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作畫的秘籍:繪畫步驟與技法

2021-01-17 中國美術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高清:3800幅古代繪畫圖庫,1200幅齊白石作品圖庫,27G歷代經典書法套裝,4100幅西方大師經典油畫,臨摹學習絕佳素材!

黃賓虹「黑密厚重」的藝術風格與其獨特的作畫方法步驟密切相關。其作畫大致分三個步驟九個方面:第一步:勾勒--上墨--補筆。

1、勾勒:以墨線勾描山川的大體。畫石,往往一勾一勒。用筆勾線,是為畫「骨」,對畫面起著「生死剛正」的作用。

畫筆勾勒,如字橫直」。對於用筆,他講求中鋒,重視收筆迴轉。偶爾用側鋒。他以為中鋒圓穩,使所畫山、石沉著不輕浮。他要求用筆如「屋漏痕」,意即落筆時留得住,使線條著力不輕佻。所謂「折釵股」,又不妄生圭角;更要求畫得重,如「高山墮石」。線條起迄明確,意到筆到。黃賓虹一勾一勒,除了畫巖石或山崗外,還用以畫出山的大勢。寫生稿也是這樣一勾一勒畫成。一勾一勒,不但要勾出形,還要勾出勢,更要體現出意。對善畫者來說,這是一局畫的起手,大器在後。2、上墨:在勾勒的基礎上,將每塊石,每座山分清楚.上墨分溼淡墨和幹淡墨。所謂分清楚,一是分石塊、山形的大小,二是分山水樹石的空間遠近,勿使混沌。上墨以淡墨為主,但也可以用濃墨。上墨時,要心有全局,眼看全面,否則容易顧此失彼,為小失大。上墨分溼淡墨與幹淡墨。這些淡墨,由乾濕不同,表現的效果也不同,要根據下同對象的實際去使用。例如幹淡墨用在近山處,則溼淡墨可用在遠山處。若以溼淡墨畫山石坡腳,則幹淡墨可用在畫水。反之,倘以幹淡墨畫山地坡腳,溼淡墨可用來畫水。即是說,同是畫水,卻要看實際情況而定。從墨色的變化來說,乾濕對比,完全可以靈活運用。

3、補筆:勾勒和上墨後,在不周到處補筆完善之。再有,畫上產生「肉多骨少」時補筆完善之。第二步:點墨或點色--墨破色與色破墨--潑墨(彩)鋪水--焦墨宿墨理層次

4、點墨或點色:黃題畫雲:「細而不纖,粗而不獷,氣在筆力,韻在墨彩,北宋人畫,渾厚華滋,六法兼備,層層點染,常積數百遍而成。」打點,還起以點作皴的作用,同時又用以補氣。點彩宜虛不宜實。補筆之後,黃賓虹有時站立,對全局畫面,作一番細心的觀察,待心中有了一個譜,再行點墨或點色。黃賓虹山水畫的奇妙,往往出於他的「點」。黃賓虹用起來,千點萬點,鋪天蓋地,所用禿筆,如在紙上跳舞,圓點、扁點、尖點、梅花點、胡椒點交錯使用,從而在「墨團團」裡,使一局山水分外爽朗又韻味無窮。

黃賓虹在山水畫上打點,還起「以點作皴」的作用。他在畫中,原有墨線作皴,當其嫌墨太輕或太單調時,即順筆勢加點,既加皴同時又補氣,這個辦法,他七十歲才悟到的。對黃賓虹的畫中墨點,有人嫌他點得太黑,有的以為他的用墨濃重是晚年目疾所使然,這是誤解。他是八十九歲患白內障的,到了九十歲的秋天,經過醫師手術後,雙目恢復大部分視力,當其畫寫意山水時,仍然用墨濃黑,點染厚重,可見他的這種用墨,正是他晚年的藝術風格。

