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歲月,讀人生,它憑什麼代表南中國?

2021-01-14 中國財經時報網

編者按:

《英州秀才山 天下紅旗茶》即將由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出版。該書全景式地解密了英德紅茶是如何重組世界紅茶版圖的,講述了英德紅茶最重要的生產企業——紅旗茶廠艱苦創業、奮勇爭先的光輝歷程,同時也透露了中國英德紅茶科創小鎮對英德紅茶未來發展的宏偉擘畫。現刊發該書序言如下,以饗讀者——

一品「紅旗」茶,慢「讀」南中國

文|李宜航

一片小小的茶葉,是茶葉。

在英德,一片小小的紅茶茶葉,也是茶葉。

但這片茶葉,這片名為英德紅茶的茶葉,又不僅僅是茶葉。它,是標準,是歷史,是人文。

值此香遠益清,叩問旨歸——當我們談論「英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標準之標準

林語堂先生講,採茶「必須在天氣清明的清早,當山上的空氣極為清新,露水的芬芳尚留於葉上時,所採的茶葉方稱上品」。他對喝茶也很講究,極推崇明代張源之見——「飲茶以客少為貴。客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獨啜曰幽,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這裡說的,其實是個標準。

那麼,「英德紅茶」中的「英德」,含義是什麼呢?

我們在湖南、在福建、在廣西、在海南,乃至在美國、在歐洲,也許,都會發現「英德紅茶」——不是在貨架上火爆售賣,而是在土地上蓬勃生長。

此時,「英德」,作為「紅茶」的前綴,在地名之上,已演進為標準之「標準」——同類紅茶的標準。就像「丹霞山」之於「丹霞地貌」、「哈密」之於「哈密瓜」、 褚時健之於「褚橙」……

當然,正宗的英德紅茶產地,還是在這片古稱「英州」、今為「英德」的熱土上。

此「標準」、「正宗」之說,斷非矜功自伐,而系引據大義,正之經典。陸羽曾在《茶經》中直抒胸臆:「嶺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英德屬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道光年間,《英德縣誌》也載:「若中隅西華山茶,相傳六祖手植。」

此「標準」之定位,也為當今業界雜然相許、首肯心折。專家們講,我國對紅碎茶的品質要求基於二套樣,是提高紅碎茶品質的總目標。專家們更確乎不拔:「不到英德茶場,不到紅旗茶廠,就不算到過二套樣的故鄉!」

一朝為「標準」,便仿若銀河系裡有了坐標——兀自閃亮,徑直清立,頗有些星象不凡。

歷史之歷史

紅茶氤氳。無由持一碗。

皆為茶中故舊,也是致敬桑田。

不禁想到雨果所言:歷史和哲學負有多種永恆的責任,同時也是簡單的責任。是的,「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

英德紅茶,確是紅彤彤的歷史。

一座座英德茶場,是共和國所有重要歷史階段的高度濃縮和典型呈現。勞動農場、五七幹校、知青農場、華僑農場,於此踵武賡續,四種乃至更多的文化在這裡縱橫交貫,為裘為箕。它是艱苦創業的歷史,是戰天鬥地的歷史,是悲歡離合的歷史,是理想照進現實的歷史。而作為當代英德紅茶創製地、最高水平代表者——紅旗茶廠,更是一部紆餘委備、萬折必東的傳奇,一幅「一人善射,百夫決拾」的壯美畫卷。正所謂:紅旗茶廠,茶廠紅旗。

英德紅茶,又確是綠油油的歷史。

一段歷史,如何徹底改變了英德這個地方的山川地貌?是英德茶場人、是紅旗茶廠人、是八百秀才(註:指知青,尤其是文化界、教育界知名人士),讓原來荊榛遍地、貧瘠荒涼,毒蛇出沒、野獸肆虐的英德山川,變成了綠油油的大茶園。散文大家秦牧感慨系之:「在那裡的兩三年間,我大概從事過五六十種勞動……有些勞動相當吃力,例如冬天挑泥的時候,有時赤腳下田,腳都凍得皸裂了……那個時期,我挑斷的扁擔大概有六七根」。

對紅旗茶廠,陶鑄有過很大期許。不知他當年是否獲悉,這期許已然造就了現代版的「愚公移山」。

所以有人說,才飲紅旗茶,便知是嶺南。也有人講,一品紅旗茶,讀懂南中國。還有人感嘆:真正品出了南方的味道。總之,文化的基因,歷史的意蘊,都在裡面了。

人文之人文

潘光旦先生認為,近代的中國有許多大可注意的特點,其一是南方和北方的大相懸殊。

潘先生舉了很多例子,是很生動的,深以為然。品讀英德紅茶,又覺得融合、融通的滋味十足,或為別樣的人文景象吧。

它是關於英雄的故事。所有的英德茶場人、紅旗茶廠人,來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都是縱馬橫刀的英雄,都是開疆拓土的勇士。一樣的風華,別無二致。

