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進II淡墨寫作無聲詩——郭克教授和他的畫

2021-01-09 三事堂

淡墨寫作無聲詩

—郭克教授和他的畫

文/呂進

詩與畫有許多相通處,詩論與畫論也有許多相通處,這似乎是古今中外的不移之論。古希臘西蒙尼底斯說:「畫為不語詩,詩是能言畫」。北宋張舜民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中國新詩的一代大師艾青也寫下過這樣的詩行:

畫家和詩人

有共同的眼睛

通過靈魂的窗子

向世界尋求意境

正是基於這一點,我才有些許勇氣下筆寫這篇文章。但是,詩終究是詩,畫終究是畫,我這個搞詩評的評論郭克教授這樣的著名畫家,實非易事,這位被《美術辭林·中國現代美術家卷》、《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中國美術年鑑》等重要辭書列出專條的畫家,藝術造詣頗深,藝術成就頗高,我的文章只能看著是以詩的眼光對郭克教授的一番不高明的打量吧!

【《瓊枝葉豔》紙本立軸 79x60cm 】

郭克的藝術視野開闊。他熱情地擁抱生活,異花奇葉,草木蟲魚,秋花春鳥,盡收筆底。他尤以花鳥畫名世。讀郭克花鳥畫,是一種心靈的升華。無言的花鳥,在畫家筆下充溢著動人的情韻。一叢叢情濃意醇的花飽含韻律,一隻只婉轉鳴唱的鳥靈慧解人。郭克早年曾師從張振鐸、莊子曼、劉一層等教授,同時對任伯年等先輩大師進行過精深的臨習研究。在他的作品裡,明顯地可以感覺到前輩的影響。郭克的花鳥畫,賦色鮮亮明麗,形象生動活潑,顯示出了畫家重視「應物象體」的寫生功夫。當然,這些花鳥畫之所以有魅力,在於它們是和人類心靈取得諒解的花鳥,它們是畫家用心靈的太陽重新照亮的花鳥。畫家從牽牛花找到朝氣,從荷花尋得高潔,從春鳥捕捉喜悅,使讀者的心暖暖地融化。

【《春意圖》紙本立軸 54X34cm】

郭克花鳥畫在海內外都擁有影響。他的作品嚴謹樸實,注重筆墨韻味,畫風清新細膩,富有生活氣息。他的一些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毛主席紀念堂收藏、珍藏。凝結心血的《郭克花鳥集》,1988年由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後,參加了同年舉行的北京第二屆國際圖書博覽會。讀郭克花鳥畫,不難發現,春天,是新時期以來郭克畫筆下的常見主題。《迎春曲》、《春聲》、《玉樹迎春》、《春意圖》,加上較早問世的《春燕》,真是一片盎然春意。熬過一冬的嚴寒,玉樹開出天下春,忍過一季的艱難,流泉唱響天下春。畫家迎著春天墾耕心田中那荒蕪的愉悅,這是時代的愉悅,人民的愉悅,民族的心聲。

【《翠羽迎春》紙本橫軸 114X255cm 】

郭克的作品給人一種流動的感覺,在藝術之途上,畫家從不停步,從不終止他神聖的跋涉。讀到新作《雨荷》,加強了我的這一印象。《雨荷》中,數張荷葉,因珠雨而顯晶瑩;一片細雨,因荷花而送芬芳,融精巧雅情於一體。寫荷以雨,給人遐思,使人有目嚼荷色、耳飲雨聲之感。他不是在畫畫,而是在畫詩。他是繪畫領域的抒情詩人。

【《 雨荷圖》 紙本設色 69X54cm 】

郭克花鳥畫神韻皆足,沒有匠氣,這是他重視詩書畫的「內養」的外化。畫家不能無文學修養,否則意涵無韻;畫家不能無書法藝術,否則無婉轉生姿之筆法與機動調度之氣性。郭克提出「中國畫應有文化」,無疑是一個高明的主張。他自幼不但熟讀《芥子園畫譜》,也熟讀《唐詩三百首》。除了古詩,他還喜歡讀新詩,陶醉於現代詩韻的享受裡。他兒時即常到家鄉天水縣東南的麥積山石窟觀摩,那風格清新秀麗、富有生活氣息的七千多尊造像,是郭克翻開傳統文化這本大書的第一頁。他早年習王字,後習文徵明、趙、柳字,悉習體會,得其精要,尤以行書最能代表他的風格。這些畫外功夫,是著名畫家郭克的成功基石。他的畫,不但內蘊深厚,而且講求章法,對詩書畫印的位置也苦心經營,顯示了將局部意象組成藝術整體、將詩書畫印多種藝術構成和諧生命的高強手腕,使他的作品具有高雅氣質。