對於設色,黃賓虹用墨,將彩色以點擢的方法點上去,故稱之為「點色。」關於「點擢」,黃賓虹說,可以三五點,也可以千萬點,但有一務,「點宜虛不宜實」。點與點之間要顯出靈空,哪怕密點,也要有靈空,不應使事業與點膠著。點還有多種,其中有「鑽點」,點上去名勝鐵釘,拔不出來;有「浮點」,點上去鬆動、靈活;有「方位點」,點上去有助氣勢。勢有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點應順勢。總言之,點黛施朱,要重輕不失,切不可「點不逮意」,脫離畫實際的需要,也不可「床上安床」,一切要為了更好地表現山川的特色。
 5、墨破色與色破墨:運用這種破色、破墨法於創作,技術需精練是其一,關鍵在於用得適當與否。黃說:「墨點衝破彩色與彩色滲破墨色,感覺不同,前者性和, 後者性烈。」黃賓虹所謂「墨破色性和,色破墨性烈」。怎麼理解?如何運用?潘天壽說:「如畫鬱鬱蔥蔥的山頭,宜用墨破色;反之,蔥蔥有餘,鬱郁就不足。又如畫松,畫山陰夾谷間的松,松針添色,宜用色破墨;畫山頂或大路間受陽光普照的松,宜用墨破色。」有時,黃賓虹將墨破色與色破墨混合運用,看去不可分辨,這又是一種方法。他的有些作品,很難分出哪是墨破色,哪是色破墨,渾然一體,似無法則。但是,只要細細體味它,就可以體會出它是"入乎規矩而出乎規矩"是一種「無法而有法」。6、潑墨(彩)鋪水:使幹與溼,枯與潤,濃與淡,遠與近,虛與實等對立統一於畫面。象給小娃娃臉上披一層薄紗,既使人隱約地看得見娃娃的眉目口鼻,又給娃娃的眉目口鼻都統一在薄紗的平面上而成為整體。黃賓虹潑墨,無非是要將畫面的整體感加強。潑墨得法,還起一定的組織與調節作用,如山川有氤氳之氣、如雲煙有體質、江南之山蒼潤,潑墨可助之。他畫的富春山色,就用潑墨成之,由於用水足,畫面清盈,似有光澤。

7、焦墨--宿墨理層次:用焦墨宿墨來強其骨。焦墨,筆渴而濃。若是筆渴而淡,稱之為焦淡。用焦墨枯筆,並善於潤溼出之,所以獲得"乾裂秋風潤含春雨"之妙。但若用是不好,幹與潤沒有統一起來,畫面就會出現「墨太枯則無氣韻,墨太潤則無文理」之弊。
第三步:鋪水--宿墨點提精神。

8、鋪水:主要用於接氣。鋪水,用的並非清清的水,而是利用筆洗池中含墨的水。黃賓虹作畫,潑墨與鋪水所不同的地方,僅僅是鋪水似去畫一幅「給娃娃臉上披的那層紗」,比之潑墨的更薄更透明。9、宿墨提神:宿墨,即由作畫者將磨好的墨汁,墨滓儲蓄起來,不溼也不全乾,近粘液狀。謹慎用之,用以畫龍點睛,將畫挺起精神。至於點多少,點在何處,視情而定。「濃宿」,濃到如漆。若用上好的墨作宿墨,既黑又發亮。「淡宿」,系用舊墨脫膠所致,畫到紙上,墨漬沉在紙上,漬旁化開有水漬痕,看去似「淡墨」。有時,濃宿、淡宿可混用。宿墨也可當作色彩用,當墨點層層點染時,用上幾點宿墨,更加醒目。畫煙霧迷濛,黃賓虹則以宿墨摻少許藤黃點染,然後鋪上水,化開之後,立見奇效。。「黑墨團中天地寬」,也正可以用來形容黃賓虹山水畫的用墨特色。宿墨不易用,因為當筆墨幹後,筆筆已經分明,欲加宿墨不能渾融,稍有敗筆,就暴露無餘.所以用宿墨用筆不能拖、塗、抹,必須筆筆落點上去.他說:「畫用宿墨,其胸次必先有寂靜高潔之觀,而後以幽淡天真出之。」除此之外,還有漬墨、飽墨、水破墨、亮墨之說。如,漬墨入畫,往往墨澤濃黑而四邊淡開,得自然圓暈而躍然紙上。亮墨,「每於畫中之濃墨處,再積染一層墨,或點之以極濃宿墨,幹後,此處極黑,與白處對照,尤顯其黑,是為亮墨。亮墨妙用,一局畫之精神或可賴之而煥發。」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筆墨負載著濃厚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審美價值,成為其藝術方法、藝術形式主和藝術風格的代名詞。中國畫強調墨以筆為筋骨,筆以墨為精神,筆墨互為表裡,相輔相成。不同的筆墨風格往往成為不同繪畫流派重要標誌。從唐宋至元的山水畫發展史看,山水畫風格的每一次轉變,其變化都主要反映在筆墨上。

