塊莫家專用的麻布上,姐妹們手中的繡針,上下穿行,一幅精美的絨繡藝術作品就繡出來了。姐妹們嫻熟的絨繡技藝,都是跟著臨沭縣玉山鎮李莊村婦女莫宗榮學來的。莫宗榮今年46歲,看起來精明幹練,幹起活來乾淨麻利。她是莫氏絨繡第五代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