【《堯天碩果》紙本立軸 122X68cm 】

古論曰:「人品不高,用墨無法。」郭克的畫品和他的人品密不可分。他品格高尚,誠實坦率,樂於助人。每遇不平,總要仗義執言,因此為人所重。諸葛武侯說:「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靜不能成其學,非學無以廣其才。」此言甚是。在學術上,郭克不屑穿行於利市之中,得失於眾口之際。一股脫俗之氣,發而為畫。從這個角度,我們就不能讀懂郭克對藤蔓的難解之情。數不清的藤蔓,瘦弱的藤蔓,不被人重的藤蔓,悄無聲息地為果葉輸送養料,支持紅花綠葉的迎風搖曳,這種無私奉獻的形象,向人們訴說著畫家對生命的理解和對人生的尋求。這是欣賞郭克花鳥畫的最重要的奧秘,對於畫界同仁也不無啟迪意義。

郭克教授作品欣賞

【《富麗長春》紙本立軸 68X68cm 】

【 花垂明珠滴香露2 】

【《麻雀》1949年 紙本立軸 67X50cm】

【《大吉圖》紙本橫軸 70X136cm 】

【《書法》紙本立軸 130X66cm 】

【 紫藤黃雀 】

【《山泉春鬧》紙本立軸 131X66cm 】

【《花垂明珠滴香露》紙本立軸 137X68cm 】

作者簡介

呂進,1939年生,四川成都人。1963年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外語系。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詩歌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現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重慶市文聯榮譽主席。歷任中國文聯第七屆、第八屆全委委員,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第一屆重慶直轄市文聯主席。魯迅文學獎及其前身全國文學獎多屆評委。著有《呂進文存》等詩學專著,主編《四川百科全書》等大型工具書38部(共76卷),獲第七屆世界詩歌黃金王。