它是審美。英德紅茶,以其至醇至美,徹底徵服了英國女王的味蕾和審美。飲下四安士,她直嘆驚豔:色、香、味俱佳,可與錫蘭紅茶媲美!從此,「英紅」行銷七十餘國,在1964年至1991年就出口了547100擔折27355噸,為國家創造外匯44588650美元。甚至,半個世紀風雨歷程所凝結下來的物質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存,也是審美。像紅旗茶廠的建築,在全國獨一無二——它整體採用中國傳統八卦陣布局、八字形瓦房頂及拱形結構,融入原蘇聯建築風格,各車間又用連廊相接,冬暖夏涼,適宜茶葉生產製作。遠遠一望,真是美極了!

它是深情的故園和詩,也是遼遠的未來和夢。

未來之未來

毛澤東同志講:「馬克思主義一定要向前發展,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不能停滯不前。停止了,老是那麼一套,它就沒有生命了。」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望廣東:要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細細品,慢慢讀,紅旗茶廠便是那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最佳結合體。紅旗茶廠人胸懷天下,壯志凌雲。這樣的狀態,激發著曾經的紅旗茶廠人矢志重組世界紅茶版圖,也激發著未來的紅旗茶廠人,初心不改,豪情一再,創造出另一番「換了人間」的全新天地。

我感到,目下,他們雄心勃勃,夢想是很大的。他們提出了響亮的口號:世界紅茶島,中國紅旗範;他們制訂了很好的規劃:打造中國英德紅茶科創小鎮;他們啟動了簡明的實施方案:先「復活」其中一條生產線……甚至,他們還牽手文化巨擘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共謀茶之大業、文創之新世界。

活的歷史,正在活化。未來已來,將至已至。

意猶未盡。如茶。

博爾赫斯曾經慨嘆:「如果有天堂,那它就是圖書館的模樣。」想說:大作家先生,如果允準,配一杯「英紅」可好?

是的,一杯「英紅」,灼灼其華,應為標配。

錢鍾書先生曾拒絕一位想拜訪他的「粉絲」:「假如你吃個雞蛋覺得味道不錯,又何必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想說:紅旗茶廠這隻「母雞」本身就很美,也可以來看看。

來吧。

品歲月。

讀人生。

體味南中國。

一定,不虛此行。

(作者系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羊城晚報社副社長)