與歷代名家一樣,作為一代山水畫大師的黃賓虹,不僅也有自己獨特的筆墨特點,而且在筆法、墨法方面提出了許多創造性的理論觀點,最重要的就是「五種筆法」和「七種墨法」。黃賓虹的五種筆法即「平、留、圓、重、變」。

一是「平」:指運筆平緩,力度均勻, 持重而行,氣韻貫通,無跳躍,不漂浮。黃賓虹認為,用筆要如錐畫沙,起訖分明,筆筆送到,不許有柔弱處。

二是「圓」:指線條圓渾沉厚,富有彈性,樹無寸直,石也多圓筆畫法。賓翁認為,要指將書法用筆方法的圓轉應用於繪畫。畫筆勾勒,如字橫直,起筆用鋒,收筆迴轉,篆法起迄,首尾銜接。要如「折釵股」、「蓴菜條」,連綿盤旋,純任自然,筆法線條婀娜中保持剛勁,圓渾潤麗而不能流於柔媚。並進一步指出,董、巨披麻皴用筆圓筆中鋒,圓融無礙而絕去圭角。 三是「留」:就是用筆要控制得力,收得住,如「屋漏痕」,積點而成線,不疾不徐,筆有回顧,上下映帶,起止無痕,線條沉著而質厚,力能扛鼎。並指出,南唐李後主「金錯刀法」與元鮮于樞悟筆法於車行泥淖,皆為「留」法解。 

四是「重」:用筆要有力透紙背的力量感和厚重感,如「高山墜石」。並具體說到,筆在紙上運行要沙沙有聲,入木三分。 

五是「變」:是在平、圓、留、重基礎之上的綜合變化和相互混用,得古法而超古法,如輕重、提按、頓挫、方圓、緩急等等,在變化中表達自己的情感。  

在墨法上,賓翁總結出七種方法,即濃、淡、破、積、潑、焦、宿。一是濃墨法:即墨中摻水較少,色度較深,用以表現物象的陰暗面、凹陷處和近的景物。濃墨要濃而滋潤、活脫,用筆頭飽蘸濃墨後速畫,不可過量,過多容易板滯、不生動。黃賓虹引用東坡言「若黑而不光,索然無神。要使其光清而不浮,精湛如小兒目睛。」

