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憑藉一根細針和千縷絲線,繪製出五彩斑斕的畫卷;她的作品,被稱作兗繡,清新高雅,針法豐富,雅豔相宜;她半路出家,卻成為了傳播非遺的先行者。她就是兗繡傳承人張娟,下面就讓我們到兗州去感受她那一針一線一世界的兗繡藝術。
走進兗州文化館一樓的兗繡工作室,自然而然的就會被牆壁上掛滿的一幅幅美輪美奐的畫作吸引住。磅礴大氣的風景畫,栩栩如生的花鳥圖,濃墨重彩的水墨畫,針腳平整,疏密有致,精湛的手藝讓人嘆為觀止。這些作品全是出自兗繡藝術家張娟之手。
作為濟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兗繡」傳承人的張娟介紹說,自己從小比較喜歡手工,2003年到了濟南,學習魯繡七八年的時間,回來就想著挖掘兗繡的歷史,然後和現在的刺繡風格相結合,創作出更美更好的作品
作為「八大名繡」之一的魯繡,風格粗獷,質感逼真。而「兗繡」和「魯繡」有著千絲萬縷的練習,因起源於古九州之一的兗州,所以得名「兗繡」。兗繡的特點就是比較擅長水墨,國畫和書法, 這樣繡出的作品遠看是一幅水墨畫,近看絲線的質感用顏色的冷淡乾濕,來表達出水墨畫的效果,就有另外的一種韻味。
在眾多書畫名家、刺繡老師的指導下,張娟憑著一股執著的勁頭和刻苦的精神,不斷磨鍊提升自己的技藝,刺繡水平終於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她也多次在國家、省、市比賽中獲得金獎。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傅抱石的泛舟圖,這是一幅水墨畫,用絲線來表達遠近虛實、濃淡乾濕,這是最能體現刺繡工藝的一幅作品,這幅作品曾經獲得過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的金獎。
她的另外一幅繡制的出水芙蓉,是一幅宋代的名畫,這幅名畫是工筆畫,這幅畫要求做工要工整,要細平亮,這幅作品也獲得了金獎。
出於對兗繡的熱愛,2012年張娟從濟南回到了兗州,成立了自己工作室,先後培養了三十餘名專業繡娘。張娟希望能夠弘揚傳統文化的技藝,同時也能帶動更多的人就業。
[責任編輯:徐琳琳、王麒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7-6591156,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7-6591156,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