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法就是用墨的技法,墨法離不開水法,它直接關係到用墨的效果,所以這裡將水法歸入墨法之中。
蘸墨法
即調墨的方法,一般要求,筆頭上的墨不可均勻,要有濃、淡、幹、溼,這就要研究蘸墨的具體方法。
筆端蘸墨:蘸水後,筆前端蘸墨,在調色盤上按一按,使墨色從筆端至筆根,由深逐漸變淺。無論是正鋒順用,還是側鋒用,都會出現濃淡變化。
筆腹蘸墨:蘸水後,筆腹蘸墨,然後在調色盤上按一按,使墨色從筆腹至筆端,由深至淺逐漸過渡。正鋒順用和側鋒側用的黑色效果,與筆端蘸墨的墨色變化正好相反。這兩種蘸墨是極為常見的方法。
筆側蘸墨:先蘸淡墨並將筆頭輕輕壓扁,然後用一側或兩側蘸濃墨,畫出的線條是一邊深一邊淺,或兩邊深中間淺。常用一側蘸墨的方法畫枝幹、藤蔓,用兩側蘸的方法畫竹竿等。
蘸水:蘸濃墨後,筆端蘸水,墨被水衝向筆腹,使筆鋒至筆腹由淺漸深。可以連續用蘸水法作畫。筆端蘸水和筆腹蘸墨都是筆端淺筆腹濃,但是,筆端蘸水畫出的形象更顯得光澤透明。常用這種方法畫葉子、葡萄、蘭花和花瓣、小雞、小鳥等。
滴水:方法很靈活,先蘸濃墨,需要筆的哪一部分汪些,就用別一支筆蘸清水滴在哪一部位上,可多次滴水。可以滴水在筆根、筆腹一側、筆腹兩側,使水墨和諧,滴水後筆中水分較大,畫出的輪廓較模糊。
用墨法
用墨法是指在紙上運用墨的技法,包括用水的方法,與蘸墨法不同的是在紙上「作文章」。用墨法有破墨、積墨、潑墨、焦墨、衝墨、水漬、滲墨等。
破墨:通過墨與墨的衝撞、滲化,使原來的墨跡產生新的變化。具體方法有以濃破淡、以淡破濃、以幹破溼、以溼破幹。
積墨:通常由淡墨到濃墨,以不同的墨色筆觸交錯、層層積上去。先用淡墨畫,幹後或九成幹,再往上皴點第二層墨。一遍一遍積上去,直到滿意。不可平塗,要見筆。
潑墨:將調好的墨潑在紙上,根據潑成的形狀,加以進一步的構想,隨機應變,順勢點寫而成。這種墨法不拘泥於小節,適合表現形體較大,可以靈活隨意一些的形象。
焦墨:焦墨水分很少,濃黑髮亮,作畫易出飛白,能產生一種特殊效果。這種用墨方法,不是靠墨色濃淡變化來表現,而是通過線條的粗細、輕重、虛實,來表現花鳥形象和空間層次的。
衝墨:先用濃墨畫,未乾時用清水在墨上點或或將水滴在濃墨上,被水衝開的部位,墨色就淺了許多,一部分墨隨水洇出,產生了一些特殊的斑紋效果,增加墨色變化的趣味。衝墨可以一遍可以以數遍。
水漬:落墨後水滲出墨外,再接第二筆,第一次落墨滲出的水,將第二次落的墨排斥開,兩筆之間留出水跡。滲出的水跡越寬,水漬效果越明顯。常用此法畫花冠、禽鳥羽毛等,用墨時要一筆筆畫上去,不可反覆塗抹。
滲墨:飽蘸水和墨,落墨後用力重按,然後反覆在原地提按,使墨隨水滲化出去,提按次數越多,重按時間越長,滲化的墨跡越寬,滲化的外輪廓變化豐富,厚實而不板滯。
墨染:墨中水分較大,一筆接一筆地塗上去,可以平塗也可以分出深淺,墨色和諧滋潤。墨染主要為表現物象的陰陽、凹凸,加強黑白對比,以突出花鳥形象的立體感、質感或層次感。要想墨染得均勻,可先用水將紙噴溼或刷溼,然後用調勻的墨平塗,這樣會不見筆觸。
以上是寫意花鳥畫中常用的墨法,必須在繪畫實踐中加深理解和逐步掌握。另外,筆法與墨法是統一的而不是孤立的,筆中有墨,墨中有筆,只有筆墨配合一致,相互生發,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寫意花鳥示例步驟畫法:
牽牛花屬一年生蔓性草本花卉。莖細長,葉互生有裂。花冠喇叭樣,花色鮮豔美麗。花的畫法:用白雲筆調曙紅(藍花以白粉加花青),筆尖蘸胭脂(或花青)側鋒帶弧形畫出花口裡邊的三至四筆,花口近處花瓣可一筆(或兩筆)畫出,使花口呈橢圓形,花筒下部色淡一些。花蕊可用濃墨(或色彩)加點以示效果。葉的畫法:用大筆濃淡相間的墨色(或深汁綠加墨)以中、側鋒三筆畫成掌形,趁溼勾出葉筋(或葉脈)。
藤的畫法:以淡墨(或汁綠色),用中鋒行筆勾出,要剛中見柔,注意穿插組合。
荷塘:一個清幽的荷塘,清雅怡情,適合這種環境的有青蛙、蜻蜓等等。在靜靜的荷塘上加一隻疾飛的翠鳥,更增添了活力。
雙壽圖:兩個顯然是很誇張的壽桃,又特意配了兩隻白頭翁。壽桃和兩隻白頭翁都寓意著我國的民族欣賞習慣,是祝賀老年夫妻白頭到老健康長壽的最好畫材。
孔雀紫藤:孔雀羽毛髮青綠光澤,極為華麗,而紫藤也屬於富麗的花卉,二者要配合得當。為了突出孔雀,減弱紫藤的色調,使畫面不致色彩紛亂。
荷花金魚:雖然金魚在荷塘裡是不多見的,但它顯得很和諧、很美。
在迎春花叢下的雞群,母雞的畫法近似畫鷹的披蓑筆,小雞要畫得天真可愛。這種花和鳥的配合,一定要注意與時令、環境、條件相吻合。
梅花麻雀:麻雀是一年四季都有的禽鳥,除山野外,在家旁宅邊都可常見,所以麻雀棲於梅花是恰當的,也是生活中所常見。
中國畫還採取了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在特殊的情況下,可以集中四季百花於一圖,也可集百鳥於一圖,也可畫神話傳說中的龍鳳神仙於一圖,這種表現手法符合我國民族的欣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