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風韻筆寫細膩,路軍花鳥畫古中有新,點線交織見功夫

2020-12-04 藍鷹書畫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

墨染風韻筆寫細膩,路軍花鳥畫古中有新,點線交織見功夫

圖/路軍 文/華勇

花鳥畫為國畫中的一種,和山水畫氣勢磅礴不同,花鳥畫往往凝練,其筆墨細膩,於章法中見靈動,於墨色處顯氣韻。

▲路軍作品

在花鳥畫的畫法中,有工筆、寫意和工寫兼具三種形式,工筆往往細膩,寫意則更為簡練,工寫兼具則位於二者之間,在形態逼真的同時又帶有更濃的趣味感。

▲路軍作品

路軍善花鳥,其工筆畫細節生動,力求神似,墨染風韻筆寫細膩,同時還在傳統技法的技術上加入現代技法,讓其花鳥畫古中有新,在點線交織中見功夫。

01注重寫實,力求傳神

工筆畫的一個特徵便是寫實,在實物的基礎上,藉由細膩筆墨力求傳神。在路軍諸多荷花圖中,畫面多填滿,在視覺上蕩漾出生命色彩。

▲路軍作品

在寫實過程中,因為要有對照,重參考,因而願為和實為間需要追尋平衡,所為願為則為主觀意願,摻雜個人情感,所謂實為則是受限於實物,在其中尋求物趣韻致。

▲路軍作品

工筆花鳥畫對寫實要求較高,路軍的畫便建立在意象的基礎特徵之上,更傾向於實為,將畫面畫得更為真實、深刻,但其中又雜糅各種技法,讓畫面呈現出朦朧韻味,別有物外之趣。

02適可而止,增補並存

因為工筆要基於事實之上,因而情感的表露不能太慢,需要適可而止,要建立在事實之上進行有憑藉的聯想。

▲路軍作品

對於真實感的把握熟練與否,會極大地影響到整體的畫作反饋,畫面展現出感覺會因人而異。

從路軍畫作的真實性來看,其精心設立布局,同時不乏線條和色彩的點綴,有所為又所有捨棄,將細膩筆觸提升,並不多寫熱烈之態,溫潤、恬淡的氣質便從中凸顯。

▲路軍作品

同時畫作中又有著增補並存的特徵,增加色彩點綴,在畫面的濃淡掩映下彰顯生機,填補背景深度,讓朦朧情態中生出深刻韻味。

03不拘一格,古中有新

畫作與時俱進往往能迎合多變的審美趣味,清初石濤有一名言「筆墨當隨時代」,點出筆墨風韻雖建立在古法之上,但是穩重求變,跟隨時代的審美意味發展,才能展現出更為出眾的內涵。

▲路軍作品

在路軍的畫中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古中有新的特徵,布局、筆法以傳統技法加持,但是用墨卻不拘一格。

畫中荷葉或黑、或青、或藍,各種色彩搭配,卻均有情態,讓畫中景致的特徵層層變化,展現出極富個性的藝術表現力。

▲路軍作品

荷葉也並非任意塗抹,反而是筆筆細膩,在勾勒、暈染的處理下,有著明顯的層次變化,展現出畫中景致的蓬勃生命力。

▲路軍作品

畫中神韻是畫家心境的表達,路軍將其筆墨建立在真實景致之上,用傳神技法將人間盛景全盤繪出,這種溫潤、細膩的畫風在真實感之外,還讓人品讀出了生命的張力,不失為值得玩味的佳作。

畫家簡介:

路軍,河北省任丘市人,畢業於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曾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創作研究院首屆高級研修班。他的畫題材廣泛,擅長花鳥山水、人物和現代水墨。

