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畫的技法規則——用墨方法

2020-12-05 濁酒一杯敬風塵

隨著水墨畫的發展,原本被用來寫字和畫畫的工具——墨,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技法。潑墨法和潑墨法形成於唐朝,墨法在以後的發展中越來越豐富。水墨畫中墨法豐富多變,水墨畫用墨方法是不同於工筆畫法。清代的徐沁《明畫錄論畫墨梅》中寫道:"……古來畫梅者率皆傅彩寫生,自北宋華光僧仲仁,始以墨暈創為別趣。"這種水墨畫法利用墨色墨跡的變化形成了新的有異於工筆的技法,一改往工筆畫的板正,畫面意境空靈深遠。

在水墨畫的用墨方法中有一個墨帶色"的特殊原則。這是源於老莊哲學思想的。畫家在作畫時墨被水,調成深淺不同的層次,一般說來,墨色可分為焦、濃、重、淡、清五個層次。雖然在民間很早就出現了水墨畫這種形式,但沒有被流傳下來,人們當時也沒有在意用墨方法。到了唐朝才有關於論述水墨畫用墨方法的著作。因此寫意畫用墨的方法是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的研究累積才漸漸完善起來的。

從唐朝起色彩就開始逐漸被墨代替。荊浩曾在《筆法記》中記載"水暈墨章,興吾唐代。"這簡單八個字說明了唐朝時期就己經有了水墨技法,且有很多人用這種方法作畫。像王維、張操、王墨、韋框、鄭虔等人都喜歡用這種方法作畫,其中王維的畫對後世影響最深。他將墨汁用水調成不同層次的墨色來代替色彩進行染色,他是率先開始用"好染':的方法的人,王維的畫應用了這個技巧超越了前代的繪畫方法。

荊浩在他的《筆法記》中評價王維的畫時說:"……王維筆墨宛麗,氣韻清高,巧寫象成,亦動真思。"荊浩認為彩色完全可以被墨色取代,且產生的藝術效果不低於彩色畫面效果。關於張環,荊浩說:"氣韻俱盛,筆墨積微,真思卓然,不貴五彩。"這對水墨畫墨法來說這是一個很高的評價。這些也都是對水墨畫用墨效果的總結。

很多畫家、理論家在如何用墨上都有很多的方法和經驗。清代的石濤曾說:墨非蒙養不靈"。蒙養就是練習修養的意思。也就是在強調用墨好的關鍵就是要多練習。這樣畫家作畫時才會得心應手,每一次才有可能把適當的水分與墨汁調成自己想要的深淺程度。畫面中的墨色才會豐富多變。

筆墨不分家,畫家只有功夫用的深,才能筆隨屯、動。隨著水墨畫的地位在宋代被確立以後,越來越多的畫家開始傾向於畫水墨畫,這樣的局面使得水墨畫在墨法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僅憑藉毛筆、墨汁、清水畫家就能在紙片上繪出多彩的墨色畫面。如"破墨法":將蘸有淡墨的毛筆畫在生宣紙上,然後蘸上濃墨畫在淡墨旁邊,這時會產生奇妙的滲化效果,這種方法叫"濃破淡",相反叫"淡破濃"。還有一種畫法可使畫家在作畫時一筆畫出兩種不同的顏色,在筆尖薦上濃墨然後再灑上清水或是淡墨,這樣落筆時會產生兩種,甚至更多的變化。

明代水墨畫家徐文長為了追求更多的畫面效果,甚至在繪畫作品中摻上膠。水墨畫還有另外一種重要的表現方法是"積墨法",所謂積墨法就是在第一層墨色的基礎上,再畫第二層墨色,甚至第H層,第四層。近代水墨山水大師黃賓虹就很擅長運用"積墨法"。經過行筆間反覆滲染,畫面含蓄而不失豐厚,墨濃筆重的實處盡山石林立、樹木匆匆。虛幻處雲山煙水,如夢境一般。.筆墨多層次的漸次變化的"度級差別",演化成維度閒深、亦真亦幻的形式空間,極富視覺感染力。到了現代,為了追求更多墨法的變化水墨畫家找到了更多的能使墨色發生豐富變化的方法:接油法、撒鹽法、印染法等等。

用墨不等同於用筆,一個人是用筆的工夫很好不能說明他墨法功夫也會很好,用墨是不同於用筆的。這個道理早就被人們熟知,荊浩舉出吳道子的例子:"吳道子筆勝於象,骨氣自高,樹不言圖,亦恨無墨"。此畫強調墨法的重要性,一個畫家的筆法再高明但沒有墨法,畫也是不完美的,缺少靈魂。因此畫者必須長期練習墨法,這點是所有水墨畫學習者的"入門之術"。