相關焦點

  • 著墨無聲,墨沉煙起
    【序跋】 如今的散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重視。這是應有之義,是文學發展與時代前行所交織而成的一種必然。散文是一種古老的文體,在我國的文學傳統中,小說戲劇一直被認為是「小道」,而集部的詩和文才向來是文學的主要表現形式,或者說是文學的「正宗」。
  • 書畫用墨的技法
    墨須濃而不凝,因為凝則筆畫呆板乾澀;墨須淡而不死,因為死則傷神,所以淡墨要活,要有情韻。可以說墨濃但適宜、燥潤相雜,是書法藝術的一大關鍵。有功力的書法家都會根據書體而掌握墨色的濃淡、燥潤,使字有血有肉,色彩光鮮。濃墨作品可以煥發精神,淡墨作品也可以別具神採。清代的劉墉善用濃墨,精華內含;王文治善用淡墨,風流儒雅,當時人稱:「濃墨宰相,淡墨探花」。
  • 河南省息縣龍湖中學: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為了進一步優化育人環境,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豐富校園文化,息縣龍湖中學在美術老師和學生的創作下,對校園的樓層文化進行再次更新設計。息縣龍湖中學充分利用學校牆壁,把同學們喜聞樂見的繪畫作品裝訂在學校走廊的牆壁上,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在課餘時間,給來往的師生帶來視覺上美的享受。真正實現了「潤物無聲」,真正讓一面面牆壁,一條條走廊成為一幅幅「立體的畫」、「無聲的詩」。
  • 國畫風格見得多,淡墨畫法了解嗎?真素雅!
    在「文革」期間,由於他的作品太寫實,少了鬧革命的主題,沒有被推崇。但是現在看來卻為中國名山大川和旅遊景點留下了寶貴的財富。1974年董義方又捲入了當時著名的 「黑畫事件」。以後的1975年,參加了鄧小平復出後委託江蘇省美術創作組主導的傳統繪畫復興調查班。1979年,董義方再一次回到桂林後指導王亞妮和程開濤學畫。董義方非常喜歡王亞妮。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淡墨、潤墨等用法
    本文乃作者圓圓滾滾大寶貝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淡墨的用法:古人作書,很少用淡墨,墨太淡則傷神採。其實淡墨要用得不薄,要富有淡古之韻,的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謂「淡墨」, 先須將墨磨濃,然後用水衝淡,近代日本人寫大字,有喜用淡墨者,水潰旁沁,衝出筆觸之外,富有韻味。
  • 「立體的畫、無聲的詩」,這是劍門關哪項非遺?
    白龍紙偶「白龍紙偶」又叫「劍門紙偶」,在傳承了幾千年歷史的木偶藝術基礎上,根據木偶的製作特點與民間紙裱工藝,經改革和創新,集雕塑、繪畫、戲劇表演、歌舞表演於一體的綜合民間藝術。它是產生並流傳於川北劍門山區的一種戲曲,歷史悠久。「白龍紙偶」從唐宋的木偶「家官」演變而來,小編掰著手指數了一哈,隨便都是上千年的歷史啊!
  • 國畫知識:大師教你白描雙勾畫法畫荷花,淡墨勾輪廓,快來臨摹吧
    畫荷花多採用白描雙勾畫法,淡墨勾輪廓,瓣尖略重更顯靈動。花苞:1 調重墨,自上而下勾畫輪廓,起筆實落筆虛。2 換用淡墨完成後方花瓣,使前後層次清晰。3 筆尖接著蘸些重墨,中側鋒向下繪挺直的墨線作花梗。4 最後,蘸濃墨在梗莖上添畫小刺即可。初開:1 選用淡墨,筆尖略重繪花瓣輪廓,形似「米粒」。
  • 別有韻味的鋼筆淡墨畫(鬱前的鋼筆淡墨作品分享)
    我是鬱前,一名鋼筆畫愛好者。今天與大家探討的話題就是鋼筆加淡墨。鋼筆加淡墨最初的靈感來自於鋼筆淡彩,以及國畫水墨的那種韻味和水彩畫的自由灑脫。鋼筆畫雖然以線條的靈活和自由快速為優勢,但在表現物體的意境,或者是物體的立體感方面還是有它的不足之處。繪畫過程當中發現這種不足後就想嘗試怎樣來彌補這種不足,受國畫和水彩畫的那種水的韻味、墨的深淺運用中得到啟發,便嘗試用墨的深淺來表達一種意境和韻味,以及表達物體立體的感覺。
  • 郭熙用墨,既有李成的淡墨如煙,又有範寬的深秀渾厚
    導語:郭熙為北宋後期山水畫巨匠,他觀察四季山水,有「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蒼翠如滴,秋山明淨如妝,冬山慘澹如睡」之感受。他提出的「三遠法」理論,對後世的繪畫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他在溼墨上提出濃墨,濃墨上附加淡墨,使筆墨交融,有一種「水墨淋漓幛猶溼」的視覺感受,這種拖泥帶水的皴法不但開拓了山水畫的筆墨語言,也對後世的米家山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 「詩意、詩情、詩性」——翟優花鳥畫印象