來源:牽手幫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讀知青歲月看奮鬥人生
    已是第二次閱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首次閱讀就深深被青年習近平主動紮根西北黃土地、將自己根植群眾之中的魄力和精神所感動。再次讀來,感知更多的則是青年習近平在困境中依然無怨無悔地為了人民、為了理想而選擇不懈奮鬥的執著與堅忍。不管是日復一日打壩淤地的艱苦勞動,還是為改善村民生活條件帶頭建沼氣池,辦鐵業社、縫紉社的主動作為,抑或是多次申請入黨而因當時大環境原因屢屢受挫,卻依然心存陽光並以實際行動取得組織認可。
  • 「品讀人生」花言花語
    ●品讀人生花言花語劉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迄今已逾三千年歷史,沈復在《浮生六記》裡,深情而又生動地記載了與妻子劉?花插花之樂。所以人們管插花叫做「藝術」,因它而興起的各種插花藝術學習班,插花藝術專業等頗為熱鬧。在我看來,更接地氣一點地說:「插花,就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有一雙善於觀察,善于欣賞的眼睛,再有一雙善於創造、善於勞動的雙手,生命便擁有了無限的可能。不用拘泥於花材是否稀有、花瓶是否貴重,一樣可以創造出無限的美感。我偏愛玫瑰,香氣四溢,妖嬈嫵媚,但近而求之卻又渾身帶刺,自然中帶有個性。
  • 品畫,讀詩,過詩意人生!
    品畫,讀詩,過詩意人生! 郭傳璋 黃山雲海 《品畫》 清 袁枚 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
  • 把語文課搬到永慶坊 品讀行家國情懷教學顯自信
    原來,這群羊城少年是羊城晚報學生記者、品讀行學員、沙面小學的學生,他們在獨具嶺南特色的永慶坊和粵劇藝術博物館成功進行了一場「廣州好」詩詞快閃活動,致敬廣州解放70周年。文化自信「廣州不止有小蠻腰,粵味濃的永慶坊、陳家祠等才是廣州文化之根」這是廣州本土教育機構品讀行首次把課堂搬到永慶坊,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粵滋粵味。「雖然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多次講過廣州印象、廣州文化,但在永慶坊上課,感覺完全不一樣,學生們更加切身地體驗到了廣州的美,更增強了中國文化的自信。」
  • 編輯人語|曹雯:品讀經典 冬日裡的一杯暖茶
    眾所周知,民間修史需仰仗「天時」「地利」「人和」,難能可貴的是,在16年的漫長歲月裡,《安順城記》的這一群編寫者始終秉持著修史的初心,他們想把有思想啟迪、有心靈觸動、有生命感悟的小城故事留給子孫後代。正如同錢理群先生所言,這不僅是一項學術工程,更是一種情感的投入、生命的投入。執念於這種情感,錢理群先生準備以這部《安順城記》來結束自己的學術生涯。但這不僅僅是結束,更是新的開始。
  • 品讀屠呦呦的故事:熱愛可抵歲月漫長,擔當閃耀科研人生
    諾貝爾獎結果出來時,我相信多數人跟我一樣,對這個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一臉蒙圈。和大多數科學家一樣,屠呦呦低調、樸素、不愛交際,但在了解了屠呦呦的生平事跡後,我衷心被這位樸實、低調的女科學家所折服,也迫切的想要讓孩子閱讀屠呦呦的故事,感受中國頂尖科學家的精神與風骨。
  • 讀睡詩詞精讀|川巴閒客律詩30首
    南飛鴻雁披霞泊,北度霜雲啟霧洲。歲月如煙心跡載,年辰似酒古今遊。深杯倚夢平生渺,往事浮沉一醉收。水鄉度夏潤雨澆園陌上妍,荷花翩舞藕身連。漁舟唱晚雲霞渡,野徑尋幽玉樹天。松露含煙生夢影,竹風戲水醉詩眠。皇家御筆生佳品,南夏紅袍蘊古香。喜遇知音行韻事,推杯換盞奉茶王。二赤染奇峰古色妝,龍泉絕壁綠絨芒。青山翠嶂風雲鬢,紫霧蒼巖火霓裳。幽谷花叢香玉樹,閩川水曲釀瓊漿。尊杯共享人生路,攜手芳華歲月章。
  • 非常走心的人生感悟經典句子,短小精闢,值得反覆品讀
    其實,這個世界很簡單的,只是俗人擾亂了它,他們都太在意自己想要的一切,卻忘了付出自己的真誠。世界是公平的,不以真誠待人自然得不到別人的真情回報,人心是善良的,拿出真誠,用心去對待生命中每一位相識的人,你就會發覺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享受的。
  • 李天一:讀博就像是拿到 「X」牌,代表著無限可能|吾道青年
    原標題:李天一:讀博就像是拿到 「X」牌,代表著無限可能|吾道青年 > 專題介紹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研究生階段就是緊要處。》上網絡首發 深耕學術土壤 從小院看中國 一轉眼,已經是我在五道口金融學院的第4個年頭了,回顧這幾年,同學們一起奮戰「三高」(高級宏觀經濟學、高級微觀經濟學和高級計量經濟學)、公司金融及資產定價課程考試的不眠夜,挑燈夜戰準備博士生資格考試的艱苦歲月……嚴苛而緊張的學術基礎訓練,為我博士生階段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使我能夠從容面對未知的知識領域
  • 「你憑什麼不努力又什麼都想要」——請記住這句話
    我學會了一個人,在安靜的午後,或者寂靜的夜晚,一曲曲傷感的音樂反覆地聽著,一篇篇傷感的文字反覆地讀著,靜靜地,把心交給這淡然的空靈,在其中沉醉,在其中思索,在其中體會另一種別樣的真實的美麗。歲月如一個少年,滿懷欣喜,歲月又猶如一個長者,沉重和凝滯,在陌上花開的季節遇見你多好,可惜錯誤的時光遇見,在遲滯的光陰裡,遇見是一朵花開的喜悅,卻夾雜憂傷的氛圍。「你憑什麼不努力又什麼都想要」——請記住這句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靠自己奮鬥,要想得到必須先付出。
  • 瀟湘五味③:鄉愁是一碗溫熱的湖南米粉|品讀·圖文音頻版
    它反映了一個民族對生活的摯愛,對社會所感到的歡悅。     為了體味食物與湖南人之間所蘊藏的社會,品讀專欄策劃推出「瀟湘五味」系列文章,從五種食材入手,洞悉湖南發展的幽微之處,以湖南人的舌尖,咀嚼一片土地的發展。今日推出第三篇「腳步•韻味」。
