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術創作和美術教學中,歷來是將人體解剖學作為主要繪畫技法的理論,這種技法理論對指導美術工作者和美術初學者在認識人的形象和塑造人的形象上起著積極的作用,這是不言而喻的。由於現代人物畫創作實踐和教學實踐對繪畫技法理論提出了新的需求,又現代科技的知識「爆炸」為新的繪畫技法理論的創建提供了技術條件。
為此,擴大原有繪畫技法理論的容量,更新繪畫技法理論的內容,嘗試著去探索新的繪畫技法理論學科,以與今天的時代相適應,是勢所必然了。探索新的人物畫技法理論,首先要在加寬知識面,擴大信息量的基礎上,從多角度去考察和研究人體這一特殊的物質,以全面掌握人體的內部和外部的形式和特徵。在宇宙間的所有物質,其空間存在的方式和其固有的基本屬性就是「結構」和「運動」。
人體作為宇宙中的物質之一,也不例外,人體的空間存在方式和基本屬性也同樣是「結構」和「運動」。物體的結構與運動囊括了物體的一切外部形式和內部性質,人體的結構與運動則囊括了人體的一切外部形式和內部性質。因此,要全面地、深刻地認識人體,就必須圍繞人體的「結構」與「運動」這二項核心的內容。根據人體結構與運動的核心內容,去探索一門新的繪畫技法理論,可稱之謂「藝用人體結構運動學」。
誠然,沿用至今的藝用人體解剖學中也有不少人體結構運動的內容,但是,藝用人體解剖學中的以生理解剖為主的結構不能全面地反映人體的結構與運動在空間存在中的種種形式和特性,這也正是藝用人體解剖學與美術創作、美術教學的實踐還不完全相適應的癥結所在。而藝用人體結構運動學則在內容上就可革除這種弊病,使之與美術創作、美術教學的實踐能較好地相適應。
在藝用人體結構運動學裡,分人體結構和人體運動兩大部分。人體的結構是指人體各部分在分離狀態時的構造和在並存狀態時的結合。它的內容包括人體比例、解剖結構、形體結構和空間結構等。其中人體的比例是人體全身及各局部的高度、寬度深度的比例.即人體及各局部之間度量的比較,它是人體結構的最低層次;人體的解剖結構是從人體生理的角度去理解人體的結合和構造的。
其中主要是剖析人體的骨骼,肌肉和關節等幾種人體運動系統的器官,以此從生理構造的角度來理解人體的結構;人體的形體結構是用幾何形的線、面、體來概括繁複的人體外形,以此來認識人體的基本形體特徵,它能概要地反映人體的最基本面貌、人體的空間結構是人體之內的中心點一重心點或體積中心點與人體體表各主要標誌點及由這些點發展成的人體體表上的線、面、體等一系列圖形在空間的方位和間距關係,它是人體結構中最能體現人體三度立體空間特徵的內容,是人體結構的樞紐部分。
在藝用人體結構運動學裡,人體的運動是人體重心在不同姿態中位置變動的規律,人體施力於他物時各肢體運動的程序規律、人體在空間移位時動作的幅度和各肢體所呈現的功能的規律,人體在各姿態中肢體間合乎生理構造又體現造型美的規律等,這些內容揭示了人體在時間展開中動作的間隔性、順序性、連續性和持續性等特徵。上述是藝用人體結構運動學涉及的部分內容,它比之藝用人體解剖學能較全面地反映人體在空間的存在方式和基本屬性,
同時它又較有利於發展美術工作者和美術初學者的空間理解力、想像力和創造力,故較能與現代造型藝術對繪畫技法理論的需求相適應,所以,藝用人體結構運動學是一門較全面,較科學,較合理和較理想的人物畫基礎技法理論學科。在藝用人體結構運動學中使用了一些專門的術語和名詞,這些詞語,有些是與藝用人體解剖學相一致的,而有的則較為生僻,為了闡明觀點,在此有必要對有些術語和名詞作一些說明和圖解。
就人體結構中的空間結構而論,它是揭示人體體內中心點與人體體表標誌點等系列圖形的方位和間距關係。我們知道:點的引伸成線、線的平移成面、面的圍合成體,線、面、體等圖形是點的系列;同樣,人體體表標誌點可以在人體體表上引伸出表示人體特徵的線性、這些線的平移就形成人體體表的面,這些面的圍合形成人的形體,
因此,人體體表的線、面、體都是人體體表標誌點的系列。故揭示人體體內中心點與人體體表標誌點及由這些點發展而成的線、面、體系列圖形在空間的方位和間距關係的空間結構,也可以稱之為點繫結構人體的空間結構的概念是在繪畫的二度空間平面中體現立體空間人物形象過程中的樞紐,是藝用人體結構運動學中凌駕於其它人體結構形態的一個高級層次,是人體結構諸因素中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