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知青歲月看奮鬥人生

2020-12-04 紅網

已是第二次閱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首次閱讀就深深被青年習近平主動紮根西北黃土地、將自己根植群眾之中的魄力和精神所感動。正是因為與農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勞動才能切身感知群眾疾苦,也正是有了與群眾同甘共苦的情懷和始終把群眾擱在心裡的情感牽掛,才孕育了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再次讀來,感知更多的則是青年習近平在困境中依然無怨無悔地為了人民、為了理想而選擇不懈奮鬥的執著與堅忍。不管是日復一日打壩淤地的艱苦勞動,還是為改善村民生活條件帶頭建沼氣池,辦鐵業社、縫紉社的主動作為,抑或是多次申請入黨而因當時大環境原因屢屢受挫,卻依然心存陽光並以實際行動取得組織認可。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在逆境中依然樂觀生活、積極工作的青年,一個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主動追求進步的青年,一個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不淺嘗輒止,而勇於不懈奮鬥的青年。

精彩人生需要奮鬥來作伴。從初到梁家河時的迷茫、不適應,到「過五關」後的境界大升華,不管是生活飲食、勞動上的主動適應,還是思想上對不熟悉的農村生活的主動接受,都是一個身心奮鬥的過程,都體現出了青年習近平難能可貴的奮鬥精神。對於當代青年,雖然時代變化了、環境改變了,但我們不能像外國電視劇《銀魂》主角所言「我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以此為藉口放棄對夢想的執著,對奮鬥的堅持。要明白,無論是個人、家庭還是整個國家,唯有奮鬥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捷徑;要明白,在我們每個人逐夢的行程裡,即使風雨同行、淚水相伴,對於奮鬥者來說,更在意的是收穫劈波斬浪後的滿足和翻越艱難後的自信。同時,作為青年一代,我們不僅要有敢拼敢闖的奮鬥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樹立正確的奮鬥價值觀,不能把「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作為奮鬥的終極目標,也不能僅僅將創造個人的美好生活作為奮鬥的唯一目標,而是要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的最大目標。

實幹應是奮鬥者的座右銘。奮鬥過往,留下腳印一行行。回首檢視,腳印有深有淺,用心比對就會發現,凡是用心付出最多的地方,腳印往往就更加堅實而厚重。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知青歲月中,實幹始終是最亮的底色。從在梁家河村推動「廁所革命」到創辦識字夜校,從帶領村民打壩淤地搞生產到建成陝西全省第一口沼氣池,知青年代的習近平正如梁家河村村支部書記石春陽所言「群眾需要什麼,近平就幹什麼。」始終以實幹者的姿態,解決群眾最想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知道,任何人光鮮的背後都藏著實幹的汗水,看似成功的「面子」裡都包含著「裡子」的厚重。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坐享其成,也沒有隨心所欲的唾手可得,只有將青春著上實幹的色彩,用實幹填補思想和行為的空虛,才能享受大汗淋漓後的清風拂面和奮鬥拼搏後的內心滿足。

靠奮鬥得來的幸福最珍貴。「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一句鏗鏘有力的話語,讓億萬中華兒女為之振奮。在今天繁榮發展的時代裡,我們感動並受惠於奮鬥所匯聚的磅礴力量。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青山綠水的鄉村田園,在新時代這幅唯美的幸福畫卷裡,刻畫著一代又一代勞動者的奮鬥足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最大的幸福就是得到群眾的認可和擁戴。習近平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與梁家河的群眾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離別時群眾的依依不捨和淚雨交融,離開後多年仍能做到常和村民保持聯繫,再到後來「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裡」如此感人肺腑的真情表達,這是一名共產黨員經歷過難忘的青春奮鬥歲月才會有的幸福感。今天的新時代讓大家獲得前所未有的幸福,政風社風從上到下煥然一新,堅定了我們對未來道路的信心;黨的惠民政策相繼推行,群眾感受到了國家發展帶來的福祉。我們應該牢記,新時代的幸福生活屬於每一個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人,新時代需要我們全情投入,在奮鬥的年紀用智慧和汗水書寫幸福的畫卷。

奮鬥是新時代最美的標籤。「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和時代最前端,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了奮鬥對於新時代、對於每一個精彩人生的重要性。從救亡圖存到獨立解放,從積貧積弱到富強文明,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細數過往,中華民族正以敢闖敢幹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擔當,不斷賦予「奮鬥」新的時代內涵。戰火紛飛的革命歲月,我們激動於那些奮鬥中的堅定前行;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我們感佩於那些奮鬥中的美好憧憬;波瀾壯闊的改革時期,我們崇拜於那些奮鬥中的大膽夢想。正是有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奮鬥精神,中華民族才能有一次次革命後的涅??重生和今天40年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

