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平常的五穀一到陶建平的手中就成了藝術品。一根根五彩的絲線,在陶建平的撥弄下,也變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線貼畫———前不久,瀘州人陶建平憑藉線貼畫一下成為當地繪畫界的新秀,部分作品作為工藝品在昆明展銷時被日本人高價買走,陶建平信心百倍地表示,他的目標是讓自己的線貼畫走向市場,填補瀘州沒有特色旅遊產品的空白。
昨日,記者來到陶建平家時,他家的座機和陶建平的手機不停地在響。原來,這些打電話的人都想跟著陶建平學習線貼畫和五穀畫。因為問的人實在太多了,陶建平都要問對方:「你是不是下崗工人?你是不是殘疾人?」陶建平解釋說,在我這裡學習線貼畫、五穀畫,下崗工人、殘疾人免費,其他人則要收取適當的材料費。
據陶建平講,他以前是辦酒廠的。今年6月,他在電視上看到有人用五穀粘貼成五穀畫,因為自己有繪畫特長,就自己揣摩,利用業餘時間搞起了五穀畫。陶指著掛在牆壁上的作品《龍》說,這就是用芝麻和糯米粘貼而成的。在這幅不大的作品中,光芝麻就用了兩萬多粒,糯米粒也有上千,全是先打上膠水,最後用牙籤撥正這樣一粒一粒粘貼上去的,整幅作品花了近十天時間。陶建平稱,因為製作五穀畫費時費力,他便揣摩改進工藝。
在一次「偷懶」的創作過程中,陶建平用線來代替五穀,沒想到,這樣搞出來的畫也很漂亮。目前,陶建平已完成了線貼畫《四大美女》、《嶽飛》、《榮華富貴》等幾十幅作品。這些作品因為手法獨特、貼工細緻,絕大部分已被經銷商看中,在昆明等地作為旅遊工藝品出售,部分精品還被日本遊客以高價買走。
線貼畫作品獲得市場認可後,搞企業出身的陶建平對自己這個業餘愛好重新進行了審視,尤其是當他到工商部門去諮詢時,獲悉整個瀘州還沒有一家專門生產旅遊工藝品的廠子時,39歲的陶建平忽然產生了再次創業的衝動,「我現在要做的事情,將填補國家級旅遊城市瀘州的一個市場空白。」
陶建平介紹說,線貼畫的工藝非常簡單,普通人只要經過十五天的培訓,就可以用線貼出漂亮的畫來。此外,如果沒有繪畫基礎也不要緊,那就只學習掌握後面的一道工序,貼線而不作畫。目前,經過陶建平手把手地指導,已有二十多個殘疾人、下崗工人能獨立製作線貼畫了。陶建平說,「如果他的工藝品廠能夠順利開辦,這些人就可以在他的廠子裡面上班了。」據悉,陶建平申辦工藝品廠的申請已通過了瀘州市工商部門的審批。
文/圖實習生張柄堯記者高冰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