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畫,讀詩,過詩意人生!

2020-12-07 騰訊網

品畫,讀詩,過詩意人生!

馮英傑 雄雞

《畫雞》

明 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婁師白 小鴨(局部)

《畫鴨》

元 揭傒斯

春草細還生,春雛養漸成。

茸茸毛色起,應解自呼名。

李長白 鵝

《詠鵝》

唐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劉繼卣 鷹

《畫鷹》

唐 杜甫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

聳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

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陶冷月 月色山水

《題馬和之畫四小景》

宋 楊娃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牽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枝聲。

林風眠 西湖春柳

《偶題·相逢記得畫》

宋 張耒

相逢記得畫橋頭,花似精神柳似柔。

莫謂無情即無語,春風傳意水傳愁。

何海霞 山色空濛雨亦奇

《畫》

唐 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郭傳璋 黃山雲海

《品畫》

清 袁枚

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

蛟龍生氣盡,不若鼠橫行。

董壽平 黃山煙雲

《跋百之詩畫 》

宋 張舜民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

丹青不知老將至,李陵蘇武真吾師。

太平本學治禮樂,猶有暇日能臨池。

梁樹年 黃山松雲

《畫地吟》

唐 太白山玄

學得丹青數萬年,人間幾度變桑田。

桑田雖變丹青在,誰向丹青合得仙。

相關焦點

  • 「詩意、詩情、詩性」——翟優花鳥畫印象
    ,早年學畫的艱苦經歷堅定了他自強不息的理想信念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竊以為這是翟優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雍容高雅的品格而自勉,因而一再寫之,這正是每一位優秀藝術家的追求的人生境界。、意境得到升華,給人以陽光、祥和、靈動、充實、寧靜、醇厚等各異的審美體驗,使人們從中得到人生哲理的深刻啟迪。
  • 詩中,上有畫,雲中在山上
    花開半夏酒微燻,人生半懂雲。為什麼不靜好棲息地雲中。深沉的愛情故事有人,天地皆大歡喜,什麼是深淵。一個醉塵邊風雨的地方,那人更有煙雨的感覺。枕頭上的詩,好休閒,靜待窗外。我已經知道了大半輩子了,但我沒聽說過什麼好故事,一身江南煙雨情,一家花心。古時有詩意棲居之地,今有詩意棲居之地。這首情景歌是卿,今生難忘。驀然回首曇花夢,在春季多次使用秋涼。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劉禹錫,字夢得,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也被後世稱為「詩豪」,他的詩別具一格,寫得也是極為深刻,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充滿了獨特的韻味,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所以讀他的作品最是能夠讓人明白什麼是人生,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
  • 蘇軾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全是千古名句,值得一讀再讀
    並且一生宦海沉浮,生活閱歷極為豐富的蘇軾,還將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毫無掩飾地融入到了詩的創作中。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很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不過相信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閱歷的增加,再次品讀《題西林壁》的時候,也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和見解。
  • 【詩詞鑑賞】夏日池上,有蟬鳴,有荷香,還有濃濃的詩意!
    夏日的池上,有蟬鳴,有荷香,還有濃濃的詩意,有無數的文人墨客不惜筆墨,譜寫出一篇篇動人的詩篇。 冰紈不畫驂鸞女,卻寫江南白紵辭。 夜靜誰能到,詩成只自哦。
  • 看資深教師講解《畫》這則五言謎語詩
    圖文結合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二、課文解讀《畫》是一則五言謎語詩,詩面描述了山、水、花、鳥等景物。並通過「遠、近、來、去」等方位和動作的變化,表現畫的形象特徵。這首謎語詩,對仗工整,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在這首詩的邊上有一幅插圖,插圖上是一幅水墨畫。山水相襯,鳥語花香。能讓孩子們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典雅意境。其實,在畫中就能找到這首謎語詩中所描繪的景物,所以說這幅畫也暗示了詩的謎底是:畫。
  • 以詩契心,以詞解情,讓心靈和真情共舞,唱響永恆的生命之歌!