二是淡墨法。墨中摻水較多,色度較淺,用以表現物體的向光面、凸出處和遠景。有溼淡、幹淡兩種,溼淡是筆上先蘸清水,然後蘸少量濃墨,略加調和後速畫。淡墨容易產生軟弱無神之弊,所以用淡墨要明淨無渣,要「淡不浮薄」。賓翁舉例,李成、董北苑是善用淡墨的高手,用以表現峰巒出沒,雲霧顯晦,嵐色鬱蒼,鹹由生意,溪橋漁浦,洲渚掩映,等。三是破墨法:即以不同水量、墨色,先後重疊而產生一種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現手法。通常有濃淡互破、枯潤互破、水墨互破、墨色互破等。在墨色將幹未乾時進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滲化。用筆的方向也要注意變化,直筆以橫筆滲破之,橫筆以直筆滲破之。破墨法的特點是滲化處筆痕時隱時現,相互滲透,純為自然流動而無雕琢之氣,有一種豐富、華滋、自然的美感。 
四是積墨法:一種由淡到濃,反覆交錯,層層相疊的方法。積墨法的特點是必須等前一遍墨色幹後,再畫第二遍,才能使畫面墨色層次分明、元氣淋漓、渾厚華滋。用積墨法,行筆要靈活,無論用中鋒還是側鋒,筆線都應參差交錯,聚散得宜,切忌堆疊死板。要注意第一次墨色與第二次墨色之間的差別,以看得出筆痕,既要渾然一體,又要有筆跡墨痕可尋。用得好的積墨法始終保持墨的光澤,積墨愈多,光彩愈足;如果幹後出現灰色的死墨,積墨法就失敗了。賓翁認為,積墨法以米元章為最備,渾點叢樹,自淡增濃,墨氣爽朗。勾雲,以積墨輔其雲氣。作水墨畫,墨不礙墨;作沒骨法,色不礙色;自然色中有色,墨中有墨」。在所有墨法中,積墨法是黃賓虹最常用的,也是其作品之最大特點。 五是潑墨法:指大墨量、大面積、大筆頭的繪製方法。這種方法墨足筆飽,水色淹潤,雖幹猶溼,有一種自然感和力度,但卻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隨意性,容易出現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的效果。潑法有二種,一種是墨水直接潑灑在紙上,根據自然滲暈的墨跡,用筆再加適當點畫。另一種是用筆潑墨。這種潑法,便於控制。 

六是焦墨法:用筆枯乾滯澀凝重,極富表現力。焦墨用法關鍵在於筆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運筆擠壓中,使水分從焦墨中滲出,達到焦中蘊含滋潤的效果。要速度緩慢,故而老辣蒼茫。但焦墨不宜多用,與溼筆對比使用方顯焦墨的意韻,使畫作乾裂秋風,潤含春雨。七是宿墨法:即隔一日或數日的墨汁,蘸清水在宣紙上所呈現出的一種脫膠墨韻用墨方法。宿墨在宣紙上的滲化比新墨滲化多了一種筆墨意味,具有空靈、簡淡的美感。宿墨常用於最後一道墨,用得好能起「畫龍點睛」作用。但因宿墨中有渣滓析出,用不好極易枯硬汙濁,故用宿墨要求具有較高的筆墨功夫。黃賓虹最善宿墨,每於畫面濃墨之處點之以宿墨,使墨中更黑,黑中見亮,從而加強黑白對比,使畫面更加神彩煥發。 

黃賓虹認為,七種墨法在具體運用中可有取捨。他說:「七種墨法齊用於畫,謂之法備;次之,須用五種;至少要用三種;不滿三種,不能成畫。」

賓翁是「五筆七墨」法運用的高手和大家,尤其是晚年,他以大篆筆法作畫,沉厚凝重,剛健勁遒,生辣稚拙,沉著剛健,不劍拔弩張,不狂怪奇詭,呈現出一種內美。他將各種墨法靈活交替運用,尤重破墨、焦墨、積墨,融入水法、漬墨等技法,重重密密,層層深厚,雜而不亂,渾沌中顯分明,分明中見渾沌,清而見厚,黑而發亮,秀潤華滋,自然天成,神採煥然。他的畫不但筆力遒勁,力透紙背,似颯颯有聲,而且筆蒼墨潤、圓渾厚重,具有極強的立體感。王伯敏曾這樣記述他的老師:「黃賓虹作畫, 先勾勒。然後以幹筆去擦, 他的這種擦, 兼有皴的作用。皴擦之後, 或用潑墨, 或用宿墨點, 方法不一。他在80歲以後的變,主要是在濃墨破淡墨上。當他以濃墨破淡墨後,又加宿墨, 宿墨稍幹後, 又在宿墨之上乾擦, 又加宿墨點, 即所謂『層層積染』。這種積染, 能保持墨中見筆, 層次分明, 這是極不容易辦到的事。」   
嚴格講,「五筆七墨」法並非賓翁獨創,前人多有運用。但卻是他首先把這一套方法歸納成了系統理論,並在實踐中發揮到了極致,達到化境,從而形成了黑密厚重、渾厚華滋的全新畫風。總之,他的「五筆七墨」法為開創中國畫筆墨境界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影響深遠。