—END—

本文系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

相關焦點

  • 工筆花鳥畫配色教程
    白描是工筆畫的骨架,在傳統工筆畫中更是強調白描的重要性。白描掌握的好壞也影響色彩的練習,特別是留水線的時候會感覺非常吃力。練習白描是非常枯燥的,很多人因不得法總是勾不好,對工筆畫也沒了興趣。 先在紙張上(什麼紙張都行)做直線練習,筆要用中鋒,儘可能把直線勾的長些,中途也可以接線,但線接的儘量一致。還有就是做線條的螺旋練習,也要用中鋒。
  • 寫意花鳥畫筆墨技法用法教程,各種寫意花鳥畫的畫法示例步驟詳解
    破墨:通過墨與墨的衝撞、滲化,使原來的墨跡產生新的變化。具體方法有以濃破淡、以淡破濃、以幹破溼、以溼破幹。先用淡墨畫,幹後或九成幹,再往上皴點第二層墨。一遍一遍積上去,直到滿意。不可平塗,要見筆。潑墨:將調好的墨潑在紙上,根據潑成的形狀,加以進一步的構想,隨機應變,順勢點寫而成。
  • 「詩意、詩情、詩性」——翟優花鳥畫印象
    同時,歷代花鳥名家大師所創造的完備的技法系統和完善的理念也成為了一座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到明末清初的石濤、八大、揚州八怪,把寫意花鳥畫推向一個新階段。接著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陳師曾、潘天壽等人,形成了寫意花鳥畫的絢爛世界。基於此,要在寫意花鳥畫領域走出一條路來,必須具備非凡的才情、功力和超越常人的勤勉,達到李可染先生「廢畫三千」的精神境界。
  • 看點丨樹皮也能當筆,景泰這種畫讓人刮目相看
    樹皮筆畫以樹皮為筆作畫,繪畫風格自然樸實、恬靜素雅、清新悅目,具有獨特的魅力。據李氏家譜記載,李氏先祖明清時期即是地方極具影響的民間繪畫藝人,其先祖受木匠、磚匠鏤刻花板、花磚的啟迪,結合木匠用木片在木料上畫榫方、畫線的做法,改用木片嘗試構線,發現線條剛勁挺拔、細膩勻稱,極具特色。
  • 呂進II淡墨寫作無聲詩——郭克教授和他的畫
    淡墨寫作無聲詩—郭克教授和他的畫文/呂進詩與畫有許多相通處,詩論與畫論也有許多相通處,這似乎是古今中外的不移之論。古希臘西蒙尼底斯說:「畫為不語詩,詩是能言畫」。北宋張舜民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
  • 水墨畫的技法規則——用筆要點與設色方式
    清代的汪之元在《天下有山堂畫藝》中說:"無筆墨即庖丁目無全牛之理……"甚至把筆墨放到了引領繪事全局的核心位置。清代蔣攫《讀畫紀聞》中說:"臨摹名人真跡,先求其用筆用墨之法。"著實道出中國畫精髓所在和學習的切入點。很多理論家認為畫需意氣,不可忽視筆墨,只注重造型。清代沈宗賽在《芥舟學畫編論山水》中說:"筆為墨帥,墨為筆充"。他強調用筆的重要性。
  • 一學就會畫荷花
    寫意花鳥可以先寫完墨稿,幹後再著色,也可以墨色混寫,或以色沒骨點寫,還可間以醒點,寫完再以淡色渾罩,烘託也可,均應根據不傷墨和色調需要而靈活運用。,一般來說,常用的構圖方法有「兩組線」構圖、「三組線」構圖、「十字」構圖、「X形」構圖、「之字」構圖、「S形」構圖、「C形」構圖和三角形構圖等。
  • 中國畫的筆墨風骨——著名書畫家、指墨畫大師朱祖國淺談中國畫藝術
    然而,這個中國畫最為基本的常識,似乎被當下的許多畫家所忽略了,存在著三種明顯的傾向:一是「重墨輕筆」。許多水墨畫,表面上看起來水墨氤氳,實際上蒼白無力,以塗與染為主,見墨而不見筆,基本不理解古人墨法仍在筆力的道理。墨法一旦脫離筆法成為孤立的存在,就會喪失其生命力,與書法中的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相類。
  • 美術研究|蕭俊賢山水畫出色,常用皴擦筆法來寫山谷,筆力超卓!