    品讀詩詞,讓我們的心靈更加充盈,情感更加豐富,心性更加沉穩,思想更加厚重。以詩契心,以詞解情,只有汲取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能滋養美好的心靈之樹;和詩以歌,精神和鳴,只有讓心靈和真情共舞,才能唱響永恆的生命之歌。
  • 人生山重水複,堅定安靜方過
    大學畢業進入社會之後,時時想起上學時候學習的一首唐詩,對詩中兩名至今念念不忘,總覺得有什麼深意隱藏於詩內。也許作者在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主觀情感的滲透、也許是此詩觸動了我心中的某根心弦,或者詩的意境暗合所經歷某個境域,讓我生發此種感受。
  • "為你讀詩"等微信公眾號走紅 詩歌開始"流行"了嗎
    正如微信公眾號「為你讀詩」所倡導的,以詩歌吟讀的方式,將我們的情感以浪漫的、柔軟的、古典的方式向我們的愛人、親友甚至是自己來表達,「與其說是讀詩,不如說在這功利的、浮躁的社會中,以『詩歌』為切入點,倡導詩意的生活」。
  • 相逢山水惠州 詩意綿延千年
    惠州山長水闊,萬物生靈,自帶詩酒之氣。嶺東之雄,羅浮之仙,西子之秀,一千年以來,文人墨客反覆詮釋,慷慨比興,把惠州地理人文魅力濃縮成為可堪仔細品讀的詩句詞章。或許大多數人未曾想到,當時有感而發,落筆寫就的竟是萬人爭誦的名篇,以及綿延千年的詩意。羅浮山常入詩文中。
  • 杜甫與燕子:鳥鳴叫響了春天|周末讀詩
    《絕句漫興九首》整組詩語氣詼諧,大有調侃自己的味道。讀杜詩僅知其莊重嚴肅,而不識其幽默戲謔,可乎?2以詩意為詩,詩必不妙讓我們再讀一遍這首絕句:「孰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銜泥點汙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 好山好水多逸趣,朱梅邨繪《石濤詩意圖》
    於是他寫了兩首詩,名為《客廣陵平山道上見駕恭紀》,在詩中他描述了見駕時的喜悅心情與對未來的美好嚮往。 詩中有兩句「松風滴露馬行疾,花氣襲人鳥道攀」。馬蹄疾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春風得意馬蹄疾,花氣襲人很容易讓人想到好事臨近。如此好的「彩頭」,引起了近代畫家的興趣,從而有了這幅《石濤詩意圖》,專門圖說這兩句詩。
  • 一首很唯美的宋詩,大雪紛飛中臘梅凋落,落梅映雪美得如詩如畫!
    早春時節的一場雪,把開得豔麗的臘梅吹落,那紛紛揚揚的雪花,還有片片飄落而下的梅花,當真是美得如詩如畫。正好這一充滿詩意的畫面,被宋朝詩人黃庶寫進了《探春》一詩中,從而也讓世人記住了這首詩,記住了這位詩人。如此唯美的一產詩,那也是最不容錯過,讀來也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丨周末讀詩
    9月1日在故宮開展的「蘇軾主題書畫特展」,讓這位詩書畫全才再次成為文化熱點,正如他在世時一直是北宋文壇的焦點。本次特展規模可觀,分四部分:「勝事傳說誇朋友」、「蘇子作詩如見畫」、「我書意造本無法」、「人間有味是清歡」。從題目可以得知,本次展覽有意涵蓋蘇軾的詩畫、書法、交友、生活等各方面,讓觀眾相對全面地了解蘇軾。
  • 有一種讀詩的方法,掌握以下五點,讓你的孩子從骨子裡發出詩歌美
    相信無論是誰,他們都充滿詩意,氣質高雅,古典美的形象深深烙印在觀眾心中。幾季過後,我們都對古詩詞的魅力深感驚訝,看著臺上孩子們自信而從容地讀著詩,我們不禁想到:詩歌不僅僅是簡單的讀幾句就能有詩,有美感,而是一個長期積累和不斷提高、加深理解的過程,很多孩子讀詩歌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只需要背誦。很多孩子只知道詩歌的本質,卻不知道為什麼。
  • 品讀徐志摩的一篇著名散文,返璞歸真,從頭美到尾
    下面就重溫經典,一起品讀徐志摩的一篇著名散文,返璞歸真,從頭美到尾。《陌上花開緩緩歸》作者:徐志摩那是春天裡一幅最美妙的圖畫:在粉黛佳麗的簇擁下,一位美若天仙、儀態雍容的貴夫人款擺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臨安的阡陌上,其時陌上花團錦簇,楊柳輕搖,蝶飛蜂舞,三月風情旖旎之至。
  • 一年級上冊《畫》,猜謎語識生字背小詩,小朋友學習興趣濃厚
    今天學的這首五言謎語詩,謎面描述了山、水、花、鳥等景物,通過遠、近、來、去等方位和動作的變化,來寫出「畫」的特點。語言淺白易懂,與自然景物緊密相聯,詩句對仗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一、猜謎激趣,引入新課1、老師說謎語,小朋友認真聽,猜一猜是什麼?
  • 品歲月,讀人生,它憑什麼代表南中國?
    對紅旗茶廠,陶鑄有過很大期許。不知他當年是否獲悉,這期許已然造就了現代版的「愚公移山」。所以有人說,才飲紅旗茶,便知是嶺南。也有人講,一品紅旗茶,讀懂南中國。還有人感嘆:真正品出了南方的味道。總之,文化的基因,歷史的意蘊,都在裡面了。
  • 冬季來品兩首寫雪的詩,視角和情感不同,人生境界更不同
    如此品讀詩詞,如此美好。詠物抒懷,大抵都是詩人的專屬愛好,見景生情,因物詠懷,正應了王國維的那一句「一切景語皆情語」。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看,這句話還可以反過來說,即是一切情語皆景語。情與景總是分不開的,或是因物移情,或是因情而睹物,再移情抒懷。
  • 清代高鼎有幾首詩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為何說古詩《畫》並不完整?
    後兩句描寫兒童活動,早早散學歸來的孩子們見到東風颳來,趕緊放起了風箏,此二句與前二句剛好動靜互補,於是讓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幅靜態國畫,還似乎看到了一組動態視頻,孩子們的歡笑聲透詩而出,讓人讀來輕鬆愜意。這首詩之所以能擠掉諸多唐宋詩詞精品而入選小學課文,或許是因為其用詞清淺、詩意歡快,但單就詩歌本身而言,客觀來講也頗為不俗,甚至以蘇軾對王維詩的讚賞「詩中有畫」來評價這首《村居》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