新時代朝氣蓬勃,新時代激蕩夢想,新時代振奮人心,作為時代新人,我們應該學習青年習近平腳踏實地、久久為功的奮鬥意志;學習青年習近平不畏艱苦、不懼付出的奮鬥品格;學習青年習近平心繫百姓、一心為民的奮鬥情懷。主動甩開膀子、邁開步子、幹出樣子,凝聚奮鬥的力量,做新時代的實踐者和弄潮兒。

文/向開偉

相關焦點

  • 開卷有益,書香檢察丨好書推薦第二十七期之《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對青年一代成長成才的啟示,具有跨越時空的永恆價值。當代青年要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學習習總書記有追求、能吃苦、愛學習、辦實事、敢擔當的精神,始終堅守初心、堅定理想,始終與人民相結合、和群眾在一起,多一些摔打磨練、多幾分淡定從容,不在坐享其成中虛度青春,要在不懈奮鬥中創造未來,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 [雕刻時光]老照片追憶內蒙知青歲月(四)
    [雕刻時光]老照片追憶內蒙知青歲月(四)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0日 09:37 來源:     CCTV.com消息: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之際,CCTV.com推出特別策劃《知青歲月?
  • 品歲月,讀人生,它憑什麼代表南中國?
    現刊發該書序言如下,以饗讀者——一品「紅旗」茶,慢「讀」南中國文|李宜航一片小小的茶葉,是茶葉。在英德,一片小小的紅茶茶葉,也是茶葉。但這片茶葉,這片名為英德紅茶的茶葉,又不僅僅是茶葉。它,是標準,是歷史,是人文。值此香遠益清,叩問旨歸——當我們談論「英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 「知青歲月」跟著父母下鄉的日子
    我在農村繼續讀小學五年級,就讀于洋河公社何家堡小學。因為環境改變,方言略有差異,且都是生面孔,本來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也變得深沉鬱悶起來!農忙時,我們學生經常要放支農假,幫著生產隊備耕、挑糞、播種、鋤草、秋收等等,完全就是半工半讀。第二年,國家撥款給每個下鄉戶蓋了三間房,也分了自留地。
  • 一代人不懈的追尋——讀塗世勇《遠去的路口井》賞析
    一遍又一遍地閱、讀、悟……此首敘事詩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詩是用一口小小水井作為敘事特殊歲月的平臺,講述"知青"那個年代的故事,描述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時所面臨的艱苦生活點滴,從而也感受到那一代青年面對困難和樂觀向上的精神。回想時年,知青們經歷多少艱難曲折,也經歷多少自信、堅強和憧憬。
  • 讀《平凡的世界》:奮鬥是生活的意義,而苦難是人生的必經
    前言:如果你還對目前的狀態惴惴不安,如果你正在為你的前途憂心忡忡,如果你正在對身邊的事物不停的抱怨,那麼去讀一下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吧。在我第三遍讀完《平凡的世界》時,有了許多新的看法和認識。而原本迷茫的人生,也開始變得清晰。
  • 青年習近平的奮鬥故事
    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在梁家河的七年歲月裡,他「看到了人民群眾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也樹立了為老百姓辦實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理想理念。  1974年1月,習近平當選為大隊黨支部書記。他一直琢磨著如何能改變梁家河面貌,改善村民們的生活質量。一天,習近平在《人民日報》看到四川大辦沼氣的報導。他趕到四川學習考察,回來後開始著手試驗辦沼氣。然而,難題一個接著一個,遠比想像的多。
  • 難道「新知青」是「城市化」進程必然產物
    「知青」是知識青年的簡稱,這一代青年不是因為特別有知識才被稱作「知青」,而是在當年「知識青年接受再教育」的號召下,經歷了上山下鄉的一代城鎮青年,用現在的時髦話來說是「4050後」。這一代人的絕大多數最終還是返城了。
  • 共賞百本好書|百本好書,等你免費來讀
    在讀書日濃鬱的閱讀氛圍中,「百本好書送你讀」活動第二期的10本好書新鮮出爐。本期推薦的這10本送讀好書,有再現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時期艱苦生活和成長曆程的《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有簡練而深刻的中國通史傑作《中華史綱》,有讓人感受到愛與美的《青銅葵花》等等。讀書就像修行,讓你能時時仰望星空,汲取前行的力量。最美人間四月天,正是讀書好時節。快抓住明媚春光,盡情悅享書香吧!
  • 知青文學的「從政」軌跡:從文革血淚史到時代沉思書