像宋代的蘇軾、米芾,元代的黃公望、清代的吳昌碩,近現代的齊白石等很多畫家都是著名的書法家,他們的作品不僅墨法高超,韻味十足,而且也可以看出書法功底雄厚。所謂"王畫者多善書",這點啟迪了很多水墨畫家,這使他們意識到經常練習書法,不僅陶冶性情,更能加強用筆用墨用水的手上工夫。在中國傳統畫家和理論家的眼裡,用墨與個人的修養和胸懷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在中國傳統理論家和畫家看來,畫品往往能反映畫家的人品和道德修養,在他們的眼裡用筆和用墨己經不僅僅是一種技巧,它承載了畫家的個人品質。明李日華《竹蘭論畫》中說"姜白石論書曰:'一須人品高。'文徵老自題其米山曰:人品不高,用墨無法。'乃知點墨落紙,大非細事,必須胸中廓然無一物,然後煙雲秀色,與天地生生之氣,自然湊泊,筆下幻出奇詭。

若是營營世念,澡雪未盡,即日對丘壑,日摹妙跡,到頭只與療採巧之工爭巧拙於筆毫釐也。"由此可見,在古代時期人們就將墨色用法就可以直接判斷人的品位、靈性。在古人眼裡,道家和佛家思想對畫家的"蒙養"可以使藝術家的胸懷闊然無一物。古人早就意識到繪畫會受到欲望的影響,因此,要做到也胸闊然無一物,就必須要與欲望對抗,蘇軾也曾提出了"要寓意於物,而不要留意於物",但是實現這樣的審美臀、胸對於普通人來講是很難的,能以此為律的恐怕只有操守高潔的文人。

古人論山水畫畫品的高低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意。不在乎是青緣山水還是水墨山水。清代張庚說:"……第今之論士大夫氣者,惟此幹筆簡墨當麼,一見設重色者即目之為畫匠,此皆強作解事者。古人如王右丞、大小李將軍、王都尉、文湖州、趙令穗、趙承旨俱以青綠見長,亦可謂之畫匠耶蓋品格之高下不在乎跡而在乎意……"畫寫意畫時,要想把色彩濃豔的工筆畫實現"意",是很難的,依託筆墨實現"意",就相對容易很多了。人們把畫作中表現的墨色品格與畫者的人格相聯繫,進一步促成了水墨畫用墨規則。