中國藝術家視頻號已開通,歡迎朋友們長按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中國美術視頻號已開通,歡迎朋友們長按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黃賓虹作畫的方法步驟
    黃賓虹作畫大致分三個步驟九個方面:1、勾勒:以墨線勾描山川的大體。黃賓虹作畫,潑墨與鋪水所不同的地方,僅僅是鋪水似去畫一幅「給娃娃臉上披的那層紗」,比之潑墨的更薄更透明。9、宿墨提神:宿墨,即由作畫者將磨好的墨汁,墨滓儲蓄起來,不溼也不全乾,近粘液狀。謹慎用之,用以畫龍點睛,將畫挺起精神。至於點多少,點在何處,視情而定。「濃宿」,濃到如漆。若用上好的墨作宿墨,既黑又發亮。
  • 書法與繪畫語言:黃賓虹的作品中,以書如畫,是何意思?
    黃賓虹曾說:「大抵作畫當如作書,國畫之用筆用墨,皆從書法中來。」他又說:「筆法成功,皆由平日研求金石、碑帖、文詞、法書而出。」這兩句話充分說明繪畫中的筆法線條是源白於書法的筆法的,兩者的用筆方法是相通的。在很多場合,不僅是在書論上他都強調書法筆法對畫家作畫的重要性。
  • 以克勞德·伊維爾技法為例分析古典油畫材料技法與實踐!
    本文論述的古典油畫材料技法與構圖形式語言同屬於繪畫形式語言的範疇,筆者意識到古典油畫寫實技法的當下意義與油畫構圖形式語言的多元性,對兩者進行較為細緻深入的研究。通過以自身的油畫創作經歷為分析對象,在將兩種繪畫形式語言進行結合運用的嘗試中探求另一種油畫表達的方式,為自己以後更好的創作開闢一個新路徑。
  • 水墨畫的技法規則——用墨方法
    隨著水墨畫的發展,原本被用來寫字和畫畫的工具——墨,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技法。潑墨法和潑墨法形成於唐朝,墨法在以後的發展中越來越豐富。水墨畫中墨法豐富多變,水墨畫用墨方法是不同於工筆畫法。"這種水墨畫法利用墨色墨跡的變化形成了新的有異於工筆的技法,一改往工筆畫的板正,畫面意境空靈深遠。在水墨畫的用墨方法中有一個墨帶色"的特殊原則。這是源於老莊哲學思想的。畫家在作畫時墨被水,調成深淺不同的層次,一般說來,墨色可分為焦、濃、重、淡、清五個層次。雖然在民間很早就出現了水墨畫這種形式,但沒有被流傳下來,人們當時也沒有在意用墨方法。
  • 黃賓虹繪畫二十二訣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高清:3800幅古代繪畫圖庫,1200
  • 國畫技法用色調配表,青菜的畫法步驟圖解!
    其實我的答案很簡單,從簡單的素描色彩學起,有些人問我,為什麼要學這些西方繪畫的基礎?因為繪畫雖說有各種各樣的畫派,畫風,但最基礎的東西是一致的,那就是點,線和面。而練習這些最好的方法就是素描,而感知世界色彩的就是色彩畫。如果你是美術專業的學生,這些你都有過基礎訓練,所以也就容易上手的多。
  • 素描幾何體之作畫要領
    想要把一幅素描作品完整的畫完,而且效果不錯,那就得有相應的作畫要領,也是畫好一幅素描必須要具備的基本方法和技法,咱們說,在現實生活中沒有那個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的,都要經過很多錯誤的改正和各種磨練才能趨於成功,作畫也是一樣的道理,不但要多多練習,還要在練習過程中不斷吸取教訓總結筆法和好的東西
  • 繪畫美好春色 國畫桃花的畫法步驟圖解「內附視頻教程」