    [摘要]剛剛過去的2013年,梁曉聲的《返城年代》和韓少功的《日夜書》相繼出版,讓沉寂多年的知青題材重回公眾視野。知青經歷對於文革親歷者來講,究竟是一段不堪的歲月,還是受用終生的財富?當年的知青已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今天的我們該如何從文學的視角審視這段歷史?剛剛過去的2013年,梁曉聲的《返城年代》和韓少功的《日夜書》相繼出版,讓沉寂多年的知青題材重回公眾視野。知青經歷對於文革親歷者來講,究竟是一段不堪的歲月,還是受用終生的財富?
  • 「知青歲月」殺年豬迎新年
    我去高新家,我的好友王山也在,他們正在為同組知青老沈上調到揚州冶金廠而祝賀。衛福從興化回來,他知道仇志剛到邗江中學當代課老師,立即約我到施橋與他歡聚。在邗江中學我們暢所欲言。仇告訴我們:今年全國將舉行武術選拔賽,揚州專區先在泰州進行武術選拔賽。他與我的校友王資鑫、我的好友駱雲龍均已報名參加邗江縣武術隊,近日集訓後去泰州選拔。
  • 《平凡的世界》走心的7句話,什麼是人生?人生是永不休止的奮鬥
    《平凡的世界》中給出的答案是:人與人的區別,就是看你選擇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普通與平庸從來不是劃等號,不平庸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找到活著的價值與意義。什麼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了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當然,普通並不等於庸俗。
  • 上海知青生活往事:當年在東北插隊落戶,那次危險遭遇他至今難忘
    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可每當想起在東北插隊落戶的那段知青歲月,何玉成老師心裡就如波濤洶湧的大海,久久難以平靜。特別是那次危險的遭遇,仿佛就在昨天,他至今難以忘懷。李秀春不光做飯麻溜,她做的飯還好吃,兩大碗菜被三名知青吃了個精光。給知青們刷洗完碗筷,李隊長就把李秀春接回了家。李秀春幫著三名男知青做了幾天飯,王振華第一個跟著李秀春學會了貼餅子,學會了燉菜熬大碴子粥,看知青們自己會做飯了,李秀春也就不來場院屋幫知青們做飯了。
  • 歲月無邊,人生有涯,不為難自己,不辜負歲月
    歲月無邊,人生有涯,日子就是這麼的庸俗與平常,細碎的事物,如太陽碎碎的光芒,灑落其上。人生很難,不要為難自己,灑脫一些;人生很苦,不要辜負自己;人生很累,不要勉強自己;人生很短,不要看輕自己;人生不公,不要折磨自己,看淡一些,寬懷一些。
  • 人生因奮鬥而升華
    人生因奮鬥而升華——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劉秀祥的「磨礪」心路  2020年「五一」長假前三天,黔西南州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劉秀祥都很忙碌,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學生家訪和高考備戰上在車上,他寫下了一段話:「習近平總書記今天給青年的寄語說,『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我們要立足當下,奮勇前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今年32歲的劉秀祥,一路走來,心酸但始終堅強,對「磨礪」有不同於常人的體會,他深知「奮鬥」的意義。  4月28日,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揭曉,劉秀祥名列其中。
  • 生命永恆是戰鬥,歲月不驚是信念
    不辜負生命,不虛度人生,綻放生命,精彩人生。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只要虛心努力,堅持奮鬥就一定能實現理想,成就自己的人生。哪怕生命只剩下最後的孤獨,也要振翅而飛,做最美的孤鷹。縱使人生會遭遇挫折與磨難,也應始終如一,相信自己,戰鬥生命才是最亮的底色。
  • 儀隴:重返「芳華」老知青 支援「第二故鄉」建設
    ,時隔42年,笑容、熱淚、擁抱、暢談、傾訴,時光仿佛又到了那段燃情歲月。吳必蓉:這就是我們的過去,我們下鄉在這裡呆了4年,當時就住在這裡啊,就是,我們三個同吃同住同勞動,在這裡4年多,回到儀隴感覺變化大不大,大的很,簡直是山清水秀美的很,我們現在進去看一下,就從這裡進去。
  • 人生!經不起歲月的洗禮
    人生的許多苦樂,不在於你的處境,而在於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別人看扁你而生氣,倒不如努力爭口氣,爭氣永遠比生氣漂亮和聰明,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蠢行,既然生氣是一種愚蠢的行為,那麼我們何不明智一點,看淡一點,保持一顆平常的心,靜看花開花落,笑看人生起伏。
  • 感動海南農墾(兵團)知青人物評選結果公示
    ,深入了解和查找大量史料,加上數十位知青對相關資料的核實,評選出感動海墾10個知青群體、50名知青個人,並經海墾控股集團2019年度第二次黨委會審議通過。他們表現了知青年代激情燃燒歲月的壯烈,體現了後知青時代對農墾的無私奉獻,彰顯了知青在新時代不斷進取參與海南農墾建設的精神,真實反映出知青的時代擔當和歷史風貌。現將名單予以公示(資料由海墾大事記(知青史料)編寫組提供,詳情請點擊海南農墾網及微信公眾號查看),徵求各界意見。  公示時間:2019年2月15日-19日。