相關焦點

  • 水墨畫的技法規則——用筆要點與設色方式
    一些理論家在水墨畫的地位確立以前就己經提出了書畫同源和書畫用筆相同的理論。到宋代,水墨畫正式以紙本的形式出現以後,書法對它的影響更加深厚。在山水、人物和花鳥等諸多方面歷代畫家和理論家都總結了水墨畫用筆的方法。張彥遠甚至說"無線者非畫也"。因此以線為造型的漢字筆畫的書寫方式與寫水墨的用筆上特點上有著天然的、內在的、不可分割的聯繫。
  • 國畫用墨方法和技巧
    用墨總體之意是指使用水墨的方法和技巧,用墨之法有蘸墨法、調墨法和運墨法 一、蘸墨法是指作畫前用筆蘸墨的方法和技法。 蘸墨的方法有先蘸水後蘸墨或先蘸墨後蘸水之說,也有幹蘸(枯筆蘸)、溼蘸(筆中帶水蘸)或先色後墨,先墨後色不同方法。
  • 山水畫:如何畫出最美的「水墨暈章」
    山水畫:如何畫出最美的「水墨暈章」山水畫的水墨暈章,首先得熟練於五彩用墨(濃、淡、焦、幹、溼)、用筆的技法和技巧。這樣的隨心筆墨,適合於小寫意,大寫意,破墨,潑墨……等。用筆用墨技法:小寫意是細膩鉤繪,細心染墨,大寫意是筆韻有粗細大小墨韻,破墨是以焦墨破水破淡,潑墨是筆調濃淡,大量水分,求潤澤韻味,在技法熟練的情況下,可引用書法用筆的手法。高水平畫家,所表現的手法是各有長處的,也就是有各自的藝術符號。
  • 繪畫技法研究:中國畫墨法運用
    「墨即是色」、「 墨分五色」、「墨分六彩」,「水墨為上」……這是古人對純墨色價值的無以復加的高度認可。以極簡一色表現大千世界,沒有高超的技藝是做不到的。要探討中國畫技法的奧秘,在筆法之外,不能不研究墨法之妙,況古人有云:「得筆法易,得墨法難,」。《人物馭龍帛畫》的出土,使我們知道,中國畫之墨的運用至少可追朔到距今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
  • 傅抱石:中國畫技法實際上就是用筆用墨的獨特方法
    中國民族很早就創造性地運用線條來造型,如遠古的彩陶,晚周的帛畫、墓室壁畫和磚畫等。後來繪畫水平不斷提高,發展成用彩色和水墨傷畫,但作為造型基礎的線描,在中國畫中一直沿用、發展、提高,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現代中國畫對線條的運用要求更高,通過毛筆的靈活運用,如中鋒、側鋒的變化,運筆的快慢、轉折、頓挫,壓筆力量的輕重以及墨的乾濕濃淡,巧妙生動地表現出繪畫對象的體積、空間、重量、質地、形狀、動態。
  • 如何畫出一幅經典的淺絳山水畫?
    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淺絳山水畫法特點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筆墨技法筆墨的勾、皴、染、點、擦:「勾」是勾出物體的輪廓線;「皴」是用長短寬窄不同的筆觸表達物體的明暗和空間;「染」是用淡墨烘染;「點」是點苔。點染可以增加景物的蒼茫氣氛,也可以加強畫面景物深淺遠近的對比,使之層次分明、豐富、生動。
  • 寫意花鳥畫筆墨技法用法教程,各種寫意花鳥畫的畫法示例步驟詳解
    墨法就是用墨的技法,墨法離不開水法,它直接關係到用墨的效果,所以這裡將水法歸入墨法之中。筆端蘸水和筆腹蘸墨都是筆端淺筆腹濃,但是,筆端蘸水畫出的形象更顯得光澤透明。常用這種方法畫葉子、葡萄、蘭花和花瓣、小雞、小鳥等。
  • 怎樣畫葡萄:畫寫意葡萄,只需掌握這幾點技法,葡萄圖很好畫
    寫意國畫中以紫葡萄、綠葡萄、水墨葡萄,以及勾線葡萄為主,在繪畫範例中以紫葡萄對其進行介紹。古代畫葡萄最有名的是南宋末年的溫日觀,人稱溫和尚。元宋無在《翠寒集》中曾記載溫日觀在西溪畫過葡萄「吐作千年古怪藤,猶帶西湖煙雨溼」。清金冬心於張水部宅內看到他的畫後,也有詩句云:「怪葉狂藤等兒戲,儼然一領破袈裟。」其作意態蕭疏,古穆淳樸,刪繁就簡,渾然天成。 徐渭是畫葡萄的名家之一,他畫葡萄從不拘泥於外形,隨意點染,皆成佳構,甚是好看。
  • 書畫用墨的技法
    《赤壁賦》是坡公之《蘭亭》,每波畫盡處,隱隱有聚墨痕,如黍水珠琲,非石刻所能傳耳。一、掌握好濃淡學習用墨首先是掌握好濃淡。凡是好的書法作品,水墨都是濃淡適宜的。清代沈宗騫云:「夫傳神秘妙,非有神奇,不過能用墨耳。用墨秘妙,非有神奇,不過能以墨隨筆,且以助筆意之所不能到耳。蓋筆者墨之帥也,墨者筆之充也;且筆非墨無以和,墨非筆無以附,墨以隨筆之一言,可謂盡洩用墨之秘也。」古人云:「墨過淡則傷神採,太濃則滯筆鋒。」
  • 黃賓虹作畫的秘籍:繪畫步驟與技法
    他在畫中,原有墨線作皴,當其嫌墨太輕或太單調時,即順筆勢加點,既加皴同時又補氣,這個辦法,他七十歲才悟到的。對黃賓虹的畫中墨點,有人嫌他點得太黑,有的以為他的用墨濃重是晚年目疾所使然,這是誤解。他是八十九歲患白內障的,到了九十歲的秋天,經過醫師手術後,雙目恢復大部分視力,當其畫寫意山水時,仍然用墨濃黑,點染厚重,可見他的這種用墨,正是他晚年的藝術風格。