    ,早年學畫的艱苦經歷堅定了他自強不息的理想信念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其花鳥畫作品,構圖虛而不空,滿而不塞,講究畫面的均衡與動勢,既有酣暢淋漓的水墨潑寫,又有骨力勁健的點線組合,構圖或繁或簡,以其詩情、詩性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展開豐富的藝術聯想,在水與墨的躍動中交融展開,有時放筆直下,氣勢外揚,有時穩健沉靜,墨韻平和,心手相應,以情寫神,以濃、淡、幹、溼的墨色變幻將自然之物用點、線、面的形態進行編排、組合,營造出一派詩化的意境。
  • 他的畫「一分價錢一分貨」,著墨少的350萬,著墨多的9200萬
    這個早年從事木工行業的老人,在後期專門以作畫為生,在他在世的時候,他的畫就已經是重金難求。這位我國現當代著名畫家去世後,他的畫作更是拍出了高價。著名的京劇大師梅蘭芳還慕名去拜見他學習繪畫,可見白石老人確實是「偶像中的偶像」。現在的書畫市場上,齊白石已經是一個眾人仰望的傳說了,他的畫「一分價錢一分貨」,著墨少的350萬,著墨多的9200萬。
  • 一山一水一風景,一詩一畫一境界——李國勝作品賞析
    山水總藏著一種柔和極致又廣闊無垠的清美,讓人浮想聯翩,每一次走近,都有萬千氣象和浩渺雲煙,浸染過人間煙火味,才發現心中有風景,柴米油鹽皆成詩。從山水畫家李國勝的作品中,我們亦能感覺到來自生活中那一隅的恬靜。
  • 品畫,讀詩,過詩意人生!
    品畫,讀詩,過詩意人生! 陶冷月 月色山水 《題馬和之畫四小景》
  • 童詩是兒童寫作之餌 2步為孩子開啟童詩寫作之旅
    提升語言審美中國兒童文學作家、詩人金波,創作了大量的童詩,即使在介紹繪本的時候,他也喜歡用童詩來進行,比如他為「聰明豆繪本系列」作的導讀都是有趣的童詩。他曾經回憶說自己之所以愛寫詩,和小時候母親給他朗讀詩歌大有關係,他喜歡那些節奏,那些韻律,一個人有時候在下雨,聽屋簷下面的雨聲,點點滴滴,都是音樂,都是詩歌。好的童詩並不只是堆砌一些好詞,而是需要形象,美的具體代表物通過孩子能理解到的美的詞句傳達出來,才算得上是優秀的童詩。這個美,不是堆砌詞藻,而是要深達內心的情感與絕妙的聯想。
  • 清代高鼎有幾首詩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為何說古詩《畫》並不完整?
    高鼎是清代後期詩人,其存世詩作並不多,但因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選用了他的一首詩《村居》而廣為人知,《村居》是七言絕句,頗有唐人之風,其詩如下: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 漢橋話畫:從《墨葡萄圖》看徐渭悲愴的人生
    詩的意思是說自己一生潦倒,現在已經變成老翁了,就像一顆無人識貨的珍珠,隨隨便便地被扔在草叢裡埋沒了。詩裡的「明珠」落實到畫面上顯然就是葡萄。也正因為徐渭畫畫的目的是發牢騷,所以畫得像不像,對他來說並不重要。葉子和葡萄都畫得十分粗疏,乍一看,簡直不知道是什麼東西。而且構圖也沒有任何道理,非常隨便,既不講究平衡,也不講究穩妥。
  • 一學就會畫荷花
    用墨的關鍵是把握住墨的濃淡乾濕關係和墨的色彩感覺關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此為墨色的排列,也稱為墨階,欲熟知墨階,就要注重它們之間有過渡的連貫性,不宜跨度過大,以免脫節。 畫幹時不用洗筆,可用原來帶紅色的筆直接點墨,這樣墨色更具連貫性。畫荷幹時注意不要直衝花頭,可略偏左或偏右。
  • 一陌清淺,款款生韻,一盞茶,一朵花,一滴墨,一首詩
    相信,文字是有魂的,是有香味的,真的,每每讀著這些文字時,心底就會順著唯美的韻腳,泛起一抹溫婉,生出一縷素雅,同時也和著一抹淺喜淺憂。任光陰輕輕,在指尖劃落,任流年深深,在季節旖旎,任歲月冉冉,一朵一朵在塵世旖旎生香。
  • 同是畫十二生肖圖,他筆下的十二隻動物栩栩如生,靈動有神!
    徐悲鴻出生於1895年,家庭出身非常貧寒,好在他有一個文人父親,才使他自幼有了學習四書五經的機會,並且他的父親自習繪畫,且有一定功底,在徐悲鴻9歲時便同其父學習繪畫,再後來家裡條件越來越差,無奈之下徐悲鴻隨同父親奔走他鄉以賣畫來接濟家用。也正是這幾年的奔波遊走,豐富了徐悲鴻的閱歷,開拓了他的繪畫視野!後來,徐悲鴻獨自來到上海賣畫,又通過自學並且在朋友的幫助下考入了上海復旦大學法文系。
  • 畫吾自畫:從齊白石的京華生活與梅、菊作品談衰年變法(下)
    可見此時齊白石還是在臨摹伊和伯的梅花,正是在這一年陳師曾還曾贈詩於齊白石「畫吾自畫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勸他勇於走出前人的影響,開創屬於自己的風格。正是此時他開始決意衰年變法,這張天津博物館藏1919年的《梅花軸》(圖二)中題寫了一首年前1918年的舊詩:小驛孤城舊夢荒,花開花落事尋常。蹇驢殘雪寒吹笛,只有梅花解我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