    一、蕭俊賢的山水畫對於蕭俊賢的山水畫,前人多有評價。大村西崖《中國美術史》說蕭俊賢是「民國以來一大家」,橋川時雄《中國近代繪畫》說蕭俊賢「山水畫出色,常用皴擦筆法來寫山谷。筆力超卓。他的山水畫給人以近代印象。」[1]俞劍華說蕭氏山水畫「集宋元諸家之長而自成一家」「蒼古渾厚、淡遠秀逸兼而有之。」[2] 這些評說大致得當,惜過於簡略。
  • 「書畫藝術」越中花鳥入畫圖——「茅斌輝藝術作品展」元旦啟幕
    出版有巜水墨清華—茅斌輝花鳥畫作品集》《茅斌輝水墨花鳥》《越中花鳥入畫圖--茅斌輝藝術集》。茅斌輝速寫1975年生於浙江紹興,齋號隨荷堂、辰魚落硯館。紹興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柯橋區美術家協會主席,紹興書畫院特聘畫師,禹社書畫院副院長。作品入展浙江省十一屆、十二屆美術作品大展,2015年獲中國美協全國寫意畫大展優秀獎(最高獎)。
  • 中國畫三大類·山水、花鳥、人物,你知道它們的由來嗎?
    它主要利用線墨顏色的變化,以鉤、寸、點、染、厚、輕、幹、溼、陰、陽、向、背、虛、實、疏、密、空來描繪形象和商業地位;布景布局,視野開闊,不局限於聚焦透視;根據表現形式,有壁畫,屏風、捲軸、相冊、扇子等繪畫形式,輔以傳統服飾的裝裱技術。
  • 傅抱石:中國畫技法實際上就是用筆用墨的獨特方法
    「線」只是面與面的交界。人的頭髮,表面看是線,實際是縮小了的圓柱體。繪畫中的「線」是畫家主觀想像創造出來的。中國民族很早就創造性地運用線條來造型,如遠古的彩陶,晚周的帛畫、墓室壁畫和磚畫等。後來繪畫水平不斷提高,發展成用彩色和水墨傷畫,但作為造型基礎的線描,在中國畫中一直沿用、發展、提高,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
  • 寫意蘭葉的用筆與畫法
    蘭的種類很煩,葉子也不相同,有闊葉、窄葉、線葉、長葉、短葉,還有深坑(葉的中脈深陷葉片,橫切面呈V字形)、淺坑、平坑等。所以畫蘭時要注意葉子長短粗細的變化。蘭的葉質有柔滑、堅韌之感,表現時注意線條的表現。此外蘭有蘭、蕙之別,蘭為單花,蕙為串花,風韻不同,表現時也要區別對待。
  • 國畫花鳥畫之蟬的畫法,以及各種形態的蟬的畫法
    蟬有兩對膜翅,其形狀基本相同。蟬的眼睛突出,兩眼中間有三個不太敏感的眼點,兩翼上簡單地分布著起支撐作用的細管。蟬有發達的足部,身體兩側有大大的環形發聲器官。刻畫蟬的時候,較為複雜的是頭部。畫蟬的步驟:(1)蘸取濃墨,側鋒畫蟬的頭部。(2)點畫蟬的三個眼點和更多的細節,完善頭部結構。(3)以淡墨虛筆勾畫蟬的翅膀,體現蟬翅膀薄而透明的特點。
  • 歷代名家牡丹畫得好,原來都有一套
    畫面更強調書卷氣息,構圖中規中矩,不求奇險。用筆也不訴諸蠻力,有溫文爾雅的君子氣度。牡丹圖中寫生畫一枝牡丹,綻蕊怒放。墨法純熟,以極淡墨寫花枝,墨色中加入汁綠寫葉,淡墨寫花,形象生動。上方有作者長篇題詞。
  • 大愚書畫|揮毫寫意,筆鋒裡傳出來的美妙花鳥靈境
    花鳥畫在唐代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分支,到了宋代發展到成熟和完善。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筆墨程式,以其典雅、雄渾、豐富的氣勢呈現在中國畫壇。觀大愚老師的花鳥,給人一種寧靜致遠的感覺,似乎如果人們再發出一點聲音,就會驚動畫中的花蟲。我們可以看到畫作的魅力和深刻的意境。當他創作時,他衝破時空的藩籬,自由地創作。
  • 墨之濺筆也以靈,筆之運墨也以神,墨非蒙養不靈,筆非生活不神!
    這種風氣形成後,中國古典山水畫風仍可以遵循著「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思路發展下去,同時在筆墨情趣的加入下得以更好地發展。從而形成了明末山水畫蓬勃發展的景象。二、清初山水畫發展的新現象山水畫在清初岀現了如《仿倪雲林筆意》、《仿黃公望筆意》等這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