  • 歲月無邊,人生有涯,不為難自己,不辜負歲月
    歲月無邊,人生有涯,日子就是這麼的庸俗與平常,細碎的事物,如太陽碎碎的光芒,灑落其上。人生很難,不要為難自己,灑脫一些;人生很苦,不要辜負自己;人生很累,不要勉強自己;人生很短,不要看輕自己;人生不公,不要折磨自己,看淡一些,寬懷一些。
  • 品讀·原創|後來,車、馬、郵件不再慢……
    作者:積雪草來源:《品讀》2020年第11期讀木心先生的詩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心中會生出綿密溼糯的鄉愁,時光的紋理滿滿都是細膩、散淡的從前:慢騰騰的綠皮火車,緩緩升起的炊煙情竇初開的年紀,收到第一封情書,那些大膽的話語,那張青澀的面龐,讓人臉紅耳熱,心如撞鹿;青蔥歲月,芳華時代,一個人踏上異鄉之旅,跌跌撞撞中,心中充滿孤獨和恐懼,唯有收到家書才略感安慰。記得工作之後的第一個秋天,我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裡流浪,舉目無親,心中悽惶無依,碰巧又生了病,覺得整個天空都是陰沉的。
  • 人生!經不起歲月的洗禮
    人生的許多苦樂,不在於你的處境,而在於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別人看扁你而生氣,倒不如努力爭口氣,爭氣永遠比生氣漂亮和聰明,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蠢行,既然生氣是一種愚蠢的行為,那麼我們何不明智一點,看淡一點,保持一顆平常的心,靜看花開花落,笑看人生起伏。
  •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51-Where is everybody?大家都去哪裡了?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2-流媒體線上的拳擊賽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3-關於俄克拉何馬城的故事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4-如何判定科研結果能否被複製?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5-寶馬車在韓國,問題多多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6-耐克的爭議廣告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7-全球手機供貨鏈需要改善    品讀外刊 | 經濟學人28-巴西博物館大火 Calamity foretold    品讀外刊
  • 「雲帆品讀」肖丁丁:何其三詩詞閱讀札記
    雲帆品讀肖丁丁:怎一個「趣」字了得何其三詩詞閱讀札記何其三,安徽宿松人,中華詩詞學會、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詩詞學會副會長,宿松縣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宿松縣作家協會副主席,雲帆詩友會策劃,當代70後女詩人中的佼佼者,從事詩詞創作多年,成果頗豐,主編安徽省建國以來第一部女子詩詞專著《安徽當代女子詩詞選》及多種精品詩集,著有個人詞集
  • 開卷有益,書香檢察丨好書推薦第二十七期之《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精彩節選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段,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講了一段極有文採、極富人生哲理的話:「青年朋友們,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穫,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於走好一生的路。
  • 品讀徐志摩的一篇著名散文,返璞歸真,從頭美到尾
    下面就重溫經典,一起品讀徐志摩的一篇著名散文,返璞歸真,從頭美到尾。《陌上花開緩緩歸》作者:徐志摩那是春天裡一幅最美妙的圖畫:在粉黛佳麗的簇擁下,一位美若天仙、儀態雍容的貴夫人款擺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臨安的阡陌上,其時陌上花團錦簇,楊柳輕搖,蝶飛蜂舞,三月風情旖旎之至。
  • 中國老人升華篇:年輕人很累,憑什麼對他們倚老賣老?
    中國老人升華篇:年輕人很累,憑什麼對他們倚老賣老?撰文丨墨黑紙白一、是壞人變老了,而非老人變壞了是壞人變老了,還是老人變壞了?當然並非沒有好的,紙白君相信隨著時代的流逝,老去的一代中也會有不少開始擁有這位南京大爺的意識,理解年輕人的不易,珍惜自己人生一趟的不易。而對於90年往後的年輕人來說,這都是從小開始去認識的,雖然並不能完全做到,但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我們善良的那些老人群體一樣,守護社會文明。
  • 品讀|太陽河放歌與掬水望月——吳重生詩集《捕星錄》閱讀筆記
    這本書最適合什麼季節閱讀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在盛夏讀這本書是別有幾番意趣的,因為這本書一方面向我們展示的是情感的熱辣和情趣的飽滿,另一方面又給我們展示詩情的優雅閒適和自在。自然還有難忘的,勾魂的,藏不住掖不住的,多數讀者在讀作家和詩人的作品之前,已經學會了讀心術,但是我還是沒有學會,以至於我在讀書的時候,經常性地誤讀作品和作者,經常犯的毛病就是斷章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