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第二次閱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首次閱讀就深深被青年習近平主動紮根西北黃土地、將自己根植群眾之中的魄力和精神所感動。正是因為與農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勞動才能切身感知群眾疾苦,也正是有了與群眾同甘共苦的情懷和始終把群眾擱在心裡的情感牽掛,才孕育了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再次讀來,感知更多的則是青年習近平在困境中依然無怨無悔地為了人民、為了理想而選擇不懈奮鬥的執著與堅忍。不管是日復一日打壩淤地的艱苦勞動,還是為改善村民生活條件帶頭建沼氣池,辦鐵業社、縫紉社的主動作為,抑或是多次申請入黨而因當時大環境原因屢屢受挫,卻依然心存陽光並以實際行動取得組織認可。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在逆境中依然樂觀生活、積極工作的青年,一個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主動追求進步的青年,一個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不淺嘗輒止,而勇於不懈奮鬥的青年。
精彩人生需要奮鬥來作伴。從初到梁家河時的迷茫、不適應,到「過五關」後的境界大升華,不管是生活飲食、勞動上的主動適應,還是思想上對不熟悉的農村生活的主動接受,都是一個身心奮鬥的過程,都體現出了青年習近平難能可貴的奮鬥精神。對於當代青年,雖然時代變化了、環境改變了,但我們不能像外國電視劇《銀魂》主角所言「我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以此為藉口放棄對夢想的執著,對奮鬥的堅持。要明白,無論是個人、家庭還是整個國家,唯有奮鬥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捷徑;要明白,在我們每個人逐夢的行程裡,即使風雨同行、淚水相伴,對於奮鬥者來說,更在意的是收穫劈波斬浪後的滿足和翻越艱難後的自信。同時,作為青年一代,我們不僅要有敢拼敢闖的奮鬥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樹立正確的奮鬥價值觀,不能把「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作為奮鬥的終極目標,也不能僅僅將創造個人的美好生活作為奮鬥的唯一目標,而是要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的最大目標。
實幹應是奮鬥者的座右銘。奮鬥過往,留下腳印一行行。回首檢視,腳印有深有淺,用心比對就會發現,凡是用心付出最多的地方,腳印往往就更加堅實而厚重。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知青歲月中,實幹始終是最亮的底色。從在梁家河村推動「廁所革命」到創辦識字夜校,從帶領村民打壩淤地搞生產到建成陝西全省第一口沼氣池,知青年代的習近平正如梁家河村村支部書記石春陽所言「群眾需要什麼,近平就幹什麼。」始終以實幹者的姿態,解決群眾最想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知道,任何人光鮮的背後都藏著實幹的汗水,看似成功的「面子」裡都包含著「裡子」的厚重。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坐享其成,也沒有隨心所欲的唾手可得,只有將青春著上實幹的色彩,用實幹填補思想和行為的空虛,才能享受大汗淋漓後的清風拂面和奮鬥拼搏後的內心滿足。
靠奮鬥得來的幸福最珍貴。「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一句鏗鏘有力的話語,讓億萬中華兒女為之振奮。在今天繁榮發展的時代裡,我們感動並受惠於奮鬥所匯聚的磅礴力量。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青山綠水的鄉村田園,在新時代這幅唯美的幸福畫卷裡,刻畫著一代又一代勞動者的奮鬥足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最大的幸福就是得到群眾的認可和擁戴。習近平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與梁家河的群眾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離別時群眾的依依不捨和淚雨交融,離開後多年仍能做到常和村民保持聯繫,再到後來「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裡」如此感人肺腑的真情表達,這是一名共產黨員經歷過難忘的青春奮鬥歲月才會有的幸福感。今天的新時代讓大家獲得前所未有的幸福,政風社風從上到下煥然一新,堅定了我們對未來道路的信心;黨的惠民政策相繼推行,群眾感受到了國家發展帶來的福祉。我們應該牢記,新時代的幸福生活屬於每一個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人,新時代需要我們全情投入,在奮鬥的年紀用智慧和汗水書寫幸福的畫卷。
奮鬥是新時代最美的標籤。「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和時代最前端,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了奮鬥對於新時代、對於每一個精彩人生的重要性。從救亡圖存到獨立解放,從積貧積弱到富強文明,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細數過往,中華民族正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不斷賦予「奮鬥」新的時代內涵。戰火紛飛的革命歲月,我們激動於那些奮鬥中的堅定前行;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我們感佩於那些奮鬥中的美好憧憬;波瀾壯闊的改革時期,我們崇拜於那些奮鬥中的大膽夢想。正是有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奮鬥精神,中華民族才能有一次次革命後的涅??重生和今天40年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
新時代朝氣蓬勃,新時代激蕩夢想,新時代振奮人心,作為時代新人,我們應該學習青年習近平腳踏實地、久久為功的奮鬥意志;學習青年習近平不畏艱苦、不懼付出的奮鬥品格;學習青年習近平心繫百姓、一心為民的奮鬥情懷。主動甩開膀子、邁開步子、幹出樣子,凝聚奮鬥的力量,做新時代的實踐者和弄潮兒。
文/向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