  • ...水墨畫大展」載譽回歸 五百水墨佳作明年5月匯萃香港 現正展開...
    香港藝育菁英基金會自2017年起首次舉辦「全球水墨畫大展」,展出全球15個國家共500名水墨名家的優秀作品,吸引逾10萬人次到場參觀。承接過去佳績,「全球水墨畫大展」即將載譽歸來,再度向全球徵集水墨作品,熱烈邀請內地藝術界、水墨畫家及藝術愛好者積極參與。評委將從中精選500張優秀佳作,於2020年5月17日至6月15日假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廳全館展出,屆時公眾可免費入場參觀。
  • 水墨荷花畫法,很好的教程,值得收藏!
    本素材從最基本的勾勒、點厾一枝一葉開始,到如何畫完一幅畫的順序作示範解析,力圖讓初學的朋友循序漸進地從了解、熟悉到能自己掌握入門的方法。供畫友們參考學習。1、荷花的結構及相應的名稱荷蓋呈圓形,邊口有彎曲、高低的波狀起伏感。新葉較小,初出水面時捲起呈角狀。
  • 圖文教程:寫意畫雞技法
    本素材摘錄自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水墨雞技法》,楊海濱編著,節選網絡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寫意雞的一般技法 1.雄雞頭部畫法 用中鋒蘸濃墨草勾頭部結構,從嘴畫起,依次勾眼睛、面部、雞冠、肉垂等 用淡墨點染結構關係,表現頭部的體積感。
  • 郭熙用墨,既有李成的淡墨如煙,又有範寬的深秀渾厚
    他在溼墨上提出濃墨,濃墨上附加淡墨,使筆墨交融,有一種「水墨淋漓幛猶溼」的視覺感受,這種拖泥帶水的皴法不但開拓了山水畫的筆墨語言,也對後世的米家山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說:「人之學畫,無異學書,今取鐘王、虞、柳、元必入其仿佛。至於大人達士,不局於一家,必兼收並覽,廣泛博考,以似我自成一家,然後為得。」所以,他的山水畫構圖多變,巧於布置,高、深、平之法常巧妙結合運用;他的山水畫清曠悠遠,於平淡中見奇妙,幽深精湛,曲折而壯觀。用墨既淡潤又厚實,筆融俏利而含蓄;風格清逸而淡雅,有時則雄健又渾厚,形成了自己的郭家山水面貌。
  • 草蟲技法|蝴蝶的兩種基本畫法——沒骨法、勾染法
    墨尖族專注國畫內容的創作,更多國畫技法、視頻內容可查閱墨尖族網站!希望下面這篇「草蟲技法|蝴蝶的兩種基本畫法——沒骨法、勾染法」對你有所幫助!蝴蝶姿態輕盈、妖嬈,畫時注意美態的表現。先用白雲筆蘸淡墨,筆鋒上蘸濃墨,側鋒一筆畫出小翅,再畫出大翅,外端闊,漸近胸部提筆要快,露出飛白。小翅鈍而圓,大翅長而狹,濃墨點出頭部兩眼、雙觸角,淡褐色畫出其腹部,最後用衣紋筆勾翅脈、勾須和足,要注意用筆頓挫,藤黃加淡墨調勻,用毛筆給蝴蝶翅膀染色。完成蝴蝶的繪製。
  • 在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推廣水墨藝術
    千百年來,水墨藝術的形式、技法、觀念不斷革新,其自由揮灑的品格,早已根植於中國人的血脈之中。11月,上海開啟了繁忙的藝術月,多個重磅藝術展輪番向公眾開放。當代水墨藝術家鄭重賓也攜他的作品回到故鄉,在位於陸家嘴的大華銀行藝術畫廊舉辦「正在成為什麼樣的空間」個人藝術展。
  • 水墨芭蕉怎麼畫?海上名家張淵一筆一筆畫給你看!▸名家示範◂
    水墨芭蕉怎麼畫?海上名家張淵一筆一筆畫給你看!上海文聯 上海文聯本公號深受讀者歡迎的品牌欄目「一花一世界·名家示範」又上線了這次我們拜訪的是海上山林花鳥畫名家張淵女士 在她的「天平樓」「聞鈴精舍」裡三臺攝像機記錄下畫家示範和講解水墨小品
  • 十大常用的水彩畫構圖技法
    十大常用的水彩畫構圖技法,分別是電光形構、垂直並行線、倒置三角形、斜線平行、三角形、十字形、菱形、對角線、橢圓形、X字形;更多水彩畫入門教程內容,請點擊水彩畫入門教程:調控水分技巧。斜線平行構圖法——此種水彩畫技法具有強烈動態感,但對初學者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垂直並行線構圖法——水彩畫的畫面呈現穩重感,且具有幽靜典雅之美。
  • 歷代名家牡丹畫得好,原來都有一套
    從師文徵明,擅長寫意花卉,其作品雖表現一花半葉,卻淋漓疏爽,深受當時文人士大夫的讚賞;他是繼沈周、唐寅之後對水墨寫意花鳥畫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的畫家。徐渭《水墨牡丹圖》牡丹是徐渭最喜歡畫的花卉之一。徐渭的大筆寫意牡丹前無古人。他不用色彩,僅以潑墨為之,無論花頭及葉皆大筆點染而成,僅枝莖及葉脈用線條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