    國畫桃花步驟圖今天武漢解封,全國人民都可以出門呼吸新鮮空氣,欣賞美好的春色了。小美就為大家帶來仁美名師李雲濤先生主講桃花的畫法步驟解析。美好的春色畫出來。1.採用「之」字形構圖。李雲濤在仁美大學堂上線課程:《花開無塵—寫意牡丹技法》課程分別講授了幾種不同牡丹花頭的畫法以及牡丹葉子及枝幹的畫法,通過分解、示範,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將正確的筆墨使用方法及造型方法一一傳授。
  • 油畫初學者技法入門:詳細地講解油畫的步驟,值得油畫愛好者收藏
    油畫技法(一) 油畫以易於油劑(亞麻仁油、罌粟油、核桃油等)調和顏料,在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製作的一個畫種。作畫時使用的稀釋劑為押發性的松節油和乾性的亞麻仁油等。畫面所附著的顏料有較強的硬度,當畫面乾燥後,能長期保持光澤。油畫是西洋畫的主要畫種。
  • 黃賓虹曾批評揚州八怪:蹈入空疏 法度盡失
    他雖然講繪畫的最高階段是無法;是超乎於理法之外,但前提還是有法,因此他又說:「故言筆墨者,舍置理法,必鄰於妄,拘守理法,又近乎迂;寧迂毋妄。庶可以論畫史變遷已。」  因此黃賓虹在守常與達變的關係上,首先強調守常的價值和意義,只有在守常的基礎上,才能變其所當變。
  • 水墨畫的技法規則——用筆要點與設色方式
    水墨畫重要的技術給養和形式基礎是書法,豐富的書法筆法使得水墨畫線條得以延伸和拓展,有些甚至可以直接就移植為現成的繪畫手法,像"永字八法",就成為水墨畫中表現竹子的規畫法:以隸書筆法作竹節,以楷書筆法為竹葉,以行書筆法為竹枝。
  • 關於繪畫技法理論學科,其中重點是藝用人體結構運動學
    在美術創作和美術教學中,歷來是將人體解剖學作為主要繪畫技法的理論,這種技法理論對指導美術工作者和美術初學者在認識人的形象和塑造人的形象上起著積極的作用,這是不言而喻的。由於現代人物畫創作實踐和教學實踐對繪畫技法理論提出了新的需求,又現代科技的知識「爆炸」為新的繪畫技法理論的創建提供了技術條件。為此,擴大原有繪畫技法理論的容量,更新繪畫技法理論的內容,嘗試著去探索新的繪畫技法理論學科,以與今天的時代相適應,是勢所必然了。
  • 寫意花鳥畫筆墨技法用法教程,各種寫意花鳥畫的畫法示例步驟詳解
    墨法就是用墨的技法,墨法離不開水法,它直接關係到用墨的效果,所以這裡將水法歸入墨法之中。可以連續用蘸水法作畫。筆端蘸水和筆腹蘸墨都是筆端淺筆腹濃,但是,筆端蘸水畫出的形象更顯得光澤透明。常用這種方法畫葉子、葡萄、蘭花和花瓣、小雞、小鳥等。
  • 繪畫材質的表現與作用,物理特性以顏料、媒介劑、基底材料等為例
    本書主要介紹了素描及西方主要繪畫種類的的材料技法,對西方古典時期和現代的藝術家的繪畫技法進行詳盡解析。在書中她特地設計了與技法相應的實踐練習,通過親自動手製作畫底、顏料、媒介劑來加深對材料與技法的理解。馬克思·多奈爾的《歐洲繪畫大師技法與材料》,長期以來被西方藝術界認為是繪畫技法材料學科的代表著作之一。
  • 素描正三角形多面球體的作畫步驟
    《正三角形多面球體》作畫步驟1.首先確定正三角形多面球體在畫面上的位置,然後畫出其外形輪廓及結構。2.確定、調整正三角形多面球體的形體結構,畫出投影的輪廓。素描正三角形多面球體的作畫步驟
  • 精美小石頭素描,素描老師教你繪畫步驟
    今天素描老師要教大家的是精美小石頭的素描畫,同時還有對這幅作品的技法分析。下面這幅畫就是畫完的成品,大家喜歡嗎?趕緊跟著素描老師來學習一下吧!技法分析1:這是一張俯視效果的平鋪畫面,俯視角度下的物體在高度上會被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